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养生交流课件.PPTx

上传人:qqqqqq 文档编号:16119887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PPTX 页数:156 大小:8.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交流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中医养生交流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中医养生交流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中医养生交流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中医养生交流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亲,该文档总共1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交流中医养生交流中医养生山水田园整理山水田园整理中医治疗方法黄帝内经记载“砭、针、灸、药、导引、按跷”中医六大医术。医案:灸伤寒余治一伤寒,亦昏睡妄语,六脉弦大。余曰:脉大而昏睡,定非实热,乃脉随气奔也。强为之治,用烈火灸关元穴。初灸,病人觉痛,至七十壮,遂昏睡不痛。灸之三鼓,病人开眼思饮食,令服姜附汤,至三日后,方得元气来复,大汗而解。宋金元宋金元窦窦材材材材扁扁鹊鹊心心书书载载医案:针头风一人头风,发则眩晕呕吐,数日不食。余为针风府穴,向左耳入三寸,去来留十三呼,病人头内觉麻热,方令吸气出针,服附子半夏汤,永不发。华佗针曹操头风,亦针此穴,立愈。但此穴入针,人即昏倒。其法向左耳横下针,则不

2、伤大筋而无晕,乃千金妙法也。宋金元宋金元窦窦材材材材扁扁鹊鹊心心书书载载医案:针 何某,男,犯岁,建筑工人。发病前3 天曾被大雨淋湿,继则发热,咳嗽,自觉背部疼痛有重压感,渐至双下肢无力、发凉,但无疼痛,不自主遗尿。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脊髓炎。曾经中西药配合治疗后仍双下肢软瘫诊见:双下肢肌肉呈弛缓性瘫痪,肌肉松弛,膝、跟健反射消失,舌淡、苔白,脉细。中医诊断:痿症 取穴:风池、胸8一10夹脊、肾俞、阳陵泉、足三里、绝骨等,用温针法,每天1次,6 次为1疗程,各穴交替运用。治疗5 疗程病愈。医案:药蔡某,女,36岁商人,2000年7月初诊。不明原因脱发近3个月,洗发时可捞头发一团,晨起枕头上可见散

3、在脱发,颇以为苦。刻诊:体态较胖,面色少华,腹胀呕恶,头目眩晕,食欲不振,口淡不渴,大便不爽,月经先后无定期,白带清稀而多。舌淡体胖,脉弦滑。辨证为痰湿内阻、气血失调,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半15个,厚朴12g,云苓20g,生姜4片,苏叶6g,槟榔15g,青陈皮各8g,川芎15g,大黄5g,胆星9g,土茯苓60g。服5剂大便通畅,饮食增加,腹胀减轻,继服上方10剂,诸症减轻,精神好转,效不更方,再服1个月后,头发渐生,洗头时已少见脱发。3个月后痊愈,再以逍遥丸调理月余,2年后追访未见再发。分析:患者体态偏胖,素为痰湿之体,加之工作繁忙,思虑过度,伤及心脾,久涉肝肾,气机失调,痰湿胶结,新血不生,发

4、失所养。患者经商,七情郁气为主,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健脾行痰,苏叶芳香,宣通气郁,俾气舒痰去,新血自能渐旺,发为血之余,故能得养而生。导引按跷导引术起源于上古,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行,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通过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血气流通,与服气、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使“真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起到调营卫、消水谷、除风邪、益血气、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三国时期的华佗归纳总结的“五禽戏”,即是一种导引术。通过点、按、揉、压、推、拿、抹、摩、颤、摇、扳、抖、擦、合、榱、梳、拍、踩方法帮助人导引即为按跷。

