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doc

上传人:ths314159 文档编号:136667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127 大小: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加行教材(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前行广释全部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前行广释思考题及解答(仅供参考)第一讲 思考题答题1、你对大圆满前行有哪些认识 ?堪布仁波切在课前提的两点要求,你自己能否做到?答:1)这个法在藏传佛教中极为殊胜,它 汇集了各大传承上师 的教言,犹如装 满宝藏的仓库般,只要一开启,每个人均能各取所需,得到与自己相应的 调伏烦恼之法。所以,能有幸学习这么好的论典,应该是自己莫大的福报。2)两点要求为:一、希望大家学习期间善始善 终、 圆满传承,明白大圆满前行从头到尾到底讲了什么,每个词句的含义是什么,它所表达的意义自己能否做到这些方面详详细细去思维。二、要修持大圆满前行,不能只是文字上听了、意义上懂了,更需要在实际行动中,把它的内容 贯穿于心,

2、通过修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来调伏自己, 让自己的相续得以转变 ,变成一个真真正正的修行人。3)愿我时时祈祷三根本及三宝:“请赐予我加持,愿我学这个法传承圆满,自相续与法完全相应,与往昔持明 传承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始终以这种虔诚的心祈请一切出世间圣者,他们智慧的光芒定会照射到自己信心信心的白莲,令其超越一切违缘而绽 放,并散 发出开显解脱的芒香。2、解释题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 导文普贤上师言教答:大圆满:是藏传佛教中至高无上的法。 谁能通达轮涅所摄的万法 摄于自己心中,光明的心与空性的心无二无 别,谁就证悟了大圆满。龙钦宁提:传承历史上,大圆满 的分类特别多,概括而言,有布玛心滴、空行

3、心滴、龙钦心滴。其中龙钦心滴,是将布玛木扎的布玛心滴、莲花生大士的 空性心滴归纳起来的甚深 窍诀。前行:修任何一个法,无论是显 宗、密宗哪个教派,只要你想得成就,首先必须具备最初的前导,否 则,不会有趋入正行的资格。引导文:就像去往某地需要向导一样,我 们要想修前行法门 ,则需依靠本论文字作指引。通过学习它的词句和内容,能明白很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找到真正的解脱方向。普贤上师:华智仁波切对自己的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有极大信心,认为上师与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言教:此引导文是依如来芽尊者口传教科言,不增不减 记录 下来并汇集成文,是前行教言的一个 备忘录。3、当今时代,很多人不修前行就直奔大法,对此

4、现象你有什么看法?修持前行,对一个修行人来讲有何必要?请谈谈你自己的感想。答:这种直奔大法者有时依靠上师的加持,当 时感觉不错,似乎通达了密法或禅宗的最高境界,但由于没有 稳固的前行基础,尤其是缺乏共同加行中的看破今世,以至于处处贪图暂时的名闻利养,这样下来,修行绝不会长久,最后有些出家人还俗了,有些居士生邪 见了,很容易 误入歧途。有些人上半生修行非常好,但因为没有打好前行基础,到了下半生,很可能对佛法生邪见,自己尚且无法解脱,更不要说以大悲心去利益众生了。反之,若一开始就把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修得非常圆满,那么上上的功 对三宝的信心、利益众生的菩提心、 积累资粮、忏悔业障等,自然而然可以显

5、现出来。前行基础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但有此上师显现上不是特 别重视。其 实,除了个别利根依靠上师加持可速得成就以外,对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需要修前行。修持前行能把基础打得扎扎实实,并完全依此而成就。法王如意宝的弟子那么多,弘法利生的能力如是强 ,却不会 让世人产生邪见、毁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上师合格的传承弟子很谦虚,不会到处宣扬自己证悟了、能看到他人的前世后世。而这一切如法的言行举止,归根结底来源于前行的修持。4、华智仁波切在造论之初,为什么写那么多顶礼句?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答:为了在造论过程中遣除一切违缘、增上一切 顺缘作者作这 么多的顶礼句。 这些上师具足通达一切万法的智慧与利益一切众生的

6、大悲,而智慧与大悲又是一切功行之根本,所以,这些上师该有的功德都具有了,作者在他们足下恭敬顶礼。作为后学者,通过随学顶礼祈祷 这些传承上师,相 续中的烦恼 通过上师的加持即可遣除,智慧和大悲无形中会自然出现。为此,我们应时常祈祷上师三宝。5、请详细解释什么叫“ 三大传承”?为什么要了解这些?你平时是如何祈祷传承上师的?答:1)所谓的“三大传承” ,即是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 传、 补特伽罗耳传。如来密意传:佛陀以无言语、无表示的方式 传授诸法,使如海眷属现前了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别。持明表示传:持明上师不通过语言、文字来 传法, 仅仅以身体的表示,比如直指虚空等,就能使弟子证悟法性,上

