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土木工程毕业外文文献及翻译 (1).docx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2365552 上传时间:2020-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毕业外文文献及翻译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土木工程毕业外文文献及翻译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土木工程毕业外文文献及翻译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不合格的不予发展。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教育和管理。主要内容是:入党动机、思想觉悟:政治品质和工作表现等。要注重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提高对党的认识,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理解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党的基本路线,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带头作用。要经常与其谈话教育,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和努力方向,考察工作要广泛听取党内外意见。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包括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考察材料等。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半年向党组织作思想汇报的制度,密切党组织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 3、实行共青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办法。凡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应经过团组织推荐。具体步骤

2、是:召开团小组会和团员大会,团支部介绍申请入党的团员的情况; 团员进行民主评议,提出推荐对象;团支部委员会讨论确定”推优”名单,填写”推优”登记表,报局团委审定,然后向其所在党支部推荐。”推优”工作在党组织领导下进行。条件成熟的可确定为发展对象,需进一步培养的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党支部对列入发展计划的团员,要及时提请团组织讨论推荐。如多数团员持反对意见的,暂不列入发展计划。”推优”工作一般每年11月进行一次,时间安排在党组织研究制定发展党员计划之前。推荐对象在本年度末被吸收入党,团组织认为符合条件的,下一年可继续推荐,但不得超过两年。 4、确定发展对象时,应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

3、,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党小组酝酿提名,经党支部委员会集体研究后上报局党委。 5、党支部每年11月底前,要研究上报下年度的发展计划。没有列入发展计划的,不得发展,中途也不得补定发展计划。凡是列入下年度发展计划的对象,必须是当年度已列入重点考察、并完整填写考察登记表一年以上、培养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的不能列入下年度发展计划。拟定发展计划时,要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发展计划要根据所在部门现有党员数、非党员数以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状况全面进行衡量,不单纯追求数量。没 有培养成熟的坚决不能发展,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注意优化发展对象的年龄结构,重点吸收学科带头人、业

4、务骨干和35岁以下的优秀分子入党。 6、认真指导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入党介绍人要向被介绍人解释党的纲领、章程,说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要求其填写时实事求是,符合规范,字迹端正、工整、清楚,一律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并认真填写介绍人的意见,向支部大会负责地介绍被介绍人的情况。 7、积极做好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准备工作。讨论前要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并将原始记录与入党志愿书一并上报;要召开党小组会,进行酝酿讨论;支部委员会要严格审查入党志愿书和有关材料,经支委会集体讨论认为其符合条件和手续完备,方可拟出支部决议,提交支部大会讨论。支部大会讨论前,应将支委会意见和发展新党员”公示”

5、等准备情况上报党委审查同意。 8、支部大会讨论发展党员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会议主持人(书记或副书记)宣布会议议题,报告应到、实到人数,提出具体要求。 (2)申请入党人汇报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 现以及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 (3)入党介绍人介绍培养考察情况和对其入党的意见。 (4)支部委员会报告审议情况及意见。 (5)与会党员发表意见,进行讨论。 (6)申请入党人对支部大会讨论的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 (7)有表决权的党员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并宣布表决结果。赞成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F式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接收申请入党人为预备党员的决议。 (8)支部书

6、记作总结讲话。 讨论发展党员应注意的问题是:如果实到具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人数未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以上,以及申请人因故不能到会或两名入党介绍人均不能参加会议时,大会应改期召开;支部大会讨论两人以上入党时,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因故不能到会的党员正式向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应统计在票数内;要按照要求做好会议记录,认真填写支部大会决议。 9、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求是: (1)预备党员预备期的教育、考察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延长期的教育、考察工作,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教育、考察工作一般由入党介绍人负责,并及时填写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转正时随同入 党志愿书一同报机关党委审批。预备期

7、满,预备党员应提交书面转正报告,党支部要按规定进行”公示”并及时研究,以决定按期转正或延长预备期(不超过一年)、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机关党委审批。 (2)考察期间,预备党员应编入所在单位的党小组过组织生活,按照规定按时交纳党费。除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在行使党员的其它权利和义务方面,与正式党员一样。 (3)转正后的党员材料,一律由党委办公室交人事科存入个人档案。 党籍、党费管理制度 一、所有党员应接受所属支部的领导和管理,党员应积极参加支部组织开展的党的组织生活;外出党员或因故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事先必须向支部请假,并坚持每季度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党员必须

