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解谜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pdf

上传人: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 文档编号:1073071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DF 页数:155 大小:50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解谜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附 录 I 目 录 附表附表 1:北宋前期文武散官阶表:北宋前期文武散官阶表 1 附表附表 2:北宋前期文臣京朝官迁转官阶表:北宋前期文臣京朝官迁转官阶表 . 2 附表附表 3:北宋前期文官(朝官、京官、选人)寄禄官阶:北宋前期文官(朝官、京官、选人)寄禄官阶 . 4 附录附录 4 元丰寄禄官易旧官表元丰寄禄官易旧官表 6 附录附录 5 文臣京朝官寄禄官分左、右沿革表文臣京朝官寄禄官分左、右沿革表 . 8 附录附录 6 选人七阶名称变化表选人七阶名称变化表 11 附录附录 7 元丰前后两宋文官(朝官、京官、选人)寄禄官阶对照表元丰前后两宋文官(朝官、京官、选人)寄禄官阶对照表 12 附录附录

2、 8 两宋诸殿学士等职名表两宋诸殿学士等职名表 14 附录附录 9 诸阁学士诸阁学士 16 附录附录 10:宋前期武臣横行阶迁转表:宋前期武臣横行阶迁转表. 17 附录附录 11:宋前期三班使臣、诸司使副迁转表:宋前期三班使臣、诸司使副迁转表 . 18 附录附录 12 大使臣的称法沿革大使臣的称法沿革 20 附录附录 13 政和、绍兴武官阶表政和、绍兴武官阶表 21 附录附录 14 内侍阶官名称更动表内侍阶官名称更动表 24 附录附录 15 宋代低级内侍官迁转阶官表宋代低级内侍官迁转阶官表 . 25 附录附录 16:北宋前期宦官迁转官阶表:北宋前期宦官迁转官阶表. 26 附表附表 17:爵级与

3、食邑、食实封表:爵级与食邑、食实封表 28 附录附录 18:勋转表:勋转表 29 附录附录 19:检校官与功臣名号:检校官与功臣名号 30 附录附录 20:外命妇名号表:外命妇名号表 31 附录附录 21:宋监司官一览表:宋监司官一览表 32 附录附录 22:府州军监长贰官一览表:府州军监长贰官一览表 34 附录附录 23:县长贰官一览表:县长贰官一览表 36 附录附录 24:宋代俸禄表一:宋代俸禄表一 37 附录附录 25:宋代俸禄表二:宋代俸禄表二 44 附录附录 26:宋代俸禄表三:宋代俸禄表三 47 附录附录 27:宋代俸禄表四:宋代俸禄表四 49 附录附录 28:宋代俸禄表五:宋代俸

4、禄表五 51 附录附录 29:宋代俸禄表六:宋代俸禄表六 55 附录附录 30:宋代俸禄表七:宋代俸禄表七 56 附录附录 31:宋代俸禄表八:宋代俸禄表八 57 附录附录 32:宋代俸禄表九:宋代俸禄表九 58 附录附录 33:宋代俸禄表十:宋代俸禄表十 59 附录附录 34:宋代俸禄表十一:宋代俸禄表十一 60 附 录 II 附录附录 35:宋代俸禄表十二:宋代俸禄表十二 66 附录附录 36:元符元年修订军职换授武阶表:元符元年修订军职换授武阶表 . 67 附录附录 37:元丰武官荫补授官表:元丰武官荫补授官表 68 附录附录 38:文臣换武职表:文臣换武职表 69 附 录 1 附表 1

5、:北宋前期文武散官阶表 文散官名文散官名 武散官名武散官名 官官 品品 1 开府仪同三司 骠骑大将军 从一品 2 特进 辅国大将军 正二品 3 光禄大夫 镇国大将军 从二品 4 金紫光禄大夫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正三品 5 银青光禄大夫 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从三品 6 正奉大夫 忠武将军 正四品上 7 通奉大夫 壮武将军 正四品下 8 太中大夫 宣威将军 从四品上 9 中大夫 明威将军 从四品下 10 中散大夫 定远将军 正五品上 11 朝奉大夫 宁远将军 正五品下 12 朝请大夫 游骑将军 从五品上 13 朝散大夫 游击将军 从五品下 14 朝奉郎 昭武校尉 正六品上 15 承直郎 昭武

6、副尉 正六品下 16 奉直郎 振威校尉 从六品上 17 通直郎 振威副尉 从六品下 18 朝请郎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上 19 宣德郎 致果副尉 正七品下 20 朝散郎 翊麾校尉 从七品上 21 宣奉郎 翊麾副尉 从七品下 22 给事郎 宣节校尉 正八品上 23 承事郎 宣节副尉 正八品下 24 承奉郎 御武校尉 从八品上 25 承务郎 御武副尉 从八品下 26 儒林郎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上 27 登仕郎 仁勇副尉 正九品下 28 文林郎 陪戎校尉 从九品上 29 将仕郎 陪戎副尉 从九品下 注:怀化大将军、归德将军授化外。 附 录 2 附表 2:北宋前期文臣京朝官迁转官阶表 无出身迁转无出身迁转

