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ocker技术入门与实战.html.pdf

上传人:始于喜欢终于深爱 文档编号:2183886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DF 页数:165 大小:4.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ker技术入门与实战.html.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亲,该文档总共1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用户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当产品融入他们的设计,也会提高他们的评价起点。在Web 3.0 的时代,用户被卷入线上并形成社群,这使他们参与设计变得很方便。实际上,雷军等人主张的互联网产品“唯快不破”,并不 是出于他们对产品有多大的信心,而是将产品做成一个开放的构架,随时做好根据用户反馈进行改变的准备。值得一提的是,这 样的玩法并没有违反我们对于消费趋势“一击即中”的设定,快速迭代也不是要抛出一个“烂产品”,产品要让用户愿意参与迭 代,其基本面至少应该能够“一击即中”。 另一方面,争取追逐“长尾”,换句话说,就是适应用户的复杂需求。 假设企业掌握了关于用户偏好的大数据,就能够基于大数据挖掘出的“用

2、户欲望”,并进行精准定制。当然,这使得工业时 代标准化的产品生产模式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颠覆,生产端需要以前所未有的柔性来对接消费端的柔性。这个时代的不同在于, 用户的海量需求从互联网汹涌而来,产品的数据增多、涉及原料增多、用户零散下单大规模定制形成的柔性已经不再能够进 行匹配。事实上,有些企业走入产品线的极简主义并不是因为他们如乔布斯一样可以引领用户的需求,而是由于生产线无法适应 消费端的柔性,不得不减少产品种类。例如,凡客诚品的陈年在近期提出要“回归初心”,做出一件好衬衫,一方面是因为雷军 作为投资人和好友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自己在盲目扩大产品种类后,遭遇供应链失控的现实教训! 二、追逐

3、长尾的传统 无论通过哪种方式追逐长尾,企业生产系统的柔性(flexibility)都是关键。从本质上说,生产系统缺乏柔性是因为无法处 理海量数据。对于企业来说,解决方案包括两个方面的措施。 一方面,增强数据处理的能力。一种方法是把自我调节的功能倒逼到操作工人的环节。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用户需求开 始柔性化时,综合了手工生产与大规模生产两者优势的“大规模定制模式”(mass customization,MC)就已经产生了,其 通过通用的生产工具和机器,结合掌握熟练生产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创造了生产端的柔性,在一段时间内适应了消费需求。依 靠熟练的工人是大规模定制成功提升生产柔性的关键。但是这

4、种方法具有过多的不确定性,毕竟人脑处理数据的能力是有一个边 界值的,尤其是在海量数据的冲击下,更是难以应付。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调节。有的企业使用如Saas(软营)的方式进行解决,如服装企业自动排料服 务。其原理是,所有增加的数据可以通过软件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将零散的需求和生产进行汇集,自动计算出最合理的生产方 式。 另一方面,减少数据处理量。因为生产始终无法实现全自动,有的部分仍然需要人脑处理,因此,企业走向了“模块化之 路”。 首先,全力打造模块化产品结构。这样就可以通过产品模块的组合创造出差异化的产品,有效降低了生产的复杂程度。埃沃 男装在制作定制衬衫时,将衬衫分解为领

5、口、袖子、版身、后摆等部分,按照各个流行样式将每个部分设置若干种选择。此外, 他们还把定制输入的复杂信息进行简化,用户只需填写几个关于体型的问题,并对图画中的体形进行选择,计算机系统就会基于 存储的会员数据,自动生成匹配率高达90%的数据。 其次,推行组织模块化,打造模块化价值网。自己仅仅生产部分产品模块,而将其他产品模块的生产外包至其他企业。这 样,企业就变成了一个组织模块,和其他企业形成的组织模块能够进行无边界协作,组建成为一个庞大的“虚拟企业”。20世 纪70年代,IBM为了在PC市场上占得先机,启动了“象棋计划”(project chess)。为了在一年内开发出能够迅速普及的PC产 品

