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行业标准规范CJJ205-20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空登山 文档编号:864848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5.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行业标准规范CJJ205-20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建筑行业标准规范CJJ205-20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建筑行业标准规范CJJ205-20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建筑行业标准规范CJJ205-20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建筑行业标准规范CJJ205-20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t l DCP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JJCJJ205-2013备案号J1672-2013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丘 c a t i o n f o r c o l l e c t i o n a n d t r a n s p o a t i On o fm u n i c i p a l s o h d w a s t e2013-11-08 发布2014-06-01 实 施中华人 民共和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 发布wwwwwwwwwwwwwwwwww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Te c h o c a l s p e

2、c 盗c a u o n f o r c d l e c 刂o n a n d i a n s p o n a o n o fm u n i c d s o 1i d w a s t eCJJ z Os -2013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 日期:2 0 1 4 年 6 月 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l s 北 京wwwwwwwwwwwwwwwwww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Te c h n k a l .s p e -c a t o n f o r c o l l e c t o n a n d t Fa n s p o r t a t o n o fm

3、u n i c i p a l s o h d w a s t eq J205 201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环球印刷(北京)有限公司印刷开本:g s O 1168毫米 1/ 印张:l % 字数:钔千字z O14年3月第版 14年3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0.00元统一书号:15112 23龆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 t t p t /i 灬、c a b p .血c n网上书店:h t t p :/ 郦 c h i n a b o l d i n g .c o m .c

4、 nwwwwwwwwwwwwwwwwww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 土口第220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z O5-z O13,自20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8、4.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3年11月 8日wwwwwwwwwwwwwwwwww口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 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 (建标Ez O0810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深人调查

5、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生活垃圾投放;5生活垃圾收集设施;6生活垃圾收集运输;7生活垃圾收运配套机械设各;8污染控制、安全生产与劳动卫生;9生活垃圾收运的应急处置。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华中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与建议,请寄送华中科技大学(地址:武汉市武昌珞喻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华中科技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本 规

6、 程 参 编 单 位:深圳市龙澄高科技环保有限公司上海野马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中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武汉华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海沃机械(扬州)有限公司厦门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柳州市环境保护局4前wwwwwwwwwwwwwwwwww冁熘 觯 蝈。鼬 滨i i i | | i i I | i i | 丨藩张| | | !l | | | | ; i 蚩蚶厨志蒸:张倚马费艳掩湔龠虱张后嵬 姜缀 杨樊 隘衅9飙 雄 塑缀 陈鼹:冯蠕搠 藁 翻 雉 磬螂胡 潘橼 祟 刺镛栅奎 萎审查入员:鞫华 剃 竟 鸿萁棣俩品 赢染贩支 赵东平 营渤海:熊 辉镰 辉wwwwwwwwwwwwwwwwww

7、次目1 总贝 刂 l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4 生活垃圾投放 45 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55.1 废物箱 55.2 垃圾收集点 55.3 垃圾收集站 86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 97 生活垃圾收运配套机械设备107.1 收集车辆配置 107.2 收集站设施设备 107.3 运输车辆及装载容器 118 污染控制 、安全生产与劳动卫生128.1 污染控制 128,2 安全生产与劳动卫生 129 生活垃圾收运的应急处置13本规程用词说明 15引用标准名录 16附:条文说明 17wwwwwwwwwwwwwwwwwwCo n t e n t s1 Ge n e r a l Pr o v i s i o n

8、 s 12 Te r m s 23 Ba s i c IRe q u i r e m e n t s 34 Mu n i c i p a l So h d Wa s t e (MS氓Du m p i n g 45 Ms W Co l l e c t i o n Fa c i t i e s 55.1 Wa s t e (3o n t a i n e r 55.2 Wa s t e Co 11e c “ n s t e 55,3 Wa s t e Co 1l e c t i n s t a u o n 86 Ms W Co 1l e c t i o n a n d Tr a n s p o r