7、有出身迁转有出身迁转 带待制以上职迁转带待制以上职迁转 宰相迁转宰相迁转 1 太 师 1 1 太 师 1 太 师 2 太 尉 2 2 太 尉 2 太 尉 3 太 傅 3 3 太 傅 3 太 傅 4 太 保 4 4 太 保 4 太 保 5 太子太师 5 5 太子太师 5 司 徒 6 太子太傅 6 6 太子太傅 7 太子太保 7 7 太子太保 6 司 空 8 太子少师 8 8 太子少师 9 太子少傅 9 9 太子少傅 7 左仆射 10 太子少保 10 10 太子少保 8 右仆射 11 吏部尚书 11 11 吏部尚书 系系 特特 旨旨 吏部尚书 12 兵部尚书 12 12 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 13

8、户部尚书 13 13 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 14 刑部尚书 14 14 刑部尚书 刑部尚书 15 礼部尚书 15 15 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 16 工部尚书 16 16 工部尚书 17 尚书右丞 17 17 尚书左丞 18 兵部侍郎 18 18 吏部侍郎 兵部侍郎 吏部侍郎 刑部侍郎 户部侍郎 19 刑部侍郎 19 19 户部侍郎 20 工部侍郎 20 20 礼部侍郎 工部侍郎 礼部侍郎 21 太子宾客 给事中 21 21 给事中 22 秘书监 右谏议大夫 (或秘书 监、 光禄卿) 22 22 左、 右谏议大夫 23 左司郎中 右司郎中 23 光禄卿 太常少卿、 秘书少监 23 24 卫尉卿 25

9、 少府卿 26 司农卿 27 光禄少卿 28 司农少卿 29 驾部郎中 职方郎中 24 24 前行郎中 中行郎中 30 比部郎中 都水郎中 25 31 虞部郎中 屯田郎中 26 附 录 3 无出身迁转无出身迁转 有出身迁转有出身迁转 带待制以上职迁转带待制以上职迁转 宰相迁转宰相迁转 32 驾部员外郎 (或考功、 库部) 职方员外郎 等 27 转转 兵兵 部部 员员 外外 郎郎 转司封员外郎 侍御史 33 比部员外郎 (或仓、司 门) 都官员外郎 等 28 起居郎、起居舍人 34 虞部员外郎 (或膳、水 部) 屯田员外郎 等 29 左、右司谏 殿中侍御史 35 国子监博士 太常博士 30 特特

10、 旨旨 左、右正言 监察御史 36 殿中丞 秘书丞 太常丞 殿中丞 31 特旨太常、宗正、秘书丞、秘书郎、著作郎 特旨 37 太子中舍、 赞善大夫、 洗马 著作佐郎 (有出身) (状元出身) 32 太子中允 著作佐郎 38 大理寺丞 大理寺丞 33 大理寺丞带馆职 大理寺丞状元出身 39 诸寺丞、 诸监丞 40 大理寺评事 大理寺评事 34 41 太常寺奉礼 郎、太祝 42 诸寺、监主簿,秘书监校书 郎、正字 35 附 录 4 附表 3:北宋前期文官(朝官、京官、选人)寄禄官阶 阶阶 次次 阶阶 名名 官官 品品 朝 官 1 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尚书令 正一品 2 太子太师、太

11、子太傅、太子太保、侍中、中书令 从一品 3 尚书左、右仆射,门下、中书侍郎 正二品 4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尚书左、右丞 从二品 5 六部尚书,左、右散骑常侍 正三品 6 六部侍郎,太子宾客、詹事 从三品 7 太常、宗正寺卿,秘书、殿中省监 正四品上 8 给事中 正四品下 9 左、右谏议大夫 从四品上 10 光禄、卫尉、太仆、鸿胪、司农、太府、大理寺卿 从四品下 11 正五品上 12 正五品下 13 太常、宗正寺少卿,秘书、殿中省少监 从五品上 14 从五品下 15 尚书省左、右司郎中,光禄、卫尉、太仆、鸿胪、司 农、太府、大理寺少卿 正六品上 16 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右谕德 正六

12、品下 17 起居郎,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 从六品上 18 六部郎中,侍御史 从六品下 19 六部员外郎 正七品上 20 起居舍人,左、右司谏 正七品下 21 殿中侍御史,左、右正言,监察御史 从七品上 22 太常寺、国子监博士,太常、宗正寺丞,秘书、殿中 省丞 从七品下 23 著作郎、秘书郎 正八品上 附 录 5 24 太子中允,左右赞善大夫,太子中舍、洗马 正八品下 京 官 25 诸寺丞,秘书省著作佐郎 从八品上 26 国子、少府、将作监丞 从八品下 27 太常寺主簿,宗正寺主簿 正九品上 28 太常寺太祝、奉礼郎,大理寺评事 正九品下 39 秘书省校书郎、七寺主簿,国子、少府、将作、都水

13、监主簿 从九品上 30 从九品下 选 人 31 三京府判官,留守判官,节度、观察判官 从八品上 32 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防御、团练判官 33 京府、留守、节度、观察推官,军事判官 34 防御、团练、军事推官,军、监判官 35 录事参军,县令 从八品 36 试衔知录事参军事,知县令事 从八品下 37 三京军巡判官,司理、司法、司户参军,县主簿、尉 从九品 附 录 6 附录 4 元丰寄禄官易旧官表 北宋前期本官北宋前期本官 元丰新寄禄元丰新寄禄 官官 1 使相 (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同中书平章事) 开府仪同三司 2 尚书左、右仆射 特进 3 吏部尚书 金紫光禄大夫 4 兵、户、刑、礼、工部尚