6、,IBM开放了产品模块化技术标准,最大程度借助其他企业的科技成果。利用外包,IBM从微软注册了操作系统,从英特尔购 买了CPU芯片,从计算机园地公司和西尔斯公司获得了更为庞大的零售分销网络。 三、追逐长尾的未来 尽管信息系统无限扩大了数据处理能力,模块化也最大程度减少了数据处理需求,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即使企业内部的 生产做到敏捷,但企业的上游和下游各个环节却不能一同协动。在这样一个客户追求终端整体体验的时代,价值链遵循严格 的“木桶原则”,哪一个环节的短板都可能造成整体体验的下降,这对于企业来说,显然是个大问题。也就是说,价值链上的采 购、生产、物流、分销、零售各环节中,除了生产之外的其他

7、环节也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而且,各个环节的数据处理系统 和数据本身必须是共享的。这种要求,本地软件系统如何能够办到?如果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软件系统是孤立的,即使有数据接 口,但因为信息管道(编码方式或装载数据的框架)不同,仍然避免不了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信号失真。我们常说的牛鞭效应实 际上就是反映了价值链上失真的规律。组织模块化减少了数据接口,但没有形成社会化协作,还是远远不够。 大数据和云计算给价值链重塑带来了机会。基于互联网这样一个平台,所有的价值链环节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集中处理。另 外,因为使用统一的数据构架,所以不会出现“数据孤岛”,浪费有价值的数据。由此,价值链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无缝链

8、接,实 现最敏捷、最合理的生产。基于互联网这样一个平台,企业入围合作即可以获得充分的信息,也不再会遭遇太高的学习门槛。更 令人欣喜的是,用户参与生产也变得容易,模块化的选择题,让业余者也可以发出专业的需求信号。由此,从始端原料的生产者 到终端的用户,全部都被植入了价值链(或称为价值网),社会化协作得以真正实现。而这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出现以前, 几乎是不可能的! 阿里巴巴就是在做这样一种战略布局:以电商销售平台为根据地,逐渐打通物流和分销两个环节,并开始向商家内部经营管 理和生产与采购环节进军(见图1-2)。它的目标呼之欲出,就是要实现全价值链的“互联网化”!它具有天然的优势,在C2B 的浪

9、潮中,谁能获取用户数据,谁就拥有了话语权。阿里巴巴拥有最庞大的用户数据库,也拥有强大的硬件和高效的软件构成的 计算能力,随意的计算便可以释放出商机!它向谁释放这些信息,谁就能获取丰厚收益! 图1-2 阿里巴巴打造的社会化协作价值链 技术进步为企业拉开的价值空间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改变来获利。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最需要转变的应该是自己的理念。在 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更多地通过“规模经济”来获利,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单位成本。但在互联网经济时代, 生产更应该通过“范围经济、协同效应和重塑学习曲线”来获利,因为,多种类、小规模的生产需要价值链的灵动。 1 据说,乔布斯在测试苹果员工开发的iP

10、hone自带APP时,如果点击三次点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会删除,使得开发者的辛苦付之 东流。而正是这种近乎变态式的要求,才造就了iPhone的极致体验。 第三节 交易变革 当消费变革发生,生产也开始变革,一端的柔性导致了另一端的柔性。但是,变化还不仅仅如此,买卖之间的线性关系好像 还不是互联网经济的全部。有时,卖出价格远远低于成本,甚至还有免费,更有甚者不仅白送还有补贴,因为有第三方买单。更 加复杂的交易关系让商业的逻辑变得更难看懂,即使你辛辛苦苦做出产品,产品质量最好,价格最低,你也有可能被“跨界”的 产品总序 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动 最近,管理学一级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

11、t Journal(AMJ)的许多编辑发表了一篇号召研究学者提出更多适合东方情境的管理理论 及构念的文章。这篇文章回顾了近几十年发表的管理学文章在理论创新及贡献上的不足以及对西方理论过度偏重的情况,分析了东方与西方社 会在管理情境上的一些不同之处,呼吁更多产生于东方式独特管理情境、能够解决社会实际突出问题的创新性理论及构念。 自己在管理学研究领域已经走过了20多年,其实AMJ编辑关注的话题,也是我一直关注的话题,我总是感觉中国管理研究没有如中国企业实践 那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中国管理研究学者也没有如中国企业家那样勇于拿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在我自己的认知里,管理研究贡献价值需要