9、t a u o n 97 Sp e c i 伍 c 1豇e c h a n i c a l Eq u i p m e n t s f o r Ms WCo l l e c t i o n a n d T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107,1 Al l o c a t o n o f (o l l e c t o n Ve h i d e s 107.2 Fa o l i t i e s a n d Eq u ”m e n “MSr c 。l l e c t i o n a t i o n 107.3 Tr a n s p o r t a t o n Ve h i d e

10、 s a n d Co n t a i n e r s 118 Po u t i o n Co n t r o l , Sa f e t y i n Pr o d u c t i o na n d La b o r Hy g i e n e 128,1 Po l l u t i o n C。 n t r o l 128.2 s o f e t y i n Pr o d u c t i o n a n d La b o r Hy g i e n e 129 Em e r g e n t Ev e n t s Pr o c e s n g i n t h e Co l l e c t i o na

11、 n d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o f MSW 13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Wo r d i n g i n h i sSp e c i f i c a t i o n 15Li s t o f Qu o t e d St a n d a r d s 16Ad d i t i On : Ex p l a n a t i o n o f Pr o v i s i o n s 17wwwwwwwwwwwwwwwwww1 J总 贝 刂I.0.1 为规范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以下简称“收运”),促进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制定本规程。

12、1.0.2 本规程适用于城市和村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规划、建设与运行。10.3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技术选择应以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应考虑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按服绎范围和人口规模合理确定,做到安全卫生、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1.0.4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规划、建设与运行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wwwwwwwwwwwwwwwwww2术 语2.0.1 收 运 c o l l e c t i o n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将分散的生活垃圾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集中到收集点或收集站,再用专用运输车把生活垃

13、圾从收集点或收集站运输到转运站或直接运往末端处理场(厂)的过程。2.0.2 巡回收集 i t i n e r a n t c o l l e c t i o n按一定路线到各个收集点循环收集垃圾。2.0.3 定点收集 r e f l l 茨c o l l e c t o n a t a p p -n t c 。d p l a c e在指定地点收集垃圾。2.0.4 站点收集 “ t e l l e c t i o n将专门指定或设置 的垃圾收集站(点)的垃圾进行统一收集。2.0.5 庭院堆月 巴 h o u h o l d c o m p o s t i n g将 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厨余垃圾等有

14、机垃圾单独收集,盛于桶等容器 内或在庭院、菜地、苗 圃、果 园等地挖坑填埋沤腐处理。2.0.6 袋装收集模式 p a c k a g e d MSWl l e c t i o n在垃圾产生源用袋储放垃圾,袋装垃圾需定时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人员采用密闭式收集容器定时定点收集。2.0.7 桶装收集模式 c o l k c t i o n f r o m c o n t 茁n e 、用桶类容器储放收集垃圾,并应放置在收集车辆可停靠的路边等位置。2.0.8 直运模式 d i r e c “r a p o a t -n收运车辆将生活垃圾从垃圾收集点或收集站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所,不需经过垃圾

15、转运站。9wwwwwwwwwwwwwwwwww3基本 规 定3.0.1 生活垃圾的收运应执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贯彻环境保护 、节约土地、劳动卫生、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等有关规定。3.0.2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建设应在区域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指导下,统筹规划、分期实施,远近结合 、近期为主。收运设施的数量、规模、布局和选址应通过对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的综合分析确定。收运设施设各应与后续转运系统和处理系统相协调。3.0.3 生活垃圾收运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项 目,提高运行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有条件的地区宜建立垃圾收运信息化管理系统。30.4 城市生活

16、垃圾应实行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应 与后续运输、处理方式相协调。3.0.5 镇(乡)村生活垃圾宜推行分类收集,统筹运输和处理。农业废物不宜混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3.0.6 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及容器上的标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1部分:安仝标志和安仝标记的设计原则GB/T2893.l 和 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q J/T125的有关规定。3.0.7 应在垃圾收集 、运输车辆(容器)明显位置标明环卫专用车、新能源标志、商标和使用(作业)单位名称等标识:应在垃圾收集设施设备湿著位置标明环卫标志和使用单位名称。3.0.8 建筑垃圾、工业废物、医疗废物、生活垃圾中的危险物及

