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产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docx

上传人:老北京 文档编号:1609616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7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生产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生产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生产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生产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C+2O=CO2CO2+C=2CO前一反应是钢冶金中最基本的脱碳反应,后一反应在碳氧化中占的比重只是在%C0.05的情况下比较显著,在%C0.1的情况下占的比重很小。在顶吹转炉中,Si和Mn在吹炼初期进行强烈氧化。Si与O的亲合力显著大于Mn,故Mn的强烈氧化期滞后于Si。Si和Mn的氧化是在钢渣界面上进行的,属于典型的多相反应,由如下两个环节组成:(1)渣中氧化铁溶解到金属中 (FeO)=O+Fe(2)在钢渣界面上进行Si和Mn的氧化反应Si+2O=(SiO2)Mn+O=(MnO)Mn+(FeO)=(MnO)+Fe磷的氧化由以下环节组成:(1)在渣钢界面上 5(FeO)=5Fe+5O(2

2、)在与渣相邻的金属层中 2P+5O=(P2O5)(3)在与金属相邻的渣层中 (P2O5)+4(CaO)=(4 CaOP2O5)总反应式为:2P+5(FeO)+4(CaO)=(4 CaOP2O5)+5Fe铁水含硅量对磷的氧化过程有重要影响:铁水含硅量高,不但要夺取供入熔池的更多的氧,而且也提高了渣中SiO2的活度,并且阻碍石灰的熔解。脱硫则主要是依靠硫向炉渣的转移。在金属与碱性炉渣接触的情况下,各种脱硫方法的实质可以归结为:使金属中的硫生成在金属液中溶解度很小而能转移入炉渣的硫化物。其在渣相中的反应可以描述为:(RO)+FeS=(RS)+(FeO)CaO是RO中最强的脱硫剂之一,MnO是弱脱硫剂

3、,铁水中含Mn较高对转炉炼钢过程中的脱硫反应有促进作用。思考点1、叙述炼钢的基本任务。2、熔渣有哪些物理性质。3、转炉如何脱磷?4、转炉如何脱硫?3 炼钢原材料氧气转炉炼钢常用的主要原料有:铁水、废钢、冷却剂、造渣剂、铁合金、氧气等。3.1 入炉废钢对入炉废钢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块度和重量。为保证废钢顺利加入并及时熔化,同时减轻废钢对炉衬的冲击力,确保炉衬寿命,废钢不能过大、过重。2、成份。废钢成份越单纯越好,因此当废钢成份复杂时,必须加强管理,以免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3、不允许夹带密闭容器和爆炸物。4、不得夹有铜、铅、锌、锡等有色金属及橡胶。钢中Cu0.3%时容易在热加工时产生

4、裂纹;铅的比重很大,沉积之后会损坏炉底,甚至造成漏钢事故;锌蒸发时生成ZnO,会影响烟气回收设备的使用寿命;橡胶则含S量高,对钢水质量造成危害。5、废钢必须保持清洁、干燥,防止装炉时发生爆炸事故。3.2 造渣材料3.2.1 石灰转炉开吹以后,铁水中的Fe、Si、Mn、P等元素被氧化,生成FeO、SiO2、MnO、P2O5等氧化物,形成炉渣。这些氧化物中的SiO2、P2O5等是酸性氧化物,Fe2O3、Al2O3等是弱酸性氧化物,FeO、MnO是碱性氧化物,因此必须加入石灰造渣,否则会造成下列情形:1、炉衬侵蚀严重。炉渣中大量的氧化物都呈游离状态存在,当与炉衬中CaO、MgO等碱性物质作用,生成低

5、熔点化合物,在机械冲刷下进入渣中,炉衬被侵蚀破坏。2、影响有害元素P、S的去除。铁水中P被氧化后生成不稳定的3FeOP2O5,在高温下容易分解,磷又返回到钢液当中,必须加入足够的石灰去除P。硫在冶炼过程中以FeS、MnS、CaS等形式存在,且能够同时溶于渣中,因此,加入足量的石灰,可以使硫化物从钢中转移到渣中,达到从钢中去硫目的。3、高压氧气流股吹入熔池,会产生严重的金属喷溅,造成金属损失,同时容易造成氧枪烧损,影响炼钢进程。必须保证有一定厚度的渣层覆盖金属液面。基于上述原因,在开吹后,必须加入适当数量的石灰进行造渣。我国顶吹转炉石灰质量标准:项目成份,%活性度毫升块度毫米灼减%生过烧率%Ca

