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48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doc

上传人:高校张老师 文档编号:9641983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48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648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648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648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648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企业业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摘要:经营者业绩评价是企业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有效的业绩评价将有助于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然而经营者业绩评价的关键和首要环节是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建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效果。本文以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以经营者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的论述入手,深入分析现行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未考虑权益资本成本,进而提出了构建新的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的对策。关键字:绩效评价体系;业绩评价 ;“董事会外部化”目 录1 前言11.1 本文研究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 国外研究现状1

2、1.2.2 国内研究现状21.3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42 相关理论概述52.1 企业业绩评价的定义52.2 委托代理理论52.3 资本保全理论52.4 管理理论62.4.1 系统管理理论62.4.2 权变管理理论72.4.3 战略管理理论72.5 激励理论73 目前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的分析83.1 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83.1.1 业绩评价目标存在冲突83.1.2 难以获得经营者真实业绩93.1.3 评价方缺少积极性去获取经营者的真实业绩93.2 改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的对策103.2.1 细化企业分类,明确企业业绩评价目标103.2.2 深化产权改革113.2.3 促进市场公平

3、有效竞争113.3 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的具体办法113.3.1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123.3.2 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123.3.3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123.3.4 经营者业绩指标与经营者责、权、利一致,与报酬计划相结合134 结论14参考文献141 前言1.1 本文研究意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也成为众多人所关心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也成为众多人所关心的问题:如政府部门需要通过经营业绩评价来对企业进

4、行间接管理,制定合适的宏观调控政策;企业所有者需要通过经营业绩评价来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经营者也希望通过业绩评价了解企业的实际水平和在同行中的位置;还有众多与企业利益相关的人均希望了解企业业绩情况的信息以进行有用决策。可以说,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已成为政府部门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而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众多,但占主要的影响因素的并不多,其中现金流量的状态研究可谓是重中之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唯有获利才有生存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而企业能否获利,其经营业绩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金流转状况和现金流量管理水平。自由的现金流量与经营业绩的关系相反的,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研究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

5、从而加速企业的发展。所以对现金流量的研究对企业的经营业绩意义重大。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目前对现金流量与经营业绩研究的内容集中于现金流量表和经营业绩单方面的研究。主要经营业绩评价模型概述: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SternStewart&Co)的EVA系统EVA是一种管理绩效财务评定方法,默顿米勒(MertonHMiller)和弗兰科莫迪里阿尼(FraneoModigliani)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第一次应用于公司财务,把企业的经济模型和NPV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工具,并且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以便把EVA作为一个度量业绩的指标和建立激励制度的基础,以使管理者的行为与

6、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记分卡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创始人兼总裁戴维诺顿(DavidNorton),在总结了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2年首先提出了平衡记分卡。它是通过建立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将公司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和业绩指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评价的一种业绩评价方法。1.2.2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我国企业财务中的现金流量与经营业绩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有庆艳艳,干胜道的自由现金流量、随意性收益支出与经营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1、企业绩

7、效评价的一般性研究根据我们的定义,该主题是对企业绩效进行宽泛的研究,涉及企业绩效的方方面面。从统计结果看,此类文章共发表7篇,比例为31.8%。仲理峰、时勘(2002)认为,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包括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绩效考核和奖励绩效四个环节的循环过程;它是全体员工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过程;绩效管理的沟通包括沟通组织的价值、使命和战略目标、对员工的期望结果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该结果、组织的信息和资源,强调员工之间相互支持和鼓励;绩效管理是一个强调发展的过程,目标之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终目标是建立企业的绩效文化,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氛围。王化成、刘俊勇(2004)回顾了,业绩评价的历史演进,

8、从早期的业绩评价、财务评价,到目前的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在此基础上,将业绩评价划分为三种模式,即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和平衡模式。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比较,认为中国企业更应倾向于选择平衡模式。常健(2003)依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定义了5 种公司治理类型,并在实证分析的同时论述不同治理类型的公司业绩决定机制。他认为, 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本市场条件下, 没有所有权经营权代理、没有所有权代理有经营权代理治理类型, 要比有所有权代理有经营权代理、有所有权(营权) 代理治理类型有效率。没有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 其业绩与人力资产提供者报酬显著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关, 但不显著。有关联交易的