5、长沙沙马王堆王堆汉墓出土墓出土的帛画的帛画一、中国中医养生理论的由来中国道家中国道家认为:万事万物都由阴阳组成并按阴阳转换(一)事物运行的规律:阴阳一天一天24小小时:从从0时开始开始,到到24时结束束。日日晷晷下午下午中午中午上午上午夜晚夜晚一年也一一年也一样:春夏秋冬春夏秋冬秋秋春春夏冬冬人的一生也一人的一生也一样:幼青壮老幼青壮老壮年壮年少年少年青年老年老年一年的阴阳一年的阴阳转换源于地球源于地球绕着太阳着太阳转 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秋分则土上与土下的热平分也。春分前,土下热多,土上热少。春分则土上土下的热平分也。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热多至极也。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热多至

6、极也。一年四季一年四季转换,地表与地下的冷地表与地下的冷热也在也在转换地球上的人类及其他动植物也一样: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伊尹商朝姜尚周朝扁鹊-春秋战国张仲景汉朝华佗三国(二)中医理论的创建与传承伏羲氏伏羲氏为上古时代三皇之一(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他象日月之明,通阴阳之理,始创八卦。其理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六气、六腑、五脏、五行、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类推。神农氏-炎帝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作者不详,成书于东汉,虽

7、托名神农氏,但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轩辕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

8、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伊尹的汤液经法成汤的老师,当了商朝几个国王的相,为商王朝延续600多年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成为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史上第一个有名的名的贤相相。曾是成汤的奴隶,厨子,提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观点。相相传汤液液经法法为其所著其所著,伤寒论中许多方剂都源出此书。二、中医养生理论概述中医的整体观。人与社会、自然,人身体的各部分,人的肉体与精神,都是相互联系的。阴阳平衡理论是整体观的集中体现。藏象理论经络理论五行理论气血和精气神理论藏象理论五臟,即

9、心、肝、脾、肺、肾。特点是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津液等。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臟与臟,臟与腑,腑与腑之间通过经络,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传递信息,形成一个非常协调和统一的整体。“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察研究方法。如:脉象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泽荣润。可知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正常。如:面色不华,舌质淡胖,脉象无力,惊悸怔忡,胸闷气短者,多为心气虚损。切脉、望色、闻气、听声,均能判断其身体的状况。经络理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10、,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十二正经外,还有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等。举例:膀胱经与肺经膀胱膀胱经共共67腧和穴腧和穴,左右,左右合合计134腧和穴。腧和穴。原穴是京骨穴。原穴是京骨穴。肺肺经共共12穴穴:中府中府 云云门 天府天府 侠白侠白 尺尺泽 孔最孔最 列缺列缺 经渠渠 太渊太渊 鱼际 少少商。募商。募穴穴为中府。中府。膀胱经脾经治胰腺炎中里巴人:朋友胰腺炎患,刺左脾俞、右胆俞,掐地机穴行血下行,按揉阴陵天到商丘一段散痛,共20分钟痛解。任脉治疗颈椎病颈椎病有两大基本的病因:一是心脏给颈椎供血不足,另一是整个脊椎变形

11、老化。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那就是用掌根来按揉前胸的胸骨一段(从天突到鸠尾)。颈椎位置的痛点不同,反应到胸骨痛点的位置也不一样。把胸骨按得不痛了,颈椎痛也跟着缓解了。膀胱经小肠经治疗颈椎病经络的循行走向与交接经络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正如灵枢逆顺肥瘦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w经络的交接关系:w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w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w阴经与阴经在胸腹相交接臟腑的工作时间与经络的表里关系臟腑的工作臟腑的工作时间子午流注子午流注图:经络的表里

12、关系的表里关系:w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w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w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w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w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w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按时睡觉很重要人最好在晚上9时,最迟不超过11时睡觉。凌晨1时3时,肝经工作,进行排毒和造血。人若长期在此时失眠,很有可能肝臟出现了问题。凌晨35时,肺经工作时间。开始向全身布阳气。人若长期在此时失眠,很有可能肺臟出现了问题。三魂七魄三三魂魂是指“天魂、地魂(或识魂)、人魂”,古称“胎光、爽灵、幽精”,也有人称之为“主魂(或灵魂)、觉魂、生魂”或“元神、阳神、阴神”等。三魂生存于精神中,所以

