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资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pdf

上传人:山高水长 文档编号:1104744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DF 页数:94 大小:12.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资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资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资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资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 资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年)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二二年八月 3 前言资阳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成渝双城经济圈腹心地带,素有“蜀人原乡、三贤故里”“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柠檬之乡”的美名。全市地处长江上游支流沱江流域中段,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中重要节点城市,肩负着共建沱江水生态廊道,维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空间,加快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根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推进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组织编制

2、了资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资阳市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全市一定时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工作指南。规划充分承接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资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 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0-2035 年)等相关规划。规划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努力 4 打造成渝中部绿色发展核心、成渝生态价值转换高地、成渝地区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以农业、城镇、生态空间为对象,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

3、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持续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美丽资阳建设、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强力生态支撑。规划范围为资阳市全域,规划期为 2021-2035 年,基准年为 2020 年,近期到 2025 年,中期到 2030 年,远期到 2035 年。5 目录第一章现状与形势8第一节 自然资源状况8第二节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11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14第二章问题与评价17第一节 问题识别17第二节 综合评价22第三章总体要求25第一节 指导思想25第二节 基本原则26第三节 规划目标27第四节 指标体系28第四章总体布局30第一节

4、 生态保护修复格局30第二节 生态修复分区31第三节 重点区域36第五章主要任务39第一节 全域系统性主要任务39 6 第二节 农业空间主要任务40第三节 城镇空间主要任务41第四节 生态空间主要任务42第五节 三类空间相邻或冲突区域主要任务44第六章重点工程46第一节 成资同城人居环境提升与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工程46第二节 蒙溪河-清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修复重点工程48第三节 蟠龙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提升重点工程50第四节 岳阳河-龙台河流域水土保持防治重点工程51第五节 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工程52第七章资金匡算54第一节 匡算依据54第二节 资金匡算55第三节 资金筹措55第八章综合

5、效益分析58第一节 生态效益分析58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58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59第九章保障措施60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60第二节 创新体制机制61 7 第三节 建立政策体系61第四节 强化资金保障62第五节 加强科技支撑62第六节 严格评估监管63第七节 鼓励公众参与63附表65附录69附图76 8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资阳作为川渝通衢、双城门户,西迎成都、东接重庆,是四川唯一一座同时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便利,辖区内有渝蓉高速、遂资眉高速、成渝高速、成都天府机场高速等多条高速、国道和省道。全市辖 1 区(雁江区)2 县(安岳县、乐至县),总面积 5747 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

6、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0.86万人,其中城镇的人口为95.32万人,乡村的人口为 135.54 万人。第一节 自然资源状况一、自然地理条件地层平缓,地貌以丘陵为主。全市位于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带内,龙女寺半球状构造和威远辐射构造之间。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平缓,主要为龙女半球环状构造的影响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在 300-550 米之间。地貌形态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积坝三种类型,丘陵占市域面积 90%以上。四季分明,降水充沛集中。全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终年碧翠。多年平均气温 17.7,年日照时间 1250小时左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 1

7、100 毫米,降水相对集中 9 于夏季,汛期 510 月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 80%以上。丘陵水系网络密布,季节性小溪众多。全市地处沱(江)、涪(江)分水岭,境内河流溪沟纵横,为典型的丘陵地区水系网络,河床平、缓、宽,落差小。现有大小河流、溪沟 100 余条,流域面积 10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 50 条,100 平方公里以上河流 20条。沱江是全市最主要的河流,境内干流全长 86.5 公里,流域面积 3619.6 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 63%,二级支流 7 条。涪江流域面积 2127.9 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 37%,二级支流 8 条。土壤类型丰富,农业利用价值高。全市土壤类型以紫色土为主,有水

8、稻土、新积土、紫色土、黄壤土 4 个类型、7 个亚类,16 个土属,115 个亚种。紫色土矿质养分丰富,占全市面积的75.23%,农业利用价值高。二、资源环境禀赋林田交织,有“绿色资阳”之称。耕地、园地和林地占全市总面积 77.23%。耕地面积 2472.96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43.03%,其中 23.1%为优等耕地,66.81%为高等耕地,主要分布在雁江区和安岳县;园地面积 465.9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8.11%,主要为柑橘园、柠檬园和茶园;林地面积 1499.38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 26.09%,其中 80%左右为乔木林。动植物种类多样,古树名木繁多。野生脊椎动物有 5 纲 2