9、上市公司,其业绩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相关,与人力资产提供者报酬不相关。潘镇、鲁明泓(2005)以苏州市426 家企业为样本,对影响中小企业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有形资源,特别是资金的可获得性、生产设施的利用效率、员工的整体素质等,是目前中小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基础条件,但企业制度改革对绩效改进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无形资源,如产品的质量水平、注册商标的等级等对中小企业的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灵活性能力、反应性能力的作用则比较微弱。施东晖、司徒大年(2004)通过构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评价指数,并据此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0、: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总体不高;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政府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最高,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控股型公司的治理水平要高于国有法人控股型公司,而一般法人控股型及股权分散型公司的治理水平介于前两者之间, 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治理水平对净资产收益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市净率却具有负向影响。2、企业绩效创新性研究杨宗昌、许波(2003)认为,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应具有导向性,通过建立企业短期经营目标与长期经营目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持续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价值。他们应用代理理论,根据电信企业运营机制和管理特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应用指标链的方法,构建了价值导向的企业绩

11、效评价体系。余颖、唐宗明、陈琦伟(2004)认为,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他们从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出发,系统比较了三种评价体系的优劣,并在此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企业绩效评价的新体系,即能力性经济租金评估体系。其理论思路是:将企业管理层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分解为两块,即基于行业优势而获得的经济增加值称为非能力性经济租金,后一部分称为能力性经济租金,并将其作为企业绩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周玮(2003)提出传统绩效考核方法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商业银行的特点设定了风险调整收益法(RAROC)。指出商业银行通过科学的测量方法对银行不同经营部门、产品和客户间的收益情况和

12、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行比较,以达到对银行经营情况进行科学的衡量。通过RAROC手段可以衡量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不同产品以及针对不同客户的收益大小和资本的使用效率。将这些不同经营部门、产品和客户之间的盈利性和风险状况与其盈利性目标进行比较,使商业银行资本的收益与其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与银行最终的盈利目标相统一,为银行各个层面的业务决策、发展战略、绩效考核、目标设定等多方面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统一的标准依据。风险收益法解决了现代商业银行在针对产品和客户的绩效考核分析中收益和损失的统一测评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各类客户和不同产品的收益情况,完善了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对不同业务部门的企业绩效管理的内容。颜光

13、华、李健伟(2011)认为,企业知识战略评价体系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通过与战略目标对应的评价体系去保障战略执行效果的一种评价体系。它符合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有利于企业进行精确的内部控制和持续改进管理水平。如果企业意图运用战略思想经营企业,就应将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调整为支持实现战略的活动。特别是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企业内部的行动指针,它的制定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其主要的特点是,绩效评价主要通过一些综合性的、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注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结合。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时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施战略规划对企业绩效具有正面作用。企业通过实施战

14、略规划,可以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战略思维理念,有助于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还可以加强普通员工和中下层管理人员的参与意识,促进企业内部的沟通,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绩效。1.3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它与组织控制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与企业的经营控制系统、人事控制系统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控制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检验经营结果与预期的目标是否一致以及确定导致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于经营目标不一致的行为。研究构建中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评价结果的规范示列和编制客观的评价报告;二是设计符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创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标

15、准系统;四是选择合理实用的评价计分方法。”因此,怎样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怎样构建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 相关理论概述2.1 企业业绩评价的定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由绩效评价制度体系、绩效评价组织体系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子体系组成。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现对企业绩效客观、公正评价的前提。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遵循了“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制度规范、客观公正、操作简便、适应性广”的基本原则。评价体系本身还需要随着经济环境的不