13、人身去世,三魂也各自归去。七魄名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魄在人睡眠时工作。有几个魄司排毒的功能。非毒非毒把毒分解,除除秽把毒归集,吞吞贼把毒消灭。夜里若不睡眠,就无法排毒。五行理论 “五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行”,指运,指运动和和变化。化。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的运动变化,以及它化,以及它们之之间的相互的相互联系。系。(一)(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二)(二)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1.1.木曰曲直木曰曲直 木的特性:木的特性:凡具有生凡具有生长、升升发、条达、舒、

14、条达、舒畅等特性等特性的事物和的事物和现象,都象,都归属于属于“木木”。四季属春。四季属春。人的肝臟具有木的特性。人的肝臟具有木的特性。宜伸宜伸张曲直曲直,不宜耿直郁不宜耿直郁结。2.2.火曰炎上火曰炎上火的特性: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现象,都归属于“火火”。四季属夏。四季属夏。人的心臟具有火的特性人的心臟具有火的特性,宜热而不宜冷。宜热而不宜冷。3.3.土爰稼穑土爰稼穑土的特性: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和现象,都归属于“土土”。四季归长夏。四季归长夏

15、,宜热。宜热。人的脾胃具有土的特性。人的脾胃具有土的特性。4.4.金曰从革金曰从革金的特性:金的特性: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和现象,都归属于“金金”。四季属秋。四季属秋。人的肺臟具有金的特性。人的肺臟具有金的特性。5.5.水曰润下水曰润下水的特性:水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水”。四季属冬。四季属冬。人的肾臟具有水的特性人的肾臟具有水的特性,藏精气而不散。藏精气而不散。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时五味五色五谷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

16、华五志五液五神五声角平旦酸 青 麦生风东 春木 肝 胆目 筋爪怒泪魂呼徵日中苦 赤 黍长暑南 夏火 心 小肠舌 脉面喜汗神笑宫日西甘 黄 稷化湿中 长夏土 脾 胃口 肉唇思涎意歌商日入辛 白 谷收燥西 秋金 肺 大肠鼻 皮毛悲涕魄哭羽夜半咸 黑 豆藏寒北 冬水 肾 膀胱耳 骨发恐唾志呻(三)(三)事物的五行归类事物的五行归类(四)(四)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1.1.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相生:相生: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 有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相克: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

17、事物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 具有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2.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土 水克五行生克与情绪管理黄帝内经详细论述了情志相胜而治病的生理原理,用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藏象与五行相配,归纳为五个系统,即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并把情志因素包括其中,即喜火、忧(悲)金、怒木、思土、恐水。结合朴素的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五行生克与情绪管理金朝张从正对此理论的操作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悲可以治怒,以

18、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范范进中中举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斯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五行生克与情绪管理医案:怒胜思一女子病不食,面北卧者半载,医告术穷,翁诊之,脉弦出寸口,日:“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故耳。”叩之则许嫁丈夫入广五年。翁谓其父日:“是病惟怒可解,盖怒之气击而属木,故能冲其土之结,今宜触之使怒耳。”父以为然。翁入而掌指面者三,责其不当其有外思。女子号泣怒,怒已进食,翁复潜谓其父日:“思气虽解,然必得喜,则庶不再结。”乃诈以其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

19、果归,而病不作。病妇思男子不得而伤脾,医家故意指责其有“外思”,遭受一刺激,具有传统思想的妇人当然视之为奇耻大辱,绝对不能接受,必定大怒。且其反应强度足够大到过先的忧思,同时中医学讲怒则气上、怒则气逆即情志引起气机向上、向外变化,使得“思”导致郁结之气得以消散。女子号泣怒,3.3.相乘、相侮相乘、相侮相乘: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乘的次序同相克:相乘的次序同相克: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木木水水金金土土火火乘乘相侮: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又又称反克