14、书 银青光禄大夫 5 尚书左、右丞 光禄大夫 6 吏、兵、户、刑、礼、工部侍郎 正议大夫 7 给事中 通议大夫 8 左、右谏议大夫 太中大夫 9 秘书省监 中大夫 10 光禄卿、卫尉卿至殿中省监、少府监 中散大夫 11 太常少卿至司农少卿,尚书省左、右司郎中 朝议大夫 12 前行郎中 朝请大夫 13 中行郎中 朝散大夫 14 后行郎中 朝奉大夫 15 前行员外郎,侍御史 朝请郎 16 中行员外郎,起居舍人 朝散郎 17 后行员外郎,左、右司谏 朝奉郎 18 左、右正言,太常博士,国子博士 承议郎 19 太常丞、秘书丞、著作郎、殿中丞 奉议郎 20 太子中允、左右赞善大夫、太子中舍、太子洗 马

15、通直郎 21 著作佐郎,大理寺丞 宣德郎 22 光禄丞、卫尉丞、将作丞 宣义郎 附 录 7 23 大理寺评事 承事郎 24 太常寺太祝、奉礼郎 承奉郎 25 校书郎、正字,将作监主簿 承务郎 附 录 8 附录 5 文臣京朝官寄禄官分左、右沿革表 元丰寄禄格元丰寄禄格 元元祐祐三年三年 元元祐祐四年四年 绍圣二年绍圣二年 大观二年大观二年 绍兴元年绍兴元年 淳熙元年淳熙元年 说说 明明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仪同三司 1. 哲宗朝元 祐、绍圣间分 左右,有出身 人带左,余人 带右,用以区 分流品,并增 阶数。 2. 南宋绍兴间 分

16、左右,有出 身人带左,无 出身人带右, 赃罪人不带左 右,区分流品 兼惩贪赃之 官。 3. 宣德郎于政 和初改宣教 郎。 特进 特进 特进 特进 特进 特进 特进 金紫光禄大夫 左金紫光禄大夫 右金紫光禄大夫 左金紫光禄大夫 右金紫光禄大夫 金紫光禄大夫 金紫光禄大夫 左 右 金 紫 光 禄 大 夫 金 紫 光 禄 大 夫 金紫光禄大夫 银青光禄大夫 左银青光禄大夫 左银青光禄大夫 左银青光禄大夫 银青光禄大夫 左 右 银 青 光 禄 大 夫 银 青 光 禄 大 夫 银青光禄大夫 右银青光禄大夫 右银青光禄大夫 右银青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 左右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 左光禄大夫

17、左光禄大夫 左光禄大夫 宣奉大夫 左右宣奉大夫 宣奉大夫 宣奉大夫 右光禄大夫 右光禄大夫 右光禄大夫 正奉大夫 左右正奉大夫 正奉大夫 正奉大夫 正议大夫 左正议大夫 左正议大夫 左正议大夫 正议大夫 左右正议大夫 正议大夫 正议大夫 右正议大夫 右正议大夫 右正议大夫 通奉大夫 左右通奉大夫 通奉大夫 通奉大夫 通议大夫 通议大夫 通议大夫 通议大夫 通议大夫 左右通议大夫 通议大夫 通议大夫 附 录 9 元丰寄禄格元丰寄禄格 元元祐祐三年三年 元元祐祐四年四年 绍圣二年绍圣二年 大观二年大观二年 绍兴元年绍兴元年 淳熙元年淳熙元年 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左右太

18、中大夫 太中大夫 太中大夫 中大夫 中大夫 中大夫 中大夫 中大夫 左右中大夫 中大夫 中大夫 中散大夫 左中散大夫 左中散大夫 左中散大夫 中奉大夫 左右中奉大夫 中奉大夫 中奉大夫 右中散大夫 右中散大夫 右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 左右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 中散大夫 朝议大夫 左朝议大夫 左朝议大夫 左朝议大夫 朝议大夫 左右朝议大夫 朝议大夫 朝议大夫 右朝议大夫 右朝议大夫 右朝议大夫 奉直大夫 左右奉直大夫 奉直大夫 奉直大夫 朝请大夫 朝请大夫 左朝请大夫 右朝请大夫 朝请大夫 朝请大夫 左右朝请大夫 朝请大夫 朝请大夫 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 左朝奉大夫 右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 左

19、右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 朝奉大夫 朝请郎 朝请郎 左朝请郎 右朝请郎 朝请郎 朝请郎 左右朝请郎 朝请郎 朝请郎 朝散郎 朝散郎 左朝散郎 右朝散郎 朝散郎 朝散郎 左右朝散郎 朝散郎 朝散郎 附 录 10 元丰寄禄格元丰寄禄格 元元祐祐三年三年 元元祐祐四年四年 绍圣二年绍圣二年 大观二年大观二年 绍兴元年绍兴元年 淳熙元年淳熙元年 朝奉郎 朝奉郎 左朝奉郎 右朝奉郎 朝奉郎 朝奉郎 左右朝奉郎 朝奉郎 朝奉郎 承议郎 承议郎 左承议郎 右承议郎 承议郎 承议郎 左右承议郎 承议郎 承议郎 奉议郎 奉议郎 左奉议郎 右奉议郎 奉议郎 奉议郎 左右奉议郎 奉议郎 奉议郎 通直郎 通直郎 左通直郎