16、断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评价指标的设计是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评价指标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效果。要设计出符合评价主体需要的评价指标,非常有必要寻求一些理论方法上的指导。对经营者业绩评价方法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主要包括委托代理理论、资本保全理论、管理理论及激励理论等。2.2 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需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拓展经营领域。同时,企业管理过程日益复杂,资本的所有者由于经营能力有限,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股东越来越分散,众多的股东不可能直接经营企业,而只能按照公司法的规定,通过股东大会选择具有专业知识和经

17、营能力的经营者去经营管理企业。在此情况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委托代理关系也应运而生。两权分离后,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2.3 资本保全理论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我们知道企业出资人(委托人)和经营者(代理人)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两者的目标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经营者往往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而出资人则追求的是资本增值最大化。作为出资人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评价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企业资本增值最大化,要资本增值最大化则首先要能保全资本,资本保全是资本增值的内在要求,资本保全的经济含义在于维持资本的增值能力。企业资本保值与增值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从而扩

18、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意见,资本有两种概念,即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因此,资本保全也有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之分。财务资本保全是指扣除本期所有者出资和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后,期末净资产大于或等于期初净资产即为资本保全。实物资本保全以实物资本概念为基础,是指对投入资本的生产能力的保全,按照这一概念,在扣除本期所有者出资和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后,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能力大于或等于期初实物生产能力即为资本保全,一般来讲,我们所使用的是财务资本保全的概念。只有保全企业资本,才能使企业长期存在和发展,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企业资本保值

19、增值是所有者的利益所在,经营者的责任所在,是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的标准。2.4 管理理论企业业绩评价是从属并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它与企业经营管理有着内在的联系,管理理论为业绩评价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2.4.1 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起源于系统论和控制论,是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其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代表人物卡斯特等人认为从系统或整体的观点来考察企业,可以使企业与社会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网络更为清楚。这样便可以避免管理人员只注意专门领域的特殊职能

20、,却忽略了整体目标,或只注意内部条件的组织,却忽视了环境的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提高企业活动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根据系统管理理论,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经济系统,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作为对企业经营者业绩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也是一个开放的、完整的系统,这种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全面考虑影响经营者业绩的各种因素,要从多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立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系统性、全面性,评价的结论才具有客观性、正确性。2.4.2 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权变理论是

21、以权变的观点来研究企业的管理问题,其基本思想是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践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根据权变管理理论,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设立,应有权变的思想。实践中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每个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但这并不是否定在同类企业中存在较通用的评价经营者业绩基本状况的指标体系,因为同类企业经营上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2.4.3 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管理是一个包括战略规划(或计划)和战略实施(包括评价和控制)的过程。战略规划是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的规划

22、,战略实施则是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阶段性战术目标的执行,是企业战略目标或长期奋斗目标的阶段实现。为了谋求企业长远的发展,应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与此同时,企业还应针对当前的形势,制定适应外部条件的战略实施方案。具体地说,企业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分析相应的经营环境,把握经营方向和长期的发展趋势,并与短期的形势波动情况区别开来。2.5 激励理论激励是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被激励者的行为向提供激励者预期的方向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激励就是激发、引导、保持、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而组织成员的努力是以能够

23、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前提条件的。组织中的成员为什么能被激励,根本原因在于每一个成员都有未被满足的需要和尚未实现的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当成员觉得自己已有能力来实现其目标和满足其需要时,则会产生动机。作为激励的主体,就应充分了解到被激励者没有满足的需要和未实现的目标,创造条件,激发其潜在的欲望,并使其转化为动机。激励简单的说就是激发动机,引导行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它们与激励的关系是: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具有最大的激励作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

24、较高层次需要的激励作用才相继显示出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它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激励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要给人以物质的基础,而且要给人以精神的满足。特别是基本生理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以后,精神需要更为重要,因为,满足人的高级需要将具有更持久的动力。3 目前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的分析3.1 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由我国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和许多历史的原因所决定,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评价主要是由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来进行,而不是由企业的董事会来决定。通过对资料的比较可以知道,对于企业企业而言,对经营者业绩考核的主体不是董事会,而是政府部门(如果考虑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