17、其他类别危险废物严禁混入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粪便应单独收集、运输及处理处置。wwwwwwwwwwwwwwwwww4 生活垃圾投放四j d .些巴 盅 罱 鲫或 雯 敞到茹 旨 丨局 蚕 迤 宓 均 艮 罐 孚 唱 醉 趸 屁 眢 降 讷 蜓 点,不擦 郛 韬 汇 丢吊 驳 爿 篷 刂 4么i 生活垃圾应窟时醐、螗0b a 严禁佤佩革碘和个八向两戢湖 泊k 沟渠钤冰津 等球体殂河鲎懒劭生 活地甄生0砂4蒎树魑区,洫实滟有枧坳圾窿院攥鹏 冰觊地杩置。wwwwwwwwwwwwwwwwww5 生活垃圾收集设施5.1废物箱5.1.1 道路两侧,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人 口附近应

18、设置废物箱。5.1.2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城市、镇(乡)、村庄应按分类方式设置相应的废物箱。分类废物箱应有明显标识并应易于识别和分类投放。5.1.3 废物箱外观应美观、卫生,并应防雨 、防腐 、耐用 、阻燃、抗老化。5.1.4 废物箱的设置间距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环境 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的有关规定执行。5.1.5 村镇中心区外的其他区域,废物箱宜与收集点合并设置。单独设置的废物箱应保持箱体密闭、整洁,布局合理。5.2 垃圾收集点5.2.1 城市、镇(乡)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城市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m ,生活垃圾收集点可放置垃圾容器或设垃圾容器间;市场、

19、交通客运枢纽等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公共设施附近应单独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2 镇(乡)生活垃圾收集点宜设置在垃圾收集车易于停靠的路边等地,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m 。3 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宜设置在村 口或垃圾收集车易于停靠的路边等地,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0m 。5.2.2 垃圾收集点应满足服务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的要求。非袋装垃圾不应敞开存放。wwwwwwwwwwwwwwwwww5.2.3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城市、镇(乡)、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及运行应满足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要求,并应与后续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方式相适应。5.2.4 生活垃圾收集点E垃圾桶(箱)、固定垃圾池、袋装垃

20、圾投放点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主要指标应符合表5.2.4的 规定。注:】 占地面积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2 占地面积含绿化隔离带用地。3 表中的绿化隔离带宽度包括收集点外道路n 勺绿化隔离带宽度。1 与相邻建筑问隔自收集容器外壁起讨算。5 袋装垃圾投放点仅用于不适合设置垃圾桶(箱)、垃圾池等的地区;垃圾袋的材质应统一、标准化。5.2.5 垃圾收集点应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位置应固定,应便于分类投放和分类清运,方便居民使用。5.2.6 垃圾收集点用于集中收集的垃圾容器应根据各服务区实际需求进行购置,其类型、规格的选取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农村居民住宅单独收集

21、点的垃圾桶应满足桶体密封、加盖的基本要求。5.2.7 收集点的各类垃圾收集容器的容蚩应按其服务人口的数量、垃圾分类的种类 、垃圾 日排出量及清运周期计算,并宜采用标准容器计量。垃圾收集容器的总容纳量应满足使用需要,垃圾不得超出收集容器的上口平面,垃圾 日排放量及垃圾容器设置数量的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垃圾容器收集范围内的垃圾 日排出重量应按下式计算:表5.2.4 生活垃圾收集点主要指标类型占地面积(“ )与 相邻建筑间隔(n l )绿化隔离带宽度(m )垃圾桶(箝)5 103田定垃圾池5 15102菠 装垃圾投放蔗s /-10 5Q=RCAl ?/1000(5.2.7-1)wwwwwww

