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时.docx

上传人:梅子6936 文档编号:21600115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重要教读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观点,掌握驳论的批驳方式,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鲁迅先生的杂文,体会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教学目标1.结合社会背景,体会文中的某些语句、文段的深层含义。2.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树立并具有坚定的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对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的领会。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熟读本课,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鲁迅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如今,中国力量已经成为一个

2、热词,无论是动车、港珠澳大桥,还是移动支付和,无疑都透露出浓浓的民族自信。可是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却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今天我们走进先生的杂文世界,一起学习这篇振聋发聩的好文章。二、知识梳理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2.背景链接 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

3、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三、自主预习1.字音搽(ch)玄虚(xun )省悟(xng )渺茫(mio )脊梁(j )诓骗(kung )2.词义【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诓骗】用谎话骗人。【怀古伤今】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四、整体感知(一)梳理结构【交流点拨】第一部分(

4、12段):揭示对方谬误。揭示对方论点及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 第二部分(35段):直接反驳。驳敌方论证。说明敌方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 第三部分(68段):间接反驳。用事实证明正面论点的正确从而反驳敌论点。揭示敌论点虚假。 第四部分(9段):作出结论。直接驳论点揭示对方论点以偏概全,以表面概实质。(二)速读第15段,讨论探究。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交流点拨】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2.第4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即“一到求神拜佛

5、麻醉着自己”,这说明什么?【交流点拨】“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并且让他们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所以,检察官惟恐去之而不及。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众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三)品读第69段,讨论探究。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交流点拨】“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

6、制奴役统治,“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灯下漫笔),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这样一来,对于为他们的自由尊严而牺牲的先驱者,他们多半表现出“看客”的心态,不能知道在某种程度上演化成不愿知道了。2.“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交流点拨】“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鲁迅曾评述御用文人“他的帮法,是在血案中而没有血迹,也没有血腥气”,他们的功能就是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地底下”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因为它来自民众,故称“地底下”。在当时,这股力量指中国共产党。他说:“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

7、,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以为同志,是自引以为荣的。”(答托洛茨基派的信)把“状元宰相”“地底下”相对比,可看出鲁迅的“立人”精神和民本思想。 3.“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吗? 【交流点拨】“埋头苦干的人”:主要指广大劳动人民,也指历史上那些科学家、文学家等。如:李时珍、毕昇、蔡伦、祖冲之、徐霞客、司马迁、曹雪芹、蒲松龄、华罗庚、袁隆平“拼命硬干的人”:指历史上起义反对封建统治和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如:陈胜、吴广、岳飞、文天祥、辛弃疾、李自成、洪秀全、关天培、邓世昌、戚继光“为民请命的人”:指为人民疾苦而呼告的

8、人。如:杜甫、范仲淹、白居易、王安石、柳宗元、包拯、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鲁迅 “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险,探求佛法教理的人。如:玄奘、鉴真4.“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交流点拨】当时国民党到处散布悲观论调,广大民众也因“中国的脊梁”总被摧残,被抹杀,而看不到光明。鲁迅反复赞扬“中国的脊梁”,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五、本课小结本文抓住敌论据不能证明敌论点为“突破口”,以反驳对方的论证为武器,一举击中其要害。反驳强劲有力。六、布置作业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它和本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什么异同。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年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 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板书设计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古代现代正面理论发展“自驱力”失去“他信力”直接反驳相信国际联盟一味“求神拜佛”自夸地大物博揭示谬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