1、 1 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文件苏粮发202158 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粮食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设区市、县(区、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根据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 ,我局编制了江苏省“十四五”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1 年 10 月 20 日(此件公开发布) 2 江苏省“十四五”粮食产业发展规划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粮食产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 加快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推动形成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内外双循环基本格局,是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稳定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 也是建设粮食产业强省, 推动江苏
2、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坚实支撑的必由之路。为指导江苏省“十四五”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21-2035) 、国家 “十四五”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等,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条件一)发展条件江苏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区间。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年平均气温在 13.616.1 摄氏度之间,年降水量为 7041250 毫米。水资源丰富、水网稠密,地形以平原为主。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粮食生产、粮
3、食产业规模化、机械化提供了良好基础。江苏既是经济大省,又是人口大省。截至 2020 年末,常住人口 8474.8 万人,城镇就业人口 3415.5 万人。2020 年,一 3 般公共预算收入 9059 亿元,其中,税收收入 7413.9 亿元。丰富的人口资源和财政条件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潜力。江苏是交通大省, “十三五”期末,全省公路总里程 15.8万公里,累计拥有港口生产性泊位 5684 个,内河航道总里程和密度均居全国之首,铁路营业总里程 4024 公里,长三角核心区(沪宁杭)已经形成“一小时高铁圈” ,初步形成支撑粮食产业布局的大交通网络, 为江苏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
4、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新时代我国粮食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亟需推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 年实施的“优质粮食工程”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举措。 “科技兴粮兴储” “人才兴粮兴储” 系列政策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强化粮食产业科学、技术、人才支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二)发展成绩二)发展成绩1.粮食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粮食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全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粮食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 年,全省粮食总产量 3729.1 万吨,较2016 年增加 263.1 万吨,近五年年均增长率 1.85%;全
5、省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 1179 户, 近五年年均增长率 1.37%;2020 年全年实现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 3040.2 亿元,较 2016年增加 486.87 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率为 4.46%。 4 图图 1 1 “十三五十三五”江苏粮食总产量趋势江苏粮食总产量趋势图图 2 2 “十三五十三五”江苏粮食产业产值趋势江苏粮食产业产值趋势2.粮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期间, 粮食加工制造业由规模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发展, 粮食加工业逐渐由初级产品向适度加工产品转变。 粮食仓储物流业科技驱动力提升, 基本建成全省粮食流通综合管理信息网络;粮食商贸业灵活应用互联网