7、 师的境界全部融入弟子心中。初特伽罗耳传:莲花生大士来藏地之后,依靠 语言、文字来口耳相传,令弟子领受法义,依此实修而成就。2)饮水思源,我们一切的改变 和证悟,其加持的来源无非包括在三大传承中,因此, 对三大传承上师一定要以虔诚信心恭敬顶礼。科学家发明一件只利于今生的 东西,后人在使用的过程中,常会随念他们恩德,而传承上师给我们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今生的快乐,而且是生生世世的快乐,有远见、有智慧的人更要有强烈的感恩之心!3)时常会祈祷根本上师,祈祷 时观上师为上师诸佛菩萨的 总集,三宝的 总集。第二讲 思考题答题6、大圆满前行的内容是什么? 这些内容是否只是前行法? 为什么?答:内容分为三个部

8、分:共同外加行、不共内加行,以及教言的支分捷径往生法。此引导文圆满包含了释尊八万四千法 门的精要,从理 论和实修相结合的角度讲,也囊括了两位全知所传下来的论典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和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比如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很多道友也都学过,华智仁波切在窍诀 金钥中赞叹道:“ 如来诸宗无谬具,如此善说前未有。 ”它圆满具足佛教各宗各派的无谬教言,如此善妙的论典,在人类历史上旷古绝今、前所未有。他还说:“九乘佛皆居此。 ”所有九乘次第的佛法都居于心性休息中。而这些论典的 窍诀精要,全部 汇集于大圆满 前行中。故本论是一切佛法的精要、一切佛法的 总纲,依靠它,今生就能获得圆满正 觉佛

9、果。所以不要以 为“这个法是前行啊,不一定殊胜”,实际上它具足一切圆满的教言,既可以算是前行,也可以算是正行。7、本论是华智仁波切怎么样造的?你 对此有哪些感触?答:这部论典不是华智仁波切随随便便臆造的,而是他按照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的传授,一字不漏记录下来的。他在结文中也说:“我原本十分精通繁冗的词藻学,也十分善巧绘制诗韵的彩虹图,可这些并非大恩上师的口传教言,故而在我的论中未掺杂自己分别念所造的文字。 ”因此,所有内容均是如来芽尊者的无 谬口传, 华智仁波切在其座下听闻二十五遍以后,才汇集成了 这一部大圆满前行。古大德的闻法精神与我们确 实不同。 现在有些人不要说听二十五遍,仅仅听了三四遍,

10、再听就觉得不耐烦了“怎么要讲大圆满前行呀!”这种心态是不合理的。对本论,你也许文字上过得去,但内容不一定完全通达,反复听闻还是必要的。8、有些人认为,闻思太多了只会增加分别念,故而听一两部法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否正确?请以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说明。答:这种想法没有必要。在蒋扬钦哲旺波尊者的传记里,说他一辈子听法七百多函!短暂的一生中,很多人不要说七百多函,连七十函也没有;不要 说七十函, 连七本书的传 承也没有圆满过。有些人学一两部论典就满足了,这种心态要不得,学佛应该有强烈的渴求心,不能得少为足。若是世间的妙欲,大可知足少欲,有一间房子就够了,没有必要贪太多,但是对于佛法,应该欲望越大越好学了一

11、本 书肯定不行,还要学一本;这法听过一次不行,还要再听一次;五十万加行修了一次不行,还在再修一次、两次、三次佛法是相融相通的,不可能相违,有些道理 闻思一次不一定能生起定解,而通过反复闻思或闻思不同法对同一问题的诠释而得能全面的了知,或者以前某些方面不清楚,而其它论典又专门对此进行剖析阐述的,道理越听闻愈明白,这样经验大多数人都会有。第三讲 思考题答题 9、发菩提心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 请一一说明。你是不是这样发菩提心的?答:一、缘众生的大悲。就是发心利益一切有情,即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二、缘佛果的智慧。就是愿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观察自己,平时行持善法,也常能以这种菩提心来摄持,为此,也

12、随喜并愿更好地行持。但也时常发现无记的状态或不如理的状态,愿皆能完全转为 正法,如理以行持大乘佛法。10、怎么样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 请以窍诀的方式阐明。你这样观想之后,自相续有哪些改变?答:我们要这样思维:身处在六道轮回中的众生,无始以来没有一个未曾做 过自己的父母。做父母 时,他们都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我、恩宠我,最好的食物先给我,最好的衣服先给我穿,十分慈爱地抚育我成长。但他们虽然拼命地追求各种快乐,却不知奉行快乐之因 十种善业, 虽然不愿意遭受任何痛苦,却不知舍弃痛苦之因十不善业,为此在轮回之中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我 们现在拥有人身的时 候, 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同时那些迷茫的老母有情生

13、起大悲心,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一个条件。通过如是观想,确实有对老母有情拔苦予 乐的强烈愿望。11、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 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你今后能否做得到?答:三殊胜: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 缘殊胜, 结行回向殊胜。行持善法如果不以三殊胜来摄持,善根很容易耗尽,所生果就像入行论中的比喻一样,像巴蕉树果一样,只成熟一次。没有被“三殊 胜”摄持的善根,很容易被 贪嗔痴心所摧毁。而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不但功德大,而且善根永 远不会耗尽,并蒸蒸日上。因此,所有善行以 “三殊胜”摄持必不可少。“三殊胜”应作为有生之年不忘的修法。12、善行是大是小以什么来决定?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对你有哪些帮助?答