20、。称反克。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木侮金、木侮金、金侮火、金侮火、火侮水、火侮水、水侮土、水侮土、土侮木。土侮木。木木水水金金土土火火侮侮五行理论五行方位及五行方位及对应臟腑臟腑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的相生相克 二、二、一年一年的养生策略春夏秋冬的养生策略春季养生(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养长(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养收(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养藏(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四季八节24气72候注意季节变化对人的影响节,就是气候有大的变化的节点。节者,劫也!特别是夏至和冬至,老年人更要注意。5天为一候,古代开药以5天为一个周期。3候为一气。一年24气。3气

21、为一节。一年8节。2节为一季。4季为一年。二十四节气歌 1春季养生春春季季养养生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春季的三个月谓之发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悦,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兴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保养生发

22、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春生之气,便会损伤肝脏,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春三月 立春 雨水 惊蛰 谷雨 清明 春分一阳初生,由地下向地上萌动,万物开始复苏,勃勃生机蕴育其中。万物进一步升发,阳气开始发挥主导作用,青草嫩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二十四节气歌一一 震卦(包含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一阳爻、二阴爻,此时仍然阴气凝重,阳气还没有向上蒸腾。养生战略 正值阳气发陈,宜帮助阳气外达,且尚要温助肾气。舒怀、护生,以求心情平稳、舒畅。“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元代邹炫寿亲养老新书 离卦(包含春分、清明、雨水三个节气)地面上下的热平分,太阳直射位置开

23、始向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地下之热继续蒸腾,地面上的热渐次多于地面下的热。养生战略 活动筋骨畅气血。穿戴要勤脱勤换,随天加减。阳气进一步升发,防肝阳升发太过,宜舒怀戒怒,怡情平和。春季饮食张仲景认为,春季食疗养生方面,主食应选用“甘凉”性的小麦加工成的各种面食,再配食一些米粥;副食主要选用“辛甘之品”,如葱、韭菜、胡萝卜、花生、白菜、鸡肉、猪肉等。因为春天气候温和,人体阳气开始升发,新陈代谢旺盛,用辛甘食品以助阳气,可利于代谢。而配用“甘凉主食”,则可防阳气太盛。小结:阳气初生,当顺其生发之气:养阳气,舒气情,散郁火。风气当令:防风邪致病。肝旺之季,脾易受困:防肝旺、脾虚,宜健脾、柔肝。2

24、夏季养生夏三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阳自春生,至夏洪盛,物生以长,故蕃秀也。”夏季阳气最为旺盛,万物繁茂,开花结果,是“长”的季节。“养生者必敬顺天时”,时令发扬,夏季应遵循养长之道,保持肤腠宣通,精神外向,意气舒展。诸有所行,皆当顺应阳气宣发的特点。阳气在夏天得到充分地长养和宣泄,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也是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然夏季暑气当令,易耗气伤津,避暑纳凉,以免暑气伤害又是安然度夏的现实需要。阳气过度开泄,耗散人体精气

25、;过度贪凉,则阻遏阳气升发,打乱了人体随自然而动的生理节奏,不但影响“夏长”,而且妨碍“秋收”和“冬藏”。所以要两者兼顾而避免任何一面过犹不及,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和谐统一,应贯彻于每一天生活的点滴之中,是中国人养生的大智慧。夏三月 立夏 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天气转暖,温度升高,雨水增多,植物繁盛。夏至,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上空,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天之阳最为强盛,万物也想最旺盛的顶点冲刺。兑卦(包含立夏、小满、芒种三个节气),二阳爻,一阴爻,说明阳气占主导地位而旺盛,但仍要注意有一阴尚存。养生战略 采阳补阳以逐阴寒。阳气渐开,腠理渐疏,慎防寒邪侵袭。阳升意躁,宜