9、2目 65 科 192 种。鱼类有鲤鱼、鲫鱼、鲹鲦等 16 科 91 种,两栖 10 类有黑斑蛙、中华蟾蜍等 2 目 5 科 8 种,爬行类有草晰、丽斑锦蛇等 2 目 8 科 15 种,鸟类有小、豆雁、四声杜鹃等 9 目 25科 67 种,哺乳类有獾、鞠蝠等 5 目 11 科 21 种。种子植物 50 科94 属 619 种,其中草本植物 200 种,栽培植物 224 种,树木 195种。现存古树名木 2289 株,集中分布在安岳县,以黄葛树居多,楠木、柏木次之。特色农业产业,位居全省前列。雁江蜜柑、安岳柠檬、乐至蚕桑标准化基地 27.5 万亩、52 万亩、13.5 万亩;2020 年柑橘产量

10、达 35 万吨、柠檬产量达 60 万吨、产茧量达 4610 吨;产值分别达 11.2 亿元、139.7 亿元、5.05 亿元;雁江蜜柑基地获国家优质农产品原产地理标志保护,安岳柠檬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享有“中国柠檬看四川,四川柠檬看安岳”的美誉,是国家授牌的“中国柠檬之乡”,蚕桑产业综合实力居全省第四位。天然气储量大,绿色能源优势明显。目前已发现和利用的矿产资源有天然气、建筑用砂岩、砖瓦用页岩、矿泉水和膨润土等。天然气储量大,安岳气田探明总储量约 1.06 万亿立方米,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整装特大型气田,是川渝首个万亿级储量大型气田。砖瓦用页岩、建筑用砂岩市域全境均有分布,其中砖瓦

11、用页岩为市域内主要开发利用矿产。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被誉为“蜀人原乡、三贤故里、中国长寿之乡”。有陈毅故里、安岳石刻、安岳 11 石窟、临江寺、孔雀洞、千佛寨、保和生态度假旅游区、四季果乡旅游区、悦缘花谷景区、魅力柠海景区等旅游资源,其中安岳石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 3 个、省级传统村落 11 个、其他传统村落 4 个。第二节生态修复工作成效“十三五”以来,资阳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系统修复,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前提,积极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途径。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

12、,以保障人民健康为根本,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生态安全格局基本构建。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边界,强化“三区三线”管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30.23 平方公里。以安岳县恐龙化石群省级地质景观自然公园、千佛寨省级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为重点,有效保护市域范围内主要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和河流湖泊,生态安全底线基本形成。水环境治理卓有成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水环境全面改善,水域岸线“四乱”问题基本消除。麻柳河黑臭水体整治全面完成,沱江干流资阳段稳定达到类,涪江流域跑马滩断面改善为类,九曲河、阳化河、蟠龙河等小流域水环境质量均

13、显著提升,12 2020 年全市 5 个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 80%,全面消除劣 V 类水体。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颁布施行资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老鹰水库、七里桥水库、书房坝水库、八角庙水库、棉花沟水库等一级水源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县(区)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水土保持工作持续推进。采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等系列措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积极开展水土保持试点工作,乐至县孔雀水土保持科技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园。“十三五”期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671 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省市目标任务,人为活动产生的水土

14、流失得到总体遏制。耕地保护成效明显。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占补平衡制度,完成“三调”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成果对接,持续推进设施农用地动态监管。“十三五”期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8 万亩,实施并完成省市县投资土地整理项目 54 个,新增耕地指标 4.36 万亩,其中水田 1.44 万亩,耕地资源得到有效的补充。森林质量稳步提升。深入推进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造”,林网、水网、路网“三网同建”。划定中心城区生态保护类保留山体 70 座,实施新造林绿化 5572 亩、巩固提质 1.67万亩、实施营造林 70.79 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 15.3 万亩,低产 13