6、技术,2020 年全省粮粮食总产量 5 食产业互联网销售收入 13.24 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达44.24%;粮食科技和信息服务业积极营造创新生态系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0 年全省入统重点粮油科技企业新增在研项目 150 个、总投资 4.9 亿元,新增科技成果 556 项。全省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 6 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24 家,省级龙头企业 137 家。3.粮食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粮食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粮食产业效益显著提升。从经济效益看,2020年, 粮食产业销售收入3060.5亿元, 较2016年增加550.89亿元, 近五年年均增长率 5.09%; 利润总额
7、225.2 亿元, 较 2016年增加 92.35 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达 14.1%。从社会效益看,截至 2020 年末,粮食产业创造就业机会 105813 个,长期职工 97105 人,长期职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为 41.21%。图图 3 3 “十三五十三五”江苏粮食产业经济效益趋势江苏粮食产业经济效益趋势 6 图图 4 4 “十三五十三五”江苏粮食产业创造就业机会趋势江苏粮食产业创造就业机会趋势4.粮食市场容量进一步增长粮食市场容量进一步增长“十三五” 期间, 省内粮食供给量年均增长率 6.01%。 2020年, 粮食总供给量达到 7533 万吨, 是省内粮食消费量的 2 倍;建成
8、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 12 个分市场,与上海、黑龙江、福建、长沙、陕西等地密切合作对接,签订省内外产销合同420 万吨。 粮食产品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 除了省内市场之外,粮食产品销往省外及出口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 2020 年销往省外数量达到 3223 万吨,出口量为 16.8 万吨。5.粮食安全保障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进一步增强在国家组织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 四次全优、 名次不断提升,2020 年排名全国第一。2020 年,全省人均粮食占有量 880 斤/人,自给率 105%,人均粮食占有量近五年年均增长 0.38%,供需平衡有余。粮食储备充足,省市县政府落实 7 粮食储备 3
9、65 万吨,食用油储备 5.7 万吨。粮食质量安全有效保障,质检体系日趋完善,围绕“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总体要求,“十三五”时期重点建设 72 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质检人员 448 人,为 1234 个国有粮食企业配置快检设备。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末,全省应急供应网点 2321 个,应急加工点 381 家、应急配送中心 81个、应急储运企业 123 家。图图 5 5 “十三五十三五”江苏粮食数量保障能力趋势江苏粮食数量保障能力趋势(三)发展机遇三)发展机遇1.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带来新的市场活力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带来新的市场活力2019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
10、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长三角一体化从区域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伴随“一带一路”全方位对外开放重大战略部署,人均粮食占有量自给率 8 江苏省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合作主体和方式逐渐丰富。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有力推动长三角地区优势互补, 共建长三角粮食安全共同体; 有力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发展,利用资源、地域和技术优势,开拓粮食市场;有力推动国际粮食合作平台建设,促进跨国粮食经贸合作。2.粮食政策不断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粮食政策不断优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科技兴粮兴储” “人才兴粮兴储” “优质粮食工程”等一系列粮
11、食政策, 提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的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六大行动” “五优联动” 。出台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稳产增效的通知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省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持续建设粮食产业强省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省粮食和储备、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共同稳定粮食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为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基础。3.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新生产技术、