26、空屋静坐以养心。夏夏 季季 养养 心心夏三月对应的脏器恰恰就是我们的心,在内经,中医当中的“心“,是超越有形脏器的心,“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当中:“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夏季要注意养护心,那就要特别注意午时的休息,在午时要韬光养晦,顺应天地气交的大环境,做好自己的小环境。乾卦(包含夏至、小暑、大暑三个节气),三个阳爻,阳气达到顶点,地下之热全部升浮于地上,太阳之热亦至极点,“阳化气”,地面之水湿蒸腾于上,在上之湿遇阴而凝湿于下,人在地面之上,处于湿热交蒸之中,耗气伤津,为湿所困。养生战略 晚睡早起,然宜午休补觉以养阳气。清淡补津,然防凉遏气机。健脾化湿,少食助火助热之品。小结:顺阳气生发之

27、性:晚睡早起,不可恋觉。暑热当令:一者易耗气伤津,故宜守气护津,补气益津;二者暑湿熏蒸,人受其困,宜健脾利湿、清暑解毒;三者初夏慎防寒侵袭。火盛心旺,心神难敛:养心敛气。外发而不泄越,甘凉而不冰遏,务使气机升浮而阳气不泄。夏季饮食张仲景认为,夏季食疗养生方面,主食应选用“甘寒性味”的小米,配食一些面食、稀粥并加些绿豆;副食主选“甘酸清润之品”,如青菜、西红柿、冬瓜、丝瓜之类,以及鸡蛋、鸭肉等。夏天热,阳气盛,选用性味寒凉、甘酸、清润之食品,可清热祛暑、护阴。切忌过量食辛辣之品,以免损伤阳气。“夏月伏阴在内,如瓜、桃、冰之类,不可多食,恐秋生疟疾之疾。”明代万全养生四要法时 “五月,名为毒月,君

28、子斋戒薄滋味,节嗜欲霉雨湿蒸,宜烘燥衣。”明代冷谦修龄要旨四时调摄 3.秋季养生 伏羲八卦图(先天八卦图)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 寒露 霜降此卦,上面两个阳爻,下面一个阴爻。说明虽然阳尚旺,然已有一阴从内而生。具体而言,地面上仍然阳多,而阳气开始向地下潜藏。此卦,一阳爻居中,上下各有一阴爻。说明地面上下之热平分。从秋分之后,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地面之热继续向地下潜藏,地面下的热将渐次多于地面上的热。秋三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

29、泄,奉藏者少。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紧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人应当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贯彻“少辛多酸”原则。少食葱、姜、蒜、韭菜及辣椒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如梨子、柠檬、苹果、橄榄、葡萄

30、、枇杷、石榴、山楂、甘蔗、梅子等。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藕、白萝卜、冬瓜、鸭肉、猪肺、鲢鱼、干贝等。秋季饮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也”。谚有“处暑寒来”,说明暑气逐渐消退,气温逐渐降低。但处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秋凉,下午的炎热不亚于暑夏之季,而且由于湿度下降,会感到阳光更炽热,即“秋老虎,毒如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渐转凉,清晨可发现夜晚水气凝结在地面和叶子上,形成许多露珠,“白露”之名由此而来。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由于天气已,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同时,白露也是每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季节,一般在101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

31、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有适当秋之半,故名也”。从这一天起,北半球的秋天才真正到来我国长江流域以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先后进入了凉爽的季节。南下的冷空气与衰弱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水,气温也一次次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温差幅度将高于10以上,真正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指此时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萧落,阳气渐退,阴气渐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也”。露凝结为霜而下降,故称霜降。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变得寒冷,已为冬天来临做好了准备。

32、养生战略 早睡早起,应对“秋乏”,每天多睡一小时。一场秋雨一场寒,适当添衣莫受寒,早晚多加衣,睡时不露身。秋心,愁也!收敛神气平心境,擅找乐趣除忧思。减少活动少出汗。少辛多酸,甘润除秋燥。(根据秋季进程,由甘凉向甘温转化)秋季饮食张仲景认为,秋季食疗养生方面,主食、副食均选用“甘润之品”主食以大米、糯米等谷物为主,并配以面食、白薯等,粥中常放些芝麻、核桃仁。副食除多吃各种蔬菜外,还要多吃各种水果。秋季气候凉燥,而多吃“甘润之品”可生津润燥,但烹调味道则清淡为主。“秋时凄风惨雨,老人顿多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 小结 顺阳气潜藏的自然之性,机体气

