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政府采购 竞争性磋商文件.pdf

上传人:WXLW 文档编号:1158641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44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采购 竞争性磋商文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政府采购 竞争性磋商文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政府采购 竞争性磋商文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政府采购 竞争性磋商文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政府采购 竞争性磋商文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推出了许多名牌农产品;广东省围绕“米袋子工程” 、 “厨房工程” 以及 “名特 优” 、 “出口创汇型” 农产品生产,推广实施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制定农业地方标准,狠抓一批农业综合标准化 项目,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福建是农业标准化基础扎实的省份;江苏省以 “创名牌农产品” 活动,开展了旨在 “有效抵御国外农产品对本省农产品市场冲击” 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山东省对农业标准化工作已经细化到具 体作物上。山东省出版了 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 一书,对小麦的生育时期和生理指标,对不同生态条件和产 量水平的麦田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技术规程,在小麦的施肥、 浇水、 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指标 和标准化的

2、操作技术规程,其指导性、 操作性很强。19992002年,河南省农业厅、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先 后四次组织全省农业系统对全省农业标准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研究,制定发布了农业地方标准 476项,其中,省级标准233项。目前,一个以主要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为重点,由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 621 麦 类 作 物 学 报24卷 标准相配套的、 包括产前、 产中、 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还很不完善。如农业生态质 量标准、 农业资源开发、 利用、 环境保护标准等尚属空白,现有标准还缺乏优质方面的技术要求。 尽管全国各地都开始重视标准化工作,但尚有许多不适应、 不完善的地方

3、。 特别是优质小麦标准化方面, 不少省份尚属空白或不完善。这里特别强调的是,优质小麦标准化必须是全程的标准化,是完整的优质小麦 标准化体系,要求在优良品种、 种植技术、 农产品加工质量、 安全卫生、 检验检测、 包装贮运、 经营贸易以及生 产资料的供应和技术服务等环节上都要实现标准化的生产与管理。 实现了优质小麦标准化,就拥有了进入国 际市场的 “通行证” 。 3 优质小麦标准化河南省小麦经济的 “金招牌” 河南省是全国小麦主产区,每年的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位居第一位。连年 以来河南小麦总播种面积在466. 7万hm 2 以上,总产量达200亿kg以上,曾保持了连续6年

4、丰收的喜人局 面。但也出现了 “卖粮难” 、 “买粮难” 和 “订粮难” 的三难局面,其根本也在于品质和标准化问题。给小麦找到 出路,就是给河南农业找到了出路,给农民增收找到了出路,也是给河南小麦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找到了出路。 河南省委、 省政府提出了 “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 的战略目标,同时出台了一 系列扶持政策,先后颁布了 “关于对小麦购销实行优质优价的通知” 、 “批转关于重点扶持小麦加工转化企业 规划意见的通知” 等一系列文件。全省建立了20多个优质小麦基地,扶持了40家小麦加工企业,其中有10 家企业被列为全省重点扶持的小麦加工转化企业,年小麦加工能力达945万

5、吨。 莲花集团、 天冠集团、 河南金 象麦业集团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2003年,优质小麦期货贸易正式上市。近来,河南省多数粮食加工和收储 企业瞄准了优质小麦产业化开发,在订单农业、 加工、 贸易和信息化服务方面各显其能。大型的集团型、 股份 制企业蓬勃兴起,如金地、 金鼎、 金麦、 金穗、 金象、 金苑、 金粒、 金豫南等。2002年以来,河南省外的小麦加工 企业也纷纷来到河南,如河北的华龙集团、 五得利集团都在汤阴、 新乡、 许昌联合办厂,就地加工、 经营。这种 竞争形势给河南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河南每年审定小麦新品种10个以上,这些新品种从区试第一年起就检测品质,品质不良者一票否决。