20、 右通直郎 通直郎 通直郎 左右通直郎 通直郎 通直郎 宣德郎 宣德郎 左宣德郎 右宣德郎 宣德郎 宣德郎 左右宣德郎 宣德郎 宣教郎 宣义郎 宣义郎 左宣义郎 右宣义郎 宣义郎 宣义郎 左右宣义郎 宣义郎 宣义郎 承事郎 承事郎 左承事郎 右承事郎 承事郎 承事郎 左右承事郎 承事郎 承事郎 承奉郎 承奉郎 左承奉郎 右承奉郎 承奉郎 承奉郎 左右承奉郎 承奉郎 承奉郎 承务郎 承务郎 左承务郎 右承务郎 承务郎 承务郎 左右承务郎 承务郎 承务郎 附 录 11 附录 6 选人七阶名称变化表 北宋前期幕职州县官北宋前期幕职州县官 崇宁二年崇宁二年 政和六年政和六年 绍兴二年绍兴二年 淳熙元年

21、淳熙元年 两使 职官 三京府判官, 留守判官、 节察判官 承直郎 承直郎 左右承直郎,承直郎 承直郎 节度掌书记, 观察支使, 防御判官, 团练判官 承直郎 承直郎 左右儒林郎,儒林郎 承直郎 京府留守推官,节度、观察推官, 军事判官 文林郎 文林郎 左右文林郎,文林郎 文林郎 初等 职官 防御、团练推官,军事推官,军、 监判官 从事郎 从事郎 左右从事郎,从事郎 从事郎 令录 县令,录事参军 通仕郎 从政郎 左右从政郎,从政郎 从政郎 试衔知县,知录事参军 登仕郎 修职郎 左右修职郎,修职郎 修职郎 判司 簿尉 三京军巡判官, 司理、 司户、 司法、 户曹、法曹参军,县主簿,县尉 将仕郎 迪

22、功郎 左右迪功郎,迪功郎 迪功郎 授予奏 补未出 官人 通仕郎 通仕郎 通仕郎 登仕郎 登仕郎 登仕郎 将仕郎 将仕郎 将仕郎 附 录 12 附录 7 元丰前后两宋文官(朝官、京官、选人)寄禄官阶对照表 阶阶 次次 旧旧 阶阶 元丰后寄禄官阶元丰后寄禄官阶 官官 品品 朝朝 官官 1 使相(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同中书平章事) 开府仪同三司 从一品 2 尚书左、右仆射 特进 3 吏部尚书 金紫光禄大夫 正二品 4 兵、户、刑、礼、工部尚书 银青光禄大夫 从二品 5 尚书左、右丞 光禄大夫 正三品 6 宣奉大夫(大观新增) 7 正奉大夫(大观新增) 8 吏、兵、户、刑、礼、工部侍郎 正议大夫 从

23、三品 9 通奉大夫(大观新增) 10 给事中 通议大夫 正四品 11 左、右谏议大夫 太中大夫 从四品 12 秘书省监 中大夫 正五品 13 中奉大夫(大观新增) 从五品 14 光禄卿、卫尉卿至殿中省监、少府监 中散大夫 15 太常少卿至司农少卿,尚书省左、右司郎中 朝议大夫 正六品 16 奉直大夫(大观新增) 17 前行郎中 朝请大夫 从六品 18 中行郎中 朝散大夫 附 录 13 朝朝 官官 19 后行郎中 朝奉大夫 从六品 20 前行员外郎,侍御史 朝请郎 正七品 21 中行员外郎,起居舍人 朝散郎 22 后行员外郎,左、右司谏 朝奉郎 23 左、右正言,太常博士,国子博士 承议郎 从七

24、品 24 太常丞、秘书丞、著作郎、殿中丞、秘书郎 奉议郎 正八品 25 太子中允、左右赞善大夫、太子中舍、太子洗马 通直郎 京京 官官 26 著作佐郎,大理寺丞 宣德郎(政和改宣教郎) 从八品 27 光禄丞、卫尉丞、将作丞 宣义郎 28 大理寺评事 承事郎 正九品 29 太常寺太祝、奉礼郎 承奉郎 30 校书郎、正字,将作监主簿 承务郎 从九品 选选 人人 31 三京府判官,留守判官,节、察判官 承直郎(崇宁改名) 从八品 32 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防御判官,团练判官 儒林郎(崇宁改名) 33 京府留守推官,节度、观察推官,军事判官 文林郎(崇宁改名) 34 防御、团练推官,军事推官,军、监

25、判官 从事郎(崇宁改名) 35 县令,录事参军 从政郎(政和定名) 36 试衔知县、知录事参军 修职郎(政和定名) 37 三京军巡判官,司理、司户、司法、户曹、法曹参军,县主 簿,县尉 迪功郎(政和定名) 从九品 附 录 14 附录 8 两宋诸殿学士等职名表 殿殿 名名 职职 名名 存在时间存在时间 职职 能能 品品 位位 文明殿 学 士 太平兴国五年正月 置,庆历七年八月罢 优宠老臣 位枢密副使 下、翰林学 士上 紫宸殿 学 士 庆历七年八月右文明 殿改,八年五月罢 执政官罢任所 带 观文殿 学 士 庆历八年五月由紫宸 殿学士改名 南宋沿置 宰相罢官, 执政 官外任, 或以军 功、 东宫旧臣

