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指导和教学行为。 (二)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1. 个人因素 (1)自我认识 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产生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认识和由此产生的相应情 绪体验的过程。因此,自我认识和情绪体验都能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人类的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其中,自我认知属于 认知过程,是个体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对个体的行为方式和取向有显著的影响。 教师对教学活动成败的努力也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归因也影响其自我成就感。 (2)情绪体验 一般自我效能感会受到积极或消极情绪的影响。在积极情绪的作用下,自我效能感
2、水平较高,对任务 完成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同时,积极情绪状态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消极状态下的个体。 (3)价值观 如果教师对教育工作有责任感和积极的信念,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认识积极明确,对教师这一职业评价 就高,愿意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就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4)教龄 教龄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累计时间,是判断教师教学经历的时间标志,这些经历为教师的认知和自 我调节提供了机会。随着从事教学工作年限的增长,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积累,不断重新认识和改进教学 过程,取得的成绩和奖励也日渐增多,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 2. 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场所,学校环境、学校提供的
3、职业发展条件、学校氛围、人际关系和师生 关系等都会影响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效能感。 3. 社会因素 教育活动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教师是这种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必然对教师的自我 效能感产生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和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 教育工作者自我效能感的提髙还与社会支持(家人、朋友等)有关。 三、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一)影响选择过程 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对环境中目标和行为的选择。在外界环境中,当个体面对新的目标时,他会先 对该目标进行初步估计,确定目标的价值,并对有价值的目标采取行动。但并不是所有有价值的任务和目 标个体都会采取行动,个体倾向于逃避自己能力范围之外
4、的活动。估计价值后,个体还会对自己完成该任 务的能力进行评价,个体之所以接受某种挑战和选择,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能够应对这些挑战,这些选择又 反过来影响个体能力的发展。 (二)影响认知过程 自我效能感以各种方式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如目标设置、归因方式等都受自身对能力判断的影响。 人们通过思维预测不同行为的可行性,以此明确目标,指导行为。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相信自己有较强 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冷静思考、客观分析和判断,做到目标明确,行动积极有效。 (三)影响动机过程 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的动机水平,主要反映在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面临困难时的持久性 和坚持性。当人在行动的过程中
5、遇到困难时,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个体的 自我效能感越强,行动努力和坚持的程度越强。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等人在1967 年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 (四)影响情绪过程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情感状态的调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影响个体在面临紧张事件时的应激状态及情 绪状态。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往往会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问题,心态乐观积极、情绪饱满,行为更积极 主动。当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以乐观的心态看待困难,努力尝试,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更 有可能获得成功。而成功又能起到强化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四、教育管理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一)加强专业训练,
6、增加成功经验 俗话说“熟能生巧”,信心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的,一个教师要有高的教学效能感,首先他必须对 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自信,而这种自信来源于教师坚实的业务功底,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专业技能的教 师会有高的自我效能感。提髙自我效能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反复体验成功。 (二)通过替代学习和模仿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工作情境中,人们并不总是有机会获得成功体验。除自身的成败经验外,通过观察他人成功和失败 的经历,即替代经验,人们也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虽然直接经验比替代经验更有效,但是,观察性的体 验可以让个体认识他人的成功和失误,并从中学习,进而有选择地模仿他们的成功行为。这种学习
7、能够提 髙个体对自我效能的判断,自我效能感也就能够随着提高。 (三)通过言语说服和积极反馈提高自我效能感 不仅成败经验和替代经验能提高自我效能感,来自他人的鼓励、评价等言语也能起到提高自我效能感 的作用。 在学校工作中, 领导和同事对教师的工作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认可,对其工作成绩及时鼓励和表扬, 都能提髙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这些非物质的积极强化物对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 (四)通过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自我效能感 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对自我效能感也有影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激发个体对既往成就的回忆和 积极自我的认知,这些加工能增强他们的控制感和信心,提髙自我效能;相反,消极的心理状态往往让人 感到紧
8、张、无助,导致应对能力的缺乏,进而导致自我怀疑和自我效能降低。身体健康与自我效能的关系 也同样如此,良好的健康状况对一个人的认知和情绪状态,包括对自我效能的信念与期望都有积极影响。 (五)通过恰当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 成功的体验会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相反, 不断的失败将打击人的自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然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失败有时难以避免,毕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时的失 败不能说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低,对失败要恰当归因,善于从失败中找寻找原因,扬长避短,提髙自我 效能感。 (六)通过改善环境提高自我效能感 依据环境条件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学校管理者应该注意校园
