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13792139969@163.com 文档编号:21777839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饶市2024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陕西省洋县某村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该村早期实行退耕还林、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禁止开矿等举措,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却一度陷入“绿色贫困”。近年来,该村践行“两山”理念,立足本地生态优势,以绿色有机产业为突破口,促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发展,形成有机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地域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早期,该村陷入“绿色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A. 发展思路固化B. 基础设施落后C. 农业人口外流

2、D. 生态环境脆弱2. 全产业链托管的稳定运行直接影响到当地农户收益及农产品市场供应,下列关于其内在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A. 投入资金减少B. 管理难度降低C. 人才需求减少D. 交易成本降低3. 图示乡村振兴模式给该村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显著改善村民的生活B. 吸引外来务工人口,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C. 提升村民合作意识,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D.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打造美丽中国新样板【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地早期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农业人口外流等情况,但生态环境良好,之所以会陷入“绿色贫困”,究其根本原因,是发展思路固化,没有

3、注重保护和发展的统一;后期调整了发展思路,助推了乡村振兴,A正确。B、C、D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具体直接因素,但非根本原因。故选A。【2题详解】全产业链托管,涉及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产业、多环节,经营规模更大,资金投入增加,管理难度增大,对人才的要求更高,ABC错误;但由于产业链内部交易,交易环节减少,交易成本下降,D正确,故选D。【3题详解】延长产业链属于经济效益;该模式可能吸引部分人口回流,不能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生态环境属于生态效益,ABD错误;“提升村民合作意识,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属于社会效益,C符合题目意思,故选C。【点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4、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大禾谷是特有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珍稀稻种,它适宜种植在山垄潜育型冷浆田(下图),育秧后采用宽行稀植栽培。弋阳县属南北高、中间低的马鞍地形,中部多低山丘陵,极为适宜大禾谷的生长,而周边多个邻县试图规模引种均未获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大禾谷育秧后采用宽行稀植栽培的好处有( )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抑制稻田病虫害发生有效增加稻田总产量方便农事管理和操作A. B. C. D. 5. 制约鄱阳县等滨湖种粮大县引种大禾谷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地形B. 土壤C. 气候D. 光照【答案】4. B 5.

5、A【解析】【4题详解】宽行稀植栽培,使得植株间距加大,能够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减少病虫害的传染,抑制稻田病虫害发生,正确;可提高单产量,并不能提高总产量,错误;植株间距加大,方便农事管理和操作故选,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大禾谷适宜种植在山垄潜育型冷浆田,鄱阳县等濒湖种粮大县以平原地形为主,难以形成局部微气候及潜育型冷浆田,不利于大禾谷的种植生长,A正确;土壤、气候,光照,会影响大禾谷生长,但不是主要自然因素,BCD错误。故选A。【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水源、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土壤、地形; 科学技术因素:劳动力、生产技术、种植方式

6、、耕作方式; 市场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农产品消费状况。淄博市地处山东省中部,自然地理单元较完整,但城市辖区几经变动。20世纪90年代末,淄博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曾因过度依赖重工业而导致城市和经济发展问题突出。目前,淄博城区呈现以张店区为中心,其他四个城区环绕的“T型组群式分布格局(下图),城乡交错,形态独特,当地政府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和城市布局特点,板块化发展特色经济,产业提升效果较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导致淄博市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呈组群式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A. 山地河流较多B. 经济发展不均C. 交通发展变化D. 区划变革频繁7. 与上海等大城市相比,淄博市面临的城市问题较轻

7、的是( )A. 环境问题B. 治安问题C. 居住问题D. 就业问题8. 淄博市政府板块化发展特色经济对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措施有(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位置优势,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乡村工业,促进企业的横向联合A. B. C. D. 【答案】6. D 7. C 8. B【解析】【6题详解】据材料可知,淄博市自然地理单元较完整,但城市辖区几经变动,淄博市行政区划多次演变从而形成组群式地域空间结构,D正确;淄博市地处山东省中部,降水较少,河流发育条件较差,河流数量较少,A错误;淄博市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呈组群式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不均关

8、联较小,B错误;交通发展变化使得城市空间沿交通线向外拓展成星状或放射状,但难以形成组群式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7题详解】淄博与上海等大城市相比,人口规模相对小且城区城乡交错,居住问题较轻,C正确;上海等大城市经济发达,居民对环境要求较高,环境污染等问题较小,A错误;城市管理日趋现代化,治安问题均较少,B错误;大城市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更多,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要依托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发展乡村工业也需要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地域条件,不是所有资源枯竭型城市都具备,错误,ACD错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则相对具有