26、所 带 正三品 大学士 皇祐元年六月置 南宋沿置 宰相离任带 从二品 资政殿 学 士 景德二年四月置 南宋仍置 参知政事等执 政官 离任带 正三品 大学士 景德二年十二月置, 南宋仍置 初为宠执政官 解任者所带, 景 祐后为资政殿 学士序进之职 正三品 端明殿 学 士 五代后唐天成元年五 月始置。北宋太平兴 国五年正月改为文明 殿学士。明道二年复 置。政和四年八月改 为延康殿学士。南宋 建炎二年复为端明殿 学士。 1. 宋初,多为 翰林学士承旨 及学士久次者 兼 2. 元丰后,执 政官待罪离任 兼 3. 南宋多为签 署枢密院事所 带 正三品 附 录 15 延康殿 学 士 政和四年由端明殿 改,

27、南宋建炎二年二 月罢 为侍从、 执政官 贴职 正三品 宣和殿 学 士 政和五年四月置,宣 和元年二月罢 优宠近臣 正三品 大学士 政和七年六月置,宣 和元年二月罢 为宣和殿学士 序进之职 正三品 待 制 政和八年三月置,宣 和元年二月罢 宠驸马都尉 位在诸阁待 制之上 从四品 保和殿 学 士 宣和元年二月由宣和 殿学士改名,南宋仍 其名 同宣和殿学士 正三品 大学士 宣和元年二月由宣和 殿大学士改名,南宋 存其名 同宣和殿大学 士 正三品 待 制 宣和元年二月由宣和 殿待制改名 枢密直学士 五代后唐同光中改崇 政院直学士为枢密院 直学士, 北宋初沿置, 政和四年八月三日 废,十月二十四,南 宋

28、沿设 1. 宋初,置厅 事, 崇政殿朝会 侍立,备顾问 2. 侍从官外任 带职 3. 南宋多为签 署枢密院事带 职 正三品 位于诸阁直 学士之上 述古殿 直学士 政和四年八月三日由 枢密直学士改,十月 二十四罢 侍从官外任带 职 如枢密直学 士 附 录 16 附录 9 诸阁学士 阁阁 名名 职职 名名 龙图阁 学 士 直学士 待 制 直 阁 天章阁 学 士 直学士 待 制 直 阁 宝文阁 学 士 直学士 待 制 直 阁 显谟阁 学 士 直学士 待 制 直 阁 徽猷阁 学 士 直学士 待 制 直 阁 敷文阁 学 士 直学士 待 制 直 阁 焕章阁 学 士 直学士 待 制 直 阁 华文阁 学 士

29、直学士 待 制 直 阁 宝谟阁 学 士 直学士 待 制 直 阁 宝章阁 学 士 直学士 待 制 直 阁 显文阁 学 士 直学士 待 制 直 阁 1. 阁学士俱正三品,阁直学士俱从三品,阁待制俱从四品 2. 直龙图阁、直天章阁、直宝文阁为正七品,直显谟阁至华文阁为 从七品。 附 录 17 附录 10:宋前期武臣横行阶迁转表 阶阶 名名 品品 位位 附附 注注 正正 任任 官官 节度使 从二品 1. 正任官特旨除授。 2. 引进使特旨迁团练使。 3. 客省使特旨迁防御使。 节度观察留后 正四品 观察使 正五品 防御使 从五品 团练使 从五品 刺史 从五品 遥遥 郡郡 官官 遥郡节度观察留后 横行正

30、使七年以上当迁,如 横行阶使阙已满, 即迁遥郡。 遥郡观察使 遥郡防御使 遥郡团练使 遥郡刺史 横横 行行 官官 1 内客省使 从五品 1. 内客省使罕以除人。 2. 客省使可迁内客省使。 2 客省使 3 引进使 4 四方馆使 正六品 5 东上閤门使 6 西上閤门使 7 客省副使 从七品 8 引进副使 9 东上閤门副使 10 西上閤门副使 閤閤职职 閤门通事舍人 閤职由三班使臣拣选充(左 右侍禁以上) ; 閤职依诸司使例磨勘,然后 可升入横行阶。 閤门祗侯 (看班祗侯) 附 录 18 附录 11:宋前期三班使臣、诸司使副迁转表 正正 任任 官官 节度使(从二品) 1. 节度使罕以除授。 2.