12、三个条件:一是企业实践的优秀案例;二是对重大规律性问题的认识;三是人文关怀。这三个条件 在过去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经显现出来,或者可以说中国管理研究贡献价值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为什么中国管理研究本 身却没有同步创造价值呢?有人认为是语境的问题,有人认为是研究范式的问题,这些也许是问题,但是我觉得其核心问题是中国管理领 域“知”与“行”脱节的问题。 最有意思的现象是,管理学者研究的话题只是去满足西方管理期刊的要求,并不理会现实的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企业家与经理人回 到商学院读书,更重要的目的是结识人际网络与构建新的商业机会,甚至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公众传播中直接表明观点,认

13、为经济学家、商学 院教授没有用。我不想去评价谁对谁错,客观存在的现实是,管理学者的研究与企业家的实践之间有着一个巨大的鸿沟,管理学研究成果企业 家并不去在意,企业家青睐的期刊和书籍,管理学者也不屑一顾,这种现象本身就可以说明问题。 德鲁克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性就是成 就。”管理经典正是源自于对管理实践的关注与洞察,并通过与实践的互动来引领实践,此即管理经典的实践性。基于这一特征,这些经典的 研究成果在两个关键方面为我们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贡献了价值:问题的框定与复杂问题的简单化。我们始终可以受益于那些引领

14、管理实践 变化并创造出无数价值的经典研究成果: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解决了劳动效率最大化的问题,韦伯的行政组织与法约尔的管理原则解决了组织 效率最大化的问题,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解决了激励与满足感之间的关系问题,波特的竞争战略解决了如何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问题,德鲁 克让我们了解到知识员工的问题。这些经久的研究,正是基于对管理实践中重大问题的提炼,与西方企业有效的互动,带动了西方管理实践的 高速发展,并引领了世界管理的方向。 如果我们所有人可以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上思考,可能所有的问题都变得很简单。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近百年的管理实践中,不管外界环境如何 变迁,科学技术生产力如何发展,管理大师在那些经典研

15、究成果中所提出来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他们所总结的管理经验依然有益,他们所研 究的管理逻辑依然普遍,他们所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这一切首先基于这些研究都是面向管理实践的,其实践性的本质决定了这些研究对 管理实践活动的深刻洞察和归纳提炼,从而推动实践成效的提升。因此,实践性正是这些经典管理研究成果的价值贡献的首要内涵。 管理一定是来源于实践的,没有管理实践的成效,我们无法真正获得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因此,中国管理学领域的学者需要从事更多的启 蒙工作、学习的工作,把西方的管理理论传送到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 无论是管理实践还是管理研究,很多人非常努力地在尝试着新的管理理论。20世纪40年代,人际关

16、系训练被看作是组织成功的关键;50年 代,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又被视为解决管理问题的新方法;进入70年代,我们看到了企业战略;90年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 更多的新方法层出不穷。当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认为管理创新理论引领变化。其实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所有 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都是需要面对和接受的。但是,我们往往无奈地发现中国企业活得很苦,因为付出非常多却没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其中的 根本问题就是管理的基本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管理发挥了什么作用?当我们对管理的基本理解不够的时候,后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没有价值的。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这是德鲁克和我们的共识。也就是

17、说,管理从根本意义上是解决效率的问题。那么,我们的效率从哪里来?管理 的逻辑如何?这是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从管理演变的历史来看,管理演变的第一个阶段是科学管理阶段,代表人物是泰勒,这个阶段所解决 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劳动效率最大化;管理演变的第二个阶段是行政组织管理阶段,代表人物是韦伯和法约尔,这个阶段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 组织效率最大化;管理演变的第三个阶段是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包括人际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这个阶段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使个人效率 最大化。因此,如果对管理所谈的效率做细致的划分,就是劳动效率、组织效率和个人效率。先解决劳动效率,然后解决组织效率和个人效 率,当顺序颠倒时我们会发现管

