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bf0730 认知阑尾1丨自动化的无用认知.pdf

上传人:nanchangxurui 文档编号:7558425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6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f0730 认知阑尾1丨自动化的无用认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bf0730 认知阑尾1丨自动化的无用认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bf0730 认知阑尾1丨自动化的无用认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bf0730 认知阑尾1丨自动化的无用认知.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bf0730 认知阑尾1丨自动化的无用认知.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bf0730 认知阑尾1丨自动化的无用认知认知阑尾1丨自动化的无用认知吴伯凡2018-07-30认知阑尾1丨自动化的无用认知吴伯凡亲述松鼠症:通过松鼠症:通过“远虑远虑”减少减少“近忧近忧”橡树最早是生长在欧洲最南部意大利一带的植物,但现在法国、西班牙都有了,最有意思的是,不是人为把它移植过去的,而是一种自然移植的过程:一个物种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居然不是依靠人的力量,而是因为一个“隐性玩家”松鼠。松鼠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么一个壮举。我们知道,松鼠是很勤奋的动物,它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未雨绸缪”的倾向。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松鼠也学会了“远虑”通过“远虑”来减少“

2、近忧”。松鼠爱吃各种坚果,首先是松子,而欧洲南部的松鼠喜欢吃的是橡树的种子,也就是“橡子”。在橡子成熟的时候,松鼠每天吃的数量是有限的,但它会把掉到地上的橡子搬到某一个隐秘的地方藏起来也有一些其它动物吃橡子,比如野猪,如果松鼠不把橡子藏得很隐秘,可能就被别的动物吃掉了。所以,松鼠不停地把捡到的橡子藏到不同的地方,一般来说,它藏橡子的地方会离橡树比较远。松鼠收藏橡子的目的也很简单:到了冬天没有橡子,没有可吃的东西的时候,它就可以去找自己藏的橡子吃。但是,就像我们人也会遇到这样尴尬的局面:你藏了一个东西,总是害怕藏得不深,但要找的时候,又发现自己藏得“太深了”,根本就找不到了就像我们编密码,唯恐这

3、个密码不够安全,编得极其稀奇古怪,记起来就非常费劲。据统计,松鼠藏的橡子当中,至少有50%是它再也找不到的。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到了第二年,那些它藏起来但是没有吃的橡子发芽长出了橡树。一年又一年,橡树的生长范围不断扩展。几千年、上万年之后,它就离最初物种生长的地方很远了。松鼠的这个特性,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松鼠症。我们自己有时候也像松鼠一样,由于某种担心和恐惧,就会不停地去收藏一些东西以确保不时之需。这个行为最初是有明确目的的,是很理性的一种行为,但是,当这个行为被不断重复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习惯,甚至存储到了我们的基因里,成为基因层面的习惯本能。这时候,这个习惯就不管它最初的来源是什么了。认知阑

4、尾认知阑尾二三十年以前,很多中国人出国以后勤工俭学,选择在中餐厅刷盘子这是门槛最低的挣钱的活儿。于是很多留学生刷盘子刷到最后,形成了即便不需要刷的时候,只要看见那个盘子,就不能忍受上面的脏东西,必须刷一刷。当时有一句讽刺的话就说:出国三年,回国以后见到圆的东西都想擦一擦、刷一刷。从这个过程里我们能看到:有明确目的的理性的行为,经过反复的重复以后,会形成一种“自动化”。这种“自动化”已经凌驾于最初的目的和最初的理性设计之上了,会变成一种自在自为的习惯,甚至是一种本能。这种“自动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性相近,习相远”的“习惯成自然”。习得的东西最后变成了一种“近似于天然的、本能的东西”。这种“