12、新经营模式、新流通主体不断涌现,有效拓宽了现有粮食产业的发展领域。以 5G、人工智能、大数据、 9 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启动, 信息技术引入粮食产业, 有效推动粮情感知、 分析预测、 远程监控、 专家诊断、业务数据协同处理智能化。 江苏作为 “新基建” 强省, 有条件、有能力积极应用粮食产业领域的新技术、 新模式, 挖掘拓展粮食产业发展新方向, 为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有助于在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保障中寻得发展机遇, 实现粮食产业发展现代化、绿色化、智慧化、跨界融合化。4.粮食消费结构不断调优带来新的经营空间粮食消费结构不断调优带来新的经营空间省内粮食消费总量处于不断增长
13、的趋势。在产品种类上,更加偏好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分层明显,市场分化加速,特色品种、适度加工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在质量要求上,更加注重绿色有机、安全营养,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消费渐趋主导。在供给服务上,更加追求便捷化、精细化。粮食消费结构调优为我省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有助于粮食企业根据多元化市场消费需求更加灵活地组织粮食生产、 完善供给方式, 不再追求竞争力弱的单一产品生产, 一定程度上为粮食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经营空间。(四)面临挑战四)面临挑战1.粮食消费需求升级倒逼粮食企业转型粮食消费需求升级倒逼粮食企业转型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人民的饮食消费从“吃得饱”向“吃得好” “
14、吃得健康” “吃得放心” “吃得便 10 利”跃升和转型,食品消费已经进入提档升级阶段。当前我省粮食口粮消费数量保持稳定, 对肉类禽类消费的增加导致饲料用粮增长。全省粮食加工仍以中小企业为主,技术含量偏低,初级加工和粗加工产品居多, 粮食消费结构的升级需求和优质粮食供给短缺的矛盾较为突出, 倒逼粮食企业对粮食品种、 结构和品质加大研发和投入力度, 满足日益升级的居民生活新需求。2.要素约束影响粮食产业发展能力提升要素约束影响粮食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粮食产业技术要素投入面临瓶颈。粮食产业创新投入少、产品附加值低。中小粮油企业普遍缺少研发平台和技术人才,工艺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滞后,发展后劲不足。粮食
15、产业对资本要素缺乏吸引力, 制约粮食产业发展潜力, 同其他行业相比, 粮食产业回报较低, 更难获得政策资金的投入和金融资源的支持。 粮食产业对人力资本缺乏吸引力, 诸多关键技术工种人才缺位断档,制约粮食产业现代化发展。3.粮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带来市场压力粮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带来市场压力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深度融合、 “一带一路”合作深化的背景下, 粮食产业面对着周边区域国际国内全方位的竞争, 亟待跨区域的再度分工。 竞争方式也由单纯生产能力的竞争逐步转向生产、流通、创新能力的竞争,由直接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同时创造新市场的竞争。此外,品牌、质量、 11 服务和创新等因素都已经成为各地区
16、扩大粮食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 粮食市场同质化竞争, 对全省粮食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市场压力和挑战。4.国内外多重风险改变粮食产业发展环境国内外多重风险改变粮食产业发展环境自然风险冲击粮食生产, 气候变化导致各种极端天气频率增多、强度增大,给粮食供给安全带来挑战。社会风险挑战应急保障体系, 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考验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粮油加工、 配送的有序衔接有待加强。 政治经济风险威胁国际供给渠道,全球经济放缓、全球化逆转,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新变化重塑粮食产业全球分工, 国际粮食物流通道不稳定, 粮食进出口、 植物油脂加工业的原料进口及长期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二、指导
17、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 的使命担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以有效支撑粮食产业经济内外双循环为基本指向, 延伸产业链、 提升价值 12 链、打造供应链,促进“三链协同”与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 ,推进粮食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粮食安全保障
18、。(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粮食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农户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促进农民增收、粮食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强化政策精准供给, 积极探索特色化发展模式和路径, 形成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引、多方参与的“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粮食经济发展格局。创新驱动创新驱动、融合融合发展发展。强化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培育粮食产业核心动力。以粮食优势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衔接作用,将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紧密联接,以利益共享为纽带,形成粮食产业内部紧密协作、协调发展的经营方式,促进一、二、三
