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造宣言》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pptx

上传人:梅子6936 文档编号:21596786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49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宣言》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创造宣言》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创造宣言》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创造宣言》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创造宣言》公开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第第2020课课创造宣言创造宣言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教育家。著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主要思想是“生活教育”。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1.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2.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3.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

2、点吗?如果有,是什么?初读感知:1.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初读感知:2.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初读感知:3.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初读感知:4.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

3、如果有,是什么?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初读感知:第一部分():由艺术家造石像谈起,引出教育家的创造不同于前两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梳理论证思路,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第二部分():作者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一连串的不可争辩的实例,一一予以反驳,从中确立起“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梳理论证思路,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第四部分():作者以排比的手法,鲜明地指出“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你是一个“活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

4、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这样的结尾富有感召力。第三部分():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1.如何理解“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的含义?2.赏析“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只要有勇气,我们即使身陷绝境也能创造出一片天地。通过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身处困境但仍取得成功的事实有力地反驳了“走投无路,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用“毕竟

5、”一词点出他们成功的不易,引出下文“要开出一条生路”,必须要有智慧、信念和一种大无畏的精神。1.“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赏析语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3.“蚕吃桑叶,尚能吐丝,

6、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这一反问句有什么作用?4.怎样理解“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这句话的含义?赏析语言:这是一个犀利的反问句,引人反思,催人奋进。作者把以“我太无能”为借口,自暴自弃,不去创造的人和吃桑叶就能吐丝的蚕作比较,激励人们去创造,去奉献。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赏析语言:5.“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

7、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这是什么意思?引用古语说明要走出绝境,获得成功,就要“变”,这里的“变”指的就是“创造”,而创造则需要智慧、勇敢和坚定的信念。概括主旨: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作业: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提示:1.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