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 将相和|部编版.doc

上传人:规划用途 文档编号:886665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 将相和|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 将相和|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 将相和|部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 将相和|部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 将相和|部编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将相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通过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

2、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在我国汉代有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著有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学生自由地读)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东汉末年,刘备、张飞和关羽三位豪杰相见恨晚,把酒畅饮后,在张飞田庄后面的桃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异性兄弟。准备同心协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们一同对苍天发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报效国家,保护百姓。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愿同年同月死。若背义忘恩,则天地不容。”后人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称为生死之交。

3、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孙刘联合欲火攻曹军,在黄盖的“苦肉计”和庞统的“连环计”相继奏效后。因无风,周瑜着急而病,诸葛亮用纸笔写下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预计三天后有东南风,而且越刮越大,便说设坛祭天,自己可以借东风。三天后果如孔明所说,东风很大,他们火烧曹军,曹操大败。诸葛亮得胜的重要原因是巧用了天时,故有“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之说。 2破题、解题。(1)题目中“将”指谁?(2)“相”又是指谁?(3)“和”的意思呢?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1教师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板书: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不理解

4、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3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否受辱和生死存亡的

5、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a.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b.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c

6、.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a.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b.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畏无惧)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4)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 (5)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