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分子键裂扫描诊断芯片项目立项报告申请范文(发改委立项申请.docx

上传人:潮汕人 文档编号:179422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0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键裂扫描诊断芯片项目立项报告申请范文(发改委立项申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7 塑料暴露于湿热、水喷雾和盐雾中影响的测定 GB/T 169971997 胶粘剂主要破坏类型的表示法 GB/T 21526-2008 结构胶黏剂 粘接前金属和塑料表面处理导则 GB/T 27595-2011 胶粘剂 结构胶粘剂拉伸剪切疲劳性能的试验方法 GB/T 288912012 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 单向增强材料型层间断裂韧性GIC的测定 GJB 33831998 胶接耐久性试验方法 GJB 5304 军用复合材料术语 HB 74021996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型层间断裂韧性GIC试验方法 HB 74031996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型层间断裂韧性GIIC试验方法 HB 7618 聚

2、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数据表达准则 JB/T 93972013 拉压疲劳试验机技术条件 ASTM D2093 塑料粘接前表面处理标准规程 T/CSAE XX2020 2 ISO 45872003 胶粘剂刚性材料对刚性材料粘接拉伸剪切强度测试 ISO 17212 结构胶粘剂-粘合前金属和塑料表面处理指南 ISO 19095-12015 塑料类塑料/金属组合体界面粘附性能评价标准 第1部分 指南 ISO 19095-22015 塑料类塑料/金属组合体界面粘附性能评价标准 第2部分 试样 ISO 19095-32015 塑料类塑料/金属组合体界面粘附性能评价标准 第3部分 试验方 法 ISO 190

3、95-42015 塑料类塑料/金属组合体界面粘附性能评价标准 第4部分 环境耐 久性试验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43、GJB 5304和HB 7618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复合材料 composites 由粘接材料(基体)和纤维状、粒状或其他形状材料(增强材料) ,通过物理或化学的 方法复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3.2 胶接I型断裂韧性(GIC) mode I fracture toughness GIC of adhesive joints 使用端部预制裂纹的双悬臂梁胶接试样,测得的张开型(I 型)裂纹沿试样纵向起始扩 展的临界能量释放率。 3.3

4、 胶接II型断裂韧性(GIIC) mode II fracture toughness GIIC of adhesive joints 使用端部预制裂纹的弯曲梁胶接试样,测得的滑开型(II 型)裂纹沿试样纵向起始扩展 的临界能量释放率。 3.4 相对湿度(RH) relative humidity 在恒定温度条件下,在给定的体积空气中,水汽分压力与饱和水汽压力的比率,用百分 数表示。 3.5 拉伸剪切强度 tensile shear strength 在平行于胶接界面层的轴向的拉伸载荷的作用下, 胶接试样破坏时, 单位胶接面积所承 受的剪切力。 3.6 胶接拉伸强度 bonding tensi

5、le strength 在垂直于胶层的拉伸载荷作用下,胶接试样破坏时,单位胶接面积所承受的拉伸力。 3.7 剥离强度 peel strength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胶接试样沿着胶接线逐渐分离时, 单位宽度上所需的剥离 T/CSAE XX2020 3 力。 3.8 弯曲强度 flexural strength 试样在弯曲破坏下,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时的弯曲应力。 4 一般要求 4.1 试样质量 4.1.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参照GB/T 1446的要求进行。 4.1.2 粘接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的表面应适当处理以适宜粘接。表面处理方法可 遵照胶粘剂制造厂商的说明,其他的表面

6、处理细节可参照ISO 17212和ASTM D2093的要求 进行。表面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为:不降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条件下,尽量保证 良好的粘接。对于ISO 17212和ASTM D2093中没有的内容,应在试验报告中如实记录表面 处理方法。胶粘剂的应用和固化应按其制造厂商的要求。在胶接过程中压出来的溢胶,需及 时清理。 4.1.3 胶层厚度使用玻璃微珠或垫片等其他方法控制,试样制作完成后允许使用固定压力, 胶粘剂固化方式可以是高温固化或室温固化, 建议使用工装来保证试样的平整性, 避免粘斜 或错位的问题。 4.1.4 试样应无扭曲,并应具有相互垂直的平行表面对。表面和边缘应无划痕,