5、近乎天然的、本能的、渗透到基因层面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一种无意义、无对象的习惯和行为。无论是在行动、语言,还是思维上,我们都有可能形成这样一种“非理性、无意义又很顽固的,挥之不去的”习性,它没有用,甚至有害。比如我们说话的时候,在特定的场景下,自然就会紧张,而这种紧张会让你去使用一些词语和一些表达方式。这个过程一再重复的话,你的语言中就会有好多毫无用处甚至是垃圾式的表达方式口头禅。每个人都会“完全意识不到”地去保留这些东西,甚至想都没有想过怎么去除,而如果你不刻意去掉这些“口头禅”的话,就会成为一种冗余的累赘,甚至是有害的。语言上如此,行动上也有类似的东西。比如有的人有职业病:如果你是医生的话

6、,就会形成某种不自觉老爱洗手的习惯。洗手本身是个好习惯,对于医生所处的场景来说,严格养成洗手的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长期从事这个职业的话,这个习惯不但会自然形成,在形成之后,它还会被自然地携带到其它场景当中,而你自己不自知。生态位决定认知,特定的生态位一定会导致特定的认知方式,而这种认知方式,有些时候会给你带来优势,但是离开了那个场景,或者场景已经切换,你的这种习惯却不会自然地切除,那么,它就会变成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东西。我们把这个东西叫做“认知阑尾”,就是曾经有用,但随着场景的变换和长期进化,已经丧失了它的必要性,不再有用,起不到好作用的东西。我们生活中,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工具,甚

7、至一个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方法,在起不到好作用的时候,常常会起坏作用。比如公司里那些做事情特别少的人,一定是给公司制造麻烦最多的人这种人就属于“人力资源的阑尾”。对我们个体来说,认知上也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阑尾,我们要及时识别、切除这种阑尾,避免关键时候给我们制造大的麻烦。吴伯凡今天的课后,大家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自我检测:佛教讲“身、语、意”,身是行动,语是语言,意是思维、习惯。在这三个方面,你有没有类似于阑尾的东西?通过和你最亲密的人、常接触的人的交谈,让他们告诉你“有哪些东西是你认为自带的,而他们觉得完全是没必要的”,把它找出来,然后制定一个切除阑尾的计划。用户留言Littlebear53 赞我觉

8、得“收藏”功能其实也没什么用.每次看到好的文章好的链接,习惯性的先点收藏,想着以后可以再拿出来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8:57一杯白开水29 赞最后会发现,如果旧环境是一个扭曲畸形的生态,那么,一个人在旧的环境越努力,他就可能离高品质的水准越远。人类很脆弱,一个不好的环境,有时候也能摧毁一个坚强上进的人。1.自己的身体里的基因,有很多没有跟上人类生存环境的突变。例如,自己喜欢吃甜食,嗜甜如命。这是源于过去事物匮乏,猿人和早起智人需要在丛林里嗜甜以维系生存。祖先们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了好几百万年,今天事物突然不那么匮乏后,基因却来不及跟进。2.我认为在能用电子支付的场景下,仍然选择携带大量现金,用现

9、金支付,这可以算一种认知阑尾。现金上病原体很多,容易弄丢,容易被盗,容易造假,占用空间。现金的优势已经少于他的劣势了。3.管弦乐队中,每个乐器用大音量演奏是很容易的。例如吹奏乐器,演奏得响反而比轻在技术上要容易,音量大也方便掩盖瑕疵。所以很多二三流的乐团,会选择用音量来掩盖技术的不足,来掩盖对音乐理解力的不足,把演出弄得热热闹闹。但他们失去了艺术表达的弹性,好的演凑需要张弛有度。让习惯于二三流环境的乐手,再进入一流乐队训练,就换发现他们的音色会变得格格不入,难以和浑然一体的群体融合。8:39鑫燕25 赞虽然我不喜欢强加于他人意识,但每次遇到不错的学习内容都想分享给他人,期望他人也有与我一样的学