33、机开始内敛、沉降为总体趋势,不可违背。分前秋、后秋去考虑起居、行为、饮食、情绪等。前秋尚有夏暑之绪余,如应对“秋乏”每天补觉;食宜甘润、清淡,不可寒凉过度。后秋已为冬寒之开始,如活动舒筋但不可太过;食宜甘润、温柔,不可温热太过。敛神畅志,以应秋愁、以备冬藏。4.冬季养生冬三月 立冬 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此卦,一阳爻居上,二阴爻居下。说明地面上的热进一步向下沉潜,致使地上热少、地下了多。此卦,上、中、下皆为阴爻,重阴也。说明地面之热已沉潜地下至极,而地面阴气盛至极也。冬三月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34、,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即此时秋季

35、作物已经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了,开始进入以藏为主的冬季。就人体而言,此时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这一季节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于中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不大。由于天气还不算太冷,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或落地而化有时还会雨雪同降,有时是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冰粒。虽然此时雪量有限,但已经提示我们御寒保暖的季节已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

36、,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是指降雪量一定很大。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伴随着大雪而来的是气温下降,防寒保暖将受到重视。月令七十二集解:“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致此而极也”。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进入最寒冷的阶段。民间流行“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从冬至开始三个月的气候变化,而且三九是天气最冷、地面热量最少的日子,故有“冷在三九”的说法。月令七十二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少,故云。月半则大也”。民间有:“小寒大寒,

37、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看,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此时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已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也”。这时寒潮频繁来袭,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气象记录表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已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么酷冷,担任处于寒冷时期。在有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出现在大寒节气,延续着“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气候特点。养生战略 晚睡晚起,必待日光。保暖防寒,以利阳潜,以拒外寒。采阳补阳晒太阳。运动,适动,忌大汗淋漓。身要息止心

38、要静,无怨无惧百病消。食宜甘温,补肾养精。冬季饮食张仲景认为,冬季食疗养生方面,主食宜用“甘温性味之品”,如玉米、高粱米面食,并搭配些米面。粥中可放些芸豆、赤小豆。副食应具有滋阳或潜阳、理气功效的蔬菜,如大白菜、胡萝卜、豆芽菜、木耳等。肉类可选用“甘温助阳之品”,如羊肉、狗肉、鸡肉等,可以温补阳气,又避免化火而阴阳失调。烹制的食品,应五味相配,味道略厚,不宜偏食或多食。“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暖足养脑曝背避寒,勿令汗出。”明代冷谦修龄要旨四时调摄 小结 自然界阳气沉潜,人体亦进入闭藏阶段,宜补肾益精,最适进补。阳气内藏,气机凝滞,宜适当运动,以使气血畅达。阳气沉入地下,地面阴寒凛冽,要注

39、意保暖防寒。阳气内敛,易致气机凝滞,胸怀不舒,故宜调情畅志。动不宜过勿使大汗淋漓;暖不宜灼,暖不宜泄。以免扰动阳气,更不能使阳气外泄,以背自然沉降之序。节气养生总则 把握自然界阴阳升降浮沉之序。人体应与自然阴阳变化的脉搏同升浮、共沉降。要注意由于自然界阴阳升降浮沉变化所造成的人的生存环境的特点,并进行相应的应对(包括外环境和内环境)。要考虑应对环境所把持的度(防止矫枉过正)。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节气迟数,注意病气;前季不适后季甚之。三、人的一生女女人人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

40、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男人人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黄帝内经女子一生运行图黄帝内经男子一生运行图女子七岁【原文】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点评】在下面的论述中,岐伯重点论述了女人各个时