7、凸起,凹痕 和毛刺。通过目视和游标卡尺测量,试样的直边、直角和平面应满足一致性要求。对于目视 或测量结果显示的不满足要求试样, 应该在试验前被去除或者再次对其形状和尺寸进行加工 以满足要求。 4.2 试验设备 直尺的精度为0.1 mm,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2 mm,千分尺的精度为0.01 mm,工具显 微镜的精度为0.001 mm。 4.3 标准环境 除非另有规定,使用表1中的条件作为标准环境。 表1 标准环境 标准环境符号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RH) /% 备注* 23/50 23 50 非热带地区 27/65 27 65 热带地区 *为获得具有可比性的试验数据,应使用标准环境23/50

8、。 注1:表1中的数值适用于大气压强在86 kPa106 kPa之间的一般海拔高度及空气循环速率1 m/s的场 合。 T/CSAE XX2020 4 表2给出了标准环境的两种不同等级, 对应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不同允差水平。 1级标准 环境室应每年至少校正一次。超出表2中规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允差的,不能被认为标准环 境。 表2 对应于不同允差的标准环境等级 等级 温度允差/ 相对湿度允差/% 23/50 27/65 1 1 5 5 2 2 10 10 5 静态性能试验方法 5.1 拉伸剪切试验 5.1.1 试验原理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材料胶接单搭接试样的拉伸剪切试验,是在平行于粘接面且在 试

9、样主轴方向上施加一拉伸载荷,测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单搭接粘接处的拉伸剪 切强度。 5.1.2 试验设备 5.1.2.1 电子万能试验机 试验机应满足试验要求, 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恒定的加载速率, 试验机载荷误差不 得大于1%。试验机应配置一副可自动对中的夹具。加载载荷时,夹具及其附件与试样无相 对移动。 试验机使用吨位的选择应参照该设备的说明书。 试验机需定期经具有相应资格的计 量部门进行校准。 5.1.3 试样 试样的基材由试板机械加工而得,试样的几何形状与尺寸参照附录A的规定,试样制备 工装参照附录B的规定。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试样的数量应满足获得至少3个有效试验数据的要

10、求。 5.1.4 拉伸剪切试验步骤 5.1.4.1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 除非另有规定,测试前,试样应放在标准环境或实验室内环境中进行状态调节,调节时 间不少于48 h。 除非另有规定, 状态调节后的试样应在与状态调节相同的环境下进行试验。 试验应在将 试样从状态调节的环境中取出后立即进行。 注1:如果温度和湿度对所测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应选择标准环境。 注2:如果湿度对所测性能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则不必控制相对湿度。 注3:如果温度和湿度对所测性能都没有任何显著影响,则温度和湿度都不必控制,可选择实验室中没 有温度和湿度控制的一般大气条件的环境。 T/CSAE XX2020 5 5.

11、1.4.2 加载速率和试样安装 将试样对称地夹在夹具上,务必使试样中胶层的长轴线与试验机的轴线成一条直线。 夹持处至距离最近的粘接端的距离为(50 1)mm,夹具中可使用垫片,以保证作用力在粘 接面内。除非另有规定,试验机以10 mm/min的恒定加载速率进行试验。 5.1.5 试验数据处理 试验开始前,测量并记录试样的实际尺寸。试验结束后,记录试样剪切破坏的最大负荷 作为破坏载荷, 同时按GB/T 16997中的规定记录破坏类型。 试验结果以有效试样的破坏载荷 (N)或拉伸剪切强度(MPa)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拉伸剪切强度(MPa)由破坏载荷(N) 除以试样的实际剪切面积(mm2)来计算。其中

12、,实际剪切面积为试样胶层的长度与宽度的 乘积。 拉伸剪切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0%,如果超过10%,此次试验 结果无效,应重新制备一批试样进行测试。 按GB/T 16997中的规定记录破坏类型。 5.1.6 拉伸剪切试验报告 拉伸剪切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5.1.6.1 试验项目名称及执行标准号; 5.1.6.2 胶粘剂的完整描述,包括名称、牌号、制造厂商、形态等; 5.1.6.3 基材的完整表述,包括材料名称、制造厂商、牌号、厚度、表面状态等; 5.1.6.4 胶接过程的完整表述,包括胶粘剂的使用方法、干燥和预处理条件(当需要时) 、固 化温湿度、时间、压力等; 5.