9、普遍借鉴意义,正确,故选B。【点睛】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温带、寒带的城市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气候:气温、降水适中,居住适宜河流:运输功能:交通便利;供水功能:水源充足;防卫功能;环境功能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临近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其他因素: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2024年3月29日,小明的母亲到浙江义乌出差,16:00拍摄了一张街景图(下图),1小时后,进入一家江西小炒店用餐,并以图配文分享在微信朋友圈:“这边有

10、很多江西小炒店,陌生的城市,熟悉的味道,经济实惠,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小明的母亲用餐的江西小炒店最可能临近( )A. 本地老居民小区B. 义乌特色小吃街C. 小商品批发市场D. 义乌世贸中心楼10. 推测图中街道的大致走向为( )A. 南-北走向B. 东-西走向C. 西北-东南走向D. 东北-西南走向【答案】9. C 10. B【解析】【9题详解】江西小炒店属普通餐饮服务业,要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市场最优原则”,小商品批发市场客流量大,外来人员多,对小炒需求量大,C正确。本地老居民区内,多以当地居民主,居民饮食习惯与江西差异明显,市场需求量小;义乌特色小吃应以当地特色为主;义乌世贸

11、中心楼附近应以高档消费为主,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据材料,3月29日16:00,太阳位于西南方向,义乌街道树影朝向东北,街道与树影之间呈一定夹角,且由树影方位顺时针旋转夹角到达街道方位,故街道走向为东-西走向,故选B。【点睛】服务业区位的因素是: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政策支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市场,而市场的位置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比如,位于城市中心的商业区,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和商家,成为服务业发展的热点地区。北方针叶林又称“泰加林”,是寒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其群落结构简单,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总植被树的90%以上,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

12、)、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我国某科考队通过实地调查采样,研究了森林火灾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并绘制出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该科考队实地调查采样地区位于( )A. 长白山的东麓B. 天山山脉南坡C. 横断山脉西侧D. 大兴安岭北部12. 据图推断,火后15至30年间,林下植被的生产力与物种丰富度变化的关系是( )A. 弱负相关B. 弱正相关C. 显著负相关D. 显著正相关13. 北方针叶林一次高强度森林火灾发生后,短期内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会是( )A. 高大乔木B. 低矮灌木C. 草本植物D. 苔藓地衣【答案】

13、11. D 12. A 13. B【解析】【11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该科考队实地调查的是北方针叶林植被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该植被为寒温带地区的地带性植。长白山的东麓主要属于中温带植被,天山山脉南坡受水热条件影响一般无森林植被,横断山脉地处亚热带,一般不分布北方针叶林,只有大兴安岭北部属于寒温带地区,具有典型的北方针叶林植被,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2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火后15至30年间生产力与物种丰富度变化有一定的关联,生产力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而物种丰富度先呈上升趋势后呈平缓发展,两者有弱的负相关关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一次高强度森林火灾发生后,高大的

14、树木被烧毁,但低矮的灌木根部较深,且能得到的阳光更加充足,长势更好,B正确;A错误;草本和苔藓是近地面的群落,容易被火烧毁,不具有优势,CD错误;故选B。【点睛】林火烧毁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 风蚀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而气候条件是影响风蚀的重要因素。为了将气候条件影响风蚀的可能程度进行量化,科学家提出了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概念,即风蚀气候侵蚀力,它是降水量

15、、风速、潜在蒸散量等影响因子的综合反映。下图是某年段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及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的月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甲、乙、丙三幅统计图分别对应的影响因子是( )A. 降水量潜在蒸散量风速B. 风速潜在蒸散量降水量C. 潜在蒸散量风速降水量D. 风速降水量潜在蒸散量15. 该年段内,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的季节及其首要影响因子是( )A. 春季风速B. 夏季降水量C. 秋季风速D. 冬季降水量16. 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遭受风蚀的程度,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A. 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B. 耕地压砂,减少深耕翻耕C. 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D. 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

16、答案】14. D 15. A 16. C【解析】【14题详解】对比三幅图纵坐标单位可知图甲季节变化较小,风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对比乙、丙两图可知乙图代表降水量,丙图代表潜在蒸散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读图可知,春季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且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与风速呈正相关,春季风速最大,可知风速是其首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与风速呈正相关,风速是影响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的主要因素。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遭受风蚀的程度,最有效的措施是削减风速,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可以有效削减风速,减小风蚀气候侵