25、是政府部门,那么政府作为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主体的比例会更高)。也就是说,对于企业而言,它的董事会职能是由存在于企业组织框架之外的政府来承担的,存在一个“外部化的董事会”,或者说企业具有“董事会外部化”的特征。这种懂事会外部化”的必然结果,是增大了经营者和所有者代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强化了经营者具有的信息优势,为所谓“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也使得评价经营者的真实业绩更为困难。具体而言,鳖事会外部化”导致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3.1.1 业绩评价目标存在冲突由于承担企业蜜事会”职能的是政府,而政府又有作为政府的客观职能,于是政府不仅要求企业实现经济效率之

26、类的目标,还要求企业成为其实现政府职能的工具,如保持社会稳定等。这反映到对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中,就形成了多元化的业绩评价目标,而这些目标往往是存在冲突的,从而增加了企业业绩指标选择的复杂性。不仅如此,政府这个外部化的董事会”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对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目标也不同。这些互相冲突的目标要求,使得经营者无所适从,也客观上为经营者偷徽提供了借口。3.1.2 难以获得经营者真实业绩由于“董事会一外部化”,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经营过程的动态监督约束机制,一方面增大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另一方面也为经营者提供了“造假”的灵活空间,结果是政府要获得经营者经营企业的真实信息,必须支付更高的成本。另外,

27、政府的,外部董事会”角色不是专门针对一个企业,而是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众多企业的公共董事会”。面对行业、规模、技术水平、历史背景等都不同的众多企业,政府这个“公共的、外部的董事会”无论是从评价监控能力上,还是时间精力方面,都不能保证获得每个企业经营者的真实信息。政府通常的做法是让财政部门审批企业的年度财务决算、进行财务税收大检查,并辅助于举报,一突击审查机制(有人举报哪个企业出了问题,政府派出专门调查组,不惜人力、物力对该企业进行长时间的调查和审计,以澄清问题)。这些做法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成本较高。这种成本不仅包括大检查所产生的直接成本,而且还包括突击审查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间接成本。也正是这个

28、原因,1998年国务院规定财政部门不再审批企业财务决算,也取消了持续12年之久的财务税收大检查。也就是说,“董事会外部化”问题的存在,不仅加大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而且还使得企业缺少一个获取经营者的真实经营信息的正常渠道或机制。3.1.3 评价方缺少积极性去获取经营者的真实业绩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代表,政府不仅仅是国有资产经营委托代理链条中的委托方,同样也是一个代理方,因为企业最终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于是政府也存在一个积极性问题。与真正意义的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董事会相比,政府对于认真评价经营者的业绩是缺少积极性的。即使是政府承诺或者通过合同方式同意建立激励性经营者报酬制度,给予业绩好的经

29、营者高报酬,但政府也没有积极性遵守这种承诺或合同。这实际上是影响企业业绩评价有效性的最为根本的问题。世界银行一份对多国企业的研究报告表明,由于很难甚至根本没有第三方有权力促使政府信守合同或者遵守承诺,使得政府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通过签订合同来改善企业业绩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另外,由于政府换届、官员更换和政府政策的不一致性,会使得政府更加缺少积极性遵守承诺和信守契约。如果说,存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能够提供相对客观的关于企业的资本市场价格,那么,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卜弥补上述由于懂事会外部化”问题产生的国有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缺陷。然而,实际上,我国的资本市场非常不规范,存在着许多问题,资本市场所提

30、供的股票价格信息,其“噪音”可能比我国企业财务指标存在的虚假信息更多。总之,由于懂事会外部化”问题的存在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现阶段企业难以建立有效的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也就无法充分发挥经营者业绩评价的作用。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3.2 改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的对策结合我国的现状,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应采取以下对策3.2.1 细化企业分类,明确企业业绩评价目标面对庞杂的企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企业分类改革是一个必然的现实选择。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改善角度出发,分类改革的思路也是正确