6、OSiO2S指标9030.1300540414石灰本身的物理性质,如体积密度、气孔率、比表面积和晶粒度大小等对石灰熔解速度有重要影响。体积密度小,气孔率高,比表面积大、晶粒细小的活性石灰熔解速度快,反应能力强。这种优质冶金石灰能够提高转炉的生产能力,减少石灰、萤石消耗量和转炉渣量,脱磷、脱硫效果好,减少转炉热损耗,提高炉龄,并且能够提高钢水质量。石灰是由碳酸钙沉积岩锻烧而成,其反应方程式为:CaCO3CaO+CO23.2.2 萤石萤石的主要成份是CaF2,它的熔点很低,约为930。萤石能够使CaO和阻碍石灰熔解的2CaOSiO2外壳的熔点显著降低,加速石灰熔解,迅速改善炉渣流动性。萤石助熔的特

7、点是作用快、时间短,但大量使用萤石会增加喷溅,加剧炉衬的侵蚀。3.2.3 白云石生白云石的主要成份为CaCO3+ MgCO3。近年来国内外氧气转炉采用生白云石或者轻烧白云石代替部份石灰造渣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大量生产实践证明:采用白云石造渣对减轻炉渣对炉衬的侵蚀,提高炉衬寿命具有明显效果,此外,白云石还有利于促进石灰熔解。转炉用的白云石,对MgO含量有一定要求并具有合适的块度。3.3 氧气氧气是转炉炼钢的主要氧源。现代炼钢工业用氧是由空气经氧、氮分离后制取的。氧气纯度应99.5%,氧气应脱除水份和肥皂液。3.4 增碳剂转炉炼钢常用的增碳剂有焦炭和沥青焦等,沥青焦的质量优于焦炭。对增碳剂要

8、求其固定碳要高而且稳定,杂质要低,清洁、干燥。3.5 脱氧剂我厂常用的脱氧剂有硅铁、锰铁、硅锰和复合脱氧剂如硅钙钡合金、硅铝钡合金、铝锰铁合金等。这些脱氧剂具有如下特点:与氧的亲和力比铁大,在钢液中扩散的速度快;脱氧产物不溶于钢液且容易上浮;当加入量过大时残留在钢液中的余量对钢质无害;有合适的块度并保持清洁、干燥,不得混有其他杂物。复合脱氧剂的脱氧效果优于单一脱氧剂。思考点1、转炉用冶金石灰的成份及性能要求。2、铁水及废钢必须达到哪些要求。3、白云石和萤石有哪些作用?4 转炉炼钢工艺4.1 装入制度目前国内外顶吹氧气转炉装入制度主要有三种:4.1.1 定量装入在整个炉役期间,保持每炉的金属装入

9、总量不变。这种操作方法优点是生产组织简便,能更好地实现过程自动化。4.1.2 定深装入这是在一个炉役期内保持每炉的金属熔池深度不变。其优点是氧枪操作稳定,有利于氧气射流在最佳工况下工作,也可充分发挥转炉的生产能力。但这种方法将使装入量及出钢量变化频繁,铁水调度及钢水浇铸都很难配合。4.1.3 分阶段定量装入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针对炉役不同阶段实行定量装入,这样大体上保持了比较适当的熔池深度,也保持了装入量的相对稳定性。在稳定操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转炉的生产潜力,既能满足冶炼工艺的要求,又便于组织生产。我厂目前采用这一制度。目前我厂生产时存在铁水供应不足的矛盾,必须依靠增大废钢比例予以缓解。