13、1.6.5 胶层固化后的平均厚度(实际厚度) ,以及控制厚度的方法; 5.1.6.6 试样的完整表述,不论是单片制备或平板制备,都应包括粘接部位的尺寸和构造, 如果试样为平板制备,应描述平板数量、切片过程、条件以及试样个数; 5.1.6.7 试样制备、状态调节和试验的环境参数; 5.1.6.8 试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型号、量程及使用情况,载荷加载速率; 5.1.6.9 每个试样的破坏载荷和拉伸剪切强度,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5.1.6.10 拉伸剪切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5.1.6.11 按照GB/T 16997中的规定来描述破坏类型,实物以图片形式记录在报告中; 5.1.6.12 描

14、述任何与规定程序的差异和任何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事件; 5.1.6.13 试验人员、日期及其他。 5.2 十字拉伸试验 5.2.1 试验原理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十字胶接试样的拉伸试验是在垂直于粘接面的方向上施加 一拉伸载荷,测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十字粘接处的拉伸强度。 5.2.2 试验设备 电子万能试验机,参照5.1.2.1的规定。 5.2.3 试样 试样的基材由试板机械加工而得,试样的几何形状与尺寸参照附录C的规定。 T/CSAE XX2020 6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试样的数量应满足获得至少3个有效试验数据的要求。 5.2.4 十字拉伸试验步骤 5.2.4.1 试样状态

15、调节和试验环境 除非另有规定,测试前,试样应放在标准环境或实验室内环境中进行状态调节,调节时 间不少于48 h。 除非另有规定, 状态调节后的试样应在与状态调节相同的环境下进行试验。 试验应在将 试样从状态调节的环境中取出后立即进行。 注1:如果温度和湿度对所测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应选择标准环境。 注2:如果湿度对所测性能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则不必控制相对湿度。 注3:如果温度和湿度对所测性能都没有任何显著影响,则温度和湿度都不必控制,可选择实验室中没 有温度和湿度控制的一般大气条件的环境。 5.2.4.2 加载速率和试样安装 将试样地安装在夹具上,夹具形状和设计型式参见附录D,夹具由T

16、型夹头、紧固螺栓 和套框组成,试样安装于夹具内,套框套在试样和T型夹头上,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试样,T 型夹头的端部固定在拉力机的夹具内, 保证试样的轴线与拉力机轴线一致, 以恒定的加载速 率进行试验。除非另有规定,试验机以10 mm/min的恒定加载速率进行试验。记录试样拉伸 过程中最大负荷作为破坏载荷,并记录破坏类型和拉伸位移。 5.2.5 试验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以有效试样的破坏载荷(N)或拉伸强度(MPa)算术平均值表示,胶接拉伸 强度(MPa)由破坏载荷(N)除以粘接面积(mm2)来计算。 拉伸强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10%,如果超过10%,此次试验结果 无效,应重新制备一

17、批试样进行测试。 按GB/T 16997中的规定记录破坏类型。 5.2.6 十字拉伸试验报告 十字拉伸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5.2.6.1 试验项目名称及执行标准号; 5.2.6.2 胶粘剂的完整描述,包括名称、牌号、制造厂商、形态等; 5.2.6.3 基材的完整表述,包括材料名称、制造厂商、牌号、厚度、表面状态等; 5.2.6.4 胶接过程的完整表述,包括胶粘剂的使用方法、干燥和预处理条件(当需要时)、 固化温湿度、时间、压力等; 5.2.6.5 胶层固化后的平均厚度(实际厚度),以及控制厚度的方法; 5.2.6.6 试样的完整表述,不论是单片制备或平板制备,都应包括粘接部位的尺寸和构造

18、, 如果试样为平板制备,应描述平板数量、切片过程、条件以及试样个数; 5.2.6.7 试样制备、状态调节和试验的环境参数; 5.2.6.8 试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型号、量程及使用情况,载荷加载速率; 5.2.6.9 每个试样的破坏载荷和胶接拉伸强度; 5.2.6.10 胶接拉伸强度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T/CSAE XX2020 7 5.2.6.11 按照GB/T 16997中的规定来描述破坏类型,实物以图片形式记录在报告中; 5.2.6.12 描述任何与规定程序的差异和任何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事件; 5.2.6.13 试验人员、日期及其他。 5.3 胶接I型断裂韧性试验 5.3.1 试验原