14、: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相大小”。善法功德大不大,关键要看自己的 发心。倘若相 续中掺杂很多 烦恼,对别人有竞争心、炫耀心,即使你修了十三层楼的经堂,这个功德也不大;但若能以菩提心 摄持,有些善根看似微不足道, 实际上功德无量无边。就像贤愚经中贫女供灯的故事一样,那个贫女 费了很大的劲,好不容易得到一点油,发菩提心供灯之后,声闻圣者(阿罗汉)也没办法扑灭。所以,我们平时哪怕有一点点 钱财,遇到一点点机会,也应以菩提心摄持来行持善法。比如,自己实在业力深重,没有因缘听完全部的佛法课程,那即使只听一堂 课,最初也要发菩提心,中间专心致志地听,最后以圣者金刚语所造的回向偈

15、来作回向。或者,没有钱长期作上供下施,但偶尔赚了一点钱,也可用来买一包奶粉, 刚开始时发菩提心:“ 为了众生获得无上佛果,我用它来供养僧众。 ”供僧众的时候一心一意,很快的时间就处理了,最后再作一个回向。如此,这件善事就有头有尾了,其功德在你的菩提道路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第四讲 思考题答题13、请以教证概述密宗有何特点? 请具体阐明密宗哪方面与 显宗相同,哪方面比 显宗超胜?对此你有什么认识?答:关于密宗的特点,诚如三相灯 论所云:“ 一义亦不昧,不难方便多,是 为利根故,极胜秘密乘。 ”如颂词中所说的“一义” ,是指密宗与显宗在究竟成佛的目标上没有差别,都承认通过最初发菩提心、中 间积累二

16、大资粮,最后能现前色身与法身双运的佛果。然而,在见解、修行、行为、根基方面,密宗确实超胜于显宗。密宗在四个方面胜过显宗,具体而言分 别是:()“不昧 ”:见解方面不愚昧。 见解分为胜义、世俗两种,在抉择胜义时, 显宗虽然依中观理论承认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但并没有像密宗一样,如实抉择光明如来藏的本体;在抉 择世俗时,显宗虽然承认万法如幻如梦、现而无自性,但并不没有像密宗一样,通达一切 显现是五智、五佛身的本体。所以在 这方面,显琮 不如密宗。()“不 难”:行为方面不难。密宗依靠殊 胜的直指方法,可将五种妙欲直接转为道用,不舍烦恼的同时证得菩提,地道顿时获得圆满。()“方便多 ”:修行方面具有

17、诸多方便。密宗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生圆无二大圆满等许多不共修法,生起次第又分有相、无相之别,圆满次第又有风、脉、明点的 观修方法,同时,上师们的窍诀开示也不胜枚举。这些方便方法,在显宗经论中并不明显,只是以隐 藏方式叙述的。()“为 利根”:根基方面是利根。 “根”分为涅槃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其中最根本的是信根。如果对上师和密法有强烈信心,弟子当下即可开悟,这类现象在密宗历史上非常多。密宗揭示的是显宗的隐藏义,若不借助密宗的 窍诀,很 难以揭示 华严经、 妙法莲华经等显宗甚深经典的隐藏义。一个人如果只精通显宗,不可能解 释得了密宗;但一个人如果精通密宗,肯定能把显宗讲清楚。14

18、、密宗有许多不经苦行即证 佛果的甚深方便, 归根结底主要依 赖于什么?你打算如何观修?答:依赖于转变意乐观清净心。15、观清净心应避免何种错误观 念?这是否唯一是密宗的修法? 为什么?请引用公案进行说明。答:应避免将本来不清净的东西强行观为清净。这并非唯一是密宗的修法,实际 上一切万法本来清净, 显宗了 义经典中也提到了这方面的道理。例如, 显示维摩诘经就有一个具髻梵在的公案,在大幻化网中曾引用过:一次,佛陀给大众开示“ 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道理。当 时舍利子听后,心生怀疑:“如果说心净则佛土净,那世尊因地时心岂非不清净,要不然他的娑婆世界怎会如是杂乱秽恶 ?”佛陀知道他的心念,问:“盲人看

19、不见天上的日月,是日月的过咎吗?”舍利子回答:“不!是盲人自己的问题,非日月之过。 ”佛陀说:“同样,我的佛土非常清净,只是众生见不到而已,并非如来的过咎。 ”此时,螺髻梵王(具髻梵天)对 舍利子说:“ 你不要认为娑婆世界不清净,在我的眼中,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清净无垢,宛如自在天宫。 ”舍利子不相信,说自己所见的全是泥石瓦砾、丘陵坑坎等。于是佛陀以脚趾压地,顿时三千大千世界庄 严无比、极其清净,呈现出无量的功德。舍利子见后叹为稀有。佛陀说:“我此佛土恒常清净,只不过你没有见到罢了。譬如天人享用同一食物,由于各自福德不同,所感受的味道千差万别,同样,众生因为业力各异,有些人见不到此土功德庄严。心清

