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最苦与最乐》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ppt

上传人:梅子6936 文档编号:21604491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最苦与最乐》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最苦与最乐》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最苦与最乐》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最苦与最乐》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最苦与最乐》教学ppt课件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5*最苦与最乐精彩开篇词人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痛苦。当你快乐的时候,不要笑得太大声,小心把旁边住着的痛苦吵醒。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前贤哲人有过很多深刻的思考,寻常百姓也有过不少精彩的论述。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将人生苦乐与责任联系在一起,思想深刻,见解不凡,既显示了儒家的进取精神,又体现了智者的达观情怀,读来令人掩卷深思,实在是文中的精品,相信大家学习此文,也必能获益匪浅。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2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辨证性和严密性。3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经常

2、听同学们抱怨:上学真苦啊!难道不上学就不苦吗?又有多少人因为上不了学而痛苦。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曾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历经坎坷和挫折。快乐和痛苦本来就是双胞胎。上帝是公平的,快乐与痛苦是相依相存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认识也有不同。那么究竟什么事情最痛苦、什么事情最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梁启超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看看他是怎么认为的。寨子()陡峭()竹篾()简陋()悠闲()恍惚()修葺()晶莹()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给加点字注音。2.注意文中多音字、形近字zhiqiomiluyuhungqyng(l)露宿露(lu)露丑扛(kng)扛

3、着杠(gng)杠铃缸(gng)水缸驿(y)驿路译(y)翻译泽(z)色泽3.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1)莫过于。()(2)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3)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4)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5)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6)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7)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8)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莫若契约达观心安理得海阔天空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仁人志士3.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

4、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4.背景链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5.回顾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理解文章内容,还需掌握论题。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

5、探究(一)整体感知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思考下列问题:1.这篇文章的论题是什么?【交流点拨】最苦与最乐。2.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本文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是哪三个问题?【交流点拨】(1)人生什么事最苦?(2)什么事最快乐?(3)最苦与最乐之间有什么关系?3.从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交流点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第三部分(56)。(二)深层探究1.细读第13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交流点拨】(第1段)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2)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交流点拨】(第2段)通过与贫穷、失意、死

6、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3)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交流点拨】(第3段)不守诚信、欠钱没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没有赔礼没责任的表现。责任的范围: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三个凡属:概括所有的责任。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一个论点: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一直要过着痛苦的日子,即背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2.细读第4段,思考下列问题: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交流点拨】从第一句这个设问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7、就可以看出,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完成了责任。这也就推出了本文的第二个论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3.从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往往是作者论述自己重要观点的部分,细读第5-6段,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交流点拨】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引用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得出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小结:由前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两个分论点和一个结论,即

8、分论点一:背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分论点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由此我们也明确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三)写法探究1.通读全文,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小组活动,找出每部分的论据)【交流点拨】(1)事实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2、3段)道理论据: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

9、理、定律、公式等。(4、5、6段)。(2)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第4、5、6段)。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第2、3段)。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3)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通常的写法:总论分论结论。本文结构有所不同:第一部分(1-3)分论:最苦。第二部分(4)分论:最乐。第三部分(5-6)结论:苦中有真乐。2.品味语言特点。【交流点拨】(1)朗朗上口,比较流畅.作者没有堆砌过多华丽的词藻,而是用比较轻松的语气娓娓道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比较简洁。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之后的快乐。再看

10、看这些句子:“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些句子及语气极具口语化,让严肃的问题亲切化,易于接受。(2)运用修辞,让人读来心情愉悦。本文主要用的修辞:设问:特点主要是自问自答(第1段)。排比:最鲜明的符号就是分号,特点是句式相同或相近(第2、3段)。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第6段)。运用修辞使文章条理清晰,问题鲜明,有趣味性。(四)体验与反思在本文中,作者提出把万事当责任来尽,便得苦中真乐,人生当勇

11、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的观点。作为学生,我们就应当把学习当作责任来尽,于尽责任中得乐趣。请据此谈谈你对“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名言的看法?【交流点拨】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睿智、更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如果把学习当做一件责任,觉得它漫无边际,无法完成,就会感觉像背了千斤重担,自然感觉痛苦万分;如果把学习当作一个兴趣、一份责任来完成,每学到一点知识就感觉有所进步,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就感觉尽到了一份责任,你就会感到快乐的,也会真正获益的。四、拓展延伸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名言警句。【交流点拨】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罗曼罗兰:最难忍受的痛苦,也许是想干一件事情而又不去干。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财富或荣誉,而是来自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五、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分论点:最苦负责任(1-3)分论点:最乐尽责任(4)结论: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5-6)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