18、理无效。因为个人效率需要支付条件,而支付条件是需要组织给出的,如果没有劳动生产力的产出就不可能有 组织效率,没有组织效率就不可能有个人效率。 选择泰勒、法约尔、福列特的经典研究成果,是因为我们对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认识:管理理论研究的命题来源于对重大实践问题的认识。泰 勒正是认识到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是极其重大的问题,才有了以分工理论为核心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正是关注到组织效率的问题,才有了 一般管理的5个要素和14条原则。福列特则是前瞻性地关注到了科学管理中被忽视的人性因素的相关问题,通过在企业管理咨询的实践中对现 实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从而在发挥个人效率的问题上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回顾这些管

19、理经典时我们发现,管理大师回答了对管理的最基本 理解:效率。正是这样的理论研究,推动了西方近现代的高速发展。 做了一个管理理论演变的梳理和回顾,只是想说明“知”与“行”之间是完全合一的,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只能是知与行未做到位。只能说管 理学者对实践的问题并未观察到位,只能说明立志于从事管理研究的学生与学者,没有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时代问题的密切观察者,没有让自己 融入社会实践中,没有走到企业中去,没有亲身经历一些组织的变革与挑战,所以无法发现问题、无法贡献有价值的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一直在讨论“无为”与“有为”的问题,古人有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老子说“无为而治”,金刚经说“圣贤皆

20、 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会发现,哪怕是谈论“无为”,也是为了“有为”。 儒家的思想是把欲望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孔子因此删诗书、定礼乐。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各诸侯国之间不断打仗,根本没有一个安定的环 境,但是对于文化而言,如果没有安定的社会基础是很难保存的。因此,孔子为了保存宝贵的文化遗产,删诗书、定礼乐,教书授徒。 孔子有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这些弟子后来都成了文化的主将,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删诗书、定礼乐,就能保存文化 了吗?我想是的,因为诗书礼乐是文化的形式,如果没有一定的形式,任何一个事物也难以保存。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上说“六艺之 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

21、也;礼以明体,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因此, 孔子在战事纷纷的年代要保存一些规范,从而达到延续文化的目的。 但是,规范只是形式而已,它不是文化的精义所在,重要的是在于对规范目的的体认。倘若没有体认到规范的目的,规范则会变成累赘和负 担,且会限制人们。可以说,对目的的体认要通过规范,但不能限于规范。这也是孔子的目的所在。因此,孔子提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 让”“忠孝仁义”,这些都是规范,也可以说是教条。 孔子并不像宋儒以及后世所刻画的那样死板,他的生活是充满欢乐和幽默的。这一点,如果贯通起来看,而不是读格言似的,读一下论语 就能体会得到。孔子说“吾道一

22、以贯之”,这个“一”就是他的目的。倘若明白了它,则会觉得规范不是呆板的,而是活动的,又是“不逾 矩”的,所谓“自然而然”地合于“道”。可惜,后世往往把规范看得最高,也看成是最终的。这让我联想到一些研究论文,几乎都是符合规范却 没有意义和价值。 因此,把对规范“度”的把握放在第二位,正是孔子所说的“智者过之,愚者不及”而“过犹不及”的错误,把“仁义道德”变成了一种枷锁,导致 了人们的唾弃,以致出现了“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个错误不在孔子,而应在于后世对孔子思想的曲解。我觉得,很有必要重新审 视一下传统文化,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精义所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把欲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即规范的存在