19、理 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双悬臂梁(DCB)胶接试样的胶层中间预埋一层长度为 50 mm的无粘性薄膜,得到50 mm长的预制裂纹。在试样预制裂纹的端部粘贴琴式铰链,在 琴式铰链的轴心连线方向上施加一拉伸载荷, 使裂纹沿着胶层稳定扩展, 测出聚合物基复合 材料/金属材料粘接处的I型断裂韧性GIC。 5.3.2 试验设备 电子万能试验机,参照5.1.2.1的规定。数码摄像机,用于拍摄记录试样裂纹出现和扩展 的过程,应具备光学防抖功能,像素应大于3000万。移动式显微镜(可选),用于测量裂纹 长度,应有0 mm200 mm的量程,放大倍数不大于70倍,读数精度为0.05 mm。 5.3.3 试

20、样 试样的基材由试板机械加工而得,试样的几何形状与尺寸参照附录E的规定。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试样的数量应满足获得至少3个有效试验数据的要求。 试样预制裂纹需要使用无粘性高分子薄膜,推荐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厚度不得 大于0.05 mm。胶层固化完成后,抽出薄膜,得到预制裂纹。 5.3.4 胶接I型断裂韧性试验步骤 5.3.4.1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 除非另有规定,测试前,试样应放在标准环境或实验室内环境中进行状态调节,调节时 间不少于48 h。 除非另有规定, 状态调节后的试样应在与状态调节相同的环境下进行试验。 试验应在将 试样从状态调节的环境中取出后立即进行。 注1:如果温

21、度和湿度对所测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应选择标准环境。 注2:如果湿度对所测性能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则不必控制相对湿度。 注3:如果温度和湿度对所测性能都没有任何显著影响,则温度和湿度都不必控制,可选择实验室中没 有温度和湿度控制的一般大气条件的环境。 5.3.4.2 试验准备 使用线宽不超过1 mm的白色记号笔或者修正液在试样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上划线,作 为裂纹扩展的参考位置,划线起点为试样预制裂纹的末端,划线间隔为5 mm。 5.3.4.3 试样安装 在试样预制裂纹端部上下表面,使用胶粘剂粘贴琴式铰链(见图1) ,上下铰链对中且与 试样平齐。铰链的宽度为25 mm,其单个活动页长度为25

22、 mm30 mm。铰链的夹持部位应距 离试样预制裂纹端部的宽度方向面25 mm30 mm。 将试样的铰链夹持在试验机的夹头上, 装夹试样时应保证铰链竖直对称夹紧, 防止偏载 发生。 T/CSAE XX2020 8 图1 铰链与胶接试样的装配示意图 5.3.4.4 初始加载 5.3.4.4.1 以1 mm/min5 mm/min的恒定加载速率对试样加载, 脆性胶粘剂 (失效应变5%) 推荐加载速率为1 mm/min2 mm/min,韧性胶粘剂(失效应变5%)推荐加载速率为3 mm/min5 mm/min,对于扩展速度非常缓慢的试样,可以选用10 mm/min的加载速率。 5.3.4.4.2 电子

23、万能试验机加载与数码摄像机拍摄,应在同一时刻开始,保证时间同步。 5.3.4.4.3 数码摄像机的拍摄范围不得小于200 mm 200 mm,保证试样开裂过程被完整的记 录。 5.3.4.4.4 电子万能试验机连续记录载荷、 位移值和加载时间。 数码摄像机记录裂纹出现和扩 展位置,精确至0.5 mm。 5.3.4.4.5 当胶层张开的裂纹长度达到3 mm5 mm后,停止加载。如果胶层张开的裂纹长度 超过5 mm,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5.3.4.4.6 以低于25 mm/min的恒定速率卸载。 5.3.4.4.7 卸载后, 在试样两个侧边对预制裂纹的尖端进行标记。 如果两个标记的位置相差超 过