20、净的人,才能见到诸法清净。 ”佛在华严经中也说:“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 ”因此, 华严经、 维摩诘经、 入楞伽经等显宗经典的观点,跟密宗所提倡的观清净心完全一致。16、听闻佛法的时候,应当怎么样观清净心?请一一阐述不同的明 观方法。你会用哪一种?答:按照有些上师的观点,其明 观的方法是: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鹿野苑,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五比丘与八万天子, 闻法时间观为佛陀成道四十九天后,所 传之法是第一转法轮 四谛法门。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印度灵 鹫山, 传法上师观为本师释 迦牟尼佛,闻法眷属观为舍利子目犍连等五千比丘、众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给孤独施主等 优婆塞、

21、 萨嘎玛等优婆夷及其他无量众生,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二转法轮般若法门。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成广严 城、王舍城、人间天界等不定的地方,传法上师观为要师释迦牟尼佛, 闻法眷属观为共同和不共的天龙夜叉等无量众生, 闻法时间观为佛陀说法三十二年中,所传之法是第转法轮分别法门。或者可按密宗所说,把传法之 处观想为远离一切戏论、无法用语言描述、诸法自性清净的密严法界宫;传法上师观为一刹那于自现获得证悟的法身普贤王如来;闻法眷属观为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的勇士勇母及男女本尊之自性。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为铜色吉祥山 莲花光宫殿, 传法上师 明观为莲花生大士;闻法眷属观成八大持明、君臣二十

22、五尊及勇士空行的自性。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为东方 现喜刹土;传法上师观为报身金 刚萨埵;闻法眷属观成金刚部尊众勇士勇母、男女本尊的自性。要么,把传法之处观想为西方极 乐世界;传法上师观成无量光如来; 闻法眷属观想成莲花部尊众的自性。17、什么叫做“ 本来常有清净轮”?明白这一点, 对你有哪些帮助?答:所谓“本来常有相续轮” ,是密宗不共法语,意 为永不间断。也即是 说佛陀没有出世与涅槃,正法也没有 兴盛与隐没,一切都是恒时存在,这就叫“本来常有相续轮。 ”从其中能了知密宗的殊胜性, 对修学密法更具信心。第五节课 思考题答题18、请以上师为例,说明一切万法本来清净。并具体分析,上师是三宝、三根本

23、、三身、三世佛的总集。答:上师是三世诸佛之本体。佛在 经典中也说,上 师是诸佛的化 现,其本体与佛陀无二无别。比如佛陀示现涅槃之际 ,曾对阿难等有缘眷属说:“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 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 ”这个教证亦可说明,一切具有法相的上师,全部是佛陀化 现,与佛陀的本体无有差别,就像大海与波浪的关系一样。关于此理,下面详细阐述:1、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上师身是僧众的本体:上师的身体住于清净的戒律,令无量众生的身心暂时趋入善法,究竟得到无上解脱。这与僧众的特点相同。上师语是妙法的本体:上师的语言宣讲三藏十二部等殊胜的教言,给无量众生的相续中种下善根,最 终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

24、障。这与妙法的作用一致。上师意是佛陀的本体:从自性住佛性来讲,每个众生的心与佛陀无别,上 师也不例外;从修增长佛性来讲,上师的心已远离一切戏论,恒时住于无离无合、本来光明的境界中,这即是佛陀尽所有智与如所有智的本体。2、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上师身为上师:一切诸佛在引导众生时,化 为人的形象进行 饶益, 这就是上师的身体。上师语为本尊:上师口里说出的语言,如果依教奉行,就能获得成就。这如同修持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本尊而得成就一样。上师意为空行:凡是证悟大悲、空性的圣者佛母,均称之为空行。如云:“空性的虚空中,大悲的妙力任运行持上。 ”由于上师始终安住于大悲、空性的境界中,故上师的密意就是空行。3

25、、上师是三身的总集。上师身为化身:上师的身体在孩童时代, 纵然跟其他小孩玩耍嬉 戏, 这种行为也能给他人植下解脱的种子;在年轻或中年时,通过转妙法轮,可令许许多多众生感悟获得解脱;最后示 现圆寂,能让无量众生感悟无常之理。因此,上师的身体是完全利益众生的一种幻化身。上师语为报身:语言清净和风清净时,在所化清 净众生面前所 现之身,就是 报身。而上师的语言清净,在证得圣果的有情(登地以上)面前,全是与报身无别的一种妙力, 这种妙力即是所 谓的报身。上师意为法身:上师的心识与法界光明无二无别,而法界光明的智慧实际上就是法身。所以,上师是法、报、化三身的总集,而且上师的三身遍于整个法界。4、上师是在