19、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省。集聚集约集聚集约、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推进集聚集约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发挥粮食龙头企业和物流产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有效集聚和供给。积极推进绿色生产、绿色存储、绿色加工、绿色消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出率,提升粮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3 内外统筹、开放发展。内外统筹、开放发展。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统一,融入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利用省内省外“两种资源”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粮食产业
20、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全球配置,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粮食产业经济。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安全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粮食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 强化改革创新, 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保护各类涉粮主体的利益。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三)发展目标三)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成为区域性数字粮食建设示范中心、 粮食物流集散中心、 全国性粮食科技文化中心和油脂加工中心、世界级粮食机械装备制造中心。主要发展
21、目标是: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粮油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 4000 亿元,打造主营业务收入 10 亿元以上粮企 55个;建成省级物流产业园区 22 个;省级以上粮食类科技创新平台(中心、联盟等)15 个,形成全国领先的创新引领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 14 粮食仓储物流效能走在全国前列粮食仓储物流效能走在全国前列。 对接国家 “四纵八横”重点交通节点布局,构建全省“通道+枢纽+节点”多层次一体化粮食物流体系; “十四五”末初步形成横贯东西、纵穿南北,达海、通江、联网、互通为特色的“三横三纵”粮食物流骨干网, 为区域粮食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发展助添高质量仓储物流保
22、障。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绿色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全省粮油优质品率提高 30%以上;全省优质优价收购量达 150 亿斤;粮油应急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储备要达到 10-15天市场供应量, 优化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布局, 实现 3 小时应急响应全覆盖。粮食行业治理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粮食行业治理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依法管粮、 依法治粮, 构建市场治理、 政策治理和法律治理相协调的粮食行业治理体系, 增强防范化解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制度政策, 压紧压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 创新强化粮食执法督查,
23、 推进信息化监管和信用监管, 提升粮食行业治理能力。 15 专栏专栏 1 1 “十四五十四五”时期江苏粮食产业发展主要指标时期江苏粮食产业发展主要指标指标指标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属性属性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1)粮油加工业销售收入(亿元)4000预期性(2)主营业务收入 10 亿元以上企业数量(个)55预期性(3)工业利税总额(亿元)390预期性(4)成品粮油加工能力(万吨/年)8300预期性粮食收储及物流水平粮食收储及物流水平(1)全省完好仓容量(万吨)4200预期性(2)储粮新技术应用仓容占比(%)75预期性(3)省级物流产业园区(个)22预期性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24、(1)粮食产量(万吨)3700约束性(2)储备粮规模落实率(%)100约束性(3)应急供应网点落实率(%)100约束性粮食科技支撑水平粮食科技支撑水平(1)研究开发投入(亿元)6预期性(2)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数量(万人)4预期性(3)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比(%)40预期性(4)粮油科技创新平台(个)15预期性 16 三、重点任务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我省粮食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培育高品质“苏”字品牌,建设高标准油脂加工和粮机制造“两大基地” ,提升高水平粮食产业园、粮食物流园和粮食科技文创园“三大园区” ,夯实高共享科技、人才、信息和营销“四大平台” ,加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落