24、2 mm,或试样从夹具上脱落,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注1:两标记位置之间相差超过2 mm,说明加载不对称。 5.3.4.4.8 如果出现试样铰链加载点的位移明显增加, 胶接试样的上下两侧已经明显张开, 但 胶层不产生裂纹或裂纹不明显的异常情况, 可用刀片预制裂纹替代预加载过程。 刀片预制裂 纹的方法是使用薄刀片沿着试样胶层宽度方向, 慢慢移向裂纹起始端, 然后将刀片慢慢平行 向内推进,使裂纹扩展1 mm2 mm。 5.3.4.5 重新加载 5.3.4.5.1 以与初始加载速率一样的恒定速率对试样重新加载, 在达到最终开裂长度之前, 不 能停止加载。电子万能试验机连续记录载荷、位移值和加载时间。

25、数码摄像机记录裂纹扩展 过程。 5.3.4.5.2 电子万能试验机加载与数码摄像机拍摄,应在同一时刻开始,保证时间同步。 T/CSAE XX2020 9 5.3.4.5.3 在试样侧边观测到预制裂纹的尖端有新的裂纹产生时,记录该点的载荷和位移值, 作为试样边缘目测胶层裂纹初始点(VIS)。 5.3.4.5.4 连续加载过程中,当裂纹长度在第一个5 mm范围内,至少记录2个有效的载荷位移 值,如每2 mm记录一次;接下来每5 mm记录一次载荷位移值,直到从预制裂纹尖端开始的 胶层开裂扩展至少45 mm; 最后5 mm胶层开裂长度范围内, 至少记录2个有效的载荷位移值。 直到从预制裂纹尖端开始的胶

26、层开裂总长度达到50 mm。 注2:如果电子万能试验机不具有实时显示载荷位移值功能,或不便于实时抄录载荷位 移值, 可以在试验过程中记录胶层裂纹扩展位置时刻和裂纹扩展值, 然后查看电子万能试验 机记录的载荷-位移-时间数据,确定相同时刻的载荷位移值。 5.3.4.5.5 以低于25 mm/min的恒定速率卸载。 5.3.4.5.6 卸载后,在试样两个侧边对裂纹的尖端进行标记。如果两个标记的位置相差超过2 mm,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注3:两标记位置之间相差超过2 mm,说明加载不对称。 5.3.4.5.7 如果卸载后试样出现永久变形,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5.3.4.5.8 典型的载荷-加载点

27、位移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DCB试验的载荷-加载点位移曲线示例 5.3.5 试验数据处理 5.3.5.1 理想情况下的胶层I型断裂韧性GIC可以按式(1)计算: 3 IC 3 10 2 P G Wa (1) 式中: GIC 胶接I型断裂韧性,J/m2; P 裂纹扩展临界载荷,N; 对应于P的加载点位移,mm; W 试样宽度,mm; T/CSAE XX2020 10 a 裂纹总长度(a=a0+测量的裂纹长度增量) ,mm。 5.3.5.2 实际情况中,裂纹前端可能出现偏转,式(1)的计算结果会高估GIC的数值。可以 使用修正梁(MBT)方法,纠正这种偏转的影响,将裂纹长度稍微延长为a 。其中,

28、 截距可以通过试验数据拟合的柔度立方根C1/3与裂纹长度a的直线函数关系外推产生与X 轴的交点得到,柔度C为加载点位移与裂纹扩展临界载荷的比值,即C=/P,如图3所示。 胶层I型断裂韧性GIC可以按式(2)计算: 3 IC 3 10 2+ P G W a (2) 如果得到的截距为正值,则取=0,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VIS点可用于线性拟合, 如果VIS点无法确定或明显位于定义点范围之外,则该点不参与线性拟合,并在试验报告中 注明。 图3 在修正梁方法中使用线性拟合获得 5.3.6 胶接I型断裂韧性试验报告 胶接I型断裂韧性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5.3.6.1 试验项目名称及执行标准号; 5.