23、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们要怎 样理解的问题。 道家讲“清静无为”,不理会欲望。为什么?因为人总在追求之中,倘若因此而不断奔波,则永不能“清静”,因此,道家要求人们“虚无”,把 欲望淡漠,不去管它,从而达到“清静无染”。应该说,这也是儒家的目的。但是,倘若青年之初就讲“清静无为”,很容易导致散乱,一切都 不在乎。真正的道家是“无为而无不为”的,这个“无为”不是什么事都不干,而是能认清时代的潮流,从而能“无不为”。因此,道家的目的是 好的,但必须从扎实的规范做起。 佛家要求认清欲望的面目,从而“止于所当止,发于所当发”,也就是不但对规范要认清,对它的目的也要认清,从而能够正确、合理地处理 一些事情。

24、但是,倘若认不清呢?只有从规范做起。 因此,可以说规范是初步的必经之路,故而圣人都提出所谓的“戒律”。只是我们不能体会到戒律的目这套解决方案涉及了大量Linux内核方面的特性,如:namespaces、cgroups以及capabilities等。libcontainer很好地抽象了Linux的内核特性,并提供 完整、明确的接口给Docker Daemon。 当用户执行运行容器这个命令之后,一个Docker容器就处于运行状态,该容器拥有隔离的运行环境、独立的网络栈资源以及受限的资源等。 图1-1 Docker总架构图 1.3 Docker各模块功能与实现分析 下面我们将从Docker的总架构图

25、入手,抽离出架构内的各个模块,并对各个模块进行更为细化的架构分析与功能阐述。 1.4 Docker运行案例分析 1.3节着重介绍了Docker架构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学完后我们可以对Docker的架构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熟悉一款软件,研究一个系统,从静态的角度认识架构的各个模块,仅仅是第一步;从动态的角 度,掌握软件或者系统的运行原理,即熟知架构中模块间的通信逻辑,无疑会让自己对软件或系统的理解更上一层楼。本节将从实际的Docker运行案例出发,串联Docker各模块,从而学习Docker的运行 流程。分析原型为Docker中的docker pull与docker run两个命令。 1.5 总结

26、本章从Docker 1.2.0的源码入手,首先分析抽象出Docker的架构图,并对该架构图中的各个模块进行功能与实现的简要分析,最后通过Docker的两个基础命令展示了Docker内部的运行。 通过对Docker架构的学习,可以全面深化对Docker设计、功能与价值的理解。同时在借助Docker实现用户定制的分布式系统时,也能更好地找到已有平台与Docker较为理想的契合点。另外,熟悉 Docker现有架构以及设计思想,也能为云计算PaaS领域带来更多的启示,催生出更多创新想法。 第2章 Docker Client创建与命令执行 2.1 引言 如今,作为业界领先的轻量级虚拟化容器管理引擎,Do

27、cker给全球开发者提供了一种新颖、便捷的软件集成测试与部署之道。团队开发软件时,Docker可以提供可复用的运行环境、灵活的资源配 置、便捷的集成测试方法,以及一键式的部署方式。可以说,Docker在简化持续集成、运维部署方面将其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它让开发者从重复的持续集成、运维部署中完全解放出来,把精力真正地倾 注在开发上。 然而,要把Docker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并非一件易事。在深刻理解Docker架构的情况下,熟练掌握Docker Client的使用也非常有必要。前者可以参阅第1章,本章主要针对后者,从源码的角度分析 Docker Client,力求帮助开发者更深刻地理解Docker

28、 Client的具体实现,最终更好地掌握Docker Client的使用方法。 本章基于Docker 1.2.0的源码,分析Docker Client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DockerClient的创建与Docker Client对命令的执行。两部分分析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分析Docker Client的创建。这部分的分析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分析如何通过docker命令,解析出命令行flag参数,以及docker命令中的请求参数。 分析如何处理具体的flag参数信息,并收集Docker Client所需的配置信息。 分析如何创建一个Docker Client。 第二部分在已有

29、Docker Client的基础上,分析如何执行docker命令。这部分的分析又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分析如何解析docker命令中的请求参数,获取相应请求的类型。 分析Docker Client如何执行具体的请求命令,最终将请求发送至Docker Server。 第2章 Docker Client创建与命令执行 2.1 引言 如今,作为业界领先的轻量级虚拟化容器管理引擎,Docker给全球开发者提供了一种新颖、便捷的软件集成测试与部署之道。团队开发软件时,Docker可以提供可复用的运行环境、灵活的资源配 置、便捷的集成测试方法,以及一键式的部署方式。可以说,Docker在简化持续集成、运维