10、习的心情,可总是往后都不了了之。好像好心得不到相应的回应,让人郁闷。我想是没有共同学习热情的人,永远都体验不了学习中的乐趣,或者是我也得改改我自身这种好为人师的行为方式。阑尾虽不痛不痒,却下意识地影响着自己在做太多无用功。8:58麦口余飞15 赞最近因为一直要在台上演讲,妻子也跟着我参加了几回,几次下来后,她给我了几点建议,通过佛教的身、语、意来表达,在行动上,我喜欢来回走动,有时候会背对着观众,这些小的东西都是因为紧张而不自然的行为;在语言上,我喜欢说这个事很牛B,但在公开场合,用牛代替牛B,在语言的自恰上比较文明;在思维习惯上,有时候说嗨了,原本的逻辑性被打断,会说着说着说偏,等发现时已经

11、走到了下一条马路,需要及时拉回来。以上这些都是像阑尾一样去掉的。所以在以后的演讲时,针对以上几点,我会特别的注意,因为平时台下的观众不会给我提这类的建议,而我又不自知。8:57右边的翅膀13 赞我想每个人肯定都会有各自的认知阑尾,回想了下自己其实还真有不少,只是有些对于生活的影响无足轻重,但是会使得内心获得安全感,因此也就不刻意纠正。只是我有喜欢自我否定的问题,而且这是一个意影响语,语影响身的过程。首先面对问题是时候,我的潜意识就会对我说,我不行的,你看你以前就发生过某某情况,它使得我出征未捷身先死,然后语言就习惯性的帮我提出拒绝,“要不还是算了吧,不用了,我不行的。” 最后落实到行为上就是逃

12、避,不触碰。这两年我也有意识的去进行改正,因为一旦不和自己对抗,习性就会占据上风,可见其顽固程度。9:01闫兆辉12 赞最近我刚刚做了两个“阑尾手术”:“APP群体切割术”和“闲置物品切割术”。说一个例子吧:我喜欢看NBA,于是下载了某体育新闻APP,在漫长的赛季中养成了没事就打开这个APP的习惯,大到球员转会,小到花边新闻我全都了解。直到前两天,我忽然意识到这个APP已经抓住了我每天一个小时的时间,而且我都快要没有意识了,打开手机习惯性点的有两个APP,一个是得到,另一个就是这个体育新闻APP。我分析了一下,这个APP里的内容完全不会给我带来价值,于是果断地删除了它。删之前的一瞬间是不舍,删

13、之后的一瞬间是轻松!除此之外,想给各位同学推荐一份每天听本书的书单,至少对我影响很大,“四本书,告诉你整理该怎么做。”8:47正好10 赞之前课程的“认知刷卡”“瞬间解码”与本周的“认知阑尾”是有内在联系的。从好的方面说,认识刷卡是我们认知复杂世界的有力武器,条件反射式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认知负担,能更快的作出选择。察觉危险、分辨敌友,我们可以从有限的信息中快速产生认知,为生存赢得时间。认知刷卡向负面的认知阑尾转换,主要是程度的问题。一方面过快的认知常基于感性,缺乏理性的思考。“快速”让人忽视信息细节,感性思维控制了认知方向,就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另一方面很多人生态位转换,却仍保留原先

14、的认知习惯。就像洗碟子的西方留学生,已经脱离了之前的生态位了,看到圆的东西仍然忍不住要擦一擦。生态位决定认知,那么生态位的转换,也就带来认知方式的转换,转换不同步,也是造成“认知阑尾”的原因。基于上面的原因,“认知刷卡”就逐渐向“认知阑尾”转化,变成了不理性的机械性习性,不再有认知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基于理性思考,基于现有的生态位,对于自己的认知习性进行排查,去粗存精,剔除认知阑尾。8:55潘小倔10 赞通过行为习惯自动化的过程我看到了一个“强迫症患者”上线的过程。我自己就有轻微强迫症,尤其是对周遭环境的整洁度很敏感,习惯性的要要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有的时候为了几根头发会在地上蹲在地上捡半天,