15、 低效林改造 5.1 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37.32%,森林蓄积量达 943.42 万立方米(含“四旁”)。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建成国家森林乡村 15 个,成功建成省级森林城市,乐至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绿化模范县。矿山生态修复有序推进。大力整治露天“散、小、乱”现象,关停 52 个环保要求不达标等相关问题矿山。启动“矿山复绿”行动,推行重要自然保护区、景观区、居民集中生活区、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等直观可视范围的矿山环境问题集中治理,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200 余公顷,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恢复。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标,2020 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88

16、.8%。人均森林蓄积量拥有量达 3.55 立方米,森林步行 15 分钟覆盖率达 93.57%。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7.78 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8%。农村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三大行动”取得成效,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新建改造农村户用厕所 10 万余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 92%。56%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 85%。14 第三节机遇与挑战一、重大机遇新发展阶段。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

17、务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作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资阳市委五届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推动绿色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以实现

18、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推动绿色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叠加,对生态保护修复提出新目标、新 15 任务、新要求,为资阳标注面向未来的新起点,将全市带入“黄金发展期”。资阳肩负着全面融入成渝生态格局,统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使城乡建设空间与自然山水格局融合发展,加快成渝生态网络重要节点建设,为成渝深度融入“双循环”,奋力建好“经济圈”提供强力生态支撑的重要使命。二、面临挑战水资源承载力不足。全市现有水资源贫乏,属

19、于重度缺水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市域蓄水设施能力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且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侵占生态用水。河湖水面率、湿地占比均处于成德眉资最低水平。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深入推进,资阳广阔的产城发展空间与水资源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将在未来一段时间进一步凸显。生态系统服务需进一步优化。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不高,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对生态保护压力增大。水土流失问题形势仍然严峻,森林系统低质化、生态功能低效化等现象依然存在。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生态流量不足,导致本就面积较少的湿地退化。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不足,耕地质量不高,高产耕地占比少。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性不足。对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

20、的内在机理和规律认识不够,落实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理念和要求还有差距。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管理体制和协 16 调联动机制尚未完善,统筹生态保护修复面临较大压力和阻力。部分生态工程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治理措施相对单一,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提升成效不明显。“两山”转化通道不畅。特色农业与文旅资源融合不够深入,农业产业大而不强、特而不优问题较突出。雁江柑橘、安岳柠檬、乐至黑山羊,桑蚕、红薯、花卉苗木等成资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潜力未被充分挖掘。“蜀人原乡、长寿之乡、石刻之乡、柠檬之乡、陈毅故里”等文旅名片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生态红利释放不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仍处于探索阶段。17 第二

21、章问题与评价第一节问题识别一、全域系统性问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供水局部失衡。地处川西夏旱与川东伏旱过渡地带,受夏旱和伏旱的双重影响,干旱频繁,中等干旱年水资源量不到多年平均的 70%,连续枯水年平均 6 年出现一次。人均水资源量 502 立方米,为全省平均的 1/6,属于重度缺水地区。沱涪分水岭导致乐至县、安岳县河流只出不进,几乎无过境水可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仅能依靠贫乏的本地水资源。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矿山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地水土流失敏感性增加。在降雨集中期,地表径流不断侵蚀土壤,造成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仍有 47.3%区

22、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中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 1240.13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58%,主要分布在雁江区东部和南部,乐至县西部等区域。轻度水土流失面积 1478.05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25.72%,主要分布在安岳县的南部与东部。生态网络存在断点,影响廊道连通性。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影响野生动物栖息、生活、迁徙和饮水路径,阻隔原本在同一区域 18 的物种交流,同时也为外来生物入侵提供了条件,极大威胁区域生态安全。全市共存在潜在生态廊道 21 条,其中重要潜在廊道13 条,共存在 15 处障碍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地区。二、农业空间主要问题坡耕地分布区域广,耕地质量亟需提升。15

23、度以上坡耕地面积 339.63 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雁江区西部和安岳县南部,易引起水土流失,破坏耕地资源,降低土地生产力。耕地集中连片程度低,破碎化问题突出,现有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44%左右。受人口流失、农村老龄化等影响,耕地撂荒情况较为普遍。污水处理覆盖率较低,人居环境有待改善。全市农村居民点多面广,生活污水处置设施建设投资不足,仍有 44%的行政村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置体系尚未健全。乡村居民点范围内的庭院、道路、水岸、休憩地以及村周围种植的树种缺乏统一规划,整体绿化质量不高,景观效果不佳。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存在,农田生境丰

