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短诗五首》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时.docx

上传人:梅子6936 文档编号:21600621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诗五首》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短诗五首》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短诗五首》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短诗五首》示范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短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2.揣摩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分析诗歌独特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与哲思。3.准确、有技巧、感情饱满地朗读诗歌。教学重点揣摩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分析诗歌独特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与哲思。教学难点分析诗中意象的特征和象征意义,深入理解诗歌意蕴。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熟读这两首诗歌,搜索有相关沈尹默、戴望舒、萧红的资料。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前面两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现代诗歌和三首格律诗,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几首现代短诗,体会一下几种诗体不同的写作特点。二、学习月夜(一

2、)作者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二)写作背景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

3、新文学诞生的标志。(三)赏析诗歌播放月夜情境课文(诵读版),让学生先感知诗歌。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明确】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义和主旨的理解。【明确】象征意义: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4、;“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三、学习萧红墓畔口占(一)作品简介萧红墓畔口占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是诗人戴望舒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它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诗句采用口语,质朴且明快;叙述十分简洁,却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示出来。(二)创作背景萧红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诗人在1938年去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他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1944年作者虽已获释出狱,但祖国山河破碎依旧,作

5、者心情仍然是十分沉重的。作者前往浅水湾探访萧红的墓地,这首诗是作者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三)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四)知识链接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

6、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五)赏析诗歌播放萧红墓畔口占情境课文(诵读版),让学生先感知诗歌。1.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明确】“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

7、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2.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3.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明确】“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四、布置作业分析下面的两个意象:1.月夜中的“顶高的树”2.萧红墓

8、畔口占中的“红山茶”【参考示例】1.这挺然而立的大树是一种象征,可以是一种威权和主流环境,可以是束缚人的传统思想、古老的观念,也可以是历史上作者崇拜的偶像,或是同时代的伟人,他们高不可攀,甚至遮蔽了前行的方向。相对于身处霜风秋夜中的“我”来说,这“顶高的树”是一种对抗性的意象。2.“红山茶”这一意象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一是茶花象征着高洁、自然、朴素等特征,它表达了对逝者的赞美和欣赏;二是红色的山茶,隐喻和赞扬逝者生命之灿烂;三是映照了悼者心情的庄严和热烈;四是表达了对残暴者的默默抗争。应该说,“红山茶”意象最能契合萧红不甘寂寞、挑战悲剧的不屈英姿和热烈奔放的诗人情怀。五、板书设计 “树”“我” 追求独立自由月夜 却没有靠着 奋斗精神 “红山茶” 人生感悟萧红墓畔口占 寂寞、等待、卧听 生命意义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