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梅子6936 文档编号:21600853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封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质量检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咀嚼(ju) 诘难(ji) 狡黠(ji)B怡情(y) 傅彩(b) 睾肾(go)C逻辑(j) 徐庶(sh) 阐明(chn)D矫(jio) 统筹(chu) 王粲(cn)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修理房屋)B这么陡峭的山。(形容山势直上直下)C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D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听得不真切、不清楚)3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含义是()(2分)A因为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姑娘

2、,作者是在赞美她。B因为驿路上到处是梨花,特别美,值得作者赞美。C以花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D表明是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而且梨花姑娘的名字与梨花相同。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D“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狗丢失后,他心急如焚,到处张贴“寻狗启示”。B金秋十月,玄武湖桂花盛放,芳

3、香四溢醉游人。C为了纪念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当代文人书法周”活动在望城区书堂山举行,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陋室铭是一篇铭文。“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了一种文体。B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C爱莲说托物言志,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D爱莲说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文中几次以菊花、牡丹衬托莲花之美,起到

4、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7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B“驿路梨花”这四个字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梨花,也表明了这是一篇描写梨花的写景散文。C从整体上看,本文是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出现及建造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D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

5、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9综合性学习(9分)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以“责任在我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请你写一句有关责任的名言警句。(3分)_(2)小明说,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轻松,不潇洒,我宁愿过得轻松自在。对于他的这种想法,你会怎样劝说?(3分)_(3)此次的活动将开展朗诵比赛,班级想邀请张校长当评委,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一封邀请涵请他于5月11日下午两点来七年级(3)班参

6、加活动。(3分)_二、阅读理解(35分)10.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陶后鲜有闻 (2)按要求填空(3分)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借写莲表现自己高洁的语句是 ,表现自己正直的语句是 。本文主要是写莲,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写菊与牡丹?_(3)翻译下面语句。(2

7、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4)人们以“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某人的高贵品质。在当今社会,人们又以“入淤泥而不染”来评价其高洁,可谓精妙传神。试谈谈你的理解。(2分)_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游虎丘小记【明】李流芳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注】虎丘:苏州名胜。 红

8、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下列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相与步于中庭 B万钟于我何加焉C霜叶红于二月花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用斜线(/)为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并用现代汉语翻译。(2分)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_(4)用自己的话说说虎丘的夜色的特点?(2分)_12阅

9、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回答问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人,思想和行动,范围太广,我想损之又损,只说说我深知,而且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语文”方面;这仍嫌范围广,只好再缩小,限于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说是不成问题,因为:一,看历史,似乎早已解决。那还是民初高喊文学革命的时候,以前言文不一致,如言,说“我觉得对”,文则要写“余然之”,既增加了无谓的负担,又不容易懂,所以应该合二为一。起初有些人,如林琴南之流,不以为然,但这是大势所趋,众意所归,不久就统一了天下,理,认定怎样

10、说就应该怎样写,行,用笔写白话。二,看现实,写,都不用文言,而用普通话。但这里还隐藏着不少问题。由文学革命时期起,就应该有所谓白话指什么(如有孔乙己的白话,鲁迅的白话,北京市民的白话,等等),能不能这样写,应该不应该这样写等问题。这且不管,文学革命之后,许多知名的和不很知名的作家,以及广大的能执笔而不成家的,总是这样做了。成果呢?我的看法,除了少数人、个别文体(如小说、戏剧里的对话)之外,都是只能“不即不离”。不即,是与街谈巷议的口语不尽同;不离,是无论如何,总可以算作雅化的精炼化的条理化的口语。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在现在,流行的文的大多数,从用语方面看,与过去相比,不即的成分显

11、然增加了,从而不离的成分就相应地减少了。这表现为冗长,扭曲,修饰,晦涩,不像话。不像话,有影响,是不自然,不简明,不易懂。这样写,有的来于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来于看什么,学什么;但更多的是来于认识(纵使是不很明确的),以为不这样就不成其为文,甚至不足以称为文。有认识为依据,不即而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终于成为文风问题。叶圣陶先生坚决反对这种文风,他提出正面的主张,要“写话”。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

12、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这里为题目所限,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辩。专说我的看法,写话,虽然其中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说明,但大体上说,或当作行文用语的一个高标准看,总是既正确又对症。说正确,因为这是坚持文学革命以来求言文一致的老传统。说对症,因为时下的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称为文言,是因为只见于书面,嘴里并不这样说。新文言,就其难于为绝大多数人轻易了解说,会比旧文言更糟,因为旧文言简短,新文言冗长,旧文言直说,新文言要多绕弯子。不简短,不直说