26、世佛的总集。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中观庄严论释说,如理如法地 讲经说 法的上师,其 实就是佛陀的化身。佛陀不一定以自己身体来佛法,他可以在人面前化为人的形象, 动物面前化为动 物的形象,地狱众生面前化为地狱众生形象所以在人群中,佛陀一般以普通上师的形象来渡化众生。上师是未来诸佛之源泉:上师讲经说法之后,众生的相 续会得以成熟。若没有上师开示,劝众生发出离心、菩提心,未来那些佛显现上也不可能出现。上师是现在诸佛之补外:十方世界的诸佛现在住于清净刹土,上师是他们的补处或代表。因 为弘扬佛陀事业者肯定是佛,如果不是佛,一般凡夫人不可能利益那么多众生,弘扬那么大的事业。因此,上师是在世诸佛之本体。19

27、、惹琼巴梦中去邬金净土时 ,听到了什么不可思 议的事情? 这对你有哪些启示?答:在梦中,不动佛给大众宣讲 了过去诸佛菩萨稀有、微妙的精彩传记,接着又讲了帝洛巴、马尔巴三位上师的感人事迹。要散会的时候,不动佛对大家说:“一切传记中最稀有、最伟大和最动人的,要算是米拉日巴的传记,明天你们再来听吧!”惹琼巴听到几个人私下议论:“米拉日巴尊者如今在什么地方啊?”米拉日巴尊者吗?他不在东方现喜刹土,就在普贤如来的常寂光刹土”他心里暗想:“尊者现在明明是在西藏,为什么说在清净佛刹呢?”后来惹琼巴从梦中醒了过来,那 时天已快亮,他心想: “这次到 邬金刹土去听法,完全是上 师的加持中。那里的人说上师在常寂光

28、土或现喜净土,我人却以 为是在西藏,与我 们没有什么不同,一样过着人的生活。哪里知道上师早已成佛,与十方诸佛等无有差别,法身遍 满宇宙, 报身,化身的变化更是不可思议。我们自己业障深重,见圣人亦如见凡夫,真是诬蔑了圣者!”他转念又寻思:“昨夜的梦,不是一个寻常的梦,是空行叫我向上师请法的暗示,我一定要祈求上师宣说稀有传记!”于他向上师请求,米拉日巴尊者就开始叙述自传通过这个公案可知,上师无论 于你面前显现何种形象,其本体实则与十方诸佛无别,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度化众生。因此,对上师理认观清净心,了知上师绝非一般凡夫人,只不过因为我们有无明烦恼的病,看到再清 净的东西也觉得不清净。实际通过教证和

29、理 证来观察,外在的 环境也好,传法上师、听法道友也她,全部都是清净的,这是最强有力的事势理。20、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胜过诸 佛?有人认为这只是密宗的片面之 词,你 对此是如何看待的?为什么?答:并不只是密宗的观点,显宗中也乏其数。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 过显宗无垢虚空 经的一个教证:“阿难,诸如来非于一切众生前显现,而现为善知识宣说佛法,令播下解脱种子,故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 ”这已经非常明确地说了,善知识胜于一切如来。因为在末法时代,如来不可能于众生面前显现,而上师在娑波世界中,可以见解脱、闻解脱的方式跟众生结缘,最后令其获得成就。21、我们应当怎么样对道友观 清净心?这

30、是基于什么理论 ?请引用教证加以说明。答:应视道友为佛菩萨。闻法道友表面上虽有贪嗔痴等各种过失,但每一个人无不具足如来藏。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云:“一切诸众生,皆具如来藏。 ”弥勒菩 萨通过三个理证成成立“故说诸众生,具有如来世藏”。同时,他 们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具法相的善知识,承蒙善知 识以方便摄受, 拥有听受佛法的机 缘,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未来佛。未来佛和现在佛本体上也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时间 尽早而已。喜金刚二观察续亦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众生本是相好圆满的佛陀,然而犹如天空被 乌云遮盖一样,众生的佛性被无明 烦恼障蔽了,所以在 轮回中显 得愚笨、迷茫、有

31、 烦恼, 实际上若能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马上就可以现前佛的一切功德。因此,我们不要将道友看成是坏人,理当互相 观清净心。22、在闻法时,什么叫做法器之三过?此三过如何依次障碍 闻、思、修?你平 时具有哪些?今后打算怎么做?答:法器三过:耳不注如覆器之过、意不持如漏器之 过、 杂烦恼 如毒器之过。听法三种过失,依次障碍闻、思、修:第一种过失,是障碍 闻慧,耳 朵若没有好好专注,佛法不可能听进去;第二种过失,是障碍思慧,如果一点都没有记住,已经全部漏光了,则无法如实地思维法义。第三种 过失,是障碍个修慧,若 杂有贪嗔痴烦恼,修行的智慧就无法 现前。第六节课思考题答题23、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

32、哪五个阶段?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请以比喻一一说明。答:闻、思、修、行、果五个阶段。一、闻听闻佛法。闻法时要像野兽闻声一样,有些野兽酷爱听琵琶声,猎人为了将其捕获,一个人弹奏乐器以吸引其注意,另一个人则乘机向它射毒箭,可它根本不 发觉,仍旧怡然专注地听着。同样,我们在听受佛法的过程中,无论在上师面前还是电视面前,也要力求做到如此全神贯 注, 对法一定要有极其虔诚、纯洁的信心。二、思思维佛法。听完上师所讲之法后,理应逐字逐句地思维,就像北方人剪羊毛一样,羊到春天,褪旧毛换新毛,人们把旧毛从下到上全部剪光,绝不会留下一只前腿或后腿不剪。以此说明,我们在思维法义时,要将上师所讲的道理全部细细分析,没有