24、度降低。安岳柠檬、雁江蜜柑、乐至蚕桑等农业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在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秸秆、残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不足,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存在。局部区域水田改为旱地,导致区域汇水条件改变,影响环境调节功能。畜禽、水产养殖方式粗犷,畜 19 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不足,农业废弃物直接排放等原因,导致农田生态系统内蛙、鳅、鳝等物种数量减少,生境丰度降低。三、城镇空间主要问题绿色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蓝绿网络连通性较差。绿色基础设施分布不均,服务于市民生活的小型公园绿地不足,城市内部和郊区山体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一区两县“300 米见绿、500米见园”社区公园网络尚未完成。城市建筑和道路等基础

25、设施建设将城市山体、公园绿地、河塘水系、道路绿化等切割,阻碍城市绿地系统与河湖湿地内外部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城市蓝绿生态网络体系不完善,维系城市小气候调节、水质净化、蓄、滞雨水和碳汇等服务功能不高。矿山问题依然存在,废弃矿井亟需修复。全市尚存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 53 个,占地 52.7 公顷,破坏当地植被景观,矿山弃渣等固废没有得到良好处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全市矿产资源开发规模以小型为主,分布散乱,在建和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监管难度大,露天开采砖瓦用页岩未严格按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未严格落实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复垦复绿的情况较普遍,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紧迫。“安岳气田”作

26、为中石油西南地区常规天然气开发的主阵地,钻井破坏地貌和地层结构,导致地面下沉,极易引发次生灾害,具体数量与面积尚需排查,且废弃枯竭矿井数量日益增多,复垦复耕迫在眉睫。20 历史文化资源关联度低,生态文化价值有待挖掘。作为巴蜀文化交融地,资阳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但自然生态资源、特色农业资源、乡村文化资源分布零散,缺乏特色交通、慢行系统,导致景点之间关联度低,部分景观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缺乏有效整合。石刻文化、柠檬文化、蜀源文化等内涵挖掘不够深入,高品质、特色化景区较少,生态文化价值未得到充分彰显。四、生态空间主要问题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水生态系统脆弱。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 8

27、0%,但一般水功能区污染严重,水质尚未到类标准,部分河湖水库水质较差。沱江流域承担着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水环境容量较低,且供水水源集水区域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土壤抗侵蚀能力差,水生态环境脆弱。林分结构单一,病虫害、火灾存在风险。树种和林层单一,结构性缺陷明显,森林群落生长潜能低,林木群体稳定性较差,森林质量不高。现有林地以人工林为主,80%以上为乔木林,中幼龄林占乔木林面积的 90%以上。蜀柏毒蛾等有害生物局部成灾趋势明显,严重威胁森林生态系统安全。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增多,林内可燃物载量偏高,林区防火通道、消防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控制大面积森林火灾的能力较弱。湿地生态环境脆弱,保护

28、形势依然严峻。全市湿地面积仅有0.94 平方公里,且类型单一,分为 3 种湿地类 4 种湿地型,其中 21 以河流湿地和库塘湿地为主,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 99%以上。部分区域仍有污水直接入河,湿地水体污染问题严峻。城市及乡镇河道仍存在断头河和年久失修的拦水建筑等现象,生态流量不足,中心城区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障,水网逐步萎缩,部分河道演变为纳污通道,导致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湿地监测技术落后,公众湿地保护意识不足,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功能得不到有效实现。生物多样性本底不清,调查防护力度不足。国家、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种群数量不明确,生物多样性信

29、息数据库尚未构建。统一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观测网络和预警预报体系尚未健全,空心莲子草、凤眼莲等外来有害生物和菟丝子、核桃长足象、舞毒蛾等本土有害生物防治亟需加强。五、三类空间相邻或冲突区域主要问题农业发展侵占生态空间、城镇发展占用耕地等问题。全市生态保护极重要区的建设用地面积 0.49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15.74平方公里,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冲突,主要分布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该区坡耕地易引发水土流失,且耕地质量等别不高,存在自然生境受损问题和人类活动干扰生物迁徙廊道风险;农业生产不适宜区内的现状耕地面积约 514.81 平方公里,全境均有分布,该区地形起伏较大,耕地质量等别较低,