25、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提升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一)培育高品质一)培育高品质“苏苏”字品牌字品牌培育粮油系列产品。 优化粮油产品供给结构、 提升特色化水平,适应和引领健康营养消费趋势。丰富粮油产品种类、开发粮油新产品, 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创新粮油产品外观设计、产品包装与市场营销,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粮油产品品质。 健全粮油产品生产标准, 加强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体系衔接,实现优质粮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升粮油产品技术含量, 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发展粮油精深加工,推进优质粮、专用粮生产。强化粮油产品安全追溯能力, 推行粮油条形码制度, 完善产销区一体
26、化的粮油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强化“苏”字品牌建设。加强品牌管理,建立“苏”字品牌目录制度。整合现有品牌及商标,以“水韵苏米”省域公用品牌建设为带动,持续做强一批“苏”字区域品牌。强化品牌 17 推广, 加大品牌粮油营销和宣传力度, 实体贸易和电商销售相结合,促进营销模式创新和品牌提档升级。(二)打造高标准二)打造高标准“两大基地两大基地”建设高标准油脂加工基地。 推进高品质油脂开发, 提升油脂产品特色化程度, 积极开发多样化功能性油脂产品, 适应油脂产品市场需求升级趋势。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生产管理,严控生产质量、成本、效率,推进物流中转环节的管理,提升物流中转效率。优化油脂生产产业结构,加大
27、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升级,提升油脂加工现代化水平。打造高标准现代化粮机制造基地。完善粮机制造生产标准,规范粮机制造品控。加强技术改造,推动粮油机械设备向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研发创新,增加研发投入, 提高关键粮油机械及仪器设备制造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三)提升高水平三)提升高水平“三大园区三大园区”打造高水平粮食产业园区。 加快延伸产业链, 打造集粮食收、储、加工转化、物流配送、终端零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着力提升价值链,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开发高附加值粮油产品,依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向生产、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产品价值链延展。 积极打造供应链, 建设布局
28、合理的粮油交易市场网络,畅通粮油产品供应渠道。共建高水平物流园区。 健全粮食物流标准体系, 建设和完 18 善基础标准、 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 为粮食物流园良性规范发展奠定基础。 促进物流园区纵向贯通, 打造集粮食仓储、 中转、加工、 销售等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大型粮食物流园。 推动粮食物流园区联动发展,立足长三角,服务长江经济带,联动全国和“一带一路” ,打造重要粮食安全物流保障基地。进一步提升沿海沿江、 沿运河粮食物流通道能力, 强化重点粮食物流园区集疏运和集聚辐射能力。创建高水平粮食科技文创园。 传承弘扬粮食文化, 建设现代化综合性粮食博物馆, 展示江苏粮食历史文化、 举办涉粮文化表演
29、、科普作品创作等。促进粮食文创多元化发展,拓展粮食文创新业态, 开拓涉粮文化产品研发, 延展涉粮文化产品价值链,积极发展“粮食+文化+旅游”产业和工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粮食文创新模式。 推进粮食文创与江苏科教合作, 充分挖掘粮食文化资源,推动涉粮高校(含科研机构)科研与实践基地落户。(四)建设高共享四)建设高共享“四大平台四大平台”推动建设科技共享平台。 扎实推进研发中心、 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科技创新联盟三大载体建设, 推动粮食产业发展从政策与要素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加强智慧粮食建设,推动粮食科技资源整合,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多层次的科技资源共享网络体系, 促进科技资源高效
30、利用。 加强科技平台运行服务, 建立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 市场化服务为补 19 充的科技平台多元化服务体系。联合共建信息共享平台。大力推进“数字粮食”建设,提升全产业链信息化水平,加强全环节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开发与关键技术应用。 协同多部门信息共享, 打造多主体、全流程矩阵式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省、市、县(区)级信息化建设,对接国家级平台,链接基层粮食企业。加快建设人才共享平台。统筹推进粮食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先导,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体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完善粮食产业人才数据库,建立行业内各层次人才自由流动、业务培训、学业深造等方面的服务平台。加
