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间操课及“2+1”项目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ths314159 文档编号:80738 上传时间:2018-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间操课及“2+1”项目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间操课及“2+1”项目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间操课及“2+1”项目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间操课及“2+1”项目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间操课及“2+1”项目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课题的提出我校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全日制小学,学生的体育卫生和体育锻炼等习惯都不很理想,长期以来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教师、学生都感到枯燥乏味,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没有起到认真锻炼的作用,更不能从中得到美的陶冶。2002 年 8 月,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课程结构和资源开发的实验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整体优化,构建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的课间活动模式,因而我们在第一阶段提出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

2、验研究的课题,探索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模式以及进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实效性的研究。2004 年 9 月,在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在第二阶段对课题进行了跟进和拓展,落实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进行了“2+1”项目的研究与实验,提出 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间操课及“2+1”项目的研究与实验,力求通过每天 40 分钟的间操课和 30 分钟的课外文体活动,研究、探索出让学生逐步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 1 种艺术才能的“2+1”项目的活动模式。二、研究的目的1更新教育观念,落实素质教育和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2彻底改变传统的课间操模式,构建大课间活动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和

3、谐地发展。3使学生在活动中人人享有体育乐趣,身心协调发展,真正使我校每个学生每天享有 1 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逐步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 1 种艺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以本校三年级 150 名学生(男女生各占 50%)为实验组,以兄弟学校相应班级的 150 名学生(男女生各占 50%)为对照组。(二)研究方法1实验法学校成立实验领导小组,三年级 150 名学生参加实验,实验在日常学习中的正常条件下进行。2调查法通过大课间活动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单项和多个项目的普查、抽查、问卷调查。3数理统计法对所有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四、课题的实施我校领导十

4、分重视,组织专人对课题进行审核,参加了总课题组在北京、广西举行的课题会,并于 2002 年 9 月将该课题上报为重庆市市级课题。学校成立了由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实验小组,同时学校 14 个班主任及德育、艺术、科技、英语、计算机学科教师也参与本实验研究,在本校三年级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其他兄弟学校相应年级设对照班,实验时间为三年。我们根据实验方案,如期地完成了计划中的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第一阶段: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验研究时间:(2002 年 9 月2003 年 6 月)1实验进程A准备阶段根据总课题组的研究方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子课题研究

5、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培训实验教师,搞好问卷调查与分析,为掌握学生体质收集各种数据资料。B实施阶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全面实施实验研究工作。C阶段总结根据实验目标,进行实验的跟进和拓展,深入、完善实验,查漏补缺,收集资料,完成研究报告。2实验举措(1)召开专题会议,广泛进行宣传发动。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大家就课题方案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了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验研究课题,并着手进行研究设计。(2)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有关体能测试,了解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关情况。(3)落实实验操作。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开展大

6、课间体育活动,积极探索、研究我校大课间活动的结构、项目、内容、形式等。(4)具体操作程序及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做到三个落实,一是思想认识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合作意识、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学校体育与教育教学的交汇点,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和成果的窗口;二是组织时间落实,我校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是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时间 40 分钟;三是活动内容落实,其形式主要分为三个板块:集体活动:主要内容是韵律活动、广播体操、自编操、武术操等,以全校、全年级或全班为单位的集体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体意识。分组活动:以年级、班、小组或自由组合为活动单位,以活动、竞赛等方式旨在体

7、验团队、竞争和协作精神。自主活动:以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既快乐健康又兼顾兴趣特长。在自主活动的安排上进行如下分类:A有体验游戏活动(如:齐心协力、托垒球跑、小火车赛跑、穿衣服比赛、袋鼠跳、运球接力、打活动目标、打龙尾等);B有球类活动(如:软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等);C各种传统体育活动(武术、跳绳、踢毽子、修房子、跳竹竿、滚铁环等);D快乐体育乐园(攀岩墙、攀登架、拔萝卜、滑滑梯、登云梯、荡秋千、逃生平台、荡桥、梅花桩、太空漫步机、跑步器等几十种多功能组合活动器材)。(5)加强理论研讨,总结成败经验,不断修正改进。要求实验组老师对相关

8、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数据整理存档,定期写出书面总结报告。(二)第二阶段: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间操课及“2+1”项目的研究与实验时间:(2003 年 9 月2004 年 12 月)1实验进程在第二阶段对课题进行跟进和拓展, 以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间操课及“2+1” 的研究与实验。通过每天 40 分钟的间操课和 30 分钟的课外文体活动,研究、探索出让学生逐步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 1 种艺术才能的“2+1”项目的活动模式。2具体操作程序及方法 根据第一阶段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实施间操课及“2+1”项目的研究实验。课间操时间为 40 分钟,主要分为 2 个板块:集体活动:主要内容

9、是韵律活动、广播体操、自编操、武术操等,以全校、全年级或全班为单位的集体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团体意识。分组活动:以学生自主参与、教师指导、主动发展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开设体育活动类、体育乐园类、艺术类及其他类等活动,培养学生逐步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 1 种艺术才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活动内容开设见下表)体育活动类体育乐园类艺术类其他类五、主要成果1构建了“4+1”模式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学校实验模式是:四课一活动;即“4+1”模式。四课(即每周三节体育课、一节间操课);一活动(每周一、三、五下午的课外文体活动)。“4+1”模式将体育教学、间操课、课外文体活动、“2+1”技能训练几部

10、分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两项运动技能和一种艺术才能,从本校学生实际和资源优势出发,积极探索实验“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区 2+1 项目”的途径。2深化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使师生关系由从属关系向合作关系转化,较大地提高了体育课堂综合效益。同时,通过间操课,强化了体育锻炼、增强了学生体质,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了情操,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提高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3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贯彻落实了教育部中小学生“2+1”项目的实施,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1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4结集出版实验教师论文集,实验教师共著有三十几篇论文在全国、市、区获奖。5编写了间操课校本教材。六、结论在我校的办学条件并不优越、师资紧缺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注重教师素质培养,使整个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一支处处为学生发展着想的、具有凝聚力的教师队伍;物尽其用、资源优化,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一)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后各项指标的增长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的实施促进学生生理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实验模式的建立,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锻炼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前后各项

12、指标平均值的对照表(一)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前后五项身体素质指标平均值的对照表(二)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实验后实验校学生各项指标明显提高。(二)参加实验学生心理指标问卷调查情况统计(131 人)本调查问卷共设计 20 个问题,反映学生的感受以及评价。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指标发生了很大变化,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反映学生的感受是主动的、愉快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三)参加学生在实验后学业成绩的统计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并不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实验模式的实施,从时间上减少了学习时间,增加了体育锻炼时间和内容,但从学习质量看,不但没有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反而对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的实验是成功的,但还需要认真挖掘、梳理,许多地方还很稚嫩,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实验中进一步研究、完善。主要参考文献1曲宗湖、尚大光主编.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1.2王超著 .现代学校体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年 8 月.3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教材编写组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刘晓明、王丽荣编著.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