29、3.6.2 胶粘剂的完整描述,包括名称、牌号、制造厂商、形态等; 5.3.6.3 基材的完整表述,包括材料名称、制造厂商、牌号、厚度、表面状态等; 5.3.6.4 胶接过程的完整表述,包括胶粘剂的使用方法、干燥和预处理条件(当需要时) 、固 化温湿度、时间、压力等; 5.3.6.5 胶层固化后的平均厚度(实际厚度) ,以及控制厚度的方法; 5.3.6.6 试样的完整表述,不论是单片制备或平板制备,都应包括粘接部位的尺寸和构造, 如果试样为平板制备,应描述平板数量、切片过程、条件以及试样个数; 5.3.6.7 试样制备、状态调节和试验的环境参数; 5.3.6.8 试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型号、量程及

30、使用情况,载荷加载速率; 5.3.6.9 柔度立方根C1/3与裂纹长度a的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截距, 拟合过程中是否用到VIS 值需注明; T/CSAE XX2020 11 5.3.6.10 每个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峰值载荷、胶接I型断裂韧性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 5.3.6.11 试样的数量,多个试样的胶接I型断裂韧性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 5.3.6.12 按照GB/T 16997中的规定来描述破坏类型,实物以图片形式记录在报告中; 5.3.6.13 描述任何与规定程序的差异和任何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事件; 5.3.6.14 试验人员、日期及其他。 5.4 胶接II型断裂韧性试验 5.4.

31、1 试验原理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弯曲梁(ENF)胶接试样的II型开裂试验是采用三点弯曲试 验方式,在试样的中部,垂直于粘接面的方向上,施加一压缩载荷,使裂纹沿着胶层稳定扩 展,测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材料粘接处的II型断裂韧性。 5.4.2 试验设备 电子万能试验机,参照5.1.2.1的规定。数码摄像机,用于拍摄记录试样裂纹出现和扩展 的过程,应具备光学防抖功能,像素应大于3000万。移动式显微镜(可选),用于测量裂纹 长度,应有0 mm200 mm的量程,放大倍数不大于70倍,读数精度为0.05 mm。 5.4.3 试样 试样的基材由试板机械加工而得,试样的几何形状与尺寸参照附录F

32、的规定。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试样的数量应满足获得至少3个有效试验数据的要求。 试样预制裂纹需要使用无粘性高分子薄膜,推荐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厚度不得 大于0.05 mm。胶层固化完成后,抽出薄膜,得到预制裂纹。 5.4.4 胶接II型断裂韧性试验步骤 5.4.4.1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 除非另有规定,测试前,试样应放在标准环境或实验室内环境中进行状态调节,调节时 间不少于48 h。 除非另有规定, 状态调节后的试样应在与状态调节相同的环境下进行试验。 试验应在将 试样从状态调节的环境中取出后立即进行。 注1:如果温度和湿度对所测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应选择标准环境。 注2:如果湿

33、度对所测性能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则不必控制相对湿度。 注3:如果温度和湿度对所测性能都没有任何显著影响,则温度和湿度都不必控制,可选择实验室中没 有温度和湿度控制的一般大气条件的环境。 5.4.4.2 试样安装和加载 5.4.4.2.1 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三点弯曲夹具,调整支座跨距2Ls为70 mm,使加载头位于 支座中间并与支座平行。按图4装夹试样,试样的长度方向与支座和加载头垂直,有效裂纹 长度a 0.7Ls mm。 T/CSAE XX2020 12 注:加载头和支座与试样接触表面应为圆柱面,加载头和支座的表面粗糙度应小于3.2 m; 加载头半径R=(5.0 0.1)mm; 支座

34、半径R=(5.0 0.1)mm。 图4 ENF试样安装示意图 5.4.4.2.2 采用位移控制方式施加载荷,加载速率为1 mm/min 2 mm/min。当裂纹扩展5 mm 左右时,停止加载。 5.4.4.2.3 调整支座跨距2Ls 为100mm,按有效裂纹长度a等于0.5Ls 装夹试样,并保证试样的 长度方向与支座和加载头垂直。 5.4.4.2.4 调整电子万能试验机,使载荷值和位移值均归零,按1 mm/min 2 mm/min的加载 速率重新施加载荷,记录试样加载点处的载荷位移曲线,典型曲线如图5所示。 5.4.4.2.5 当载荷明显下降时,停止试验,记录裂纹扩展临界载荷。 图5 ENF试