31、快人才引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重点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统筹各方力量和各类资源,服务粮食行业人才工作。统筹构建营销共享平台。 推动营销平台多样化, 结合线上线下,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销售渠道。推动营销平台一体化,打造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跨区域、国际化的大型综合营销平台。推动营销平台现代化,充分利用 5G、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 推动粮食市场交易从传统市场转型为现代化市场。四、发展重点与区域布局四、发展重点与区域布局(一)粮食种植业一)粮食种植业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大力提升优质粮源基地建设的综 20 合服务水平,深入推动“优粮优产” ,带动粮食种植业“优种优
32、育、优种优植、优粮优收” ;满足粮食市场消费需求,依托粮油加工业,积极开发多样化、多层次粮食产品序列,积极推动多品种、多用途优质专用粮食作物种植;持续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 利益对接, 扩大市场收购规模; 坚持农户主体地位,引导囊括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 农业企业在内的新型粮食生产示范主体建设,筑牢优质粮油产品供应链体系基础。发展重点:发展重点:推动优良食味水稻种植。推动优良食味水稻种植。强化淮北优质中熟中粳稻、江淮及沿海优质迟熟中粳稻、 沿运河及丘陵杂交中籼稻、 沿江及太湖单季晚粳稻重点种植基地与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利益对接,持续扩大市场化订单收购规模;引导并推动“富硒” “富
33、锌”优良水稻种植基地、收储企业、加工企业与商业销售企业开展专仓收储与营销渠道合作平台建设;强化长三角“三省一市”战略协作,积极构建长期稳定、高效精准、互利共赢的区域性水稻产销合作关系。促进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促进优质专用小麦生产。 强化淮北北部陇海线优质强筋专用小麦, 里下河及沿淮、 苏南丘陵及太湖优质中筋专用小麦, 沿江沿海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种植基地, 与小麦流通 (仓储、贸易)企业、制粉企业、食品加工企业耦合力度,推动形成由科研机构、育种、肥料、农药等农资企业、种植大户(农场)及用麦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联盟;提升小麦加工业对适宜馒 21 头、面条、挂面、水饺、面包、饼干等多样化食品加工的优质专用小
34、麦品种培育与种植的引领能力,促进“富硒” “富锌”有机基础肥和富硒有机叶面肥的使用。提升多用途油菜市场价值提升多用途油菜市场价值。 加大油脂加工业对优质双低油菜种植基地建设的引领作用;强化饲料加工业对“饲用”油菜种植基地的带动作用,推动建设青贮饲料油菜种植示范区;增强粮食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对“花蜜肥用”油菜种植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的支撑力度,促进以观赏、制蜜与绿肥为发展方向的油菜种植示范区建设, 延伸以油菜花为蜜源、 油菜籽为肥源的产业与价值链,提升多用途油菜种植基地综合效益。(二)粮食仓储和物流业二)粮食仓储和物流业加大对“小散旧”粮食仓储设施有序整合;针对收纳、中转、储备等不同功能需求,优化
35、仓型设计和储粮“四合一”技术应用;以建设“安全粮库、智慧粮库、绿色粮库、美丽粮库”为目标,推进设施现代化、储粮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队伍专业化,进一步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发展重点:发展重点:优化调整仓储设施布局。优化调整仓储设施布局。按照粮食产购储加销需要,围绕结构调整、功能提升、布局优化,强化国有粮油仓储物流设施的保护和监管, “淘汰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新建一批”仓储设施,持续完善县区“中心库+骨干库+收纳库”基本架构;加大对“小散旧”粮食仓储设施有序整合新建(迁 22 建、重建) ;逐步淘汰仓容 1 万吨以下库点;集聚建设承担片区收储功能,仓容 2.5 至 5 万吨骨干库;建
36、设与升级仓容 5 万吨以上中心库;鼓励建设浅圆仓和立筒仓。强化先进适用新技术推广应用强化先进适用新技术推广应用。针对收纳、中转、储备等不同功能需求, 优化仓型设计和储粮 “四合一” 技术应用,提高设施智能化程度; 全面配备物理和生物杀虫防霉、 气调低温准低温储粮、粮情测控、智能通风、节能低碳烘干等绿色智能储粮技术; 加快粮面平仓机器人、 节能型成品粮低温系统集成、 散粮智能检测系统、 集装单元化运输及装卸等技术与标准的研发、应用与推广。推进粮食仓储物流精准管理。推进粮食仓储物流精准管理。细化目标,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实现储备粮质量合格率 100%,宜存率 100%,账卡实相符率 100%;建立
37、健全制度,优化库区环境、仓储保管、出入库作业、 质量检验、 机械器材等管理目标, 完善各项规章,做到行为有标准、责任有落实、工作有考核;强化日常管理,改善作业流程,实现对收购储存、运输中转、销售配送等各环节的有效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精确成本核算,精准业务运营,有效提高仓储管理水平。区域布局:区域布局:改造宿迁、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等散粮仓储与物流节点, 强化京杭大运河粮食物流通道, 完善粮食物流内河水网体系。 23 发挥连云港、盐城(大丰港) 、南通(通州湾)沿海城市港口优势, 整合粮食专用与通用码头资源, 提升粮食中转仓储设施运行效率。升级南京、扬州、泰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