6、 优 质品种则以 “订单种植” 模式,在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内按区域化布局、 规模化种植、 专业化生产、 标准 化管理、 系列化加工、 信息化服务、 市场化运作、 国际化贸易的形式形成优质小麦的产业化、 标准化体系。 目前,河南乃至全国在优质小麦标准化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品种和品质结构不合理,主要是 硬质和软质品种不足,尤其是软质小麦品种奇缺。品种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实现优质小麦标准化。这种结构和 市场供求不合理的状况如果不改善,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优质小麦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国优质小麦发展过 程中还存在规模化程度低、 生产成本高、 区域分布不合理、 技术措施不到位、 流通体制不完善、

7、市场化程度不 高、 信息化服务跟不上、 加工不标准、 包装不精良、 出口创汇缺乏经验等等问题,归根到底这些都是优质小麦 全程标准化问题,它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使我国优质小麦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化链条和标准化体系,这是 我国优质小麦产业化、 标准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瑞花.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国际化进程J .中国标准导报, 2003, (5): 911. 2 彭金瑞.标准化在农业中的应用J .企业标准化, 2003, (5): 5456. 3 姚於康.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层次J .科技与经济, 2003, 16(2): 2732. 4 韩成吉,张华勇.推

8、进农业标准化,提升综合竞争力J .山东统计, 2003, (2): 23- 24. 721 3期宋家永等:优质小麦标准化势在必行 2010年度全国进口旧机电产品质量状况进口旧机电产品作为工业基础装备中的一部分,多为科研、服务、基础建设等社会领域中所急需的硬件装备,在不同时期为弥补国内相关技术、设备的空白,推动我国工业产业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补充作用。而且,从其他国家将在用或停用的旧生产资料向我国转移,也是许多跨国企业全球化生产和占领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市场份额的阶段性经营策略。但是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产品安全、卫生、环保的要求及配套法规、标准的更新,进口旧机电产品往往存在与我国现行有关产品安全、

9、卫生的强制性技术规范不符的情况。而国外使用过的旧医疗器械、旧锅炉压力容器等商品,更是存在极大的安全、卫生危害或隐患。因此,长期以来国家质检总局与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多部门联合,对不同的旧机电产品采取禁止进口、限制进口、允许进口等不同的管理措施。国家质检总局自2002年起,对国家允许进口的旧机电产品逐步调整,建立了现有的以“备案、装运前检验、到货检验、后续监管”四个环节为基础的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管体系。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要求,进一步简化旧机电设备进口手续,扩大免于装运前检验

10、的旧机电产品范围,继续健全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管链条,并逐步加以完善,为规范旧机电产品进口秩序,服务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2010年度进口旧机电产品质量基本情况(一)进口旧机电产品贸易量保持稳定2010年度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受理进口旧机电产品备案、核准申请2.75万备案批,涉及金额53.58亿美元。其中85%以上集中在我国沿海的江苏、广东、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浙江、福建8个省、直辖市,旧机电产品进口需求重点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领先的沿海地区。直属检验检疫局备案批次(批)备案金额金额(万美元)占比例江苏检验

11、检疫局8397200769.4637.59%深圳检验检疫局246683908.4615.71%上海检验检疫局344361770.0111.57%广东检验检疫局507633778.006.32%珠海检验检疫局87526057.004.88%天津检验检疫局124419318.503.62%山东检验检疫局97814299.052.68%辽宁检验检疫局72214263.392.67%浙江检验检疫局45013607.952.55%厦门检验检疫局119111746.102.20%注办理进口旧机电产品备案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局,按照备案金额降序排列。2010年度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实际接到报检并完成到货检验检疫

12、的进口旧机电产品为5.41万批(部分申请备案的旧机电产品分批进口),金额40.29亿美元,金额较2009年增幅在15%左右。2010年度向我国输出旧机电产品总量居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欧盟国家,占进口旧机电产品总额的85%。(二)装运前检验促使大量不合格问题在进口前得以发现并解决2010年度,共计43.20亿美元的旧机电产品由境外检验机构在启运地实施装运前检验。其中检验合格的旧机电金额8.41亿美元,仅占实施装运前检验金额的19.46%;检验不合格经境外供应商整改后准予进口的旧机电金额34.72亿美元,占实施装运前检验金额的80.38%;另有670.19万美元的旧