10、应当注意在兑完铁水后,应将炉子倒向后侧(即兑铁的相反一侧)使废钢摊平,否则废钢极有可能贴在装料侧的炉衬上,在吹氧后期有可能化不完而留下来,温度低于正常炉次,造成废钢熔化过晚以及倒炉时沸腾。4.2 供氧制度供氧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最重要的操作,是控制整个吹炼过程的主导因素,并直接影响冶炼效果和钢的质量。它是保证杂质去除速度、熔池升温速度、造渣速度,控制喷溅和去除钢中气体与夹杂的关键操作。理论推算,每吨金属所需氧量一般为4555Nm3。供氧制度是使氧气流股合理地供给熔解池,创造良好的氧气流股和熔池的物理、化学反应条件。因此,供氧制度的内容包括确定合理的氧枪喷嘴结构,便于在实际生产中调节和控制供氧强度

11、,供氧压力和喷枪高度。合理的供氧制度主要应当根据转炉容量、铁水成份、冶炼钢种等诸多方面统筹确定。喷头结构确定以后,在一定氧压、氧流量条件下,必须通过合理调节喷枪高度才能获得良好的吹炼指标。而在一炉钢冶炼过程中的枪位要根据铁水成份、温度、炉型、辅助材料及废钢等情况,以及上几炉吹炼枪位及吹炼情况,考虑本炉次冶炼品种等因素确定。吹炼前期:关键是化好头批渣料。一般要求在3分钟左右化好初期渣,然后将枪压至过程吹炼的高度。头批渣化不好,易导致中期“返干”严重,但头批渣料也不应化得太早、太泡,否则会产生泡沫渣喷溅。吹炼中期:此段枪位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吹炼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吹炼后期:若铁水含P较高,过程渣子化

12、得不好,“返干”严重,或冶炼中、高碳钢,在终点降枪前要提枪,以保证提高炉渣氧化性,提高渣子流动性,增强炉渣去P效果。目前,转炉的最佳枪位还难于用计算确定,基本上是凭经验控制。生产上采用的枪位(H,毫米)是以喷头与平静熔池液面的距离来表示,而不考虑实际熔池面的波动。从生产中得到的枪位(H)与喷头喉口直径(d喉 ,毫米)的经验计算式为:H=(3550)*d喉生产过程中影响枪位控制的因素很多。通常,铁水含硅高,易喷溅,枪位应较低;铁水含硅量低,为了化渣,枪位可适当提高。铁水磷高,应适当提高前期化渣枪位,以便形成脱磷所需足够的(FeO)。铁水温度低,开吹时应适当降枪提温。反之,则在吹炼前期适当提高枪位

13、,以利化渣。熔池越深,相应渣层越厚,吹炼过程中熔池面上涨越高,为了化渣和避免喷溅,枪位应适当降低。冶炼中、高碳钢时,由于脱磷困难,应采用较高的枪位,尤其是在吹炼后期,在终点前要略微提枪或加入萤石造成泡沫化强、流动性好的炉渣。4.3 造渣制度氧气转炉炼钢的冶炼时间很短,因此必须做到快速成渣,使炉渣尽快具有合适的碱度、氧化性和流动性,以便迅速把金属中磷、硫等杂质去除到所炼钢种规格的要求以下。避免炉渣溢出和喷溅,以减少原材料和金属损失,保护炉衬,提高炉衬寿命。炉渣粘度必须满足冶炼过程的需要:前期要防止炉渣过稀;中期渣粘度要适当;末期炉渣要化透做粘,同时便于溅渣操作。使用白云石造渣容易出现炉底上涨和粘

14、枪现象。炉底上涨是由于渣况恶化,炉渣中MgO含量过高,炉渣粘度大。粘枪则是由于炉渣粘度大而且形成喷溅造成的。避免炉底上涨和粘枪的关键在于确定合理的白云石加入量,其次是控制好炉渣粘度。转炉造渣的关键是加速石灰的熔化。在顶吹转炉无后吹的情况下,入炉的石灰的熔化量极少超过8085%。因此,加速石灰熔化对转炉冶炼有重要意义。石灰熔化是复杂的多相反应,伴随有传热、传质及其他物理化学过程,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液相炉渣经过石灰块外部扩散边界层向反应区扩散,并沿气孔向石灰块内部迁移。第二步:炉渣与石灰在反应区进行化学反应并形成新相,反应在石灰块外表面及内部气孔表面同时进行。第三步:反应产物离开反应区向炉渣熔体