33、什么好取舍的。三、修观修佛法。观修的时候,应该像愚人品尝美味一样,有感觉却说不出来。愚人吃酸甜苦辣的东西时,明明品尝到了味道,决定有这种感受,但就像哑巴吃糖一样表达不出来。我们修行也应该如此,譬如观想“人身难得”,若只是绝思绝虑,闭目坐一会儿,这不会有什么收获,理应再三思维人身怎么样难得,从而找到一种感觉,这时候才算尝到佛法的美味。四、行行持佛法。行持时,应当如理如实地做到,而且一定要有强烈意乐。就像饥饿的牦牛找到一片草地,它会饥不择食地一扫而光,而不是四 处都尝尝。同 样,我们现在行持佛法,每一个法义都应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而不是中间取舍一部分。五、果最后得果。所谓的得果,是指每一个修法后

34、的所得之果,不一定是得阿罗汉果或佛果。得果 时不能糊里糊涂的,而要像云散日出一样,完全显露实相,没有任何怀疑。24、闻法的诸多威仪中,哪一条令你最有触动?为什么?请 引用具体事例进行阐述。答:“听闻佛法”必须专注这一条就很让人触动。就你比喻中说的那样,应如野 兽闻声般地,若能 这般地全神 贯注,对法有极其虔诚、纯洁的信心,那么所获得的利益也是极大的。不过,业力深重的人往往在上课时心不在焉,比如尽管身体坐在听法行列中,表面上看来循规矩,但心里却杂念纷飞、东想西想,诚如札嘎仁波切所言,一堂课神游了整个世界,下课后什么教言都没记住,这是不应理的。正如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形容的:“常想活佛面孔,从不展现

35、眼前;没想情人容颜,时时映在心中。 ”他还说:“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25、一般而言,怎么样才叫依止上师?为什么?这方面你有哪些经历?现在有何感想?答:所依止的上师一定要讲法,而弟子一定要听,听后还要身体力行,这才叫做依止上师。不但普通上师如此,就算是依止在界怙主 释迦牟尼佛,也是只此一法、别无他途。佛陀利益众生的方法,唯一就是转三次法转,而不是显示神通等。因此,佛陀对有缘弟子说:“我已开示了趋入解脱的方便法,至于能否解脱,关键看自己。如果没有好好修持,即使我是功德圆满的佛陀,对你也无讲可施。 ”龙猛菩萨亦云:“解脱依赖于自己,他人不能作助伴。 ”

36、像现在能通过网络等方式听闻前行等法要,上 师并不在身 边, 这在以前不容易理解,不随上师身左右如此算得上依止,但观察所谓依止的内涵,并不一定要在身 边,但同样可以依止。26、请以比喻描述闻法的三种 过患。倘若 闻法时杂有烦恼或不良 动机,将会导致什么后果?最终可得出什么结论?答:耳不注如覆器之过,譬如向一个碗中倒 汤,碗若是扣着,汤会洒在外面,里面不可能沾一点一滴;意不持如漏器之过,好比碗底有洞,即使把汤倒进碗里,也会全部漏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碗中若杂有互药,哪怕是最美味的 汤也不敢喝。如果为了赚大钱、为得名声去听法,相续中已杂有毒药了,不是谁享用都很危险。就像塔波仁波切所说:“若不如法而行

37、持,正法反成恶趣因。 ”如理修持会解脱因,但若智慧不 够 、信心不够,不但不能如理修持,反而依靠正法造恶业,正法就会成为恶趣因。 华严经亦云: “牛饮水成乳,蛇 饮水成毒。 ”同样是水,牛喝了变成乳汁,毒蛇喝了会变成剧毒。因此,听闻佛法要遣除一切不善心,否则,你对上师生邪见、对同行道友生嗔心,以此心态来听法是很可怕的。如果遣除了耳不注、意不持、杂烦恼这三种过患,才能盛装清净的佛法甘露。第七节课 思考题答题27、什么叫做六垢?请一一解 释。六垢 对闻法有何影响?答:1)释明论云:“傲慢无正信,于法不希求,外散及内收,疲厌皆闻垢。 ”对于闻法的六种垢染简而言之:一、傲慢:傲气十足,认为自己远远胜过

38、了说法上师。二、无正信:对上师、正法无有点滴信心,甚至怀有邪见。三、不求法:不慕求正法,对听闻佛法没有意乐,听不听都无所谓。四、外散:心思旁骛,散于色声香味等外境中。五、内收:五根门向内收敛,致使昏昏欲睡。六、疲厌:因讲法时间过长、身体疲劳等,而生起厌烦之心。2)比如吃饭时,如果碗没洗干 净,里面有 许多污垢,则不能使用,否则对健康有损。同样,听法 时如果有六种垢染,则法器不清净,即使装模作样地坐在那里,所闻之法也很难融入自心。28、为什么说在所有烦恼中,傲慢和嫉妒最难认识?你自己 对此有哪些体会?答:俱舍论、 大乘阿毗达磨 中都说过,在 贪嗔痴等所有烦恼 中,傲慢和嫉妒这二者最难认识。如果你