31、遥郡官特旨方授正任官。 节度观察留后(正四品) 观察使(正五品) 防御使(从五品) 团练使(从五品) 刺史(从五品) 遥遥 郡郡 官官 遥郡节度观察留后 1. 武臣外任带遥郡, 至遥郡观察 使止。 2. 遥郡官品依本官资序, 即依所 带诸司使资序。 遥郡观察使 遥郡防御使 遥郡团练使 遥郡刺史 诸诸 司司 官官 诸司 使 1 皇城使(皇城使以下正使正七品) 皇城使不转閤门使,可迁遥郡。 2 宫苑使 3 左骐骥使 4 右骐骥使 5 内藏库使 6 左藏库使 7 东作坊使 8 西作坊使 9 庄宅使 10 六宅使 11 文思使 12 内园使 13 洛苑使 14 如京使 15 崇仪使 16 西京左藏库使

32、 17 西京作坊使 18 东染院使 19 西染院使 20 礼宾使 21 供备库使 附 录 19 诸司 副使 1 皇城副使(皇城副使以下副使从七品) 2 宫苑副使 3 左骐骥副使 4 右骐骥副使 5 内藏库副使 6 左藏库副使 7 东作坊副使 8 西作坊副使 9 庄宅副使 10 六宅副使 11 文思副使 12 内园副使 13 洛苑副使 14 如京副使 15 崇仪副使 16 西京左藏库副使 17 西京作坊副使 18 东染院副使 19 西染院副使 20 礼宾副使 21 供备库副使 三三 班班 官官 大使 臣 1 内殿承制(正八品) 2 内殿崇班(正八品) 内殿承制迁供备库副使,此外, 有军功、特旨之

33、类,不必按部就 班,可由内殿承制迁礼宾副使, 或擢迁为西京作坊副使。其后, 常调对行升五资为一迁,带閤职 之诸司副使、 正使升七资为一迁。 小使 臣 1 东头供奉官 2 西头供奉官(从八品) 3 左侍禁 4 右侍禁 5 左班殿直 6 右班殿直(正九品) 7 三班奉职 8 三班借职(从九品) 无品杂阶无品杂阶 1 三班差使 2 三班借差 3 殿侍 4 大将 5 正名军将 6 守阙军将 7 甲头 8 公据 注:每区块按数字大小从大到小升迁。 附 录 20 附录 12 大使臣的称法沿革 宋初宋初 元丰新制元丰新制 元元祐祐官品令官品令 政和二年与庆政和二年与庆 元条法元条法 吏部条法吏部条法 职源职

34、源 皇城使 皇城使 武功大夫(正七品) 武功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武德大夫(正七品) 武德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武显大夫(正七品) 武显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庄宅、六宅、文思使 武节大夫(正七品) 武节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武略大夫(正七品) 武略大夫 西京左藏库使 西京左藏库使 武经大夫(正七品) 武经大夫 西京作坊、东染院使、礼宾使 西京作坊、东染院使、礼宾使 武义大夫(正七品) 武义大夫 供备库使 供备库使 武翼大夫(正七品) 武翼大夫 皇城副使 皇城副使 武功郎(从七品) 武功郎 宫苑、

35、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武德郎(从七品) 武德郎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武显郎(从七品) 武显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武节郎(从七品) 武节郎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 武略郎(从七品) 武略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西京左藏库副使 武经郎(从七品) 武经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武义郎(从七品) 武义郎 内殿 承制 供备库副使 供备库副使 武翼郎(从七品) 武翼郎 内殿承制 内殿承制 敦武郎 敦武郎 训武郎 内殿 崇班 内殿崇班 内殿崇班 修武郎 修武郎 修武

36、郎 閤门祗侯 閤门祗侯 閤门祗侯 附 录 21 附录 13 政和、绍兴武官阶表 阶次阶次 旧官阶旧官阶 政和新定官阶政和新定官阶 绍兴厘正阶序绍兴厘正阶序 1 太尉(正二品) 太尉(正二品) 正 任 官 节度使 节度使(从二品) 节度使(从二品) 节度观察留后 承宣使(正四品) 承宣使(正四品) 观察使 观察使(正五品) 观察使(正五品) 防御使 防御使(从五品) 防御使(从五品) 团练使 团练使(从五品) 团练使(从五品) 刺 史 刺 史(从五品) 刺 史(从五品) 遥 郡 官 遥郡节察留后 遥郡承宣使 遥郡承宣使 遥郡观察使 遥郡观察使 遥郡观察使 遥郡防御使 遥郡防御使 遥郡防御使 遥郡

37、团练使 遥郡团练使 遥郡团练使 遥郡刺史 遥郡刺史 遥郡刺史 2 内客省使 通侍大夫(正五品) 通侍大夫(正五品) 3 延福宫使 正侍大夫(正五品) 正侍大夫(正五品) 4 宣正大夫(正五品) 宣正大夫(正五品) 5 履正大夫(正五品) 履正大夫(正五品) 6 协忠大夫(正五品) 协忠大夫(正五品) 7 景福宫使 中侍大夫(正五品) 中侍大夫(正五品) 8 客省使、 宣庆使 中亮大夫(从五品) 中亮大夫(从五品) 9 引进使、 宣政使 中卫大夫(从五品) 中卫大夫(从五品) 10 翊卫大夫(从五品) 翊卫大夫(从五品) 11 亲卫大夫(从五品) 亲卫大夫(从五品) 12 四 方 馆 使 、 昭

38、 宣使 拱卫大夫(正六品) 拱卫大夫(正六品) 13 东上閤门使 左武大夫(正六品) 左武大夫(正六品) 14 西上閤门使 右武大夫(正六品) 右武大夫(正六品) 15 正侍郎 武功大夫(正七品) 16 宣正郎 武德大夫(正七品) 17 履正郎 武显大夫(正七品) 附 录 22 阶次阶次 旧官阶旧官阶 政和新定官阶政和新定官阶 绍兴厘正阶序绍兴厘正阶序 18 协忠郎 武节大夫(正七品) 19 中侍郎 武略大夫(正七品) 20 客省副使 中亮郎 武经大夫(正七品) 21 引进副使 中卫郎 武义大夫(正七品) 22 翊卫郎 武翼大夫(正七品) 23 亲卫郎 正侍郎(从七品) 24 拱卫郎 宣正郎(