30、部署方面将其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它让开发者从重复的持续集成、运维部署中完全解放出来,把精力真正地倾 注在开发上。 然而,要把Docker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并非一件易事。在深刻理解Docker架构的情况下,熟练掌握Docker Client的使用也非常有必要。前者可以参阅第1章,本章主要针对后者,从源码的角度分析 Docker Client,力求帮助开发者更深刻地理解Docker Client的具体实现,最终更好地掌握Docker Client的使用方法。 本章基于Docker 1.2.0的源码,分析Docker Client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DockerClient的创建与Doc

31、ker Client对命令的执行。两部分分析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分析Docker Client的创建。这部分的分析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分析如何通过docker命令,解析出命令行flag参数,以及docker命令中的请求参数。 分析如何处理具体的flag参数信息,并收集Docker Client所需的配置信息。 分析如何创建一个Docker Client。 第二部分在已有Docker Client的基础上,分析如何执行docker命令。这部分的分析又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分析如何解析docker命令中的请求参数,获取相应请求的类型。 分析Docker Client如何执行具体的请求命令,

32、最终将请求发送至Docker Server。 2.2 创建Docker Client 对于Docker这样一个Client/Server的架构,客户端的存在意味着Docker相应任务的发起。用户首先需要创建一个DockerClient,随后将特定的请求类型与参数传递至Docker Client,最终由Docker Client转义成Docker Server能识别的形式,并发送至Docker Server。 Docker Client的创建实质上是Docker用户通过二进制可执行文件docker,创建与Docker Server建立联系的客户端。以下分3个小节分别阐述Docker Client

33、的创建流程。 Docker Client完整的运行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DockerClient的运行流程 通过学习图2-1,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Docker Client创建及执行请求的过程。其中涉及诸多Docker源码层次中的专有名词,本章后续会一一解释与分析。 2.3 Docker命令执行 main函数执行到这个阶段,有以下内容需要为Docker命令的执行服务:创建完毕的Docker Client,docker命令中的请求参数(经flag解析后存放于flag.Arg()。也就是说,程序需要使用Docker Client来分析Docker命令中的请求参数,得出请求的类型,转义为

34、Docker Server可以识别的请求之后,最终发送给Docker Server。 Docker Client主要完成两方面的工作:解析请求命令,得出请求类型;执行具体类型的请求。本节将从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Docker Client。 2.4 总结 本章从源码的角度分析了如何通过docker可执行文件创建Docker Client,最终发送用户请求至Docker Server。 通过学习与理解Docker Client相关的源码实现,不仅可以让用户熟练掌握Docker命令的使用,还可以使用户在特殊情况下有能力修改Docker Client的源码,使其满足自身系统的某些特殊需求,以达 到定制D

35、ocker Client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Docker开源思想的价值。 第3章 启动Docker Daemon 3.1 引言 自Docker诞生以来,便引领了轻量级虚拟化容器领域的技术热潮。在这一潮流下,Google、IBM、Redhat等业界翘楚纷纷加入Docker阵营。虽然目前Docker仍主要基于Linux平台,但是Microsoft 却多次宣布对Docker的支持,从先前宣布的Azure支持Docker与Kubernetes,到如今宣布的下一代Windows Server原生态支持Docker。Microsoft的这一系列举措多少喻示着向Linux世界的妥协,当然 这也不得不让世人

36、对Docker的巨大影响力有重新的认识。 Docker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但如果需要深入学习Docker的内部实现,最重要的就是理解Docker Daemon。在Docker架构中,Docker Client通过特定的协议与Docker Daemon进行通信,而Docker Daemon主要承载了Docker运行过程中的大部分工作。 Docker Daemon是Docker架构中运行在后台的守护进程,大致可以分为Docker Server、Engine和Job三部分。三者的关系大致如下:Docker Daemon通过Docker Server模块接收Docker Client的 请求,并在Eng