39、生起嗔心,别人会看出你 发脾气了,自己也能明 显感到心里不舒服;如果生起 贪心,你能察觉到“我对某某人生起极大贪爱,对某某事物生起 贪恋之心” ,别人从你的言行 举止中也看得出来;如果生起极严重的痴心,你的行 为上会表现出打瞌睡、昏沉等,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有点迷糊。可是嫉妒和傲慢并非那么易 发现的,别人看不出来,自己也感觉不到,但它会一直不断地地 产生。有傲慢的话,法师明明讲得不 错,我 们也会挑三拣四,找出一此毛病。而让自己说的时候,又可能什么也 讲不出来,这是极不明智的行为。学习佛法的 时候,傲慢的人最可怜,法师有什么功德、讲得怎样如法,他始 终看不到,唯一看到的就是法师讲错了。29、在听法

40、的过程中,一切功德为何与傲慢者无缘?你是否有傲慢? 请举例说明。今后你打算怎么样做?答:就像藏俗话所说:“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水。 ”或者产:“ 傲慢的铁球上,生不出功德的苗芽。 ”只要相续有了傲慢,认为自己比法师更胜一筹,那就如同身上披了件雨衣,雨水无法进来一样,所有功德从此与自己无缘。因 为有了傲慢,便会认为上师讲的这 个我懂、那个我也懂,心外就像有了防 卫兵,任何功德一来,马上就被挡了出去。平时稍不小心,就可以会产生傲慢,比如和道友交流时,有时会关注其所说的问题,而不能恭敬地聆听,故应时刻以正知正念摄持,提起警觉心,莫令傲慢有可乘之机。30、信心分为哪四种?请具体 阐述。哪一种信心

41、最好?你有什么样的信心?答:四种信心: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清净信:我们偶尔步入佛殿里,或者听到念佛的声音,不知道什么原因,心里特别喜欢,这就是清净信。欲乐信:通过听闻上师讲法或自己看书,知道一些功德和 过 患, 进而对三宝生起信心。胜解信:对三宝、四谛、因果等,通过一段时间的闻思,从心坎深处生起强烈信心,此乃信解信。这种信心实际上也是一种希求心。不退转信:有过长年的闻思,对 上师三宝的功德经过反反复复地 观察,最 终不管别人怎么说,也完全明白这是值得皈依的对境,其功德不可思议,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心,就叫不退转信。不退转信是所有信心中最好的一种信心。31、为什么说对世间和出世间 而

42、言,具有希求心都相当关 键 ?你如何理解“ 法本无主人, 谁勤谁得大”这句话?答:希求佛法,可谓是一切功德的基 础。如果你 对佛法有上等希求心,你会成为上等的修行人;有中等希求心,会 变成中等修行人;有下等希求心,就会变成下等修行人;一点希求心都没有,得不得佛法无所谓,那你什么境界也得不到,不可能成为修行人。世间人也是同 样如此,若想事 业成功的 话,必须要对事业充满兴趣,倘若对事业兴趣索然,那平白无故不可能成功。因此,世间也好、出世间也好,具有希求心都相当关键。佛法本来没有主人,谁精进努力,谁就可以得到。比如,两个道友一起上佛学院,一个人非常精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闻思修行,对法有强烈的希

43、求心、恭敬心,最后的成就非常高;另一个每天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就在那 边混时间,几年过后,什么都得不到。因此,法本来没有主人,依靠各自精进不同,所得之法确有天壤之 别。32、佛陀在因地时,对佛法是怎么样希求的?相比之下,你又是怎么做的?对此你有何感想?答:佛陀在因地时,为求佛法而甘愿舍弃身命,比如 为四句偈 语而于身挖千孔点灯;忍受了以在身上钉一千根钉子的苦行,而换来四法印的偈子;还 有为求四句佛法而跳入火坑之中。类似的公案不胜枚举,仅仅为了四句正法,释尊昔日付出一切,经历了百般行。我们现在不用花任何代价,舒舒服服、快快乐乐就能听到如此殊胜的佛法,但仍常常缺乏难得之心,而不能好好地珍惜。这种求

44、法之心,与往昔大德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自叹不如。故 应时常提醒,好好地恭敬和珍惜正法,当以佛陀之希求心来激励自己。第八节课 思考题答题作者:deqi 居士33、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识若贪执 外境,分 别会有哪些过患? 请用比喻一一说明。你对其中的哪个比较有体会?为什么?答:眼识贪执于色法,来世转生 飞蛾死于灯火上。眼睛接触美好的色法时,如果耽著而生贪心,就会因贪心造业而在轮回中无法解脱。死后不但不能投生善趣,反而会转生为飞蛾,由于以前的习气使然,夜晚看到美丽的灯火,依然想拼命追求,便不顾一地扑了上去 其下场只能是自取灭 亡。耳朵耽著美妙的声音,也会导 致祸患无穷。就像獐子、鹿子等野兽酷爱琵琶声

