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作业:第6课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docx

上传人:规划用途 文档编号:841442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作业:第6课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作业:第6课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作业:第6课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作业:第6课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作业:第6课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6课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问世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设计之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轨迹的;导弹的前身是德国人研制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目的是用于空袭英国。以上史实主要说明()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B.军事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第一动力C.科技的进步加剧了战争的破坏性D.战争促进了新科技革命成果的发明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2、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B.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C.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3.1956年,在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资助之下,10位计算机领域的学者组织了一场研讨会,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此后数十年,他们和IBM一道主宰了这个领域。这反映出()A.科技的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B.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领域标杆C.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D.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布局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区不需要建立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方,而是要综合考虑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如美国旧金山以南的“硅谷”和俄罗斯新西

3、伯利亚的“科学公园”等。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B.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发展C.政治多极化的需要D.国家发展重工业的要求5.2015年10月由美国谷歌研发的“阿尔法围棋”人工智能以5比0战胜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这是首次人工智能程序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在完整的围棋竞技中击败专业选手。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将改变长期以来靠人力操作机器完成生产过程的传统生产模式,将大幅度提高机器设备的运行速度和自动化水平,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这说明( )A.人类劳动将来可以被计算机取代B.人工智能和基层员工的矛盾会随着人工智能的愈发完善而降低C.人工智能已经在

4、所有领域超过人类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及科技等方面取得诸多成就,创造了很多属于中国甚至世界的“第一次”。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开始试播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第一次成功将载人航天飞行器送入太空A.B.C.D.7.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是“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这反映了( )A.美国对苏联科技全面超越B.美苏争霸中美国攻势强劲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D.科技领域是美苏争霸焦

5、点8.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块农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播种机正匀速前进。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定位功能,播种机沿预设路线自行作业。有了这种精准科学的方法,每千米播种偏差不超过2厘米,每亩地出苗率能提高10%。这体现的是( )A.先进科技与农业的结合B.农业生产模式的根本变化C.先进科技率先用于农业D.我国农业生产实现自动化9.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材料反映出互联网(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C.大大

6、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D.为人类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10.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这反映了( )A.美国对苏联科技全面超越B.美苏争霸中美国攻势强劲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D.科技领域是美苏争霸焦点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道: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工具。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

7、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摘

8、编自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2)根据上述材料,从科学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两个方面,概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1.答案:D解析:材料列举了三个事例,共同点在于新科技的出现最初是为了用于战争,故D正确。A、B、C题干没有体现,排除。2.答案:B解析:材料叙述的这种变化体现出的是全球紧密联系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表现为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B。A错误,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C错误,电话和无线电技术还达不到如此程度;

9、D主要是文艺传播方面。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资助之下,10位计算机领域的学者组织了一场研讨会他们和IBM一道主宰了这个领域”,表明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的需要,排除A;材料只是说他们主宰了人工智能领域,但没有体现人工智能在新科技领域的地位,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对世界的改变,排除C。4.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信息“科学公园”可知,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导致题干现象的出现,故选B。5.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对社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并不代表人类劳动将来可以被计算机取代,故A项

10、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工智能和基层员工的矛盾,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材料中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产业对社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D项正确。6.答案:C解析:是1958年;是1965年;是1954年;是2003年。选择C项符合题意。7.答案:C解析:材料中只体现空间技术,不能体现“全面”,A项错误;B项夸大了材料之意,错误;1957年是美苏冷战期间,苏联空间技术的发展刺激了美国加快发展空间技术,是美苏争霸的体现,反映了两国间科技竞争具有政治色彩,C项正确;D项说法与事实不符。8.答案:A解析:材料中“无人驾驶播种机”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北斗导

11、航卫星是航天科技成果,故材料体现的是先进科技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并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A项正确。B项中“根本变化”说法错误;C项中“率先”不能得出;D项说法绝对,排除。9.答案:C解析:根据“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际”可知,互联网功能强大,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故C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材料之意,错误;材料未体现人工智能,B项排除;D项未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10.答案:C解析:材料中只体现空间技术,不能体现“全面”,A项错误;B项夸大了材料之意,错误;1957年是美苏冷战期间,苏联空间技术的发展刺激了美国加快发展空间技术,是美苏争霸的体现,反映了两

12、国间科技竞争具有政治色彩,C项正确;D项说法与事实不符。解析:第(1)问,“科技成果”根据材料一中的“电报”“电话、电灯、无线电通信”得出通信技术发展和电力的广泛运用,根据泰坦尼克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蒸汽机的应用、钢铁工业的发展等;“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互联网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角度作答。11.答案:(1)爱因斯坦:科学赐福还是降祸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共同取向: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2)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精神;促进思想解放。客观世界: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密切世界联系;造福人类社会;维护世界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