41、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以及标志特点。女人是以七为单位,每七年一个变化。1、女子七岁肾气盛:肾气,中医称为先天之本;盛,盛大。可理解为,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开始充足。2、齿更发长:齿,牙齿;更,更换;发,头发;长,生长。可理解为,换牙长头发。【整段翻译】岐伯说:女子在七岁时,开始换牙,头发由黄变黑。女子二七【原文】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点评】在这段中,岐伯提出了二七十四岁时,女子初潮这个概念。1、二七而天癸至:天癸,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成熟,并维持生殖功能的物质。“天”是言其来源于先天,“癸”是言其本质属天干中的癸水,有阳中之阴的意思;至

42、,到。此句意为,女子到了二七十四岁时,性成熟,或卵子成熟。2、任脉通:如果说督脉统一身之阳,那任脉就是通一身之阴。3、太冲脉盛:盛,盛大之意。太冲脉很有意思,女人太冲脉劲不够大,只能冲到胸部,所以女人乳房发育;而男人太冲脉可以冲到口唇周围,所以,男人长胡子。4、月事以时下:月事,特指月经;以,依然,顺,按照之意;时,特指月经周期,和月亮绕地球公转有关,转一圈为28天;下,特指月经来了,经血往下流,故曰下。此话可理解为,月经按周期来到。5、故有子:故,所以。意为,所以可生育子女。【整段翻译】女子到了二七十四岁时,开始性成熟,任脉畅通,太冲脉盛大,月经开始按周期来,所以有生育能力。女子三七【原文】

43、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点评】这段的重点是长智齿。智齿智齿,乃智慧之齿。1、三七肾气平均:女子在三七二十一岁,肾气平均;2、故真牙生而长极:故,所以;真牙,即智齿;长极,长,生长;极,顶点。这话意为,所以,智齿长出来,并且全牙长齐。【整段翻译】女子到了三七二十一岁时,肾气平均,开始长智齿,并且所有的牙都长满了。女子四七【原文】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点评: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头发是肾的花朵,筋骨坚,发长极,从一个侧面说明此时的女人肝肾功能最为强大。1、四七筋骨坚:筋,指韧带、肌腱等,中医认为,肝主筋;骨,中医认为肾主骨;坚,坚固。此话为,女子到了四七二十八岁时,筋骨坚实。2

44、、发长极:和前文长极意相同,特指头发长全。中医认为,头发是肾的花朵。此两句话,都代表,女子到28岁时,肝肾最为强壮。【整段翻译】女子在四七二十八岁时,筋骨坚实,头发长全,身体强壮。女子五七【原文】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点评】俗话说,盛极而衰。女子到了35岁时,就开始步入衰退期1、五七阳明脉衰:阳明脉,特指足阳明胃经。此句意为,女子到了五七三十五岁时,胃气开始衰退。2、面始焦:焦,憔悴。意为,面部开始憔悴。3、发始堕:堕,脱落。意为,头发开始脱落。【整段翻译】女子到了五七三十五岁时,足阳明胃经开始衰退,脸开始变的憔悴,头发开始脱落。女子六七【原文】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点

45、评】此段说明,女子到了42岁时,开始完全进入衰退期。1、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三阳脉,是指足三阳,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上,指脸上,我们都知道,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为睛明,足阳明胃经起始点为承泣,足少阳胆经的起始点为瞳子髎,皆位于有脸上,并且都围绕着眼部。此段话可以理解为,女子在六七四十二岁时,三阳脉的衰退都可以反映到脸上。2、面皆焦:换言之,就是脸已经完全开始憔悴。3、发始白:头发开始变白。【整段翻译】女子到了六七四十二岁时,脸上的三阳脉开始衰退,满脸憔悴,头发开始变白。女子七七【原文】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点评】女子从十四开始天癸至,任脉通,