45、,这种习气被猎人所利用,最 终使它们毙命在毒箭、猎枪之下。鼻子耽著好闻的芳香,就会像 贪执香味的蜜蜂,最 终缠死在花 丛中。舌识贪执于美味,就会像鱼儿被 饵料所诱,最 终钓在铁钩之上。现在城市里的人对饮食十分讲究,看到一个动物,不管是陆地上的,还是水里的,首先想的是它也许好吃、如何新鲜,这样的话,所造的业非常可怕。下一 辈子你很可能转生为动物,而那些动物转生 为人,到 时你就会成为他们热锅 里的美食。身识贪执于所触,就会大象贪 凉溺死泥潭中。窍诀宝藏论中讲到了意识对外境的贪著,如云: “意为法欺如骆驼失子。 ”心若迷恋诸法, 对男女、财物执著不舍,必定会被法所欺诱,就像骆驼痛失 爱子,以致肝

46、肠寸断,最终丧身于迷恋爱子的痛苦。在这些比喻中,自己感受如眼 识对外境的耽著最有体会, 对 悦意外境就会多看一眼,就像装修新房屋一样,什么都想用最好的最漂亮,用智慧一分析,才了知非常愚痴。因此,我们对眼耳鼻舌身意这 六识的对境,不要特 别执著,一旦产生执著,则要马上认识到这是堕入恶趣之因,依靠正知正念来对治。34、在闻法和修行时,应当如何断除三世分别念?如果实在无法断除,如何才能转为道用?请引用无著菩萨的教证进行说明。你今后会怎么做?答:关于如何断除分别念,无著菩 萨给我们一些很好的窍诀 :一、断除分别过去。尊者说:“昔日感受如波纹,已尽无迹切莫追忆之,若念当思盛衰与离合,法外何有可依嘛尼瓦?

47、 ”往昔的一切感受,苦也好、乐也好,就像水中的波纹,已 经消失无迹、无踪无影了,没有必要再去回忆。如果你非要追忆过去,就应该思维盛衰与离合。所以,修法的时候,没有必要一直耽著过去。 过去的事情最好谈也不要谈,因为谈了也没有用。如果非要谈,则应与无常观结合起来,这对修法有一定的意义,此时你会感受到,除了佛法,整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信得过的。二、断除分别未来。尊者说“未来生计如旱地撒网,舍弃无法实现之希冀,若念当思死期无定准,何有行非法空嘛尼瓦?”对未来的百般筹划打算,就像在旱地上撒网想捕 鱼一样,是不现实的黄粱美梦。如果你非要 忆念未来,则应思维死期不定。每个众生必定会死,但死亡往往不期而至,因此

48、一想到无常,你便有种强烈的紧迫感, 进而精进地积资净障,没有空闲行持非法,不会随随便便散乱放逸。三、断除分别现在。尊者说:“暂时琐事如梦中生计,精勤无义是故当舍弃,如法食亦以无贪印持,所作所作无义嘛尼瓦!”对于现在的事情也不能太执著,要把它看作如梦如幻、现而不实,任自己如何精勤,也不会有多大意 义,从而应当舍弃一切贪执。如果你非要想 现在不可,那么无 论做任何事情,吃饭、走路、说话、睡觉,都不要特别去执著,否则就会产生烦恼。若能以无贪、无执著、空性、如幻如梦的 见解印持,就会知道世俗中的所作所为皆无实义,唯一行持佛法才有意义,此外对来世不利的非法 恶业更要抛弃。我们今后所要做的,就如尊者 说:

49、“ 后得调伏三毒(三世)分别念,一切念境未现法身前,非思不可之 时当忆念,莫纵妄念散乱嘛尼瓦!”后得(出定)时一定要调伏三世分别念。平时听法或者修行,不要忆念过去的种种,想 这些也没有什么用;不要随念现在,以种种分 别念扰乱自己;不要妄想未来,应舍弃一切虚幻的梦想。你得地以后,一切分 别念和外境全是法身的游舞显现,但没有达到如此境界之前,最好不要想过去、现在、未来。若是非想不可,就要依靠正知正念将这些念头转为道用,对治方法始 终不可缺少,不要随妄念而奔驰,否则,听法和修法肯定无法成功。35、倘若对未来不切实际地幻想,如此会有什么过患?请以公案 进行说明。是否对未来所有的打算都不能有?为什么?答:如无著菩萨所教诲:“莫妄想未来,若妄想未来, 则如月称父。 ”从前,一个穷人得到了许多青稞,他将这个青稞装入口袋里,挂在上方,自己躺在口袋的下方。他不禁暗自思忖:我现在用这一大袋青稞作为本钱,想必将来会拥有大量的钱财,到那时娶上一位好妻子,她必定会生一个儿子,取名字就是我的责任,那么,该给儿子取什么名字好呢?这时,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