38、南通等重点散粮仓储与物流节点, 夯实长江和沪宁线粮食现代物流通道,提升粮食接运能力。加强徐州(新沂、沛县) 、连云港等仓储与物流节点建设,依托陇海线粮食物流通道,实现粮食物流的有效对接。具体详见图 6。 24 图图 6 6粮食物流通道布局示意图粮食物流通道布局示意图 25 (三)粮油加工业三)粮油加工业1.全力推动稻米加工业提档升级全力推动稻米加工业提档升级以“苏米”为重点,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品牌建设和示范推广,做强“水韵苏米”品牌价值,加快推进苏米品牌深度整合,培育以稻米加工为中间节点,全产业链运作的龙头企业;持续开发以“富硒” “富锌”为特色的功能粮油产品,积极延展稻米加工副产物综合化利用
39、价值,提升加工环节稻谷减损水平,全面推动稻米加工业提档升级;健全优质稻米加工标准体系,推动地方稻米加工标准与国家、国际标准接轨,提升江苏稻米加工标准国际影响力。发展重点:发展重点:强化品牌与龙头企业先导作用。强化品牌与龙头企业先导作用。坚持“水韵苏米”公用品牌引领,对现有品牌按性质、区域、企业进行深层次整合,促进“苏”字大米品牌建设和营销,坚持错位发展,做强不同梯度品牌价值共同体与凝聚力;积极培育以稻米加工为中间节点,全产业链运作的龙头企业,朝“富硒” “富锌”功能方向开发多元化米制主食品,抢占稻米适度加工食品市场。积极延展稻米加工业价值链积极延展稻米加工业价值链。利用米糠、稻壳等副产品,开发
40、米糠油、米糠营养素、米糠医药、吸附剂、二氧化硅、硅酸钾等精深加工产品,注重稻谷砻糠能源化、基质化综合利用,以价值链延展进一步带动节稻减损,全面推动 26 稻米加工业提档升级。健全优质稻米加工标准体系健全优质稻米加工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稻米加工全流程全环节技术、质量安全规范及优质大米产品的标准研究制修和推广实施,推动地方稻米加工标准与国家、国际标准接轨,提升江苏稻米加工标准国际影响力。区域布局:区域布局:培育年处理稻谷 50 万吨龙头企业 2 家;依托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以新培育龙头企业为带动,积极引导“依托产地型”稻米加工企业向盐城、淮安、宿迁、扬州、泰州等淮北、沿淮、沿海及沿运河片区布局,通过优
41、产优购,优购优加,服务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建设。培育年处理稻谷 30 至 50 万吨核心骨干企业 3 家;面向市场,依托交通、研发等专项配套,以新培育核心骨干企业为带动,积极引导“面向市场型”全产业链运作稻谷加工企业向南京、苏州、南通等沿长江地带集聚分布,通过优加优销,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市场需求。2.加快推进小麦加工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小麦加工业转型发展加快全省小麦加工业朝“专用” “营养”方向转型升级,加速面制主食品工业现代化;加大小麦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强度,积极开发具备广阔市场前景的高附加值产品;促进富硒、富锌功能面粉加工工艺改进。发展重点:发展重点: 27 完善现代化面制主食产业体系完善现代化
42、面制主食产业体系。依托小麦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生产业态与产品结构,发挥江苏红小麦品质优势,积极开发适合中西方蒸煮、炸烤、烘焙、速冻等面制食品专用粉并纳入“苏”字公用品牌;针对不同消费族群,积极开发兼具个性需求、地方特色与民族风俗的面制主食品及其他相关面制产品,加速面制主食品工业现代化。提升小麦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小麦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加大小麦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强度,改善小麦活性膳食纤维、麦胚蛋白、小麦麸皮、低聚木糖等副产品的制备技术,积极拓展富含多种营养活性成分,具备广阔市场前景的小麦胚芽油、小麦胚芽饮品、维生素 E 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促进富硒富锌功能面粉加工工艺提升促进富硒
43、富锌功能面粉加工工艺提升。鼓励面粉加工企业针对富硒、富锌功能小麦开展专购专储,改进富硒富锌面粉低速研磨、低温加工技术,最大程度保留小麦中各种营养物质天然结构与数量。区域布局:区域布局:培育年处理小麦 50 万吨龙头企业 3 家;依托优质小麦种植基地,以新培育龙头企业为带动,积极引导“依托产地型”小麦加工企业向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盐城等淮北北部沿陇海线以及沿海港口集聚,通过优产优购,优购优加,服务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基地建设。培育年处理小麦 30 至 50 万吨核心骨干企业 4 家; 28 面向市场,依托交通、研发等专项配套,以新培育核心骨干企业为带动,积极引导“面向市场型”全产业链运作小麦加
44、工企业向泰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等沿运河、长江及沿海港口地带集聚,通过优加优销,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市场需求。3.积极提升油脂加工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提升油脂加工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改造、工艺调整与设备投入,促进多油并举;加快适用于起酥、煎炸、调味、保健养生及医疗康复等方向的专用功能性油脂产品开发;坚持国企、民企、外企类油脂加工“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增强全省油脂加工业省内省外、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的运用能力,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油脂加工产能。发展重点:发展重点:促进多油并举强化品质保护促进多油并举强化品质保护。促进油品多