39、从七品) 25 东上閤门副使 左武郎 履正郎(从七品) 26 西上閤门副使 右武郎 协忠郎(从七品) 27 皇城使 武功大夫 中侍郎(从七品) 28 宫苑、左右骐骥、 内藏库使 武德大夫 中亮郎(从七品) 29 左藏库、东西作坊 使 武显大夫 中卫郎(从七品) 30 庄宅、六宅、文思 使 武节大夫 翊卫郎(从七品) 31 内园、 洛苑、 如京、 崇仪使 武略大夫 亲卫郎(从七品) 32 西京左藏库使 武经大夫 拱卫郎(从七品) 33 西京作坊、东染院 使、礼宾使 武义大夫 左武郎(从七品) 34 供备库使 武翼大夫 右武郎(从七品) 35 皇城副使 武功郎 武功郎(从七品) 36 宫苑、左右骐

40、骥、 内藏库副使 武德郎 武德郎(从七品) 37 左藏库、东西作坊 副使 武显郎 武显郎(从七品) 38 庄宅、六宅、文思 副使 武节郎 武节郎(从七品) 39 内园、 洛苑、 如京、 崇仪副使 武略郎 武略郎(从七品) 40 西京左藏库副使 武经郎 武经郎(从七品) 附 录 23 阶次阶次 旧官阶旧官阶 政和新定官阶政和新定官阶 绍兴厘正阶序绍兴厘正阶序 41 西京作坊、东西染 院、礼宾副使 武义郎 武义郎(从七品) 42 供备库副使 武翼郎 武翼郎(从七品) 43 内殿承制 敦武郎(正八品) 训武郎(正八品) 44 内殿崇班 修武郎(正八品) 修武郎(正八品) 45 东头供奉官 从义郎(从

41、八品) 从义郎(从八品) 46 西头供奉官 秉义郎(从八品) 秉义郎(从八品) 47 左侍禁 忠训郎(正九品) 忠训郎(正九品) 48 右侍禁 忠翊郎(正九品) 忠翊郎(正九品) 49 左班殿直 成忠郎(正九品) 成忠郎(正九品) 50 右班殿直 保义郎(正九品) 保义郎(正九品) 51 三班奉职 承节郎(从九品) 承节郎(从九品) 52 三班借职 承信郎(从九品) 承信郎(从九品) 53 三班差使 进武校尉(无品) 进武校尉(无品) 54 三班借差 进义校尉(无品) 进义校尉(无品) 55 殿 侍 下班祗应(无品) 下班祗应(无品) 56 大 将 进武副尉 进武副尉 57 正名军将 进义副尉

42、 进义副尉 58 守阙军将 守阙进义副尉 守阙进义副尉 59 甲 头 甲 头 甲 头 60 公 据 公 据 公 据 附 录 24 附录 14 内侍阶官名称更动表 宋前期官宋前期官 政和二年新官政和二年新官 靖康元年靖康元年 官品官品 横 行 班 官 内客省使 (从五品) 通侍大夫 (正五品) 内客省使 从五品 延福宫使 (从五品) 正侍大夫 (正五品) 延福宫使 景福宫使 (从五品) 中侍大夫 (正五品) 景福宫使 宣庆使 中亮大夫 (从五品) 宣庆使 正六品 宣政使 中卫大夫 (从五品) 宣政使 昭宣使(正六品) 拱卫大夫 (正六品) 昭宣使 1 内东头供奉官 供奉官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2

43、 内西头供奉官 左侍禁 西头供奉官 3 殿头 右侍禁 殿头 正九品 4 高品 左班殿直 高品 5 高班 右班殿直 高班 从九品 6 黄门 黄门 黄门 (小黄门) (小黄门) (小黄门) 7 祗候殿头 祗侯侍禁 祗候殿头 8 祗侯高品 祗侯殿直 祗侯高品 9 祗侯高班内品 祗侯黄门内品 祗侯高班内品 10 祗侯内品 祗侯内品 祗侯内品 11 贴祗侯内品 贴祗侯内品 贴祗侯内品 注:内东头供奉官以下与班官无直接迁转联系。 附 录 25 附录 15 宋代低级内侍官迁转阶官表 大中祥符二年大中祥符二年 元丰八年入内、内侍二省迁转官阶元丰八年入内、内侍二省迁转官阶 政和二年新官政和二年新官 南宋八阶南宋

44、八阶 官 名 视武臣之等 阶 名 官 品 内常侍 视内殿崇班 1 内常侍 正八品 1 内东头供奉官 内东头供奉官 视东头供奉官 1 供奉官 2 东头供奉官 从八品 2 内西头供奉官 内西头供奉官 视西头供奉官 2 左侍禁 3 西头供奉官 3 殿头 殿头 视左侍禁 3 右侍禁 4 殿头 正九品 4 高品 高品 视右侍禁 4 左班殿直 5 高品 5 高班 祗侯殿头 6 高班 从九品 6 黄门 高班 视左班殿直 5 右班殿直 (初补)小黄门 祗侯高品 7 黄门 黄门 视右班殿直 6 黄门 祗侯高班内品 视奉职 7 祗侯侍禁 8 祗侯殿直 9 祗侯黄门内品 10 祗侯内品 11 贴祗侯内品 附: 祗侯