13、机电产品装运前检验不合格未予进口。境外检验机构装运前检验发现的一些重要的卫生状况问题、电压制式问题、机械防护装置问题绝大部分通过启运前在境外进行技术整改和卫生清理,大幅减少了到货后整改和卫生清理对我国环境的污染,有效做到了将风险和危害拒于国门之外,避免了国内收货企业不具备技术整改能力而导致设备引进后闲置的尴尬,降低了国内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隐患。(三)实际到货的进口旧机电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仍有待提高2010年度,各地检验检疫局对进口旧机电产品到货检验一次检验合格5.02万批、涉及金额32.55亿美元,占总到货检验金额的80.79%;一次检验不合格整改后合格3758批、涉及金额7.64亿美元,占金额

14、的18.96%;最终检验不合格164批、涉及金额1031.05万美元,占金额的0.25%。检验发现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是:1、产品安全标识磨损、脱落;设备缺少相应的中文标识;电源和电控部分严重老化;工作电压与我国电压制式标准不符;机械传动部件磨损明显,安全防护措施缺损或失效;带有一定量的油污、加工碎屑、废电线电缆、废电路板等,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2、到货时实物与备案、装运前检验不符。二、进口旧机电产品安全质量问题原因分析2010年度,全国进口旧机电产品境外装运前检验与到货检验的一次检验合格率较上年度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产品固有原因任何一个产品生产时都是以满足

15、目标市场当时的技术法规、标准为基础的。由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的产品标准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将投放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再转口到我国,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品无法达到我国标准。此外,对于一些制造年份较早的旧机电产品,由于制造日期在我国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生效以前,因此势必出现不合格情况。(二)市场原因及政策调控原因为帮助国内钢铁、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尽快走出金融危机困境,为企业引进急需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资料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2009年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简化旧机电设备进口手续的规定。国家质检总局据此扩大了免于装运前检验的旧机电产品范围,仅实施到货检验。由于缩小

16、了装运前检验的旧机电产品范围,导致到货检验发现不合格情况的增加。2009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率先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开始复苏。许多国内企业在2008、2009年搁置下的设备引进计划在2010年重新启动。而同期,国外许多企业纷纷倒闭并将已停用的设备类固定资产进行低价拍卖。许多国内的贸易企业参与境外竞拍旧设备,再将旧设备进口到国内,寻找有设备需求的国内实业企业。这类设备不具备在境外装运前实施动态安全项目检验的条件,也导致了到货检验发现不合格情况的增加。(三)企业原因一是部分国内贸易商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期以低价吸纳境外闲置的旧机电产品,这样进口的产品极有可能存在各种隐患,甚至是淘汰产品。二是部分在装运前检

17、验中发现的问题,境外发货企业未实现整改承诺,到货检验中又发现不合格情况。三是境外发货企业擅自调整、调换经过备案、装运前检验的旧机电产品,造成到货产品与备案、装运前检验不符。四是部分国内进口商是境外发货企业的子公司,不敢对母公司调拨存在问题的旧设备有异议。三、进口旧机电贸易中存在的其他问题(一)“以旧充新”的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绝2010年度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查获超过300批 “以旧充新”的情况,涉及以新机电名义申报进口的旧机电产品金额超过1785万美元。(二)企业以“出口成品退运”方式变相转移进口电子电器废弃物带来环境污染风险2010年,上海、江苏、广东等多个省、市的检验检疫部门在对以“出口成

18、品退运”方式退运进口的多批电水壶等家电产品、吸痰器等医疗器械产品查验时发现,退运机电产品是2008年以前生产出口的在国外已使用过相当长时间的产品。这些产品很可能在国外的宾馆、医疗机构、乃至普通消费者家庭中使用了2年以上,相当数量已经损坏、老化严重,部分医疗器械内含痰迹,长满霉菌,存在严重的卫生和安全隐患。而这样的产品却以2009年或2010年出口产品的名义退运回国内,有的甚至以存在质量问题的新品名义申报退运。虽然原国家环保总局、原外经贸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部门为防止境外机电产品废弃物污染向我国转移,对进口固体废物、进口旧机电产品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措施,但连续数起案例提醒我们,应警惕电子电器废