22、wwwwwwwwwww式中:垃圾 日排出重量(t /d );R收集范围内服务人口数量(人);C预测的人均垃圾 日排出重量Ek g /(人/d ),一般取0.5 1.0,城市可取偏大值,村镇及偏远地区可取偏小值;Al 垃圾日排出重量不均匀系数,城市取1。10 1.3o ,村镇取0. 1.z O;A2居住人 口变动系数,城市取1。00 1.15,村镇取0.901.0o 。2 垃圾容器收集范围内的垃圾日 排出体积应按下式计算:e =哉Vm x =n 冫厂a w(5.2.7-4)(5.2.7-5)(5.2.7-2)(5.2.7-3)式中:叽田垃圾平均 日排出体积(m 3/d );玑v e 一垃圾平均密

23、度(t /m 3),混合生活垃圾 自然堆积的典型密度为(0.3 o .6)t /m s ;A3垃圾密度变动系数,A3=0.7 o .9;V!m x 垃圾高峰时 日排出最大体积(m 3/d );K垃圾高峰时 日排出体积的变动系数,取l 。5 l 。8。3 收集点所需的垃圾容器数量应按下式计算:凡w =毛争斌 龊=辔式中:凡平均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Al 垃圾清除周期(次);当每日清除2次时,Al =o .5;每日清除1次时,A4=1;每2日清除1次时,A众=2,以此类推;E单只垃圾容器的容积(m 3/只);B垃圾容器填充系数,取0.75 0.9;wwwwwwwwwwwwwwwwwwNm x 垃

24、圾高峰时所需设置的垃圾容器数量。5。2.8 垃圾收集容器的类别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的有关规定。5.3 垃圾收集站5.3。1 垃圾收集站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收集站应考虑与居住区景观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有利于保护环境;2 独立式收集站建筑外墙与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宜设置绿化隔离带;3 收集站通道应畅通,应便于安排垃圾收集和运输线路。5.3.2 改、扩建收集站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q J179的有关规定。5.3.3 人力收集方式的最大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k m ;小型机动车收集方式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k m 。镇(乡

25、)和村庄的收集站的服务半径可适当增大。5.3.4 收集站不应敞开作业。现有的敞开式收集站应规范卫生防护措施,并应通过技术改造或改扩建使其实现密闭收集作业。5.3.5 收集站的最大接收能力,应根据服务区域 内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最高月平均 日产生量来确定。无实际数据时,可按本规程公式(5.2.7-1)计算。wwwwwwwwwwwwwwwwww6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6.0.1 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可分为袋装收集和散装收集;也可分为桶装收集和车载容器收集。6.0.2 应结合辖区社会经济条件与收集设施配置情况等选用投放形式与收集容器的不同组合;并应根据当地人 口数量、服务半径、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收集方式。6.

26、0.3 垃圾不得裸露,收集运输设备应密闭,防止尘屑洒落和垃圾污水滴漏。6.0.4 垃圾收集应实施分类收集,餐饮垃圾不得混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6.0.5 垃圾应采用不落地的收集方式,散装垃圾不得投人各类固定容器或堆场作临时存储。6.0.6 清扫垃圾宜单独收集、运输及处理。农村地区的灰土宜就地填埋处理。6.0.7 农贸市场宜建垃圾收集站或采用大容积密闭容器收集垃圾,应由收集车定时定点收集,并应 日产 日清。6.0.8 垃圾运输模式应根据收集点、收集站的分布及运距、运输量,并应结合地形、路况等困素确定。6.0.9 当垃圾 实际运输距离小于10k m 时,宜采用直接运输模式。wwwwwwwwwwwww

27、wwwww7 生活垃圾收运配套机械设各7.1 收集车辆配置7.1.1 生活垃圾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应按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收运距离相应配置非机动车或1t 左右的小型机动收集车,小型机动收集车辆配置数量应按下式计算:N=栽 Gn式中:N收集车数量(车);Qd 日均垃圾清运量(d );q 单车额定载荷Et /(车次);单车清运频率(次/d );冖装载系数,取0.85 0.95。7.1.2 非机动车及其他吨位机动车 的数量也可按本规程公式(7.1.1)进行相应的换算确定。7.1.3 垃圾收集车除应满是密闭运输的基本要求外,还应符合节能减排、低噪、防止二次污染等整体性能要求。7.2 收