35、验载荷加载点位移曲线示例 5.4.5 试验数据处理 胶层II型断裂韧性GIIC可以按式(3)计算: 2 3 33 9 10 2(23) C s P a G WLa (3) T/CSAE XX2020 13 式中: GIIC 胶接II型断裂韧性,J/m2; P 裂纹扩展临界载荷,N; 对应P的试样加载点位移,mm; a 有效裂纹长度,mm; W 试样宽度,mm; 2Ls 跨距,mm。 当载荷位移曲线无非线性段时, 裂纹扩展的临界载荷取最大载荷; 当载荷位移曲线 有非线性段时,裂纹扩展的临界载荷取直线段斜率下降5%时对应的载荷。 5.4.6 II型开裂试验报告 胶接II型断裂韧性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

36、内容: 5.4.6.1 试验项目名称及执行标准号; 5.4.6.2 胶粘剂的完整描述,包括名称、牌号、制造厂商、形态等; 5.4.6.3 基材的完整表述,包括材料名称、制造厂商、牌号、厚度、表面状态等; 5.4.6.4 胶接过程的完整表述,包括胶粘剂的使用方法、干燥和预处理条件(当需要时) 、固 化温湿度、时间、压力等; 5.4.6.5 胶层固化后的平均厚度(实际厚度) ,以及控制厚度的方法; 5.4.6.6 试样的完整表述,不论是单片制备或平板制备,都应包括粘接部位的尺寸和构造, 如果试样为平板制备,应描述平板数量、切片过程、条件以及试样个数; 5.4.6.7 试样制备、状态调节和试验的环境

37、参数; 5.4.6.8 试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的型号、量程及使用情况,载荷加载速率; 5.4.6.9 每个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峰值载荷; 5.4.6.10 试样的数量,多个试样的胶接II型断裂韧性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 5.4.6.11 按照GB/T 16997中的规定来描述破坏类型,实物以图片形式记录在报告中; 5.4.6.12 描述任何与规定程序的差异和任盐的焙烧 XX/T XXXXXXXXX 16 过程。 6.2.1.4 氯化焙烧 chloridizing roasting 通过加入氯化剂使原料中某些组分转变为氯化物的焙烧过程。 6.2.1.5 硫酸化焙烧 sulphating roast

38、ing 使原料中的某些金属硫化物和其它化合物转变成水溶性硫酸盐的焙烧过程。 6.2.1.6 挥发焙烧 volatilization roasting 通入空气或反应剂,使原料中某些组分生成挥发性化合物的焙烧过程。 6.2.1.7 磁化焙烧 magnetizing roasting 在一定温度和气氛下将无磁性或弱磁性金属氧化物转化成强磁性金属氧化物的焙烧过程。 6.2.1.8 流态化焙烧 fluid bed roasting 颗粒物料受自下而上的气流作用,在浮动状态下进行焙烧的过程。 6.2.2 团矿 briquetting 将矿石粉压块、焙烧成适合于冶炼的硬块的过程。 6.2.3 烧结 sin

39、tering 物料中添加还原剂或助熔剂,并在不低于物料熔点的温度下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 6.2.4 煅烧 calcination 在低于物料熔点的温度下,使物料分解的过程。 6.2.5 熔炼 smelting 熔化炉料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使有价金属与不需要的组分分离,产出粗金属或金属富集物 及炉渣的过程。 YSJ 020-1993,定义 4.2.1.1 6.2.6 吹炼 converting 向熔融的锍或粗金属鼓入空气、 工业纯氧或其他氧化性气体, 使杂质氧化成气体逸出或成为氧化物 造渣,以获得较纯的金属或高锍的过程。 6.2.7 XX/T XXXXXXXXX 17 蒸馏 distill

40、ation 使物料中的金属以金属形态蒸发后又冷凝的过程。 YSJ 020-1993,定义 4.4.1.1 6.2.8 精馏 rectification 利用金属或其化合物沸点的不同,交替进行多次蒸发与冷凝,分离提纯金属或其化合物的过程。 6.2.9 精炼 refining 脱除粗金属中的杂质,产出精金属的冶炼过程。 YSJ 020-1993,定义 4.5.1.1 6.3 湿法冶金 6.3.1 浸出 leaching 用浸出剂选择性溶解矿石、精矿、焙烧料等固体物料中有用组分的过程。按所用浸出剂的性质分为 水、酸、碱、盐浸等。 6.3.1.1 堆浸 heap leaching 浸出剂连续地通过矿石

