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培养区域素养 提高区域认知.doc

上传人:WXLW 文档编号:1268205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区域素养 提高区域认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区域素养 提高区域认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区域素养 提高区域认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培养区域素养 提高区域认知 摘要:区域地理体现了地理原理、过程、方法、规律、分布等,区域环境特征影响其发展类型和方向,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提高区域认知,为区域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 关键词:区域地理 区域环境 区域认知 区域发展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地理系统的原理、过程、方法、规律、分布、结构、联系等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验证、落实。近年来高考试卷中考查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分值比重。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把握。 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框架

2、区域地理的认知先要构建知识框架: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和经济位置等;地形包括类型及分布、特征及成因、地势起伏、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类型、特征、要素、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水系、水文特征、各段划分、综合开发与治理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产品与区位布局的市场、交通、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政策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技术、市场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形成条件、发展方向等。二、构建空间分布规律联系线索 地理事象都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有空间联系、空间结

3、构,以及空间思维。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要展开想像,拓宽思路,建立联系线索,形成网络知识。例如:七大洲和四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进行读图记忆,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构建心里地图。 在掌握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联系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知识链。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地震带、山脉及其附近的主要地形、河流的分布。气压带风带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自然带分布。由此可联系植被类型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 再如:把城市、交通线、区域三者联系起来,按点、线、面结合,点连线、线穿点、点线带面,来思考地理事物点的分布规律、线的延伸方

4、向、面的区域特征。这都需要以图像上的地理事物分布为基础,才能分析联系、总结规律、综合特征、类比差异,使地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 三、构建图像要领获取有效信息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学习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备考复习中需关注信息获取的能力培养。地理图像类型很多,如各种地理事物分布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各种等值线图、各种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洋流模式图、系统联系框图等。它们或展示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或说明了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变化过程,呈现了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情况,或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反映它们的数量特征,或从多个侧面显示它们的内部联

5、系、成因剖析、阶段特征、分布规律、结构关系等,以直观形象的图像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分析、比较,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主要图像的图名、组成要素、绘图要领,熟悉读图技巧。 在众多图像的判读技能中,尤其要注意等值线图的判读。以等高线图的判读为例,先要阅读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数据,然后看高度递增或递减的方向,最关键的是观察线间点和线上点高度的差异,如线间点高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反之,如线间点低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集水线,地形为山谷。 对于各种统计图表的判读,要掌握绘图的要领,知道纵横坐标的含义,了解不同形式的图表所表现的内容和意义。如柱状、折线、曲线、饼状、扇状、三角

6、形、金字塔形等,经过判读,可说明特征、比较差异、分析原因、预测趋势、根据定量分析作出定性结论。 四、构建区域特征对比区域差异 区域地理是多项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有机组合。复习区域地理,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差异,并懂得因地制宜的原理。对中国区域地理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四大分区,还要外延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秦岭一淮河以北与秦岭一淮河以南、外流区与内流区、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经济发展的三个地带,以及工业区、农业区、旅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特区等。世界地理也不要局限于教材中出现的13个分区和8个国家,也应外延至:大洲、大洋、重要海域、世界气候区、地形分布、自然带、工业区、农业区等。

7、区域特征就是自然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体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于所处的位置、所具备的条件、影响的因素有别于其他地区,因此形成该地区所独有的特征。区域差异是不同地区因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景观、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同而形成的差异。了解认识并综合区域特征、分析比较区域差异,以便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类型,制定国土开发整治或改造措施,从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复习区域地理中应该注意的能力培养。区域地理则应关注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并了解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对区域的地缘政治敏感区、民族矛盾尖锐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经济持续增长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区、战略资源丰富区、海陆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等,通过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区域地理环境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而提高区域认知,为区域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