15、中转移。吹炼初期,通常枪位比较高,铁水中的Si、Mn、Fe等元素氧化生成SiO2、MnO、FeO进入炉渣。由于Fe的氧化,使碱度很低的炉渣中氧化铁逐渐提高并促进石灰的熔化。开吹时,渣量的增加主要来源于铁水中Si、Mn、Fe的氧化物,而随后则主要来源于石灰的熔化。此时石灰的熔化速度很快,炉渣温度也比金属熔池温度高约200300,并很快开始形成液滴炉渣乳化液。在吹炼中期,通常枪位下降,脱碳反应加速,渣中(FeO)逐渐降低,吹炼中期炉温已较高,石灰进一步熔化,但熔化的速度有所减缓。随着脱碳反应的进行,炉渣泡沫化程度迅速提高。吹炼中期能够最大限度的产生泡沫,并有溢出炉外的趋势。由于脱碳反应大量消耗渣中

16、的FeO,以及有时得不到超过炉渣液相线的正常过热度,导致化渣条件恶化,引起炉渣异相化并出现“返干”现象。在吹炼末期,脱碳反应速度下降,渣中(FeO)含量再次提高,石灰继续熔化并加快了熔化速度。随着脱碳速度的进一步下降,熔池中的乳化和泡沫现象减弱并趋于消失。一炉钢吹炼过程中所形成的总渣量可达到金属量的1016%。 2.14%Si石灰加入量计算公式:W= *R碱度*1000*82(t/炉) (%CaO)有效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根据铁水成份和所炼钢种来确定造渣方法。常用的造渣方法有单渣法、双渣法和双渣留渣法。1、单渣法。在冶炼过程中只造一次渣,中途不出渣。当铁水中Si、P、S含量较低,钢种对P、S要求

17、不高,或者吹炼低碳钢时,都可以采用单渣操作。单渣操作工艺较为简单,冶炼时间短,劳动条件好。2、双渣法。在吹炼中途分一次或几次除去约1/22/3的炉渣,然后重新加渣料造新渣的操作方法称双渣法。在铁水含硅量较高或含磷量大于0.150%,或者虽然含磷量不高但吹炼优质钢,或吹炼中、高碳钢种时一般都采用双渣操作。其优点是可以在炉内保持较少的渣量,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去除磷、硫的效率,可以消除大渣量引起的喷溅,减轻对炉衬的侵蚀,同时又能减少石灰消耗量。选择掌握倒渣时间是双渣法操作的关键。3、双渣留渣法。将上炉终点炉渣部分或全部留在炉内供下炉使用的造渣方法称为双渣留渣法。终渣一般有较高的碱度和(FeO)含量,

18、而且温度高,它对铁水具有一定的去磷和去硫能力。这种炉渣留在炉内可以改善下炉吹炼初期的操作,加速初期渣的形成,提高炉子热效率,对于冶炼中、高碳钢具有极大适用价值。在留渣操作时必须稠化炉渣,防止爆发性喷溅发生安全事故。通常顶吹转炉渣料多采用分批加入。头批渣料在开吹时加入,加入量为渣料总量的1/2,剩余渣料提倡多批少量加入,且应当控制在供氧时间1/22/3前加完。矿石必须在终点前二分钟加完。思考点 1、供氧制度的工艺依据。2、转炉冶炼过程枪位控制要求。3、造渣方式及其选择依据。4、转炉造渣的途径及其特点。4.4 温度控制、终点控制和出钢4.4.1 温度控制温度控制主要指吹炼的过程温度和终点温度的控制

19、。转炉温度控制的目标是吹炼过程中均衡地升温,吹炼终点时钢水的温度和化学成份同时命中钢种要求的范围。它的内容包括:确定合适的钢种出钢温度,确定熔池富余热量的数值,选择冷却剂并确定其冷却效果和加入量,掌握影响熔池温度变化的因素,及进行温度控制操作等。过程温度控制的基本点是:1、满足快速造渣的需要,保证尽快形成成份和性质符合要求的炉渣;2、满足去除磷、硫和其它杂质的需要,在特殊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从金属中提取某些有利元素,同时保留另一些有利元素的要求;3、满足吹炼过程平稳和顺行的要求。在吹炼的前、中期特别是强烈脱碳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产生喷溅;4、协调熔池的升温和脱碳速度,满足准确控制终点的要求。4