41、堆,从中浸出有价组分的过程。 6.3.1.2 槽浸 vat leaching 在槽内浸出有价组分的过程。 6.3.1.3 细菌浸出 bacteria leaching 借细菌的生化作用,使矿石中的有价组分转入溶液的过程。 YSJ 020-1993,定义 5.2.1.5 6.3.2 溶液净化 solution purification 除去溶液中杂质的过程。 YSJ 020-1993,定义 5.4.1.1 6.3.2.1 沉淀净化 ion-precipitation purification 使溶液中需要去除的离子形成固体析出的过程。沉淀净化通常包括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沉积法。 6.3.2.1.1

42、化学沉淀 chemical precipitation 加入沉淀剂,使溶液中需要去除的离子转化为难溶物质而析出的过程。 XX/T XXXXXXXXX 18 6.3.2.1.2 电解沉积 electrowinning 采用不溶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使电解液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在阴极上的过程。 YSJ 020-1993,定义 5.5.1.1 6.3.2.2 置换净化 cementation purification 用较负电性的金属从溶液中取代较正电性金属的过程。 6.3.3 溶剂萃取 solvent extraction 水相中某些组分与有机相接触后,经过物理或化学反应进入有机相的过程。 6.3.4 反

43、萃取 stripping 用反萃剂使负载有机相中的被萃物返回水相的过程。 YSJ 020-1993,定义 5.4.1.24 6.3.5 离子交换 ion exchange 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溶液中的同性离子进行交换的过程。 YSJ 020-1993,定义 5.4.1.32 6.3.6 吸附 adsorption 固体、液体、气体与吸附剂接触时,固体、液体、气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吸附剂表面产生积 蓄的现象。主要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6.3.7 解吸 desorption 已吸附的物质从吸附剂中释放的过程,是吸附的逆过程。 6.3.8 电渗析 electrodialy

44、sis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使电解质中阴、阳离子选择性地透过离子交换膜而实现分离或富集的过程。 YSJ 020-1993,定义 5.4.1.24 6.3.9 蒸发浓缩 evapo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除去溶液中的部分溶剂提高浓度的过程。 6.3.10 冷却结晶 cooling crystallization XX/T XXXXXXXXX 19 使溶液冷却达到过饱和而结晶的过程。 YSJ 020-1993,定义 5.6.1.5 6.3.11 重结晶 recrystallization 将晶体溶解,再进行结晶的精制过程。 XX/T XXXXXXXXX 20 索 引 汉语

45、拼音索引 B 半工业试验 3.13 崩落采矿法 4.3.6 焙烧 6.2.1 闭路磨矿 5.3.3 闭路破碎 5.2.7 边界品位 3.5 表层浮选 5.6.11 剥离 4.2.1 剥采比 4.2.2 部分混合浮选 5.6.5.6 C 采矿损失率 4.1.4 采装 4.2.7.3 采准 4.3.2 槽浸 6.3.1.2 产率 5.1.9 沉淀净化 6.3.2.1 磁化焙烧 6.2.1.7 磁流体分选 5.6.9 磁团聚选矿 5.6.13 磁选 5.6.6 重结晶 6.3.11 充填采矿法 4.3.7 粗碎 5.2.3 粗选 5.6.1 吹炼 6.2.6 D 等可浮浮选 5.6.5.3 地下开采

46、 4.1.2 电解沉积 6.3.2.1.2 电渗析 6.3.8 电选 5.6.7 煅烧 6.2.4 堆浸 6.3.1.1 F 反萃取 6.3.4 反浮选 5.6.5.2 XX/T XXXXXXXXX 21 放射性分选法 5.6.14.3 分级 5.4.1 分级效率 5.4.2 分期开采 4.2.6 分支浮选 5.6.5.7 浮选 5.6.5 G 概略研究 3.17 干燥 5.7.4 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 3.3 工业试验 3.14 光电选 5.6.14.4 过滤 5.7.3 H 化学沉淀 6.3.2.1.1 化学选矿 5.6.8 还原焙烧 6.2.1.2 回采 4.3.4 挥发焙烧 6.2.1.6 混合浮选 5.6.5.5 火法冶金 6.1.3 J 机械挑选 5.6.14.2 加压过滤 5.7.3.2 拣选 5.6.14 阶段磨矿 5.3.4 解吸 6.3.7 浸出 6.3.1 金属平衡 3.16 经济剥采比 4.2.3 精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