15、虽然出门要迟到了,还是会强迫性的去收拾?,有些好的习惯如果过度,就会有相反的效果。比如说每次为了不剩余把盘子里的菜都吃光,不禁让胃部不适,也会不断增重,影响身体健康。对我们个体来说,我们要及时识别、切除这种认知阑尾,避免关键时候给我们制造大的麻烦。8:43江湖书生9 赞强迫症、洁癖、报复心、恐高症、晕血症、囤积症等等很多都是比较典型的认知阑尾。近年来,断舍离之风盛行,足见松鼠囤积症这样的认知阑尾现象有多普遍,有多严重。断舍离: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用断遏增量,用舍去存量,用离正源头。断舍离就是一个较好的认知阑尾切除术。8:47王振宇8 赞今日得到:认知

16、阑尾指的是一种建立了高带宽连接的思维固化。一,认知阑尾并非完全无用。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阑尾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留下了一段没有任何生理作用的肠子,还要发炎,招来疾病,所以一发炎就通过手术将其切除。直到美国生理学教授劳伦马丁研究发现,阑尾在胎儿和青少年时期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胚胎在发育到第11周左右,胎儿阑尾会内分泌细胞,产生某种生物氨和肽激素,以及有助于生物学控制(自我平衡)机制的化合物。二,所以说认知在成为认知阑尾前,是帮助我们有效成长的高带宽链接,在某种场景下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认知效率,让我们在某一个领域上成为高手。但是,神经元特点是,一旦建立了某种连接,就会自动抑制其它神经元的连接。你

17、在某一个场景下获得了特异功能的认知能力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你不知道的盲区。导致你习惯性的用熟悉擅长的方法,去解决你并不熟悉和擅长的问题,成了查理芒格所说的“手里拿着一把钉锤,看什么都是钉子”的人,这时便得“认知阑尾炎”。所以通过“双环”甚至“多环”学习,不断认知升级,才能切断自己的认知阑尾。8:35黄兰芳7 赞我做培训或演讲时,如果没有之前做刻意准备,就会有口头禅“然后呢”。别人说,你声音好听,条理也清楚,刚开始都认真地听,后来就觉得有点晕。因为总是“然后呢”“然后呢”,记不清讲了多少然后,也不知还会有多少然后。改进计划:1.梳理各种连词。2.做演讲事前准备。3.每次演讲都录音,会听。8:21

18、斜阳7 赞基本上来说,身、语、意是一体的,因为我们的思维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的过程,没有语言就没有思考,只有本能的生物反射,认知阑尾就是过去生态位形成的认知优势,而在目前生态位无实际用途的认知缺省设置。这种缺省设置通过情绪快捷驱动一种刷卡式的认知过程,同时在潜意识层面自然会引发相应的行为和语言,所以身语意在一个触发点被激活时会一起完成。我在公众说话时的紧张感就是一种本能情绪,在这种情绪下,我会体验到身体在颤抖,说话不流利,甚至有时语塞,通过录像发现我当时大量使用了一些我意识不到的过滤性词语,像“这个,嗯,啊.”之类完全无实际意义的词,大脑的思维逻辑也会比较混乱,准备好的顺序会被完全打乱,极端时大

19、脑一片空白,这个时候我就知道,我的“认知阑尾炎”又犯了。8:12最好的安排6 赞我做事情很急躁,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这可能与遗传有关,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在她的那个年代,为了养活我们,她既要种田又要教书,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所以渐渐养成了快速做事的习惯,同样也留下了急躁的性格。受母亲的影响我也养成了急躁的性格,恨不得立刻马上就把事情做好,导致所做的事情很粗糙,经常犯错误。在做工程施工的时候这个性格其实对我还是有好处的,我可以同时处理几件事情,而且效率很高。但是做资料、结算、重要文件时这个性格让我尝尽了苦头。急躁就是快速做事情的一个副产品,应该算一个认知阑尾,我要想办法将它切除。8:52成刚