20、.4.2 终点控制终点控制是转炉吹炼后期的重要操作,主要指终点成份和温度的控制,还包括所有影响钢水的转炉吹炼末期的操作因素和工艺措施的控制。“拉碳法”和“增碳法”是两种常用的经验控制吹炼终点的方法。“拉碳法”是指熔池碳含量达到出钢要求时停止吹氧。此时熔池中不但硫、磷和温度符合出钢要求,钢水中的碳也能符合所炼钢种的规格要求。“拉碳法”又分为一次拉碳和高拉一次补吹两种操作。后者是指比出钢含碳量高0.060.30%C时停止吹氧,倒炉并取样,再视钢水状况一次补吹后出钢。高拉碳时熔池温度不应高于终点规定温度的上限。“拉碳法”具有以下优点:1、终点(FeO)含量较低,金属收得率较高;2、终点钢水含锰量较高

21、,合金消耗少;3、钢水含氧量较低,钢中非金属夹杂含量较少;4、钢中氢和氮含量较低,氧气消耗量少。“增碳法”是指吹炼平均含碳量0.08%的钢种时,均采用吹到0.050.06%C时停吹,然后按照所炼钢种,在钢包内增碳。它具有如下特点:1、终点容易命中,比“拉碳法”省去中途倒渣、取样、校正成份及温度的补吹时间,因而生产率高;2、吹炼结束时炉渣(FeO)含量高,化渣较好,去磷率高,吹炼过程的造渣操作可以简化,有利于减少喷溅,提高供氧强度和稳定吹炼工艺。3、热量收入较高,有利于增加废钢用量。4.4.3 出钢国家规范规定:50吨的转炉出钢持续时间为36分钟。我厂钢包烘烤及管理措施较为完善,已经完全能够做到

22、“红包”出钢。从而为减少温度损失,提升铸机作业稳定水平和产品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出钢挡渣已成为一项成熟稳定的工艺技术,目前我厂钢水缶内渣厚H100mm的炉次比率已经超过90%。这一技术措施的推行,有利于准确控制钢水成份;防止钢水回磷;提高合金收得率;减少钢中夹杂物含量;并且显著地延长钢包寿命。4.5 脱氧合金化在转炉吹炼过程中,由于不断向金属熔池吹氧,使吹炼终点金属中残留一定数量的溶解氧,因此在吹炼结束以后,钢必须脱氧,否则就不能顺利浇注,也不能得到结构合理的钢锭。原因在于:1、氧在钢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同进,钢水在凝固过程中,由于选分结晶的结果,使钢水中O、C发生偏析而浓聚,引起碳

23、的再次氧化,这会降低钢中的碳含量。另一方面使产生的CO气体有相当部分残留在钢坯内部,破坏了钢坯结构,严重时甚至造成钢水产生沸腾甚至不能浇注。2、氧在液态钢中溶解度较大,而在固态钢中溶解度很小。钢在冷凝过程中氧将以氧化物析出,分布于晶界上,降低钢的机械性能和特种用途钢的某些性能。3、钢坯中氧使硫的危害作用加剧,因为FeO与FeS可以生成低熔点共晶物,使钢在轧制时产生“热脆”。掌握终点钢水含氧量的定量数据及其变化规律是正确进行脱氧操作的前提。钢中含氧量变化呈如下规律:1、一般情况下,钢中的含氧量主要受含碳量控制。其变化趋势为:含碳量高则含氧量低,含碳量低时含氧量高。2、在C0.06%的情况下,实际

24、熔池中碳氧反应没有达到平衡,钢中实际含氧量高于碳平衡的含氧量,其差值 O=O实际O碳平为金属的过剩氧浓度。3、在钢中含碳量比较高时,含氧量受含碳量控制。但在含碳量极低的情况下, O有可能出现负值。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含碳量极低时,顶吹转炉熔池搅拌微弱,一次反应区中的碳、氧含量和二次反应区有显著不同。各类钢的脱氧程度有重要的不同。为了顺利进行脱氧,应该控制好供氧,造渣和终点操作,以期获得需要的钢水氧化性。向钢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达到成品钢成份规格要求的操作过程称为合金化。实际操作多数情况下,脱氧和合金化是同时进行的,脱氧元素收得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脱氧前钢水含氧量,终渣