13、,再加上结果的难于了解,就成为症。去症要有对症药,那就是写话,写话的主张会碰到两种性质的难易问题。一种是执笔之前,刚才说过的,认为这样就不成其为文,下里巴人,不屑于。认识,属于一念之差,可是变却大不易,要慢慢学,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求速成办不到。另一种是执笔之后,我的经验,就说是下里巴人吧,写得简明自然,让下里巴人听着像话,不是容易,而是很难。这也要靠慢慢学(多念像话的文),多多比较,细心体会;此外还要加上叶圣陶先生提到的办法,写完,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

14、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决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繁简有时牵涉到内容方面,意思无价值,甚至更坏,当然以不写为是。内容还会引来其他性质的复杂问题,这里不管,只说用语。用语的可简而繁,近些年来大为流行,种类和花样都很多,几年前我在拙作作文杂谈的“累赘拖沓”一

15、题里曾较详细地谈到,这里不能多说。我的想法,值得重视的不是多用少用一两个字,而是应该少用而偏偏多用的这种热爱冗赘的心情,它扩张,无孔不入,就会成为风。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势力越来越大,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广,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成为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成为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认

16、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依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

17、确的分工。(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2分)_(3)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2分)_(4)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2分)_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有才与用才“时势造英雄,英雄亦能造时势”,但历史上能“造时势者”实属少数,更多的时候,我们读到的是一些比较哀怨的声音。左思有“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的慨叹,王勃有“冯唐易老,李广难逢”的感慨,苏轼更是以

1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他们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翻开历 史,如冯唐、李广身负雄才,却难遂志愿者,车载斗量,正如古人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齐不用,身为虞大夫而虞国亡,后来在秦国主政,却促进了秦国的崛起。百里奚在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何也?“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司马迁一席话道出其中奥妙,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倘若不量才而用,视宝玉为瓦砾,人才与庸才又有什么区别?当然,天下人才无数,而赏识者因时间、精力乃至视野所限,并非能识遍所有人才。因此,生逢其时的有才之士,不应去学姜太公钓

19、于隐溪,而应有勇气展露才华,甚至毛遂自荐。韩信有大将之才,跟随项梁无所知名,后跟随项羽,积极进言献策,亦不被采用,官职仅为郎中。后来跟随汉王,多次主动与萧何交谈,始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美谈,并获得萧何力荐。默默无闻的韩信能担任大将军之职,虽离不开萧何知人的才略、离不开汉王善任的胆识,但更离不开毛遂自荐的自信和审时度势的智慧。倘若韩信一意消沉,自己不努力争取,今天世上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还有韩信这个将才了。以上几人,百里奚、韩信终能施展才华,冯唐、李广却只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同样是生逢其时,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遭遇。我们身处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身边也不缺乏各种各样优秀的人才。要

20、想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不仅需要有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更需要有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只有这两者兼备,才会成就事业。所以,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_(2)第段画线句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3)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这两者”具体指什么?(2分)_(4)有朝一日,你也会成为人才。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施展才华?(3分)_三、作文(40分) 请以“有你的地方就有风景”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

21、名和人名;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参考答案1.【分析】略【解答】D【解析】A项“黠xi”;B项“傅f”;C项“辑j”。【点评】略2.【分析】略【解答】D项中恍惚的意思是仿佛。故选:D。【点评】略3.【分析】此题考查标题的作用,结合文章主旨进行解答。【解答】标题“驿路梨花”是由结尾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演化而来的,它是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则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作者用洁白如雪,不虚浮、不艳丽的梨花的具体形象,以花喻人,赞美雷锋精神,把本来抽象的社会主义风尚的本质特征鲜明地揭示出采。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回答,联系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和领悟,体会标

22、题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4.【分析】略【解答】A项不合逻辑,“缩小”不能与倍数连用;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C项状语位置不当,应把“广泛”放在“关注”前。故选:D。【点评】略5.【分析】略【解答】启示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或指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启事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这里“寻狗启示”应为“寻狗启事”,选A【点评】略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C

23、D正确。B有误,这句话并没有表现出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CD正确。B有误,“这是一篇描写梨花的写景散文”错误,本文是一篇小说,“梨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品质和精神。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8.【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

24、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解答】A使用正确,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B使用有误,津津乐道:与后面的“谈论”重复了,用“津津有味”才恰当。C使用正确,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D使用正确,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故选:B。【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9.【分析】(1)本题考查名言的积累。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写出表现责任的相关名言一句即可。如:梁启超曾说过:“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

25、趣。”(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明;其次针对情况:小明认为讲责任太沉重,担责任太劳累,不轻松,不潇洒,他宁愿过得轻松自在;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3)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拟写。根据平时对书信格式的掌握,陈述清楚邀请的事由,以及活动开展的具体时间与地点,语言连贯得体,内容简洁即可。【解答】答案:(1)示例: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2)示例:小明,作为社会中的人,不可能

26、脱离责任而生存。讲责任,体现着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逃避责任的人生没有价值。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生才会充实,生活才有意义。(3)邀请函尊敬的张校长: 您好!我班将于2018年5月11日下午两点在教室开展“责任在我肩”的朗诵比赛,想邀请您担任活动评委,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敬请光临!七年级(3)班班委会2018年5月7日【点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要注意有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