17、蚀力,C正确;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主要用于防止土壤盐碱化,A错误;耕地压砂,减少深耕翻耕并不能减少风蚀,B错误;该地为灌区,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周期太长,会影响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C。【点睛】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是风速、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综合反映,能够反映气候影响风蚀的程度。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是风速、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综合反映,能够反映气候影响风蚀的程度。二、综合题(共3大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挪威维加岛位于北极圈南部浅水区,多山。岛上的渔村、码头、仓库、鸭房(一种小木棚,为欧绒鸭栖息而建,岛上居民很久以前就以

18、照料绒鸭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中心)和灯塔与周围自然景色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独特的北极民俗图。欧绒鸭主要栖息于海上,以其绒毛为原料制成的羽绒制品在国际市场备受欢迎。每年极地暖季,大量欧绒鸭聚集在此筑巢繁殖(三个月后,成功孵化出的小鸭便随父母离开)。欧绒鸭筑巢时,会用大量枝叶、青草、海藻等筑巢底,以自身绒毛排列在巢中作内衬。下图示意维加岛的地理位置。(1)据图文材料,简述维加岛拉南吸引欧绒鸭筑巢的自然条件。(2)推测维加岛先民为欧绒鸭搭建人工鸭房的目的,并分析其对欧绒鸭繁殖的影响。(3)结合维加岛的环境和景观,说明维加岛地域文化特点。【答案】(1)拉南地处西风的背风地带(维加岛东北侧),避风条件好;靠近

19、沼泽地,筑巢材料充足;距海洋近且周围海域水浅,便于觅食和繁殖。 (2)目的:人工鸭房位置固定,方便收集绒毛制作防寒制品,同时增加额外收入。影响:人工鸭房栖居空间较大且牢固(安全性好),利于欧绒鸭繁殖期躲避天敌;能避风且更舒适,有利于提高欧绒鸭繁殖存活率。 (3)在高纬寒冷地带(恶劣生存环境)中,形成了独特、俭朴的生产生活方式(依靠捕鱼和加工鸭绒毛为生)和独具特色(鸭房等)的人文景观,体现了当地居民顽强勇敢的精神品质和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人地和谐)的地域文化特点。【解析】【分析】本题以挪威维加岛欧绒鸭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域文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

20、图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维加岛位于北极圈附近,处于西风带与副极地低压带的过渡地带,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维加岛受西风带控制,风力大,拉南位于维加岛岛屿东北侧,风力较小,避风条件好;拉南离海较近,便于欧绒鸭觅食以及带领雏鸭下海学习捕食;读图可知,拉南附近有沼泽湿地,有大量枝叶、青草、海藻等,植被种类丰富,筑巢的原材料多。小问2详解】目的:人工鸭房位置固定,便于人类寻找,以其绒毛为原料制成的羽绒制品在国际市场备受欢迎,便于人们收集绒毛,降低寻找巢穴收集羽毛的难度;制作成防寒制品

21、出售,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影响:人工鸭房栖居空间较大且牢固,提供隐蔽、安全的栖息地,利于欧绒鸭繁殖期抵御天敌;能够避风且更加舒适,符合欧绒鸭的生存要求,利于提高欧绒鸭繁殖存活率。【小问3详解】维加岛地处高纬地区,温度低,自然环境恶劣,形成了主要依靠捕鱼为生,偶尔加工鸭绒毛增加收入的独特、俭朴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灯塔、鸭房等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体现了当地居民勇敢拼搏的精神品质和善于利用大自然的生活智慧,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地域文化特点,体现了人地和谐的思想。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近年来深圳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疯长”之地,2021年全市公交、出租车

22、就已实现电动化。目前,深圳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和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中游整车制造、下游汽车配套服务等”,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一汽集团自2023年与深圳签订战略协议后,成立了大湾区研究院并于今年3月发布了首款战略车型,助力深圳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下图为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布图。(1)简述深圳成为新能源汽车“疯长”之地的主要原因。(2)说明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3)请从国家安全角度阐明深圳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答案】(1)纬度低,气候适宜,对新能源汽车续航等影响较小;政策支持和大企业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

23、良好;完备的产业生态,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技术协作条件和配套服务条件较好;公共交通先行示范,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较高。 (2)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地域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靠近交通线和靠近高等研究院。成因: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较大,城市外围地租低廉;靠近交通线方便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靠近高等研究院,人才集中。 (3)培育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减少我国对石油的依赖或延缓非可再生资源的枯竭速度),保证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减轻大气污染和碳排放(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布相关材料

24、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新能源汽车分布的特点、国家安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深圳成为新能源汽车“疯长”之地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新能源汽车特点、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居民支持程度等角度分析。深圳纬度低,气候适宜,对新能源汽车续航等影响较小,适宜新能源汽车使用;政策支持和大企业助力,为深圳新能源产业提供配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良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完备的产业生态,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技术协作条件和配套服务条件较好;公共交通先行示范,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较高,有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小问2详解】结合深圳市新能