25、氧化性和元素本身的脱氧能力。钢水含氧量越高,终渣氧化性越强及元素脱氧能力越强,则该元素的烧损率越大,收得率越低。在生产条件下,凡是影响终点钢水和炉渣氧化性的因素,在确定脱氧剂加入量时都必须予以考虑。例如:用:“拉碳法”吹炼中、高碳钢时,终点钢水含碳量高氧化性低,脱氧元素烧损少,收得率高。如果钢水温度偏高,则收得率更高。反之,吹炼低碳钢时收得率低。加入钢中的脱氧剂一部分消耗于钢的脱氧,转化为脱氧产物排出,另一部分则为钢水吸收,起合金化作用,而加入钢中的大多数合金元素,因为其与氧的亲合力比铁强,也必然起一定的脱氧作用,因此实践中脱氧与合金化并非孤立的概念。 %E中限%E残余合金加入量计算方法:W=

26、 * 锌空电池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锌空电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 X X实业有限公司编制工程师: 范兆文编制日期:二零二一年 如需量身编制可研报告需要提供项目基本信息,详情沟通工程师第11页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概要11.1.1项目名称11.1.2项目建设单位11.1.3项目建设性质11.1.4项目建设地点11.1.5项目负责人11.1.6项目投资规模11.1.7项目建设规模21.1.8项目资金来源31.1.9项目建设期限3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31.3编制依据31.4 编制原则41.5研究范围4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1.7综合评价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82.

27、1项目提出背景82.2本次项目发起缘由9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02.3.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的重要举措102.3.2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振兴发展的需要102.3.3是我国锌空电池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的需要112.3.4符合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12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122.3.6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13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132.4项目可行性分析142.4.1政策可行性142.4.2市场可行性162.4.3技术可行性162.4.4管理可行性172.5结论分析17第三章

28、 行业市场分析183.1我国锌空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83.2我国锌空电池市场运行状况分析193.3我国锌空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3.4我国锌空电池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213.5我国锌空电池市场发展前景分析233.6市场小结25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264.1厂址选择264.2区域投资环境264.2.1区域地理位置264.2.2区域气候条件274.2.3区域交通区位条件274.2.4区域经济发展27第五章 总体规划方案285.1总图布置原则285.2土建方案285.2.1总体规划方案285.2.2土建工程方案295.3主要建设内容30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305.4.1给排水305.4.2供电

29、325.5道路设计345.6总图运输方案355.7土地利用情况35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35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35第六章 主要产品及技术方案376.1主要产品方案376.2产品标准37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37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376.5项目产品生产工艺38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386.5.2产品工艺流程38第七章 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397.1主要原材料供应397.2主要设备选型39第八章 节约能源方案41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41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418.2.1能源消耗种类41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41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

30、状况分析42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42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438.5.1工业节能438.5.2节水措施448.5.3企业节能管理448.6结论45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469.1设计依据及原则46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469.1.2设计原则469.2建设地环境条件47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47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47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48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48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48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50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509.5绿化方案519.6消防措施519.6.1设计依据519.6.2防范

31、措施519.6.3消防管理53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53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5410.1 编制依据5410.2概况5410.3 劳动安全5510.3.1工程消防5510.3.2防火防爆设计5510.3.3电力56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5610.4劳动卫生5610.4.1通风5610.4.2卫生5710.4.3照明5710.4.4个人防护5710.4.5安全教育及防护57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5911.1组织机构5911.2劳动定员5911.3激励和约束机制5911.4人力资源管理6011.5福利待遇60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规划6212.1建设工期的规划6212.2建设工期62

32、12.3实施进度安排62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313.1投资估算依据6313.2建设投资估算6313.3流动资金估算6513.4资金筹措6513.5项目投资总额6513.6资金使用和管理69第十四章 财务及经济评价7014.1总成本费用估算70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7014.1.2产品成本7114.1.3平均产品利润7214.2财务评价72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72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7214.2.3不确定性分析7314.3经济效益评价结论76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规避7815.1项目风险因素78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7815.1.2技术风险7815.1.3市场风险7