28、集站设施设备7.2.1 生活垃圾收集站设施设备的配置应高效、环保、节能、安全、卫生。7.2.2 同一行政区域内的垃圾收集站设施宜统筹规划建设,宜选用统一型号、规格的机械设备等。7.2.3 收集站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应按 日有效运行时间和高峰时段垃圾量综合确定,并应使其与收集站工艺单元的设计规模(t /d )相匹配,保证其可靠的收集能力并应留有调整余地。owwwwwwwwwwwwwwwwww7.3 运输车辆及装载容器7.3.1 垃圾收集站应按收运工艺要求及特点采用相应的运输方式及装载容器。7.3.2 应依据垃圾装载容器(箱)的类型和规模选择匹配的运输车辆。将垃圾运往末端处理设施的运输车辆额定载荷不

29、宜小于5t 。7.3.3 收集站配套运输车辆数的计算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收集站配套运输车辆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幻=尸 劳 GQ=印Qu (7.3。2)式中:刀v 配备的运输车辆数量;广运输车辆备用系数,取叩=1.1 13;若同服务区的收集站配置了同型号规格的运输车辆时,叩可取下限值;-收集站的收集能力(t /d );m 1.运输车日 运输次数;运输车实际载运能力Et /(车次);仞收集单元数;Qu 单个收集单元的收集能力V。2 对于装载容器与运输车辆可分离的收集单元,装载容器数量可按下式计算:,t c =J9a +v -1 (7.3.3-3)式中:刀c 收集容器数量;m 收集单元数;,2v

30、 配备 的运输车辆数量。wwwwwwwwwwwwwwwwww8 污染控制、安全生产与劳动卫生8.1污染 控 制8.1.1 垃圾收集站设置的绿化隔离带应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8.1.2 垃圾收集站设置的通风、降尘、除臭、降噪等装置应进行及时维护、保养。8.1.3 应保持垃圾收集站地面平整,不得残留垃圾、积水;收集车(容器)应完好,严禁洒落垃圾、滴漏污水。8.1.4 作业过程中应保持收集运输车辆的整体密闭性能。8.1.5 应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减轻收集车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8.1.6 收集站中产生的污水宜直接排人市政污水管网。对不能排人污水管网的,站内应设置污水收集装置。8.

31、2 安全生产与劳动卫生8.2.1 垃圾收集运输设施设备及运行的安全卫生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的有关规定。8.2.2 垃圾卸料平台等危险位置的安全警示标志应完好、清晰,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GB/T2893.1的规定。8.2.3 应设置垃圾收集站作业人员更衣、洗手和工具存放的专用场所,并应保持其完好、整洁。8.2.4 垃圾收集作业人员上岗应穿戴(佩戴)劳动保护用具、用品。8.2.5 收集站内应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应定期对蚊、蝇、鼠进行消杀。卫2wwwwwwwwwwwwwwwwww9 生活垃

32、圾收运的应急处置9.0.1 垃圾收运单位应根据区域生活垃圾应急处置预案具备相应的应急处置能力。9.0.2 垃圾收运单位应对生活垃圾产生源的类别、数量、分布进行调查、评估。9.0.3 对于洪水、暴雨等灾害产生的特殊垃圾(水面漂浮垃圾等),应结合自然条件、垃圾性状,因地制宜地制定处置对策。9.0.4 在突发环境、公共卫生事件中,生活垃圾不应按常规程序和方法收集运输,应按危险废物考虑,并应会同环保、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测、甄别,由专业机构进行适当处置。9.0.5 生活垃圾应急清扫、收集、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群滞留和避难等场所的垃圾应及时清扫、清理、收集;应减少生活垃圾暴露,防止蚊蝇和鼠类孳生;应