19、弃物假冒退运货物之名,变相转移进我国境内。(三)部分高污染、高能耗旧机电产品可能给使用地区带来环境和能耗风险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部分行业在国外已被限制发展。随着我国扩大进口、扩大引进外资,其中一些高污染行业如化工、制药、造纸、印染等行业使用的旧设备如果在进口前未能妥善处置,可能会给当地带来环境污染风险。部分进口旧设备已技术过时,利用价值不高。另外多数旧机电产品电源制式不符合中国要求,这类设备本身能耗并不低,进口后往往还需要加装大功率、高能耗的大型变压器,增大了产品的整体能耗。四、旧机电产品进口发展趋势与管理工作建议(一)对再制造、全球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态势及用于相关产业的以机械类产品为

20、主的进口旧机电产品加强研究,根据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特征,构建相适应的检验检疫管理制度,促进维修、再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良性发展。(二)综合我国现行能源政策法规、能效标识制度、产品能效标准和检测方法,结合国家能源安全政策和国内外市场能效监督的要求,研究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需求的旧机电设备能耗准入体系和统一的有关进口旧机电产品的能效判定标准,限制高能耗和技术老化的旧机电设备的进口。(三)加强对退运机电产品的管理,对以退运为由进口电子垃圾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严防进口电子电器废弃物造成我国环境污染。温家宝总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2011年

21、十大重点工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1、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2、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3、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4、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5、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6、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7、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8、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玻璃温室修筑梯田喷灌9、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供求关系保鲜冷藏技术区域专业化生产10、世界水稻种植业的

22、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1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1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13、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14、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培育良种改善交通开辟水源种植饲料15、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1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17、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工业基础科技18、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

23、混合农业19、珠江三角洲的三基渔塘甘蔗、果树、桑蚕、鱼20、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21、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生态农业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市场适应性好22、工业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23、工业的产出产品和三废24、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25、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原料种类和利用率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识、技术26、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27、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2

24、8、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替代,减弱吸引力,完善通达,重要自动化,劳动力素质。29、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国防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30、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31、企业增长的战略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多样化32、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由近及远扩张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33、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代理商销售公司组装公司生产公司研发机构全球经济34、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生产的联系非生产的联系信息的联系35、工业集聚的优势共享基础设施交流协作降低运费扩大总体生产能力36、工业分散的原因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小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37、不同

25、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点发育低(食品工业)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38、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铁矿区近水源充沛交通便捷市场广阔39、鲁尔区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地位下降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40、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发展新兴工业调整布局改善交通发展科技消除污染4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中小企业轻工业生产分散资本集中低分散型工业化4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人员高水平增长速度快研发费用高面向世界市场43、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教育发达便捷交通军事订货44、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45、村落的形

26、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带状村落(沿河道)46、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47、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48、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49、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大多数在平原热带在高原山区在谷地或低地50、美国三大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旧金山-圣迭戈51、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60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美国东北部52、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53、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大城市最多的省没有大城市的省与自

27、然条件的关系54、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供水运输军事防卫55、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煤炭铁矿石油有色金属56、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现代:沿海、沿江、沿线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57、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宗教中心58、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军事、宗教(减弱)交通、自然资源(一直)旅游、科技(新)59、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60、城市化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6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6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产业革命前(缓慢)二战前(加快)二战后(空前)63、发达国家城市化

28、的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6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65、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66、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67、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量大)公路(灵活)水路(廉价)航空(快)管道(连续)68、亚欧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连云港-鹿特丹69、世界主要航海线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北太平洋70、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71、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电磁系统,

29、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形影响。72、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收购储存、调运销售73、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决定性因素);技术、自然。74、建设京九铁路的意义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75、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平原地区要少占好地,山区要避开条件复杂的地段。76、内河航道网的组成内河航道网是由天然水系航道和人工运河组成的网络系统。77、港口的概念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78、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经济和社会条件(腹地、城市)79、汽车站的区位因素与市内干道系统及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80、航空港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地