45、诸阶多为 失罪叙复之阶 8 内品 祗侯内品 视借职 祗侯小内品 贴祗侯内品 视差使 入内省、内侍省内品 视借差 把门内品 后苑内品 视下班殿侍 后苑勾当事内品 视军将 后苑散内品 北班内品 视守阙军将 附 录 26 附录 16:北宋前期宦官迁转官阶表 正正 任任 官官 节度使(从二品) 1. 北宋内侍迁官不过遥郡节度 观察留后、延福宫使。此戒律至 徽宗朝始破,大宦官童贯先得节 度使。 2. 宦官迁转官阶至遥郡节度观 察留后止。 3. 遥郡官与班官不存在上下之 阶差。即宦官可同时带遥郡与班 官。如任守忠官为入内都知,阶 为宣庆使、安静军留后。 4. 内客省使罕以除人。 班官为内 侍之充官,有月俸

46、,押班以上秩 高者取旨加,领刺史至节度观察 留后止。无磨勘法。 5. 宦官迁至皇城使,可迁班官 阶。正使即可为遥郡官,如内侍 高居简以文思使领忠州刺史。 节度观察留后(正四品) 观察使(正五品) 防御使(从五品) 团练使(从五品) 刺史(从五品) 遥遥 郡郡 官官 遥郡节度观察留后 遥郡观察使 遥郡防御使 遥郡团练使 遥郡刺史 横行官横行官 内客省使(从五品) 班班 官官 延福宫使(从五品) 景福宫使(从五品) 宣庆使(正六品) 宣政使(正六品) 昭宣使(正六品) 附 录 27 诸诸 司司 官官 诸司 使 1 皇城使(皇城使以下正使正七品) 2 宫苑使 3 左骐骥使 4 右骐骥使 5 内藏库使

47、 6 左藏库使 7 东作坊使 8 西作坊使 9 庄宅使 10 六宅使 11 文思使 12 内园使 13 洛苑使 14 如京使 15 崇仪使 16 西京左藏库使 17 西京作坊使 18 东染院使 19 西染院使 20 礼宾使 21 供备库使 6. 宦官迁至内东头供奉官, 愿进 外官者, 加等迁至内殿崇班以上, 按诸司副使、正使磨勘,至皇城 使止。 7. 初入内侍省或入内内侍省称 “小黄门”。 诸司 副使 1 皇城副使(皇城副使以下副使从七品) 2 宫苑副使 3 左骐骥副使 4 右骐骥副使 5 内藏库副使 6 左藏库副使 7 东作坊副使 8 西作坊副使 9 庄宅副使 10 六宅副使 11 文思副使

48、 12 内园副使 13 洛苑副使 14 如京副使 15 崇仪副使 16 西京左藏库副使 17 西京作坊副使 18 东染院副使 19 西染院副使 20 礼宾副使 21 供备库副使 1 内常侍 2 内殿承制 3 内殿崇班(正八品) 1 内东头供奉官 2 内西头供奉官(从八品) 3 殿头 4 高品(正九品) 5 高班 6 黄门(从九品) 小黄门小黄门 1 祗候殿头 2 祗侯高品 3 祗侯高班内品 4 祗侯内品 5 贴祗侯内品 注:每区块按数字从大到小迁转 附 录 28 附表 17:爵级与食邑、食实封表 爵名爵名 品级品级 食邑食邑 食实封食实封 封地级别封地级别 说明说明 一 1 国王 正一品 常制

49、始加 食实封。 某国。 宋、赵、梁、寿四国不封。国分大、次、小三等。 2 嗣国王 从一品 某国。 3 郡王 从一品 某郡。 异姓封郡王始于童贯 二 4 国公 从一品 一万户 某国。 封臣僚爵不过国公。 5 郡公 南宋废 6 开国公 南宋废 三 7 开国郡公 正二品 二千五百户 某郡。 邑数达本爵级数,进爵。 8 开国县公 从二品 二千户 某郡。 罕用。至开国侯不进爵,进邑。 9 开国侯 从三品 一千户 四 10 开国伯 正四品 七百户 特旨加食 实封 某县。 随食邑进爵。 文臣诸卿监以上、 武臣诸司副使以上、 宗室副率以上、 内侍内殿崇班以上, 勋上柱国以上 始有封爵。元丰改制后,奉直大夫(文臣)以上即 封爵。 五 11 开国子 正五品 五百户 六 12 开国男 从五品 三百户 备 注 1. 按司封格 ,食邑 1500 户以上始加食实封。然宰执官、宗室、军功多有特旨。 2. 食邑户数与食实封之比例,“大抵每一千户则实封者十分之一”,南宋理宗朝前食实封每户随月俸给钱 25 文。 3. 食邑加封分六等:200 户、300 户、400 户、500 户、700 户(节度使) 、帳帳卷 317,元丰四年十月乙丑,第 13 册第 7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中国历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