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紫藤萝瀑布》同步习题第2课时.docx

上传人:梅子6936 文档编号:21600730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紫藤萝瀑布》同步习题第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紫藤萝瀑布》同步习题第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紫藤萝瀑布》同步习题第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紫藤萝瀑布》同步习题第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紫藤萝瀑布》同步习题第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紫藤萝瀑布同步测试第二课时一、课内精读阅读课文紫藤萝瀑布,完成下面的题。(1)文章题目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写出了紫藤萝的什么特点?_(2)文章开头写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_(3)按要求品析下面语句。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推”和“挤”有怎样的表达效果?_(4)作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_二、拓展阅读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秋思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甲)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

2、却(乙)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丙)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地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

3、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和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

4、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5、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1)下列词语中,填在第一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最恰当的分别是哪个词?A拼 B组 C穿 D披 E盖 F铺甲: 乙: 丙: (2)“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句中的“造物者”具体指的是什么?_(3)第二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写出两种,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_(4)第四段写人们对“春”和“秋”分别有两种感慨,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_(5)读完本文,你对“大自然的秋色”有什么感想?请把它写出来。_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一、课内精读【分析】这篇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通过看

6、花、忆花、悟花三个部分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认识,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点明全文的主旨。选文先描述我观赏紫藤萝花;再写回忆十多看前家门口那棵繁盛的紫藤萝;最后抒发我由紫藤萝花获得的感悟,对人生又重新充满了信心。【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标题“紫藤萝瀑布”,意思是紫藤萝像瀑布一样,运用的是比喻,根据对紫藤萝这种植物的了解,将它比作是“瀑布”,突出了它生长的茂盛。(2)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正是自己的“停”,才有了下文对紫藤萝的观察,而且一个“不由得”设置悬念,会让读者急于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从结构上

7、看,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3)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结合句子可知,这里的“推”“挤”都是对紫藤花的动作描写,赋予它们以人的行为,是拟人手法,以此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开的繁盛与勃勃生机。(4)本题考查描写内容与写作顺序的分析。根据文中写作的内容,可见先写的是花瀑,再写那花穗,然后写一朵朵组成花穗的小花朵,很明显是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作的。答案:(1)比喻。写出了紫藤萝繁多的特点。(2)这句话既写动作,又写心情,惊讶中带着震撼。是什么让“我”停住了脚步呢?突如其来,造成悬念。(3)采用拟人手法,把花朵盛开的情景描绘成花朵儿你争我抢,争着展示自己的美丽,争着展现自己的欢乐的画面,写出了紫藤萝

8、花盎然勃发的生命力。(4)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点评】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

9、特征。二、拓展阅读【分析】第一段介绍了秋天吕梁山的全景。第二段具体描绘吕梁山的秋色。突出了其热烈、浓艳的特点。第三段分析秋色如此浓艳的原因。最后一段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主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作答时,需分析具体的语境和待选词语的异同。根据“工作再忙”可知甲处应填读。根据“着一件绿裳的吧”可知甲处应填“披”。根据“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可知此处应填“铺”。根据“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可知丙处应填“拼”。(2)本题考查句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前后语境,可以看出“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

10、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由此很容易得出“造物者”具体指的是辛勤的劳动者及大自然的风雨、阳光、蜂蝶。(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用的修辞,结合句子内容作出具体分析。“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地闪着红光。”是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此来突出强调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把“大杨树”比喻成“

11、大扫帚”,生动形象地写出秋天树把天空映衬得洁净如镜。(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从第四段看,“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从这里可以概括出两种感慨:悲春、赞春;悲秋、颂秋。(5)本题考查的是要结合实际生活去理解文章,围绕主旨写出

12、自己的感悟。比如生命很宝贵,我们不应该浪费生命,只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事业(正确而正义的)中,并为之奋斗一生,那么到生命终了时,我们回顾自己时才会感到生命的充实有意义。意思相近即可。答案:(1)D、F、A(2)辛勤的劳动者及大自然的风雨、阳光、蜂蝶(3)排比、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此来突出强调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秋天树把天空映衬得洁净如镜。(4)悲春、赞春;悲秋、颂秋(5)生命很宝贵,我们不应该浪费生命,只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事业(正确而正义的)中,并为之奋斗一生,那么到生命终了时,我们回顾自己时才会感到生命的充实有意义。【点评】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