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漫漫金融路 -- 读《图说金融史》有感 .pdf

上传人:瓦拉西瓦 文档编号:967806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8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漫金融路 -- 读《图说金融史》有感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漫漫金融路 -- 读《图说金融史》有感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漫漫金融路 -- 读《图说金融史》有感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漫漫金融路 -- 读《图说金融史》有感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FUTURE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 VOLUME 92 NOVEMBER 2016 73 漫漫金融路 - 读图说金融史有感 The Boundless Road of Finance: Impressions after Reading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Finance“ 王煜 (上海期货与衍生品研究院,上海 200122)时下,金融业是求职者趋之若鹜的热门行 业。金融从业者往往让人联想到“精英”,金 融论坛常常等同于“高端”。在中国,金融学 早已成为一门大众显学,金融精英常在聚光灯 前研判时局、展望潮流。而金融业的发展方

2、兴 未艾,各大金融机构推出名目繁多的创新工具 吸人眼球,运用各式各样量化模型轮番测算。 但窃以为, 在媒体前各路专家都急于表达观点、 明确态度,却缺乏细致的梳理、严谨的分析; 探讨金融事态时常聚焦于眼前情形,而忽略了 历史背景 ; 金融创新也多半是境外的山寨之术, 新瓶装故酒, 却不愿正视创新潜含的经世之道。 重术而轻道,容易使人迷茫,偏离初衷。虽然 读史未必早知今日事, 但是读史可以减消迷茫。 近来阅读李弘女士的图说金融史,书中旁 李弘 著 中信出版集团READING 读书 + 期货与金融衍生品 2016 年 11 月 总第九十二期 74 征博引,从伊丽莎白女王与万历皇帝说起,探 寻大英帝国

3、崛起背后的金融革命,回看中国百 年间令人叹惋的幽径悲剧,通过历史对比探究 金融发展之道,精彩生趣。 一、历史的分流不少人认为 19 世纪爆发的鸦片战争可作为 中国与西方世界分流的时间节点,亦有人认为 英国人马嘎尔尼访问乾隆皇帝的 18 世纪已现分 流迹象。不过我倒认为真正的分流源头早在英 国颁布大宪章的 13 世纪。1215 年,英王约翰与伦敦金融城内的富豪 贵族签订协议,限制王室随意征税,将王室收 入与国家财政分离。虽然之后多有反复,但是 这种理念的形成以及用契约相互制衡的方式已 为日后的格局播下火种。百年间欧洲爆发多次 战争,英王不得不在契约精神的约束下求助于 商人集团,这便为金融中介机构

4、的诞生和运作 确立了良好的制度框架。这是所谓的中介机构 便是大名鼎鼎的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的成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 满波折。 当时, 威廉三世为了继续与法国争霸, 不得不向贵族和富商借钱。国王所谓的借钱, 不过巧取豪夺的代名词。富商当时将财产存放 于英国皇家造币厂,而王室通过控制造币厂, 拒绝兑付金币,转用军需。另外,国王的大臣 还通过发行债券筹集军饷,以支付利息并同意 抵消税赋诱导商人购买。久而久之,富商发现 国王无法践行承诺,自然不再上当购买,山穷 水尽的国王只得再次与商人谈判。为了保障合 法权益,富商申请成立英格兰银行,仿效荷兰 商人的做法进行运营。议会为了解困,立马通 过了议案,允

5、许英格兰银行的股东不受人数限 制。于是,1208 位股东筹集了 120 万英镑贷给 政府,政府予以支付 8% 的利息和每年 4000 英 镑的管理费作为回报。由此可见,英格兰银行 的成立并非出自国王的英明决断,反而处处暴 露着人类本性的贪婪与理性的自制。工业革命之前,英格兰何以战胜法兰西? 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英国发生了以成立英格兰 银行为代表的金融革命。英格兰银行的建成意 味着在政府行为与国民财富之间形成一个互动 通道,英格兰银行作为独立于政府却又服务于 政府的中介机构,可以有效地聚集民间财富, 并且在保障公平和信用的前提下回馈财富的征 用。反观中国,直到六百年后的 1897 年,大清 王朝才