30、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耕作和灌溉条件差,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存在一 22 定程度的面源污染风险;城镇建设不适宜区面积有 1.1 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该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块较破碎,土地利用类型多为零散的农村居民点及部分道路,耕地保护与城镇开发矛盾突出。第二节综合评价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总体不强。一般重要区域面积5652.44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98.36%。重要区域面积 89.0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1.55%,集中分布于乐至县西北部和安岳县少部分地区。极重要区域面积 5.17 平方公里,仅占全市总面积的 0.09%,主要分布在安岳县恐龙化石群地质自然公园,

31、生物栖息地间连通性存在不同程度阻碍。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整体不高。一般重要区域面积 5601.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97.47%,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人类活动扰动大,水土保持功能较弱,水土流失风险较高。重要区域面积 142.52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2.48%,主要集中在安岳县东部。极重要区域面积 2.87 平方公里,仅占全市总面积的0.05%,主要集中在安岳县东南部的两板桥镇、双龙街乡、石羊镇等乡镇。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有待提升。一般重要区域面积 4011.1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69.8%。重要区域面积 1492.99 平方 23 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25.98%,主要分布

32、于乐至县北部和安岳县的东南部。极重要区域面积 242.51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4.22%,主要分布在雁江区老鹰水库,乐至县八角庙水库、朝阳水库和安岳县书房坝水库,是供给城乡居民用水的重要饮用水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总体一般。一般重要区域面积3800.86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66.14%,区域坡耕地多、植被覆盖度低、人类活动较为剧烈等特征,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一定影响。重要区域面积 1690.1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41%,主要分布在安岳县中部、东南部。极重要区域面积 255.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4.45%,分布情况与水源涵养功能极重要区大致相同。二、生

33、态脆弱性评价生态脆弱性以一般脆弱为主,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脆弱性。一般脆弱区域面积 4515.85 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 78.58%。脆弱区域面积 1009.69 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 17.57%。极脆弱区域面积 221.25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3.85%,水土流失零星分布于雁江区西部、乐至县中部及北部、安岳县全域。其中,乐至县风化区域造成水土流失情况突出。三、生态恢复力评价生态恢复力整体一般,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恢复力一般的区域面积 4957.09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86.26%。恢复力弱 24 的区域面积 411.46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7.16%,主要集中在

34、城镇空间,区内人口密度大,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密集。恢复力强的区域面积 378.13 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 6.58%,主要分布在安岳县东南深丘,区内森林遍布,植被茂密,人类活动少,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偏离平衡状态后自我维持、自我调节和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25 第三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系列战略部署及市委四届九中全会关于做好生态建设“加法”部署要求,持续推进美丽资阳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

35、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以全面筑牢长江上游沱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以系统解决核心生态问题为导向,合理布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确定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任务,科学部署和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服务资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26 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36、坚持应保尽保。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多干预,协调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高效利用,注重节约集约。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优先、集约利用、循环发展理念。坚持注重内涵的资源利用模式,摒弃外延扩张的粗放利用模式。强化生态环境承载力底线思维,坚持高质量与绿色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系统治理,分区分类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思维,科学谋划以流域和地貌为单元、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的生态保护修复分区,针对重点区域,分区分类部署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坚

37、持创新驱动,完善长效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改革,创造多元化投入和监管模式,释放政策红利,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评估监管,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推进形成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保护和修复长效机制。27 第三节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稳定性,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统筹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现代化水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以公园城市、森林城市理念为指导,“盆中丘陵带连巴山、沱涪流域通蜀水”的山水特色为依托,夯实“中

38、山中水”生态绿脉,筑牢成渝地区生态轴,打造成都都市圈丘陵公园魅力江城,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网络共建共保,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中部“绿心”。二、分期目标到 2025 年,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相关管控要求,有序推进重要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森林质量和碳汇能力持续提升,防灾能力不断加强。水土流失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廊道连通性逐步加强,河湖生态质量不断改善,矿山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农田生态质量稳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加强,国家森林城市质量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宜居适度、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成渝