33、815.1.4资金管理风险7915.2风险规避对策79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79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79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79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80第十六章 招标方案8116.1招标管理8116.2招标依据8116.3招标范围8116.4招标方式8216.5招标程序8216.6评标程序8316.7发放中标通知书83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8316.9合同备案83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8417.1结论8417.2建议84附 表85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85附表2 总成本表87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89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90附表5 工资及福利

34、表92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93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95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97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98附表10 资产负债表100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102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104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108附表14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110一、项目的基本信息113二、项目的主要产品114三、项目的生产资源114四、项目(现有设施)的土建工程115五、项目的环境与劳动保护116六、项目的工作人员116七、对项目的补充说明或编写要求117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要1.1.1项目名称 锌空电池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X X实业有限公司1.1.3项目建

35、设性质新建项目1.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上海市金山区1.1.5项目编制负责人范 兆 文 186-1277-59111.1.6项目投资规模项目的总投资为20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7600.00万元(装修改造工程费用为4835.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10022.40万元,土地费用为1500.00万元,其他费用为730.30万元,预备费512.3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240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50000.00万元,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为36818.18万元,年均利润总额5728.52万元,年均净利润为4296.39万元,年上缴增值税为1755.

36、48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193.10万元,年上缴所得税1432.13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8.64%,投资利税率38.39%,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0.84%,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5.79年。1.1.7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成达产后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锌空电池系列产品10万套。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50.00亩,总建筑面积为2647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单体名称占地面积(m2)层数建筑面积(m2)1生产车间10000.00110000.002原料库房3500.0013500.003成品库房4500.0014500.004办公综合楼800.0

37、043200.005职工宿舍800.0043200.006职工食堂500.0021000.007配电房300.001300.008门卫室70.00170.009环保处理站400.001400.0010其他辅助设施300.001300.00合计21170.0026470.00行政办公及其他设施占地面积2100.00辅助设施道路及硬化8000.008000.00绿化4000.004000.001.1.8项目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资金200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1.1.9项目建设期限本项目建设工期共计2年。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用于自主知识产权

38、,高工30多名,高级管理人才25名。1.3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3.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4.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5. 锌空电池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6. 中国制造2025;7.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8. 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9. 现代财务会计;10. 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11. 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12. 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1.4 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

39、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德国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选用德国最先进的设备,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重复利用率。(5)注重环境保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1.5研究范围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

40、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一主要指标1总占地面积亩50.002总建筑面积26470.003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万套/年10.004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20000.004.1建筑工程费用万元4835.004.2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10022.404

41、.3土地费用万元1500.004.4其他费用万元730.304.5预备费用万元512.304.6铺底流动资金万元2400.00二主要数据1正常达产年年产值万元50000.002计算期内年均销售收入万元36818.183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5728.524年均净利润万元4296.395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193.106年均增值税万元1755.487年均所得税万元1432.138项目定员人2009建设期个月24三主要评价指标1项目投资利润率%28.64%2项目投资利税率%38.39%3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0.84%4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6.21%5税后财务静现值(ic=8%)万元18,683.1

42、16税前财务静现值(ic=8%)万元27,647.117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5.798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5.009盈亏平衡点%36.69%1.7综合评价本项目重点研究“锌空电池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建设,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经验积累等,逐步在项目当地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规模化锌空电池研发生产基地,生产高品质锌空电池系列产品,以满足当前市场的极大需求,进而增强项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并促进当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是推动我国锌空电池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

43、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所以,本项目建设十分可行。 锌空电池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2.1项目提出背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关键期、增长速度换挡期以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锌空电池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锌空电池产业的振兴,对于推进锌空电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素质和国

44、际竞争力,促进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我国锌空电池正处于强劲发展的阶段,当前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项目所处行业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产业的利好政策环境将为项目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全国有17个省21个市将作为支柱产业,同时,跨国企业也不遗余力地抢滩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因此,中国锌空电池早已经把关注放到国内市场,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国内车辆制造行业已迅速启动升温,受此带动,中国的锌空电池行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市场发展机遇。随着锌空电池的发展,国内领先的制造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精密锻造设备、机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以及与国外领先企业开展技术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