30、质条件)综合因素(用地、交通、环境)81、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点线面结合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混合交通占地多82、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便利出行节约用地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83、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线路拥堵(合理规划)环境污染(减少尾气技术、绿化、规划)84、电子通信的发展利用电话、电报利用计算机(声音、图像、文字和数字)85、信息高速公路集电话、电视、电脑于一体,传输图、文、声、像等的通信网。86、国际互联网的影响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87、国际互联网的应用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远程服务举行电子会议88、商业中心的形成商业活动的人流、商品流

31、达到一定规模,就形成商业中心。89、商业中心的功能物资集聚、服务、商品流通。90、商业街的区位选择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城市几何中心)交通最优为原则(沿线)91、商业小区的区位选择设在居民住宅区内。92、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都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93、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含义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国家之间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94、发达国家国际贸易的特点出口工业制成品、资本、技术以及少数农产品,进口燃料和原料95、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特点出口农矿初级产品,出口商品种类单一,处于不利地位。96、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

32、。97、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模式图人类获取物质和能量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环境反作用于人类98、环境问题的两大类主要表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99、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100、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海洋污染等101、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102、生态破坏的影响滥伐森林不合理灌溉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过度捕猎103、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城市主要是环境污染;农村主要是生态破坏。104、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经济和技术水平低发达国家转移污染105、

33、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国际河流污染热带雨林的破坏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106、世界人口增长状况产业革命前(缓慢)二战前(加快)二战后(猛长)60年代放慢107、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108、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109、不合理利用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导致自然资源的衰竭,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110、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111、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11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113、可

34、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系统。11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15、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意义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116、清洁生产的全过程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117、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休养生息118、中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119、中国21世纪议程的发布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120、中国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农业可持续发展121、生态农业采取的措施调整

35、产业结构开展综合利用利用新能源122、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123、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00年)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124、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01年)出生率(1.34%)、死亡率(0.64%)、自然增长率(0.7%)125、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韩国和古巴126、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127、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128、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主要是社会

36、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29、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130、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131、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132、环境人口合理容量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133、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134、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水土)、次生环境因素(噪声和微波辐射、食品)135、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13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

37、经济因素(主要因素)137、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138、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139、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140、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务工和经商为主。14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142、城市的地域形态集中式(成都)、组团式(重庆)、条带式或放射状(兰州)143、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住宅区(最基本职能)、商业区、工业区、144、中心商务区(CBD)的特征经济繁忙、昼夜人口差别大、建筑

38、物高大稠密、有明显分区。145、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同心圆状(成都)、扇状或方块状(沈阳)146、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地租高低)、社会因素、行政因素147、城市的合理规划有便利的交通、合理安排工业用地、设置防护带、留有发展余地。148、文化的定义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49、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活用具)和精神文化(文艺)150、文化景观的构成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固定在地表上的人类创造物)。151、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功能性、空间性、时代性417、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有一定的局限

39、性)。152、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当地物质文化环境(公交汽车站牌)和精神文化环境(地名)153、文化源地文化事物、文化现象(常点状)和文化系统(常面状)最初产生154、文化区的空间特点范围有大有小、边界有实有虚、不一定与自然区重合155、有关文化概念的关系文化事物文化综合体(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系统(中华文化区)156、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级划分地区(东部农业、西南农业、西部游牧)亚区副区157、文化扩散类型扩展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158、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和旅游业(媒介)159、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主体的大众化、空间的扩大化、方

40、式和内容的多样化、目的的娱乐性160、旅游活动的作用满足人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扩大交流161、旅游资源及其特性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长存性。162、旅游资源的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163、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以情观景。全面了解164、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主配、层次、框景、借景。165、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破坏生物资源、背景环境、文物古迹;冲击社会秩序。166、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容人量167、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

41、竞争。168、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169、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跨国公司的建立。170、主要区域经济集团西欧、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171、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基本实体、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内政和外交、科学和技术。172、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重视三农、计划生育、独立自主的外交。173、三大自然区及其划分依据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气候和地貌)174、三大自然区的特点地形地势、气候、植被土壤、水文、人类活动175、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热量差异)176、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距海远近)177、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山地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