46、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到四十九岁天癸竭,绝经,从而走完了女人育龄阶段的生命。1、七七任脉虚:虚,少,不足也。任脉虚,也代表气血衰退。2、太冲脉衰少:太冲脉开始衰退(乳房开始下垂)。3、地道不通:地道,特指阴道,处于人体下方,故称地道。意为阴道开始萎缩,绝经开始。4、故形坏而无子也:坏,体形变坏,特指绝经后,女子体形不再具有完美的体形;无子,没有生育能力。【整段翻译】女子到了七七四十九岁时,任脉的气血开始虚弱,太冲脉开始衰退,天癸枯竭,绝经,所以体形走样而无生育能力。男子七岁【原文】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点评】此段讲的是男子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每八年一个变化周期。1、丈夫八岁肾气实:丈夫

47、,男子汉大丈夫,特指男子。指男子到八岁时开始肾气充实。2、发长齿更:发,头发;长,生长;齿,牙齿;更,更换。【整段翻译】男人八岁开始,肾气慢慢充实,头发开始迅速生长,恒牙开始替换乳牙。男子二八【原文】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点评】如果说女子二七十四岁初潮,那男子则是二八十六岁性成熟,标志就是遗精。1、二八肾气盛:男子到了二八十六岁时,肾气开始盛满。2、精气溢泻:溢泻,特指遗精。女人在十四岁时有月经,而男人在十六岁会有遗精。3、阴阳和:阴,代表女性;阳,代表男性;和,指性交,交合。【整段翻译】男子到了二八十六岁时,肾气开始盛满,精子开始成熟,并有遗精发生,此时如果男女交

48、合,就能生育出孩子。男子三八【原文】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点评】同女子三七二十一岁一样,男人到了三八二十四岁时,肝肾功能达到顶峰,其标志是长智齿。1、筋骨劲强:女子是筋骨坚,而男子却是筋骨劲强,这充分体现男女之别。毕竟男人的肌肉要强于女人,所以这里突出一个劲字。2、故真牙生而长极:同前面一样。需要说明的是,男女智齿生长的年龄段是不同的,从而说明男人生理和智慧发育的时间要晚于女子。【整段翻译】男子在三八二十四岁时,筋骨劲强,所以,开始长智齿,且满口牙长全。男子四八【原文】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点评】如果说,女人在二十八岁时,达到生理状态的最高点,那男子则是到四八三十二岁时

49、达到。1、筋骨隆盛:隆,丰隆;盛:盛实。在这里,都是指肝和肾的生理功能达到了极致。2、肌肉满壮:中医认为,脾主肌肉。此时肌肉既丰满又强壮,代表了人体的脾胃功能达到了极致。【整段翻译】:男子到了四八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既丰满又强壮。男子五八【原文】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点评】男人的衰老在五八四十岁,其标志就是掉头发和牙齿变得枯干。1、发堕齿槁:堕,堕落;槁,枯槁。中医认为,头发是肾的花朵,头发脱落,代表着肾气的衰退。同样,牙齿为骨之末,肾主骨,所以,牙齿变得枯槁,也说明肾气的衰退。【整段翻译】:男人到了五八四十岁时,肾气开始衰退,头发脱落,牙齿枯槁。男子六八【原文】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50、面焦,发鬓颁白。【点评】男人从40岁开始衰退,到48岁时,脸上就已经可以明显看出来。一个竭字,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阳气衰竭于上:男人阳气足,女人阴气足。到了六八四十八岁时,男人阳气衰退已经到了竭的地步。竭:尽。于:在;上:脸上。2、面焦:女人42岁时面皆焦,而男人48岁时则是面焦,程度上比女人差一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两者对比而言,在这个时段,女人衰老的更快一些。3、发鬓颁白:发,头发;鬓,鬓角;颁:同斑。意指头发从鬓角开始出现斑白、花白。我们都知道,鬓角这个位置,刚好是胆经所在,而中医认为,“十一脏,皆取于胆”,而头发又是肾的花朵,所以说,48岁的男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行业 > 医药科技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