33、避免雨水直接浇淋生活垃圾。2 灾民安置点、救援基地、广场、主要街道等人群聚集场地,应设置具备防雨水措施的生活垃圾临时投放点和收集站。临时投放点和收集站应避开易倒塌建筑物等有潜在危险的场所和饮用水源。3 当采用非专用容器临时收集生活垃圾时,垃圾投放点和收集站应设置应急垃圾收集容器(图9.0.51)。4 应急垃圾存放地和不准投放垃圾的地点应设置应急垃圾存放地标志(图9.0.5 9)和不准投放垃圾标志(图9.0.5-3)。9.0.6 生活垃圾应急收集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卫生防疫消杀、降尘除臭等措施。9.0.7 生活垃圾应进行密闭运输。采用敞口式运输车辆(容器)时,必须用苫布、网布等进行遮盖。当征用社会车

34、辆运输生活垃I3wwwwwwwwwwwwwwwwww口图9。0。3 不准投放垃圾标志圾时,应进行必要的改装、改造 、加固,并应采取防护措施,定期清洗消杀。9.0.8 生活垃圾运输车应有停放场所,不得随处乱停乱放。车辆停放点与临时安置点应保持100m 以上的卫生防护距离,与过渡居住区宜保持Om 以上的卫生防护距离。车辆应定期清洗消杀。应急环卫车辆停车场应设置环卫停车场标志(图9.0.8)。 淫图9.0.8 环卫停车场标志图9.0.1 垃圾收集容器标志图9.0.5饣 应急垃圾存放地标志wwwwwwwwwwwwwwwwww本规程用词说明I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

35、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要求)”或“应按执行”。】5wwwwwwwwwwwwwwwwww引用赫淮名录1 图眵符号 巨 虞 弓 鹰 全 童l 鬯翩薰璧橱志 纟 荜 事 】 酆翁:纟套 覃 蛐!i | l i i | 奎标记酶谡滞婴唧豳0彘:12蜓臼嗡卣翳疑笾

36、垫茔婺寨总m l Jg 郾t 崦洳吐另 啷垃圾分类标癫g 耵T上g Og 5 猁 巛 驷 孓 穆 篝 叵 望 鲞 龉冫CJJ275婶倘靼咝骅鲫鲫蜂坳醐黔g T】胁|6巛蝌鲰蝶瞵跖 珊 缈鲕腑wwwwwwwwwwwwwwwwww中华人民典翻崮行业标膛生黯垃圾收橐逯输投术觏程檠 文 谠 明wwwwwwwwwwwwwwwwww制 订 说 明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 z O513,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z O13年11月 8日以第220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生活垃圾收运的具

37、体案例,取得了收运系统工程需要的主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召wwwwwwwwwwwwwwwwww次目l2345J总贝 20术语21基本规定23生活垃圾投放26生活垃圾收集设施275.1 废物箱 ” 275.2 垃圾收集点 285.3 垃圾收集站 29生活垃圾收集运输

38、30生活垃圾收运配套机械设备357,1 收集车辆配置 357.2 收集站设施设备 357,3 运输车辆及装载容器 36678 污染控制、安全生产与劳动卫生378,1 污染控制 378.2 安全生产与劳动卫生 379 生 活垃圾收运 的应急处置399wwwwwwwwwwwwwwwwww1总1.0.1 收集与运输(简称“收运”)是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与环境保护。本规程是在国家有关基本建没方针、政策、法规和国家现行技术标准指导下,借鉴、总结国内生活垃圾收运的经验,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编制的。本规程编制目的在于为垃圾收运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垃圾收运技术进步

39、,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0.2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概括为城市和村镇两个层面,并分别提出相应要求。城市范畴包括设市城市和县城镇,村镇范畴包括建制镇(乡)和村庄等。1.0.3 收运体系建设应适合城乡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发展需求。收运体系在技术上应当是先进、可行、安全可靠的,并能适应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1.0.4 本条规定了生活垃圾的收运除应按本规程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贝20wwwwwwwwwwwwwwwwww2术语2.0.1 本条对本规程中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其设备作 了明确定义。收集点或收集站前端是以收集为主的人力车和小型机动车,其中小型机