31、的选择。然而,现在仅仅按照垄断性对各个行业分类,制定不同行业的企业改革的战略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确定哪些企业是完全承担国家政策目标;哪些企业是完全不承担国家政策目标;哪些企业只承担一部分国家政策目标。对于完全承担政策目标的企业,需要由政府直接控制并制定评价经营者业绩标准,但这类企业数量一定很少。这要求我国一定要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对政府的权利和责任进行仔细的界定、确定政府干预的合理范围和有效形式;对于完全不承担政策目标的企业,一定要坚决的市场化,明确董事会作为评价经营者的主体,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应该是这类企业;对于部分承担政策目标的企业,要将该部分业务与其他市场化业务截然分开,单独核算和考核。实际

32、上,笼统地按照垄断性对行业分类,以确定哪些行业的企业应该国有,哪些行业国家应该退出,对具体企业改革的指导意义并不大,这不仅因为哪些行业是可竞争性的难以准确地划分,而且同一行业的企业也不能够“一刀切”。例如,即使是对于被认为一定应该是国有垄断的军工行业,也不是所有军工企业都应该是国有,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军工产品都应该是企业生产,国家所控制的应该是那些高度专用化的机器和技术,现有的大多数军工企业走向市场是必然选择。3.2.2 深化产权改革对于那些不承担政策目标的企业,真正有效的业绩评价系统的形成,有赖于深化产权改革,建立股权多元化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彻底解决懂事会外部化”问题。

33、政府只能通过选派代表国有股的董事,而代表国有股的董事则通过董事会来行使其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评价的权力,政府是国有股董事的业绩考核主体,需要通过对代表国有股的董事评价、激励和约束来体现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职权。3.2.3 促进市场公平有效竞争通过市场显示经营者业绩,根据相对业绩评价激励经营者行为。实际上,影响经营者努力程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报酬因素,还包括控制权因素、声誉因素、竞争因素等。在现阶段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制度激励性不足的情况下,真正激励企业经营者的因素是控制权收益和市场竞争的压力。竞争性市场的存在,不仅仅产生了经营者经营企业的生存压力和动力,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信息显示机制。市场竞

34、争激烈,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消费者认可(如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品牌认知度增加等),能够不断发展和壮大,这本身就是对经营者业绩的一个真实评价。而且,虽然我们并不同意竞争性市场能够使利润率成为反映经营者业绩的充分信息指标(实际上完全的充分信息指标是不存在的)的说法,但通过采用相对业绩评价,比较企业利润率和行业利润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剔除经营者虚假业绩。当然,这必须是以存在比较公平、有效的竞争性市场为前提的。3.3 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的具体办法以上谈到的对策,是从宏观层面上来看的,下面我们要探讨的是完善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的具体办法。3.3.1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企业经营者

35、业绩评价系统中最常用的评价指标是财务评价指标。由于这些数据易于获得,并且较为规范,有利于企业业绩评价的顺利进行。但这种传统的以财务报表信息为基础的业绩评价会导致业绩评价的不真实;仅仅关注过去已实现的业绩,忽略未来的发展能力;位哑绩评价存在片面性;忽略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及其变化的评价。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多变化,很多管理者在实务中采用了各种非财务评价指标。但由于各企业的战略规划不同、经营规模不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所涉及的行业不同、所采用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不同,其各自所采用的非财务评价指标也各不相同,而且种类繁多。其优点在于:过程适时跟踪评价;企业整体角度评价;注重未来预期

36、评价;便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等,但缺点主要表现在:指标计算的数据收集和计算有一定困难;对于经营利润及资产价值的调整,需因企业而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指标计算的工作量,影响了指标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因此,理想的选择是财务与非财务评价指标的有机结合。3.3.2 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直接评价是津命在直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之上,如将企业经营者的利益与公司利润挂钩一一公司的利润越高,股价越高,经营者的个人收人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直接根据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可以起到缩小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利益差异的作用,引导经营者为实现企业终极目标而努力工作。但在现实经济条件下,需要剔除经营者