39、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绿心”和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基本构建。28 到 2030 年,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成效明显,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机制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较为稳定的森林、农田、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川中丘陵、人文沱江、巴蜀文化”三大乡村振兴走廊成功塑造。布局完善的城市森林网络体系、产业发达的绿色服务体系和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建成,城乡生态网络体系得到巩固,城市韧性大幅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绿心”逐渐完善,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到 2035 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全面完成,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

40、安全格局成功构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全面建成,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全面拓宽,生态江城之美、绿色丘区之秀、历史文化之韵充分彰显,城乡环境美丽宜居。独具特色的山水魅力公园之城、蜀乡文化生态江城、山清水秀的现代化都市全面筑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绿心”全面建成,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第四节指标体系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主线,结合全市生态保护修复需求,构建生态保护、生态产品和生态修复 3 类 14 项指标体系。29 表 3-1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体系表指标指标类型类型指标名称指标名称2020 年年2025 年年2030 年年2035

41、年年属性属性生态保护类5 项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平方公里)(平方公里)30.23落实国家落实国家批复面积批复面积落实国家落实国家批复面积批复面积落实国家落实国家批复面积批复面积约束性约束性自然保护地占比(自然保护地占比(%)1.37落实国家落实国家批复面积批复面积落实国家落实国家批复面积批复面积落实国家落实国家批复面积批复面积约束性约束性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37.3238(暂定)(暂定)38(暂定)(暂定)38(暂定)(暂定)约束性约束性湿地面积(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平方公里)0.940.940.940.94约束性约束性耕地保有量(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平方公里)2472

42、.96落实省上考落实省上考核目标核目标落实省上落实省上考核目标考核目标落实省上落实省上考核目标考核目标约束性约束性生态品质类5 项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0.0940.0940.0940.094预期性湿地保护率(%)56565656预期性水土保持率(%)54576264预期性重要河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909090预期性城区公园绿地、广场步行 5 分钟覆盖率(%)37.486175100预期性生态修复类4 项森林质量提升面积(平方公里)132233248预期性退化耕地修复面积(万亩)0.91.82.29预期性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平方公里)59911301334 预期性废弃矿山综合治理面积

43、(公顷)52.752.752.7预期性备注:(1)斜体字加粗斜体字加粗为落实市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类和农业发展类约束性传导指标,后续将根据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相关批复情况进行完善。(2)内为累积数。30 第四章总体布局第一节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充分遵循全市自然地理格局,以资阳山水本底为依托,衔接全省“四区九带”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格局,落实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岭、两网、多片、千丘”生态安全格局,以资阳东山西水、东山西城,一岭连两山的骨架网络为依据,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构建“一江、一廊,九带、多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专栏 4-1 资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一江一江”

44、:沱江(资阳段)。沱江,属长江左岸一级支流,自雁江区北部老君镇北入境,从雁江区伍隍镇龙门村罗家坝出境,是全市最主要的河流,境内干流全长 86.5 公里,流域面积 3619.6 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 63%,二级支流 7 条。“一廊一廊”:沱涪分水岭生态廊道。乐至县海拔 297.0596.3 米,境内山脉系岷山台地分支,西北高,东南低,中部突起,北部系平顶深丘河谷地区,中部系平顶宽谷低丘地区,南部系冈陵连绵地区,丘陵河谷间有小平坝,自北而南分全县为东西两部,成为涪、沱两江分水岭,是四川盆地降水、径流低值区,两江分水线自北向南,纵贯县境,形成东西两大树枝状水系。安岳县海拔 247.0551.2米,

45、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丘坡多数为梯田、梯地,丘间沟谷发达,稻田集中分布,丘顶海拔多在 450550 米之间,沱江、涪江分水岭从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江水系中小支流 300 条,源于沱江、涪江分水岭,分别向岭西南和岭东北汇流出县,注入沱江和涪江支流。“九带九带”:指“索溪河、阳化河、九曲河、清水河、大小蒙溪河、大小清流河、蟠龙河、岳阳河、龙台河”9 条生态保护修复带。“多点多点”:指多个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地和众多丘陵山体。31 图 41资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图第二节生态修复分区基于生态保护修复格局,以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单元,突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落实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一、二

