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村洋楼▲
早在探访台山都斛镇龙溪村龙和学校之前,我就已听说过“龙溪村”的大名。五邑地区和珠海斗门一带有多个赵氏“皇族村”,龙溪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皇族村”,是指南宋末年崖山海战前后,赵氏宗亲流落至南粤沿海各地,逐渐形成的一个个村落。
都斛赵氏原先聚居于台山赤溪镇田头村一带,后因土客之争,田头村被划给客家人,田头赵氏全部迁至如今的龙溪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赵氏迁居至龙溪后,将村子规划为东西两边,以赵氏宗祠为界,五百多户人家抽签决定宅基地。如今村子东部多已荒废拆除,西边房屋仍然布局整齐,街巷横平竖直,宽度统一,宅基地的面积也是一致的。
赵氏宗祠就是我要找的龙溪龙和学校,龙溪是龙和行政村下辖的自然村,也就是说,当年的龙和学校面向的是龙溪周边的几个村落。前后三进的赵氏宗祠,有足够空间容纳学童。
侧面看赵氏宗祠,进深可观▲
从正面来看,赵氏宗祠是典型的中式祠堂,并没有台山村中祠堂常见的西式元素。白墙灰瓦,两根高耸柱子撑起柱廊,红色大门上方是“赵氏宗祠”四个大字,大门前有一对石狮子。
赵氏宗祠▲
赵氏宗祠的兴建时间是1860年,村中老人说,当年建祠堂的钱从何而来并无准确说法,祖辈的说法是朝廷为了安抚赵氏从田头村迁至此处,给了一笔赏银。
祠堂前座▲
走入祠堂,大门侧有马赛克拼成的纪念碑,记录着1992年维修祠堂的捐款名单,捐款既有人民币,也有大量港币和美元,显然来自村中华侨。不过这次维修只算是“小手术”,资料显示,祠堂于1997年再次重修,动作相对较大。因为当时的赵氏宗祠历经130多年沧桑,中座主石柱已经偏位,有倒塌危险。
祠堂前座青砖墙配灰瓦,大门两侧各有雕花瓷窗,祭坛经过重修,相当精美,上有“报本堂”三个大字,两侧是历代宋朝皇帝的画像。
报本堂▲
经过的村民看到我在端详画像,凑过来告诉我:“我们村是太宗一脉。”资料显示,龙溪赵氏开族始祖为仲宝公,是宋太宗赵光义第四子元份恭靖商王的第十四世孙。它与台山斗山镇浮石村赵氏并非同支,与田稠村赵氏则是同宗,田畴赵氏正是从龙溪迁过去的。
两侧有楼梯通往旧时教室▲
前座两侧厢房正是当年学校教室,祠堂中座平日用于酒席,两侧是厨房。后座则是老人活动中心,有村民正在打麻将和下棋,还有村子的办公室,藏有都斛赵氏的族谱等物件。
从后门走出祠堂,回头一看,才发现这座赵氏宗祠原来也有西式元素的存在。后门是一道西式拱门,门楣上有“耆康乐园”四个大字,两侧各有一根粗大的半圆柱子,大门上方有面积颇大的雕花墙,可惜已经模糊不清。
后进是老人活动中心▲
后门斜对面有一个凉亭,红漆柱子,黄白色围墙,上面是个宝盖头,造型颇有古风。凉亭已经很旧,墙面斑驳,想必已经很少有人闲坐,反倒有猫咪在亭边休憩。
凉亭▲
休憩的小猫咪▲
村中民居新旧杂陈,旧时青砖大屋排排而立,也有百年历史的西式洋楼高耸于大屋之间,占据着村子的最高点。西式花窗与精美山墙见证着村子的侨乡身份。村民告诉我,如今的龙溪村只剩下百余户人家,华侨比现居民更多。华侨捐助的种种设施,利用率也如凉亭一般,早已大不如前。但古朴的赵氏宗祠,历经沧桑仍然精美的洋楼,一起记录着村子的历史。当然,还有在教育功能上已经消失,但仍存于祠堂实体的龙和学校。
村里的老人院▲
图源 | 叶克飞摄
作者| 叶克飞
原件地址:赵氏皇族村里的三进宗祠,旧时是学校,如今为老人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分享本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如有侵权,请邮件告知删除,本站将在收到删除告知信息的情况下,24小时内删除,并给予道歉,谢谢支持!请使用微信客户端打开页面并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或者微信直接搜索文库网。
[ 微信公众号ID:WENKU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