40、动车辆指额定载荷1t 左右的电动车、柴油车和汽油车等;运输车的额定载荷不小于5t 。本规程 中的生活垃圾运输是指从收集站(点)到转运站或末端处理场(厂)的直运过程,不涉及从转运站到末端处理场(厂)的转运过程。2.0.2 2。0.4 本规程条文中所涉及的基本技术用语大部分已在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 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65、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等标准中给出。基于使用方便和不能重复引用的原则,对本规程条文中涉及的部分关键术语,当其在相关专业术语标准中已有的,则不在本章中出现,而是放在其他章节的有关条文说明中作出解释;对于其他标准规范中尚未明确定义的

41、专用术语,但在我国环境规划领域中已成熟的惯用技术用语,加以肯定 、纳入,以利于对本规程的正确理解和使用。2.0.5 用于“庭院堆肥”的垃圾主要是指厨余等有机垃圾,如拣剩的蔬菜茎 叶、豆壳、瓜果皮、蛋壳、鱼鳞、动物 内脏、剩饭 、剩菜、草药渣、家禽羽毛与杂草、落叶等自r 生 物降解的垃圾。庭院堆肥的特点是规模小、方便,无需专门的处理设施设各,较适用于村镇单户或若干户居民家庭就近处理易腐有机垃圾,是适合农村地区处理有机垃圾的一种简易方式。为防止臭味外溢,要求采用泥土或塑料薄膜封盖。2.0.6 袋装收集模式可能产生居民不按规定投放垃圾,或因垃圾袋不封口或破损等原因导致的垃圾散落、污水流出等现象,不利

42、于后续的垃圾收运。wwwwwwwwwwwwwwwwww2.0.7 桶装收集模式的垃圾收集容器应设置在收集车辆易于停靠的路边等地且位置基本固定,以保证垃圾的定点投放。桶装模式的优点是垃圾投放不定时且可以有效防止垃圾的分散和洒落。2,0.8 直运模式又称一次运输模式,即用垃圾收运车将生活垃圾由垃圾收集站 点)直接运往垃圾处理设施,适合于离垃圾处理设施较近的地区,其运距一般为10k m 以内。乙,夕wwwwwwwwwwwwwwwwww3基本 规 定3.0.1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是区域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系统及设施建设必须首先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

43、本原则。环境保护、节约用地和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垃圾收运设施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如果建设不当,会对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危害,尤其易对居住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我国现已发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条例、规定和标准,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本标准第8章对污染控制提出了相应要求。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正逐年减少,环境卫生设施的用地应该遵循节约用地的原则。国家已经颁布了有关土地的法令和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收运设施的选址和规模设定对垃圾收运工作效率影响较大,必须合理设定收运设施的位置和规模。本标准第5章对选址及用地提出了要求。3.0.2 本条强调垃圾收运系统

44、建设必须符合区域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对于 目前尚未编制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的镇(乡)和村应,应征求当地生活垃圾主管部门的意见。所谓统筹规划,是指既要考虑当地的局部需求,又要兼顾城乡全局平衡;既要满足近期的实际需求,又要考虑远期发展前景。从时序上考虑,远近期相结合,应以近期(5年规划)为主,并为中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鉴于收运设施的社会与环境影响较大而且直接,因此,其建设及运行均应作多方案比较,不但要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而且需进行社会与环境影响评价。应根据使用需求与筹资能力,从发挥效能出发,作好技术选型和经济分析。新建项 目应与现有的垃圾wwwwwwwwwwwwwwwwww转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扩建