37、ine中处理请求,然后根据请求类型,创建出指定的Job并运行。由于用户的请求不同,DockerDaemon会创建不同的Job来完成任务,如:用户发起镜像下载请求,DockerDaemon创建名 为“pull”的Job;用户发起启动容器的请求,Do前言 互联网世界的竞争早已经不仅仅是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还是平台与平台之间、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每个互联网创业者和从业者,无论定位于什么细分领域,都无法回避这样一种压力: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巨 头的触角不断延伸,并购脚步不断加快,留给颠覆者和追赶者的空间日益狭窄。在这种环境下,无论是细分市场的领先者,还是 新出现的成长之星,

38、都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在夹缝中寻找生存之道,还是投靠BAT大神的怀抱? 在如此强大的巨头面前,是不是还存在着一个空间,或者一种路径,可以孕育并生长出能与大神并肩的网络巨头? 本书专注于解答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这个平台化、生态化的时代,会出现看起来过于专注自营B2C、不够开放、不够平 台、不够互联网思维的京东这样的“生物”,并且它能够如此快速、生机勃勃地成长壮大呢? 为什么偏偏是京东抓住了随着电子商务产业高速成长而成长的机会?为什么偏偏是京东成为B2C巨头、实现交易额突破千 亿?为什么偏偏是京东打破了已经保持多年动态平衡的互联网BAT三足鼎立的格局? 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三个大

39、神,BAT各自有其牢不可破的“基本盘”,百度控制内容、阿里主宰交易、 腾讯把持社交,而内容、交易(消费)、社交是互联网最重要的三项功能。 在保住“基本盘”的同时,三个大神近年来不断跨界、渗透、博弈,围绕社交、地图、旅游、移动互联网、金融等细分领域 展开激烈竞争,三者间泾渭分明的格局正被打破,三个互联网帝国的边界日渐模糊。 BAT在各自纵深领域的不断扩张与布局,使得中国互联网世界的竞争格局受到深远影响。BAT寡头时代已然形成,互联网世 界的变数正在式微吗? 京东的出现证明,在你以为不可能的地方,偏偏存在可能性。 国内的主流电商有平台电商、自营电商和垂直电商三种模式,过去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与天猫商

40、城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人们 一度认为综合自营电商已经落伍了。尤其是2012年年底,曾经与淘宝“平起平坐”以自营为主的综合电商当当商城,带着连续 亏损7个季度、总亏损额达6.69亿元的包袱,以旗舰店的形式投奔天猫,更让人们觉得自营电商模式已经没落了。 然而,京东的崛起令业界意识到,自营电商并非已到末路。依靠“正品+物流+IT系统”,京东摆脱了此前与平台电商同 场、同规则竞技的思路桎梏,实现弯道超车,推动自营电商再度成为可与平台电商分庭抗礼的主流电商模式之一。 京东正全面刷新着从下单到签收之间的完整网购体验,使消费者对网购时效与便捷性的期待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对体验不满意的“客户”并不只有消费

41、者,无数触网的企业同样希望拥有更好的“体验”。 在美国市场上,一家传统快消或服装制造商期望在互联网消费市场分一杯羹时,它面临着多种选择:自建网站经营电子商务 业务;通过已有长期合作的零售商(例如梅西百货、沃尔玛等)建造的电商平台开展电商业务;进入现有的电商B2C平台(例如 亚马逊)开展电商业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它都不必苦恼于物流配送和支付问题,现有的第三方服务足以满足大多数品牌商的 要求。不管与亚马逊还是梅西百货合作,它都能够享受与线下零售相同水准的保护(对仿冒品的禁止、各类销售许可的门槛保护 等),并得到程度不一的支持,帮助它推出电商业务。 在中国则不然。这三种美国市场主流的电商力量在中国