9、环境建设,加强物质和文化建设, 为教育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保证学校资源的可利用性。大力提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加教师的归属感,提髙自我效能感。 练习:教师对自己教育能力高低的判断以及对自己教学效果好坏的认识和评价称为()。 A.一般教育效能感 B.教学效能感 C.主观幸福感 D.归因偏差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教育能力高低的判断以及对自己教学效果好坏的认 识和评价。 第三节教育工作者的主观幸福感与管理 一、主观幸福感的一般概念 (一)主观幸福感的含义 所谓幸福感,是人们根据内化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进行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
10、,是人们对生活 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1. 以外在标准界定的幸福 这种标准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被观察者的自我判断上。在 不同的评价者眼中,一个人的幸福程度是不同的。在古代,哲学家就是以他们自己的标准来评价他人的幸 福,苏格拉底认为幸福和智慧有关,幸福是由一个人智慧和知识的多少来决定的。 2. 以内在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 这种标准侧重于情绪体验的成分。德漠克利特曾说过:“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或财富,而是 正直和谨慎。”“父母双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
11、愧于人,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 之,三乐也”,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三乐”,“乐”就是情感的满意状态。 3. 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 这种标准认为幸福评价者是依据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一种综合评价。Andrews 和 Wihey 的研究发现,在实际生活中,99% 以上的人所做的都是主观性地对生活的评价,这种观点得到普遍认同, 并将“以行动者自己界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整体评价”界定的幸福叫做主观幸福感。 (二)主观幸福感的来源 探讨主观幸福感的来源,对人们认识幸福、获得幸福具有现实意义。其来源包括物质、情感和自我实 现三个层面。 1. 物质层面 物质需要指人
12、对物质对象的需求,包括对衣、食、住等的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需要 的满足,能带来幸福感。但物质需要满足所带来的幸福感,是短暂的,只有加上精神生活的满足,才能引 起强烈的幸福感。 2. 情感层面 相比物质需要满足所获得的短暂的幸福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产生的幸福感更持久,更能获得 心理满足。比如人们通过与亲人、爱人、朋友、同事等的情感交流得到的幸福感更持久。 3. 自我实现层面 人类可以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及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获得自我实现的幸福。如伟大思想的传承、科学 家的重大发现和重要研究成果等。生命存在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造福他人、造福社会,这也是幸 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13、 二、教育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1. 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把教育摆在了突出发展的位置,对教育 越来越重视,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渴望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之间 的矛盾。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功能和作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社会服务已成为现代学校不可忽视 的职能。 2. 学校因素 (1)教学方面 教育工作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介绍科学研究成果,又要培养学生的 能力,关注学生的成长;既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还要留意学生的生活;既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完成科 研、学生辅导等工
14、作。 (2)科研方面 教育工作者在担负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肩负相应的科研职责,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是 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能力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一项重要指标。科学研究是一 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具有周期长、付出多的特点,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和不稳定性,但当前的 科研评价急功近利的倾向使教育工作者忙于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出版著作等。 (3)教育评价体系方面 在科学管理的影响下,学校管理也注重量化考核,教师的年终评定需要量化,教学任务需要量化,科 研工作需要量化,评定职称需要量化,质量评估也需要量化。量化考评的初衷是一种动力机制和监控机制, 但为了方便管理和计
15、算,导致这些量化标准掩盖了教育本身的许多特殊性,教师为了满足考核的需要,为 考核而工作,压力增加,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教师的幸福感。 (4)工作环境方面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不均衡, 仍有一些学校的环境和教学设施不能达到要求,难以满足教师的工作需要。 3. 家庭环境因素 教育工作者的家庭状况也影响其幸福感。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物质基础是稳定的经济收入,只有 在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才会有幸福。教师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是获得幸福的基础和出发点,一 个经常担心个人和家庭生活的人,其体验职业幸福的能力,必然是有限的。因此排
16、除教师的后顾之忧,逐 步提髙教师经济待遇,是提髙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条件。 (二)个人因素 1. 性别 男女自出生以来,就因为生理原因及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不同,在社会功能和从事的社会活动等方面有 所区别,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教师对压力的感受不同,对幸福感的体验上也不同。女性在积极情感和消极 情感的体验上都较男性强烈。学校工作中,男女教师承担着同样的工作,面对同样的竞争环境,但他们的 幸福体验不同,教育管理者应该予以关注。 2. 人格 人格是成人独特的性格反应倾向,它既反映了人的生物特质,又有后天习得的成分。Diener 认为人格 因素是预测主观幸福感最可靠的指标之一。人格外倾者倾向于经历和体验积极