37、左右不了的客观因素,如市场条件的变化、政治形势的动荡、人们心理预期的差异等影响企能经营业绩的因素。间接评价是建立在间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础上,其内容是在企业外部形成影响经理人员职业前途的公平竞争环境,如充分竞争的经理人才市场、法制环境等。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机制,决定了产生企业经理人才市场的必要性,经理人才市场的出现,意味着经理人员的未来财富的增加取决于其本人在人才市场的价值。在有效的市场体系中,企业经理人员越能增加企业的价值,其在人才市场的价值越高。因此,可以通过经营者在人才市场的价值来间接评价经营者的水平。在这种竞争压力下,即使经理人员的动机是追求其个人效用最大化,他也必须按照企业长期发展的

38、目标从事理财活动。 3.3.3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财务评价指标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收益类指标、现金流量类指标及股价指标等。收益类主要来源于企业损益表中的数据,它是财务会计核算的结果,收益指标的评价功能存在缺陷。表现为用收益指标评价经营业绩往往导致企业经营的短期化。因为评价结果使经营者过多关注盈利情况,可能会追逐短期效益,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现金流量指标反映了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收益指标的缺陷,但收益指标的一些缺陷如短期性,也存在于现金流量指标中。如一些国企经营者对企业管理创新、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态度不积极,甚至明知一些产品利润率低于银行利息率,仍

39、然借钱组织生产;产品卖不出去或钱收不回来照样生产、照样把发票先开出去,追求眼前不停产、账面销售额上升的“短期效应”。这使不少企业出现经营者在位时财务报表上年年有利润、经营者屡屡受嘉奖,离任一审计才发现虚盈实亏或“政绩,要打大折扣的问题。在资本市场有效前提下,股价反映在市场可获得的所有信息。股价指标可以反映经营者活动的长期成果,可以用于评价一些收益为零的特殊行业。但由于资本市场存在相当程度的信息不对称,股价有其不足之处。因此,收益和现金流量指标与企业短期经营目标相关,而股价指标与企业长期目标相关,所以,组合作用可以使经营者兼顾企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3.3.4 经营者业绩指标与经营者责、权、利一

40、致,与报酬计划相结合在我国各种类型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尽管也有“据以奖惩”等字眼,但一般都缺乏明确的报酬计划,而讨论经营者持股等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时,往往又脱离具体的业绩评价。这种不完全的业绩评价不仅使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激励作用大大降低,而且缺乏业绩评价基础的报酬安排又使利益分配带有更大的主观随意性,增加了国有资本流失的可能性和分配的不公正性。业绩评价不仅是实施报酬计划的前提,也是制定报酬计划的依据,即报酬计划的设计必须和特定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而作为业绩评价体系一部分的报酬计划设计,应能有效地促进经营者目标和所有者目标的一致,使经营者自觉地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除此之外,指标的设

41、计应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目标、所处的行业、规模等相结合。只要存在委托一一代理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就有可能不一致,就要求有激励与约束机制。业绩评价指标是设计激励机制的一个基础环节,只有正确把握设计原则才能制定出恰当的评价指标。4 结论该论文对经营者业绩评价的研究背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概念、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要素以及中西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演进作详细的阐述。深入的分析了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现行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经济环境以及中国企业的实际现状构建中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指标的设置上分四个层面:财

42、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增长层面。在财务层面主要从企业的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价;在客户层面主要从企业客户的满意度!客户的忠诚度!企业获取新客户的能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客户效益五方面进行评价;在内部流程层面主要从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益!机器设备的运作效率,与主要供应商的关系以及售后服务四方面进行评价;在学习与增长层面主要从企业职员、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的文化四方面进行评价.该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上借鉴了平衡记分卡的基本原理。文章最后对该套指标体系进行了科学性分析并对我国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参考文献1田志龙.经营者监督与激励: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067谷棋,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会计研究,2010,(3).8l李平莉,宁超.关于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思考.会计研究,2012,(5).9黄辉.浅论企业业绩评价非财务指标的设置.四川大学,2011,(4).10美彼得12ShawnT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技术 > 后端技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