46、级分区,按照“气候地形地貌流域生态”的逻辑体系,将资阳划分为 4 个生态修复分区:成资同城人居环境提升与流域综合治理区、蒙溪河清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蟠龙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区、岳阳河龙台河流域水土保持防治区。32 图 42资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图一、成资同城人居环境提升与流域综合治理区本区位于资阳市西部,西邻成都市简阳市、金堂县,南连眉山市仁寿县和内江市资中县,北衔德阳市中江县。是全市人口、经济及现代化产业的集中区,也是国家和省粮食、花生、海椒、蜜柑及瘦肉型商品猪出口基地,具有发展蔬菜、经济林木、中药材、花卉等现代立体农业潜力。涉及雁江区 17 个乡镇和乐至县8 个乡镇,总面

47、积约 1740.37 平方公里。区域属盆周浅丘地貌,主要有火顶山、插旗山、狮子山、寨 33 子山、树叶山等山体,海拔在 303589 米之间,主要植被为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水系以沱江干支流为主,包括九曲河、阳化河、清水河、黄泥河、鄢家河、童家河、岔岔河、索溪河、大佛寺河等河流。有老鹰水库、鲤鱼水库、东禅寺水库、黄板桥水库、四合水库等重要生态源地。区内有黑颈鹤、白鹭、大雁、中华鳖等珍稀野生动物,一级古树黄葛树 2 株,二级古树黄葛树 14 株、黄连 1 株和木犀 3 株。表 41成资同城人居环境提升与流域综合治理区范围涉及县(区)涉及县(区)涉及乡镇涉及乡镇雁江区(17)莲花街道、三贤祠街道、资

48、溪街道、狮子山街道、宝莲街道、雁江镇、松涛镇、宝台镇、临江镇、保和镇、老君镇、中和镇、东峰镇、南津镇、丰裕镇、迎接镇、祥符镇乐至县(8)童家镇、大佛镇、良安镇、金顺镇、劳动镇、中天镇、佛星镇、高寺镇二、蒙溪河清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本区位于资阳中南部,南邻内江市资中县、东兴区,东南深丘处与重庆市大足区、荣昌区连接。区内优质耕地较为集中,是重要的粮油、薯业、畜牧养殖地。涉及雁江区 5 个乡镇、乐至县4 个乡镇和安岳县 19 个乡镇,区域总面积约 1912.72 平方公里。区域地形以均匀低丘和连绵中丘为特点,主要有碾盘山、莲花山、鄢家山等山体,海拔在 288582 米之间。水系以大蒙溪河、小蒙

49、溪河、大清流河和小清流河为主。有八角庙水库、朝阳水库、报花厅水库、磨滩河水库等重要生态源地和安岳恐龙化石群地质 34 自然公园等野生生物重要栖息地。有一级古树黄葛树 2 株、柏木 1株,二级古树黄葛树 16 株、柏木 14 株、黄连木 3 株和银杏 1 株。表 42蒙溪河清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修复区范围涉及县(区)涉及县(区)涉及乡镇涉及乡镇雁江区(5)丹山镇、小院镇、堪嘉镇、伍隍镇、石岭镇乐至县(4)石湍镇、东山镇、通旅镇、双河场乡安岳县(19)周礼镇、南薰镇、清流镇、大平镇、拱桥乡、两板桥镇、李家镇、元坝镇、兴隆镇、天林镇、忠义镇、护建镇、合义乡、镇子镇、文化镇、驯龙镇、华严镇、朝阳镇、千

50、佛乡三、蟠龙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区本区地处资阳市北部,北接德阳市中江县,东邻遂宁市安居区、大英县,地处沱江涪江分水岭东侧。是重要的畜牧、桑蚕产业基地。涉及乐至县 9 个乡镇和安岳县 1 个乡镇,面积约 655.57平方公里。区域地形主要以均匀低丘为主,主要有四鸡岭等山体,海拔在 262586 米之间。蟠龙河、书房坝河、马力河、湾滩河为主要河流,有书房坝水库、七里桥水库、蟠龙河水库,棉花沟水库、桂花湾水库、团结水库、十里河水库等重要的生态源地,有千佛寨国家森林公园,乐至县报国寺自然保护地,是鱼类及天鹅、小白鹭等候鸟繁育的重要基地,有一级古树黄葛树 1 株、黄连木 1株,二级古树柏木 1 株,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会议纪要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