45、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3.0.3 在垃圾收运系统中的专业化协作是指将收运体系相对独立的各个环节联合起来,进行整体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化服务是指由专业公司负责收运体系中需要的设施设备等的加工制作,按市场要求运作,其优点是节省硬件投人,节省人力,加工速度快,成品质量及设备维护能得到保障。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合理确定项 目内容,“不搞大而全或小而全”是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有条件的地区是指经济较发达地区,其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利于实现垃圾收运高效管理。3.0.4 分类方式应简单易行,如按厨余垃圾、大件垃圾、有害废物及其他废物四类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各城市可根据具体条

46、件与自身需求对垃圾分类的类别进行调整或细化。3.0.5 本规程所指村镇是除县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镇 、乡和村庄及其他人口相对集中的集镇。推行分类收集,统筹垃圾运输和处理,有利于降低收运成本和提高收运效率。目前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基杰有3种模式:“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模式、“村收集与就地部分处理、镇部分转运、县部分集中处理”的城乡协同模式和“户分类、村(户)处理及镇收集与 自行处理”的城乡独立处理模式。村镇应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模式。农业垃圾是各种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垃圾,与各种工业活动产生的垃圾是工业垃圾的划分原则相同;农业垃圾 以有机物为主,更适合采用资源利用或生化的处理方

47、式,不适宜混人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从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化等角度出发,农业垃圾也应单独收集,便于采用合理的后续处理工艺。3.0.6 本条强调垃圾收运设施 、设备及容器上的标志应规范化,即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图形符号 安仝色和安全标志 第1部分:安仝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GB/T2893.1和现行行业标准 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CJJ/T125的有关规定。2召wwwwwwwwwwwwwwwwww3.0.7 本条规定在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容器)显著位置标明是环卫用车和新能源标志及相关标志、标识,标明使用单位名称等各项标识是为了对其产品质量和作业质量进行监管;规定在垃圾收集设施设备显著位置标明环卫标志及使

48、用单位名称(或标明制造单位名称)也是便于对其进行监管。3.0.8 建筑垃圾由城镇建设部门归口管理,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运至建筑垃圾处理场专门处理。工业废物应按“谁排放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在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下由排放单位按规定处理或排放。对无毒无害类工业废物要酌情考虑,如果工业废物相对生活垃圾较少,则可经其产生单位向辖区环卫主管部门申请,获得批准后,由环卫部门有偿收运,工业废物产生量较多则应单独组织收运、处理。具有生活垃圾属性的工业废物、生产边角料可与生活垃圾一并收运处理。医疗废物应交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企业单独收集,密闭运输,送至医疗废物处理设施集中处置。生活垃圾中的危险废物(如废药品、

49、废电池等)、其他类别危险废物(包括病家禽等)必须在地方环保部门的监督下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由排放企业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处理。粪便与生活垃圾在理化性质上有较大差异,故要求单独收集、运输及处理处置。25wwwwwwwwwwwwwwwwww4 生活垃圾投放4.0.1 目前,我国城市在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管理上 日趋成熟完善,但部分镇(乡)及农村地区还存在不足,由于缺乏固定的垃圾收集点且缺少专人管理,有些居民习惯于将生活垃圾任意倾倒在街头巷尾、房前屋后,甚至倒入河涌等水体,影响了当地的环境质量,带来了水、大气和土壤等多种环境污染问题。设定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有助于居民集中投放生活垃圾

50、,避免过于分散的点源污染,同时也有助于后续 的垃圾集 中清理、运输和处理处置。4.0.2 本条推行定时定点投放/收集制度旨在规范生活垃圾的投放行为与收集作业,以控制污染、提高收集效率。定时定点投放/收集制度的关键是定点(不强调定时)投放和定时收集,以求既方便群众,又便于管理。4.0.3 本条为强制性条款。一部分单位、居家及个人随意向临近水体倾倒生活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导致水环境恶化与水道淤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水体的环境容量较小时这种危害尤其严重。4.0.4 将家庭厨余垃圾等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单独收集,埋至庭院、菜地、苗圃、果园等地,兼有制作有机肥、减少垃圾排放量和改善垃圾收运环节作业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施工管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