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成人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 文档编号:6901378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成人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成人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成人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成人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成人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禁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又是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 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

2、本形式。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生产过剩 。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竞争的压力。商业利润的实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和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主要对象是商品市场、资本市场、 劳动力市场和外汇市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和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1 唯物主

3、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 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的观点。(2 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3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1 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 料社会公有制。(2 分 (2 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全部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全体社 会成员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真正体现出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

4、完全平等关系,从而彻底铲除以往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阶级不平等的经济根源, 同时也不再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多种公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别也随之消除。共产主义社会中由全体社会成员组成的联合体, 共同占 有并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生产的成果也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为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发展服务。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经验论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坚持了物质客观存在性的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5、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为物质以奠定了基础。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6、;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认识一旦形成,便具有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其中正确的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实践获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实践失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无穷,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达到更高级的程度。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关系: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

7、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2)同一性的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重的发展。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3)斗争性的作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 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

8、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1)共同点:都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2)区别:1)旧唯物主义缺乏实践的观点,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 能动作用,把认识看成是照镜子似的、直观被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揭示了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辩证法的观点,把认识看成是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过程,并且是一次完成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出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旧唯物主义缺乏实践、辩证法的观点,因而是消极被动

9、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和辩证法的观点, 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世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由感觉器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它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有质的区别的两个阶段,又有辩证统一: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

10、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它们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正确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主要是解决认识世界的问题;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主要是解决改造世界的问题。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认识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辩证运动过程,也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过程。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11、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形式: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 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获得巩固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条件。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继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