25、源汽车产业分布图得出分布特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空间分布不均,地域分布较为分散;结合图例中的交通线和高等研究院可知,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靠近交通线和靠近高等研究院。成因主要从地租、交通、人才角度分析,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较大,城市外围地租低廉,能够节省建设成本,产业园靠近交通线方便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靠近高等研究院,人才集中,便于汽车研发。【小问3详解】深圳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主要从经济、能源、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深圳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新能源汽车使用清洁能源,有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我国对石油的依赖或延缓非

26、可再生资源的枯竭速度,保证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减少二氧化碳释放,能够减轻大气污染和碳排放(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等。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湖位于多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处,周边高山环绕。形成初期,青海湖与黄河水系相通,是一个淡水湖,构造运动使原来流向黄河的河流堵塞,形成倒淌河,湖水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后期因气候变化,青海湖湖面发生升降,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滩坝是滨浅湖区湖滩和坝的总称,受沿岸流和波浪作用在沿岸湖滩长期堆积而成)。下左图示意青海湖滩坝的分布,下右图为“近1.8万年以来青海湖湖平面升降曲线图

2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结合青海湖的形成和变化,简要还原青海湖湖水性质演化的过程。(2)与图示时期相比,说明时期形成的滩坝规模特征。(3)请从滩坝的走向、砂砾磨圆度和分选性等角度,说明多条滩坝的特点。(4)在多条滩坝的形成过程中,分析青海湖湖岸线的变迁。【答案】(1)初期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断裂下陷形成洼地(湖盆),周边地表径流汇入,积水成湖;且湖水通过东(南)部河流外泄,以淡水为主;后因东部隆起抬升,外泄通道堵塞(形成倒淌河),青海湖演变成内流湖,(蒸发和径流汇入)导致盐分不断累积,湖水盐度上升,逐渐由淡变咸。 (2)与时期相比,时期湖面水位高,且维持时间长,沿岸流和波浪作用较强,故滩坝

28、规模大。 (3)滩坝受沿岸流和波浪作用影响,其整体走向多与湖岸线平行;不同时期的沿岸流和波浪的强度不一,携带和沉积的物质粒径存在差别,砂砾分选性较差;滩坝经流水搬运沉积而成,搬运过程中砂砾被不断磨圆,磨圆度较高; (4)在相对稳定的沿岸流和波浪影响下,砂砾稳定沉积而成单一滩坝,此时湖岸线也相对稳定;而多条滩坝的形成,说明湖岸线不稳定,时进时退;现今湖平面低于历史时期,说明青海湖面积在缩小,故湖岸线向湖泊方向退缩。【解析】【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为材料,涉及湖水盐度变化、滩坝面积变化、滩坝的特点、湖岸线的变迁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小问1详解】初期由于强烈的地壳

29、运动,岩层断裂下陷形成断陷盆地,地势低洼导致周边地表径流汇入,积水成湖;且湖水通过东(南)部河流外泄,湖泊水能得到不断更新,以淡水为主;后因东部隆起抬升,外泄通道堵塞,导致湖水无法外泄,青海湖演变成内流湖,经年累月湖水蒸发,且入湖河流的盐分无法排泄,导致盐分不断累积,湖水盐度上升,逐渐由淡变咸。【小问2详解】据材料“滩坝是滨浅湖区湖滩和坝的总称,受沿岸流和波浪作用在沿岸湖滩长期堆积而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与时期相比,时期湖面水位高,且维持时间长,沿岸流和波浪作用较强,湖滩堆积作用强,故滩坝规模大。【小问3详解】如图所示,滩坝受沿岸流和波浪作用影响,大致走向多与湖岸线平行;由于不同时期的沿岸流和波浪的强度不一,携带和沉积的物质粒径存在差别,砂砾分选性较差,沿岸流和波浪较强时,沉积物颗粒较大,沿岸流和波浪较弱时,沉积物颗粒较小;滩坝经流水搬运沉积而成,搬运过程中砂砾被不断磨蚀,因此,滩坝的磨圆度较高。【小问4详解】滩坝是湖泊流和波浪堆积作用形成的。在相对稳定的沿岸流和波浪影响下,砂砾稳定沉积而成单一滩坝,此时湖岸线也相对稳定;而多条滩坝的形成,说明湖岸线形成时期不稳定,时进时退;现今湖平面低于历史时期,说明青海湖面积在缩小,故湖岸线向湖心倒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