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

上传人:梅子6936 文档编号:21600558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讽刺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重点)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难点)3.欣赏并品味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素养)教学重点立足文本,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述中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备查1.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安徽全椒人。18岁考取秀才,23岁继承家产又很快荡尽。33岁家迁南京,生活贫困。36岁因对科举生厌,拒绝科考。54岁客死扬州,朋友买棺

2、收殓,归葬南京。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老残游记2.背景简介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约束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

3、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3.文学常识(1)讽刺文学,指用夸张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而否定的方式是通过揭露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的。而对值得同情的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2)讽刺文学赏析方法阅读这些作品,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体会批判精神。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

4、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拨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所在,是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如书中的马二先生,是一个为求取功名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功名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其迂腐可见一斑。又如书中第四十八回写王家三姑娘绝食“殉夫”,众人不加阻拦反而大加赞扬,这些正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怒抨击。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a.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如写范进中举后惊喜过度而发疯这一情节时,作者运用的夸张的讽刺艺术可

5、谓达到了极致,对当时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的社会现实加以夸张和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b.抓住平常生活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对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描写:马二先生游了三天西湖,中间睡了整整一天,喝了七次茶,吃了四次饭,对西湖的山光水色、名胜风物却视而不见,无一领会。这段生动、逼真的描写,作者没有从旁插一句话,全是让主人公以自己的行动揭露了他灵魂的秘密:愚拙酸腐的迂儒。作者也正是通过马二先生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他的性格,对他那种迂腐可笑的思想举动做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c.广泛采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在刻画人物时

6、,作者常常并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引导读者一道去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儒林外史中,作者将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进行了对比:中举前,胡屠户骂范进“现世宝”“穷鬼”“尖嘴猴腮”,中举后一口一个“贤婿老爷”,恭维他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通过对比,活描出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世人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地逢迎的画面。这些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讽刺作品包含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7、。儒林外史写于二百多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至今仍令读者觉得“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也许就是因为作品与现实的联系。如学习变色龙一课后,我们会感觉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之类的人物,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存在,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和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二、整体感知1.阅读方法指导(1)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2)略读与精读相结合。(3)做读书笔记。概括大意划出关键字词入情入景品味语言(批注/摘抄等)读书心得(4)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2.内容简介全书共五十六回,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对“

8、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与品德,而是为功名利禄所颠倒,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儒林“群丑图”,展现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表明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3.结构简介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第一部分(230)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第三部分(4655)“市井奇人”的发现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以 “幽榜”回映“楔子”。4.人物介绍(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周进(腐儒的典型)周进原本是

9、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号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号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范进(腐儒的典型)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

10、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2)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汤奉(贪官污吏的典型)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傅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如此“清廉”的知县,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王惠(贪官污吏的典型)南昌太守王惠,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3)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鲁编修(八股迷的典型

11、)他认为:“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但他却是一个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的科举“成功者”,他以整个的个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4)吝啬鬼的典型 严监生严监生(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他最为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几个侄儿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想说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

12、费油,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5)地痞恶棍 严贡生严贡生是严监生的哥哥,他强圈王二的猪,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给钱,还诬赖船夫吃了他的贵重药;没借给人银子却要利息;弟弟刚死,他就强占弟媳和侄子的房产。“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6)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杜少卿(正面人物)杜少卿虽然出身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分。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朝廷征辟,但他对朝政有着清醒的认识“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所以宁可不出去好”。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好了!我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

13、也不应,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罢!”三、专题探究1.专题一:故事会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篇幅稍长,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但都含意深远,韵味悠长。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1)梳理你想讲述的故事的情节,准备一个简要的提纲。(2)讲述时既要抓住故事梗概,也要注意一些生动的细节,让自己的讲述更有吸引力。(3)注意体会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努力在自己的讲述中体现出来。故事梗概示例:明宪宗成化末年,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没考上。一天

14、,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作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2.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一向为人称道,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小说写了数百个人物,上至达官显宦,下至贩夫走卒,他们行藏不同,性格各异,而“其人性情心

15、术,一一活现纸上”(清闲斋老人语),让读者一见而洞彻其灵魂。选择书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细读有关情节,看看作者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体会。示例:儒林外史塑造了众多典型的人物,其讽刺艺术也一向为人称道。在刻画人物时,作者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技巧,使读者一读就能洞彻其灵魂。儒林外史是中国第一部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讽刺小说,吴敬梓通过典型的、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多彩的、成熟的讽刺手法,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辛辣地讽刺了当朝统治阶级的腐朽与虚伪。3.专题三:续写故事儒林外史中没有贯串全书的核心人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

16、旋即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将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1)打开思路,天马行空,尽情想象,不妨设置一些悬念,让故事更加吸引人。(2)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脱离原著。(3)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这种笔法。四、艺术特色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首先表现在笔法的客观、真实上。作者摒弃了传统的叙事方法,他宁愿退居幕后,对作品中的人物只作旁观式的笔录,通过精确的白描,不加任何渲染。全篇“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其次,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还表现在它的

17、讽刺手法的多样性。在冷静犀利的笔调之外,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讽刺手法,精心设计了一个个富有讽刺性的场面。这些手法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2.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于形象性。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相尽现”。文章运用人民群众的口语相当成功,对话中有时引用谚语、歇后语,也能恰切自然。3.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有时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这种独特形式主要还是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线索,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五、课堂总结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品通过描绘士林“群丑图”,展现金钱权势对人的品格的毒害,清楚表明否定功名富贵的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六、布置作业自主阅读推荐钱钟书围城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