27、行吗等)。10.【分析】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解答】(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

28、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句意为: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洗涤。句意为: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益:更加。句意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者借写莲表现自己高洁,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现自己正直。(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

29、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鲜:少;句意为:(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重点语句的分析拓展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概括,然后写出自己的理解。文中作者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后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某人的高贵品质。在当今社会,人们又以“入淤泥而不染”来评价其高洁,这里只将“出”改为“入”,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入淤泥而不染”表明深入淤泥而不染且高洁。可谓精妙传神。答案:(1)多;洗涤;更加;少(2)

3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衬托莲花的高洁,增强表达效果。(3)(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4)这里只将“出”改为“入”,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后者表明深入淤泥而不染且高洁。【点评】一词多义(1)鲜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鲜艳)桃花源记(2)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之出淤泥而不染(联词,无实际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1.【分析】译文参考: 我在初十那天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

31、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这。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在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解答】(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门;B像;C听到;D次估计;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与无际

32、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是在、到。“于”的用法A在、到。B对于。 C 比。 D比。故选A。(3)本题考查句子节奏停顿。句子的意思是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因为前面是从反面说,“以 静 意 对 之”此句从正面回答。所以在中间断开。这里有句式“不 复”“亦不复”,是并列关系,所以在中间断开。(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找出描写月色的句子,注意要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要用原句。要抓住关键词“夜色”,体会夜色的特点。答案:(1)D (2)A(3)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翻译:(我们)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4)月色美好;幽

33、静。(意思对即可)【点评】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12.【分析】(1)试题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3)试题分析:

3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4)试题分析:从文中找出依据,学会找出照应的内容。【解答】【答案】(1)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这两句话承上启下。(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3)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但又不肯删去,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当然感慨了。(4)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点评】略13.【分析】文章通过百里奚、韩信终能施展才华,

35、冯唐、李广却只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对比。论证了“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这一中心论点。【解答】(1)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或者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2)本题考查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采取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比喻论证:用人

36、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以使论证通俗易懂。结合具体内容,按照“方法+作用”的格式回答即可。根据具体内容判断。阅读所示文段划线句子即可知是举例论证,其论证的问题即是举例后“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这一句表达的内容。(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此题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快速确立筛选信息的范围(一找);第二步,比较分析各种相关信息,并准确整合信息(二比)在文中找到词句的位置即最后一段,根据前句即“不仅更”的内容即可知道“两者”指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和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

37、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的生活学习经历来谈即可,做到言之有理。阅读最后一段,可根据“更需要有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一句中的“勇于担当、积极向上”两个词语,再结合自己现今的学习生活解答。答案:(1)一个人有才华,并且受到赏识和重用,才有得到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2)举例论证 作用:通过举百里奚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论证了“人才不仅在于发现,还在于使用,而用与不用又恰在于用人者之明与不明”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3)“这两者”指虚怀若谷、求才若渴的“伯乐”和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千里马”。(4)在做事时,要勇于担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别人不愿做,做不好的事情做

38、好,实现自己的价值。【点评】解答议论文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考查的基本内容、命题方式及答题方法等;对每个考点、每一种命题方式都要弄清楚,并且掌握其不同的解答方法。第四题是难题,阐述理由要合理。14.【分析】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从对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中得出立意。就本则题目来看,其中的关键信息是“你”“风景”,“风景”可以是指自然的风光景色;也可以是人文风景。“你”可以是:一株小草;一棵大树;一群学雷锋活动的红领巾;尽职尽责的环卫工人;无私奉献的自愿者等。总之,他们的出现就一道美丽的风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美好行为给周围带来了美的

39、存在。本篇命题作文写记叙、抒情类文章较好,记叙一个故事或是赞美某些人。【解答】【范文】有你的地方就有风景 我知道就算大雨让整座城市颠倒,你会给我怀抱。题记 记忆中那年的冬天雪特别多,所以特别冷。可是有你在,整个冬天都格外温暖。 我讨厌过节,任何那些全家团聚的节日。因为工作的原因,爸爸妈妈总是没有办法赶回来,所以每当那些节日,心里比什么都难过。 那年冬天的除夕终究还是来了,尽管我和爷爷两个人也照样把除夕过的有模有样,可是我知道缺少的再怎么有模有样也不能代替的。吃完晚饭我和爷爷有一句没一句聊着一边还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可是心却全在电话上。在这样的节日里,思念难免总是很容易泛滥的。 终于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我急忙跑过去,拎起电话就喊妈妈,可是听到的是你那有点不识好歹的笑声。我全无心思和你开玩笑,完全心不在焉的和你聊着天,你似乎有些察觉,说了句等一下,便把电话挂了。 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