6、由盛宣怀成立第一家国民银行,名为通 商银行,由于业务上一直有意与政府隔离,同 时又缺乏法治保障, 银行之后的运营诸多不顺, 最终未能成为类似英格兰银行一样的中介机构。 与英国以发行内债支撑战争的方式相比,清初+ FUTURES AND FINANCIAL DERIVATIVES VOLUME 92 NOVEMBER 2016 75 的几场战争, 政府多半依赖税收、 捐纳和摊派。 捐纳指的是买官卖官,摊派则是政府与富商合 营,这种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市场公平的做法 本身就是对政府信用的贬损,对市场规则的破 坏。1908 年,大清政府终于通过发行国债广开 财源,可惜当时的大清政府已经江河日下,穷 尽

7、手段也只筹集到 400 万两,各部门最后被迫 采用升职奖励的方式诱导官员购买,发债的方 式与初衷早已南辕北辙。无论是建立银行,还 是发行内债,大清最后终于学会把视线从自身 转向世界,可惜对于金融之术的简单模仿只能 让视线云雾朦胧,信用缺失才是其一次次尝试 背后的失败缘由。 二、商业与政界金融革命除了英格兰银行的成立,还包 括银行券的诞生。让今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 大英帝国的国王向英格兰银行借钱,并未得到 真金白银,而是获得了所谓的银行券。精明的 富商为英王设计了三种支付凭证,凭证包括期 限、数额、支付方式等要素,手持银行券即可 到银行取出金银。这种支付方式在提供支付灵 活性的同时, 更巧妙地限

8、制了英王的支取权力。 1710 年,为了方便政府采购,政府同意英格兰 银行将手写的票据印制成统一面额,英格兰银 行承诺统一票据百分之百兑现,这便是日后的 英镑,每张小小的钞票背后代表的是大英银行 的信用。而大清朝到了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事兴 起,波及甚广,大清为了平叛,只得尝试发行 纸币,取名为“大清宝钞”。只可惜出师不利, 宝钞在市面流通几个月后迅速贬值,政府信用 扫地。有官员发现个中问题,建言朝廷保证宝 钞与官票正常兑现,却被咸丰皇帝申斥驳回。 于是民众百姓用物资换回的宝钞最终只能留在 手中无声贬值。在历史的河流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商业与政界都在进行永无休止的博弈。商人阶 层对于政治

9、环境的诉求是维护信誉、 稳定开放, 而政治家对于政治的孜孜追求则是权力最大化。 中国传统社会中,政府与市场之间始终难以形 成共识、达成契约,明清两朝未能产生介于政 府与百姓之间的中介机构,更难以形成政府与 民间的信用关系。每一次政府与民间的“友好 互动”,只是徒增刀俎鱼肉的历史章节。国内 流行的货币战争一书中,编者惊讶于中央 银行曾经采取私人控股的方式。殊不知在战乱 年代, 私人控股的方式正是增加市场博弈筹码、 保护公共利益的有效方法。 三、金融之路,道阻且长书中结尾叙述了一段轶事。由于凯恩斯主READING 读书 + 期货与金融衍生品 2016 年 11 月 总第九十二期 76 张政府积极介

10、入,哈耶克崇尚自由主义,凯恩 斯和哈耶克的经济学说常被认为背道而驰、云 泥之别。可是 1944 年,凯恩斯读罢哈耶克的名 著通往奴役之路,却显得异常欣喜,并对 友人说: “有时计划和自由是完全可以相容的, 特别是当政治家与经济学家拥有同样的价值观 时。丘吉尔和罗斯福都搞过战时统治,但是他 们没有像希特勒和斯大林一样带领我们走向集 权社会。 ” 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哈耶克学说, 无论是分权也好, 集权也罢, 都只是金融之术。金融的初衷是什么?金融对于社会发展到 底意味着什么?纵观历史,金融服务过海洋贸 易,服务过强权战争,服务过工业发展 . 金融 之所以被社会接受,并随之成长壮大,主要还 是源于信用与法治。大宪章背后的理念改 变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信用关系,为法治环境 的形成提供了沃土, 英国金融才得以谋求发展。 回望国史,金融往往只是政权谋求政治目标的 一枚棋子,亦或是特权阶层满足私欲的一种工 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窃以为,当信用不足 时, 推行分权和自由主义有助于积累社会信誉, 协助市场制衡政权;而当信用充足时,国家集 权反而有助于增长国力,反哺社会财富。回想二十年前,支付只能依靠现金,银行 稀少,存取款十分繁杂。如今时潮变幻,各地 银行林立,支付账目扫码即可。相比之下,今 人对于先进金融工具的学习和仿效已超越古人, 可是对于金融之道的参悟仍在路上 . (责任编辑:林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法国历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