42、几乎全部缺位。传统零售巨头对于转型电商既缺乏足够动力,又因困 难重重而裹足不前。企业在选择合作的B2C电商平台时,可供选择的有实力的合作者并不太多。 一大批虽然业绩受到网购趋势的影响但实力依然非常雄厚的企业,一群对线上市场充满势在必得的决心同时也饱受挫折的品 牌商,它们构成了中国B2C市场不断超越的内部动能,同时也是京东商城得以快速崛起的基本盘。 作为互联网第四极,京东的崛起并不只是在某一领域出现了一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而已,而是提供了一种独辟蹊径的发 展路径。 京东模式为众多在BAT持续不断的扩张中被挤压和遏制的互联网公司提供了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即互联网的发展还远远未到 仅能在现有互联网范

43、畴内、依靠零和博弈来竞争的阶段,在狭义的互联网领域之外,尚有极为广阔的空间,足以生长出可与BAT 同等量级的网络巨头。 就是京东的这条神逻辑“电商,就要Bigger than电商”促使它在BAT的寡头结构几乎已经形成的当下率先脱颖而 出,演化成独当一面的竞争体。 第1章 京东互联网第四极崛起 第一节 从黑马到巨头 这是一个中国互联网企业纷纷张开双臂拥抱全球资本市场的时代。 北京时间2014年5月22日晚间,京东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JD”。 当日23点,京东股票开始交易,开盘价21.75美元,最高涨至22.50美元,最低至20.24美元,报收于20.90美元。以收盘价 计算,京东

44、的市值达到了286亿美元,在已经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两大互联网巨头腾讯及百度(此时阿里巴巴尚未在 美上市),超过位列其后的奇虎360、唯品会与网易三家公司市值的总和。此时京东已经与互联网传统BAT三巨头(百度600多 亿美元市值、腾讯1500多亿美元市值、阿里巴巴千亿美元估值)位于同一量级,一举跻身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第一阵营,成功 获得了华尔街乃至全球投资者的关注。 据CNBC网站报道,京东在美国上市交易获得了约15倍的超额认购倍数,若算上超额配售,京东此番最高可融资19.39亿美 元,是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最大的一次IPO。同时,根据Dealogic的统计,这也是全球首笔定价超过预估区

45、间5亿美元以上的 IPO。 图1: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图 京东此次只发行了10%的新股,相对于大多数公司15%25%的发行股本略显保守。京东掌门人刘强东表示,这完全取决于 过去两年京东在现金流上的极佳状态:仅有39天的账期和上市前账上的30多亿美元现金足以让京东游刃有余。因此京东成功上 市后,短期内将不会再有融资计划。 刘强东在上市当日的记者会上强调,“京东从一开始就不是当当、亚马逊或阿里巴巴,京东将持续关注成本效率以及体验, 因为低成本高效率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这个电商新势力正以其独特的成长路径和高速的成长一再颠覆外界对它的认知,从最 初的当当、凡客,到苏宁、国美,京东不断自我迭代升级,超越

46、一个个被视为无法超越的对手。 当人们还在讨论下一个有可能与BAT三巨头并肩的互联网公司时,京东已经领先于奇虎360、唯品会、小米、乐视等候选 者,一举突围,在BAT三足鼎立的格局下,以惊人的速度向第一阵营迈进,使中国互联网从BAT三家寡头统治格局开始向BATJ四 极格局转变。 赴美上市这一标志性事件,昭示着京东已经完成了从黑马到新兴巨头的转变。 在垂直电商宛如雨后春笋,综合类电商相对稳定的当下,步伐犀利的“京东速度”无疑成为业界的热门讨论点。 根据京东2014年发布的招股书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京东在中国自营式B2C市场中占有46.5%的份额,活跃用户数达到 4740万。京东的总商品成交量(GMV)从2011年的32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2年的733亿元、2013年的1255亿元,再到2014 年的2602亿元,增速十分惊人。 在整个B2C电商市场中,京东已然连续数年紧追领跑者天猫位居行业第二,2013年18.3%的市场占有率相当于位居行业38 名的腾讯B2C、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唯品会、当当与国美的市场总和。 尤其在自营电商领域,京东以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