45、样化,发挥“苏”字品牌引领作用,做精做强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等一般传统食用油品质;积极提升米糠油、玉米油、核桃油、橄榄油等新型健康食用油压榨工艺;优化油料处理工序工艺,强化对油料中各种有机成分的品质保护。突出特色与功能性油脂开发突出特色与功能性油脂开发。增强特色小品种油的开发与产品影响力;充分利用特种油脂富含功能性成分特 29 点,积极开发适用于起酥、煎炸、调味、保健养生及医疗康复等方向的专用功能性油脂产品。推进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引导油脂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产业园建设,提高企业集中度,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增强全
46、省油脂加工企业省内省外、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的运用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强化卫生、环保、安全与能耗的约束作用,加快淘汰一批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卫生质量安全和环保不达标、能耗物耗高的落后油脂加工产能。区域布局:区域布局:依托连云港、大丰港、南通港等沿海重要港口,及长江沿线内河码头资源,打造以苏州、泰州、南通、镇江、连云港、盐城、无锡、南京为关键布点的油脂加工业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江苏粮油加工业区域布局详见图 7。 30 图图 7 7粮油加工业区域布局粮油加工业区域布局 31 (四)饲料加工业四)饲料加工业紧贴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系列,促进饲料结构多样化、品种系列
47、化;增强科技投入,推动建设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大型饲料生产车间;优化结构,进一步完善饲料加工业体系。发展重点:发展重点: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系列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系列。加快发展高质量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天然无残留且环境安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开发针对不同禽畜品种及其各个生长周期专用饲料产品;紧贴市场需求,拓展针对观赏动物、试验用动物、特种名优水生动物、家庭宠物(猫、狗等)饲料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能力,促进饲料结构多样化、品种系列化。增强科技投入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增强科技投入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建设一批高水平饲料加工企业科技研发中心,饲料行业高共享的共性技术联合创新平台;推动建设自动化
48、、智能化、高效化大型饲料生产车间。持续完善饲料加工业体系持续完善饲料加工业体系。统筹布局,发挥集群优势,促进饲料加工业企业与原料供给侧、养殖业企业(农户、合作社)有机结合;进一步优化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生产结构,朝层次分明、分工有序、相互衔接方向持续完善饲料加工业体系。 32 区域布局:区域布局:培育年产 30 至 50 万吨集畜禽、水产、宠物于一体的综合性饲料加工龙头企业 3 家, 以新培育龙头企业为带动,积极引导形成以南通、淮安、徐州、连云港、宿迁为中心的饲料加工产业集群分布新格局。“十四五”期间,江苏饲料加工产业集群布局详见图 8。 33 图图 8 8饲料加工产业集
49、群布局饲料加工产业集群布局 34 (五)粮油机械装备制造业五)粮油机械装备制造业以作业需求为指引,强化基础研发与技术革新能力,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工艺、新功能;建设多样化粮油适度加工全程机械化成套设备,推动具备智能决策、精准作业、除尘降噪能力的新一代粮油机械装备生产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粮油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信息化数据服务系统、行业试验检测、产品数字化设计等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技术标准引领能力。发展重点:发展重点:强化基础研发与技术应用能力。强化基础研发与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特定品种破碎、筛分、风选、传热等机理的基础研究水平;加强电控技术、液压驱动和动植物对象识别与监控系统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运转效
50、能与可靠性;改进协同设计、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工艺设计等先进技术手段与标准,着力降低机械设备生产损耗, 延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工艺、 新功能。拓展关键生产环节粮机装备序列。拓展关键生产环节粮机装备序列。开发并丰富稻谷、小麦、油料、饲料加工全程机械化成套设备;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粮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加速融合,建立稻谷、小麦、油脂、饲料、仓储、通用、粮油质检及其他设备的全程解决方案,建立具有信息获取、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和除尘降噪能力的新一代粮油机械装备生产体系。 35 提升行业技术标准引领能力提升行业技术标准引领能力。加快推动粮油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信息化数据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