20、Sun6 赞“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我想,保持警醒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一种切除“阑尾”的动作吧。记得上学时有次一哥们跟我说,你在问别人的时候,最好不要开头就说“哎”会让别人觉得不舒服,我当时好惊讶真没意识到这个下意识的口头禅,后来留意并改正了之后真的蛮感激这个哥们的。8:51小马5 赞无论是在行动、语言,还是思维上,我们都有可能形成这样一种“非理性、无意义又很顽固的,挥之不去的”习性,它没有用,甚至有害。我大多数时候,都是由“恐惧”而形成“非理性、无意义有很顽固的”认知习性。不仅没有用,而且很有害!要想切除认知阑尾,一定先要克服恐惧,强化多位度的

21、认知视角、透过想象抓本质。以便不盲从,不恐惧。避免走入认知阑尾的误区。终身学习,永远在路上迭代更新升级自己。这是解决之道!9:27哈哈5 赞以前在上初高中时代,老师天天就会告诉我们,什么都要自己完成,不要抄袭,考试要独立,这这在当时那种生态位下确实有用,他可以帮助我们考得更高。但这种行为不自然地会潜移默化的带到其他场景之中,在上大学时,我就发现了自己有这种认知的阑尾,太要求自己的独立完成某件事的能力,失去了一种协作的能力,合作的能力,一旦事情复杂,做起来就很困难了。发现了自己的阑尾,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么把他切除了。9:00大鱼丸5 赞讲话时,很多人习惯以“嗯啊呃”开头,给人感觉他还没清楚还在茫

22、茫的神经元里找回路,太拖泥带水。去掉“嗯啊呃”言简意赅地说出观点给人自信感也值得信任,和人对话时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这要靠平时多积累多思考。8:29。Smile.4 赞不知道接触性洁癖算不算,一年四节几乎每天都要洗澡,手机每天必须酒精消毒,不洗澡不坐床,回家第一件事洗手,对我来说已经形成习惯了,可我也会这么要求身边人,会给他们带来压力,我也意识到问题了,也在慢慢改进:不要求他人这么做,但是仍未放过自己。9:24mawihn4 赞身,已经吃饱了,还想吃;已经喝足了,还想喝。语,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但或因表现欲或因人所托,说了不少不应该说的话。意,衣服已经够穿了,但还是有很多买的欲望;耳机已

23、经够用了,但还是垂涎更好的。这些欲望的冗余,需要花很多的理性去克服。9:22冥想4 赞“听话”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仿佛无条件服从就是与父母和亲人的最佳相处法则,这在年幼时也许能帮助少走很多弯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始终保持并不断放大这种习惯,就有可能丢失自我,最终演变成顽固的认知阑尾,甚至陷入认知周期的死循环。想要逃出这个怪圈,就应该弄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长辈的价值观可以影响你,但不能制约自由人格的形成,越早开始独立思考,放弃当下的舒适区,拥抱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就能越快脱离巨婴状态,实现认知系统的迭代和升级。8:57jylunlun4 赞认知阑尾:人的岁数越大,越容易保持原有的做

24、事风格和习惯,不爱改变和接受新鲜事物。8:55及时雨4 赞认知阑尾的前提是起初它是有目标带理性思考的,之所以后来成为阑尾,是因为场景变了,但认知却没有更迭,没有突围,仍旧是静态的思考,这时候善用灯式思考、效果模式那就不会存在阑尾人的认识阑尾多数是源于厌恶损失效应和贪婪这是心智模式,什么样的心智模型是带来什么样的目标和行为8:52罗怀昭4 赞由于自己所处的生态位,要求自己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切行为和思想都是追求安全,渐渐地就形成了强迫症:检查、检查、再检查;核实、核实、再核实。但是,到了生活中,就带来很多麻烦。比如门,明明被锁好,自己走到小区门口,由于忍受不了自己内心的强迫,又折回来再锁一次

25、。有时还折回来好几次。出门旅行前,反复地检查行囊,生怕落下任何一件物品,如雨伞、邦迪、甚至针线。检查时,那种认真,除了让自己很愉悦,却让家人很反感和无奈。现在,在合适的时候和场合应用合适的方法,很重要,否则因为认知阑尾,就会互相扰乱。接下来,就是有意识地去识别这些阑尾,然后逐渐切除,保留它最合适的部分。8:49山村老狮4 赞日知录:认知的“阑尾”就是刻意练习产生的后遗症。在低生态位生存时,通过刻意练习,产生了我们适应当时的环境的技能,一旦这种技能不去升级迭代的话,会延缓或者限制我们的进入下一个认知周期。改变是不容易的,我觉得可以多环学习,从另一环学习中慢慢的“渗入”到原先的认知体系中,潜移默化