17、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反 过来又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浓厚的职业兴趣,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人格特质都会使教师得到幸福。这是优厚的待遇、优越 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所不能替代的。 3. 自我更新水平 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更新水平是提升主观幸福感的一条重要途径。明现代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 识和专业技能,提髙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水平。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水平提高,解决问题和适应外部环境 的能力加强,教师幸福感自然增强。 4.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结果因素和先行 因素的影响。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当教师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教学时,他就
18、会产生高度的“自 我效能感”,教学动机增强,教师对教学的信心提高,信心感染学生,教学效率普遍提高,教师幸福感提 高。 5. 职业认同感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社会关系认同、民族文化认同、身份地位认同等。其中社会认同是指个人的所思 所想与社会对人们的期待相符合,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作或职业认同,是指人们认为工作体现一个人的 价值需要的方式。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是指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与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比较 符合,热爱教育事业。 6. 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教育工作者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其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保证,也 是使他们获得工作满足感和幸福感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同时,心理
19、健康对教师幸福感的获得有同样重要的 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与生活满意度有关,可以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负面情绪会减少教育 工作者的主观幸福感。 三、教育工作者幸福感的提升方法 (一)促进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全社会要正确看待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角色,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教师角色理想化、圣人化; 另一种 是将教师看作是“玻璃房”中的人,对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放大处理,甚至给教师划道德 红线。 人们应该客观看待、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更多 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给教师以应有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提升主观幸福感。 (二)营
20、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1. 建立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 教育工作者的主观幸福感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指标之一。教育工作者体验职业幸福 的基础是学校制度建设,教育管理者的工作作风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育管理中,管 理者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学校管理制度合理、民主公开,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日 常工作中,增加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信息化时代对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技术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 和方法都在发生改变。为使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面对新的挑战,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成长的空间,通 过培训、 交流
21、、 会议、 展览、 合作等多种形式让教师掌握教育的发展动向,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方法、 新技术,并创造条件使这些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运用。 3. 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制度 教育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教育管理中不能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要让教师在课上和 课下有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水平,突出教师的主体意识;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要体现公平、 公正原则,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注重过程评价,要将近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结合起来,将奖惩性评 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4. 加强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
22、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 由的追求。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实际上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能使教育工作 者被尊重和被接纳,让他们产生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幸福的体验来源于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因此,教 育管理者不仅在工作中关心教师,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 (三)提升个人的主观幸福感 1. 设定个人职业目标 目标使人生有意义,追求目标的过程能使人保持积极奋进的良好状态,但人们的职业目标必须与自身 的内在动机或需要相适宜,才能达到职业幸福。 教育工作者在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时,要了解教育工作的特点,同时,要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内在 动机,知道自己的兴
23、趣爱好和特长,并在此基础上,设定个人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 2. 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个体的期望值和实际成就之间的差异也会影响人们的职业幸福感。期望值过高,与个人实际能力差距 过大,会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期望值过低,目标达成太容易,也无法获得满足感。 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期望值,使期望成为工作的动力。 3. 促进教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 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是教育工作者获得幸福感的基础,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 重要保证。 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在身体健康的同时,时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练习:人类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及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而获得的幸福属于()。 A.物质层面 B.情感层面 C.自我实现层面 D.自我评价层面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