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docx

上传人:梅子6936 文档编号:21600081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理解疑难字词,理解文意;2 较系统地了解孟子的生平及思想,理解文中孟子的政治主张。3 体会孟子散文的特点。4 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通过相关学习资料、参照注释等途径疏通文意,理解思想。2 体会文中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孟子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教学方法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解放战争,国民党号称八百万大军,装备精良,占据长江天险,人民解放军却凭着“小米加步枪

2、”,把国民党赶到了台湾,这是为什么?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中的一篇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许能解答这个问题。二、了解孟子及孟子(学生介绍,教师展示思维导图并补充讲解)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并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计261章,约35000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

3、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就是其中一篇说理文。三、初读课文,指导朗诵。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并提醒学生注意一些字词读音。郭(gu)粟(s)域(y)夫(f)亲戚(q)畔(pn) 寡(u)助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出语句的停顿和节奏。3.个别读课文。(男、女生读课文,学生听读并点评。)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通读课文,对照书下注释,同桌交流,逐句疏通文意。2.教师巡视释疑点拨,重点注意古今异义词。3.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1)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2)“是天时

4、不如地利也”一句中的“是”,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3)“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4)“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5)“固国”的“固”,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使国巩固”。(6)“威天下”的“威”,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7)“寡助之至”的“之”动词,作“到”讲。(8)“畔”:“叛”的通假字,背叛。古今异义词: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城,古义,城墙。今义,城市。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五、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及写法。默读课文,思考:1.师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5、(板书)2.作者接着是怎能展开样论证的? 3.怎样才能做到“人和”呢?“人和”用文中的原话来说是指什么?作者的结论是什么?4.本文反应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政治?为什么?5.请你谈谈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征?讨论明确:(1)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3)要做到“人和”,就要施行“仁政”,即“得道”。 “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结论是:得道

6、多助,失道寡助。(4)作者借战争谈政治,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施行仁政,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5)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老师小结: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摆事

7、实、讲道理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的“仁政”的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六、拓展延伸,当堂练习:1.你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提示: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助大雾的天气迷惑曹军,使曹军把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来。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让熊熊燃烧着的很多小船冲向曹军的战船,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2.你能举个借助“地利”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吗?提示: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大捷;崤之战3.你知道1980年前,深圳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吗?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发展成一个超级的大城市呢?一个小小的渔村;是改革开放给了深圳“天时” 。4你认为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学生讨论,各层次学生各抒己见)(从国家、家庭、个人等方面谈)师归纳: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的事情,注定要失败的。七、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2.用白话文口头翻译全文3.整理重点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