26、的改变原先的认知,最终“覆盖”完成。谢谢老师!8:49Shaper杨4 赞认知阑尾,本质上是因为你内在的工具太少,脑子里面如果只存在一个锤子,那你很多时候看哪都是钉子,所以我们要更多的积累自己的内在工具,以适应不同的场景使用,并且能够觉知到自己的认知阑尾。8:24张保成4 赞在发现自己屋子里放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东西在不用时没有及时扔掉,当时的想法是以后总会用到,但几乎一次也用不到,这可以说是一种行动上的阑尾吧。行动上的阑尾一定会导致认知上的阑尾,总会给我们一种错觉,以为这个以后一定有用,而放弃了认真的思考,也就养成了思考的惰性,让自己的认知无法进一步升级。8:20杨晟3

27、赞认知的阑尾可以理解为在原有生态位下进化出的习惯,而到新的生态位系统这个习惯或者本能对于我们的生存已经没有意义。有的习惯也许无伤大雅,但是有情况下套用原有的经验会适得其反。比如经验主义就是一种认识阑尾,典型的例子王明博古的经验主义、大跃进事件、文革事件。隔壁陈海贤老师提到改变习惯的观念。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经验的过程,如果需要改变,先了解认清自己的习惯模式,尝试用新好的习惯体验来代替旧的体验,然后不断加强。8:45鸢3 赞看到松鼠的故事,第一反应:这不就是我吗?!用囤货狂来形容我一直以来的行为习惯:买东西时喜欢买双份,买口红各种色号都来一支;一件TS有圆领V领之分,好像哪个

28、都好看?干脆各样来一件尤其在网购方便的今天,买一送一,满额包邮的诱惑更是给了囤货充分的理由。结果就是:家里橱柜满是未开封就临近过期的食物;衣柜里标签都没拆就过时的衣服;口红凑齐了一组色号可以当色板了,最常用的还是最不起眼的那只杂物堆满了本来就不宽敞的空间,每每看到这些自己的心情也很受影响,一边反省下次不这样了,一边看到喜欢的又忘了刚立的flag今天老师对“认知阑尾”的剖析,让我看到了“囤货”背后的隐形故事:这是一种非理性、无意义又很顽固的,挥之不去的”习性。正巧罗胖也谈到了对心理舒适区的深度认知:舒适区,是指习惯解决问题的方法,跟这个方法舒适不舒适没关系。囤货这件事本身并没有给我带来舒适,是因

29、为我习惯了不做选择,不想失去控制感而不得不一再这样做,这是一种行为上的舒适区,一种行为惯性。打蛇打七寸,想要改变,先找问题的根源。8:44Mr Gong3 赞每换一次工作,以前很多的认知,行为都可能是阑尾。我从程序员转为产品型销售,老是关注技术实现,而忽略产品价值。从产品型销售转型为价值型销售,过于关心产品,而忽略每个客户个体利益是阑尾。8:37阿姝.Julie3 赞由于某种担心和恐惧,就会不停地去收藏一些东西以确保不时之需。当时间和场景发生变化之后,这些东西或习惯已经变成可有可无的“阑尾”,甚至变成了阻碍我们前进的东西,但自己却毫不自知的保留着。 我曾经因为粗心大意多次丢失过东西,导致自己后来变成了一个非常小心的人,小到一张纸片或大街上发的宣传海报,我都会保留一段时间,总担心万一以后会有用呢?这样的结果导致了我的收纳箱、我的衣柜鞋柜、我的家里充斥着许多毫无用处又不舍得忍掉的东西。我是时候该割掉这条阑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