8、完成支部所布置的各项任务,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各项义务。 二、党员的组织关系由党委建档管理,党员因工作变动等原因需转移组织关系时,由支部出具介绍信,党委负责做好接转工作。 三、党员必须按中组部的文件规定自觉按时足额交纳党费,支部每季度向党员公布一次党费收缴情况,负责将所收党费如数、及时地向上级党组织交纳。 四、党员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按自行脱党处理。支部大会应当作出除名决定,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一、党员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二、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

9、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当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6个月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党员证明信;外出地点、时间不确定的,一般应当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 三、流动党员要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按期交纳党费,每季度向支部写信汇报思想、工作等情况;返回时,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并如实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四、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10、标准化概论 进修考核大纲 兵器工程师进修大学 2011年7月 课程代号 B 42 1 标准化概论进修考核大纲 一、课程性质 为了使各生产部门之间互相提供的条件符合各自的要求为了使人类的经济技术活动遵循着共同的准则为了把整个社会的各个生产环节的动作协调起来为了把人们创造的成功经验加以积累和推广为了使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简单化为了在人类生活和经济技术活动中建立起正常的秩序使社会生产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一门新的学科标准化发展起来了。 标准化被当作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建立相应的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是近几十年的事。标准化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可以说才刚开始不久

11、它是一门很年轻又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重点 第一章 绪论 一、标准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原因 标准化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思想的萌芽 2、建立在手工生产基础上的古代标准化 3、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 提高生产率的需要 扩大市场的需要 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生产合理化的需要 4、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标准化 二、现代标准化的特点 系统性 国际性 时代性 三、“标准”和“标准化”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 2 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

12、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四、标准化学科的研究对象 标准化学科的研究对象概括的说就是研究标准化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 五、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1、标准化是建立最佳秩序的工具 2、标准化是国内市场的组织力量 3、标准化是国际市场的调节手段和竞争战略 4、标准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 5、标准化是一把双刃剑 六、我国标准化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标准种类 一、公标准和私标准的区别及其意义 1、公标准也就是公共标准。它是动用公共资源制定的标准其宗旨是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为全社会服务。 公标准的特点 动用公共资源 谋取最佳公共利益 法定性质

13、秩序公开 广泛参与 充分协调 与安全、环保、健康等相关的标准是公标准的重点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属公标准。 2、私标准是由非公共资源转化的标准具有独占性质。其宗旨是为本组织的利益服务如提高本组织的竞争力、获取最大利益等。 私标准的特点 动用非公共资源 为市场竞争服务 3 吸收专利诀窍 独占性和不公开性 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企业自己去创造不受任何干预。 我国的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独资企业、联合体各种企业联盟的标准以及各类事实上的标准均属私标准范畴。 二、标准种类 1、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

14、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区域标准是指由区域标准化组织或区域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地方标准是在国家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并由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批准、发布的私标准。 2、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保障人体健

15、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 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4、标准文件和标准样品 标准文件有不同的形式包括标准、技术规范、规程以及技术报告、指南等。标准文件有纸介质的文件和电子介质的文件。 标准样品是具有足够均匀的一种或多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学的、工程技术的或感官的等性能特征经过技术鉴定并附有说明有关性能数据证书的一批样品。标准样品作为事务形式的标准按其权威性和适用范围分为内部标准样品和有证标准样品。 第三章 标准化过程 一、过程的含义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4 二、标准化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国际标准化主要目的

16、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 消除和减少贸易壁垒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 为技术发展提供平台促进技术交流 缩短跨越“数字分水岭”的时间 三、通过标准化三角形把握标准化的基本过程 标准化的基本过程模式反映的是标准化基本过程。所谓基本过程是指标准从制定、实施到信息反馈的一次循环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地位、作用可以用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表示。这三个子过程是同等重要的三角形的三个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信息传递的闭环通道。 1、标准的产生过程 2、标准的实施过程 3、标准信息反馈过程 四、通过标准化金字塔理解标准化的发展过程 标准化三角形反映的是标准化的基本过程即“标准的产生标准的实施信息反馈”

17、但标准化活动并不到此终止。当基本过程结束时第二次ABCA循环就开始了。第二次循环的终点又是第三次循环的起点。依此循环永不止息这就是标准化的全过程。 标准化过程的ABCA循环不是一次次的原地旋转而是每循环一轮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改进即通过标准的重新制定或修订使标准向前发展一步。标准化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循环中一步步向前发展的。它的发展轨迹是无数个不断“迁升”的三角形它的发展模式就是构筑“标准化金字塔”。 五、标准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在标准化的初级阶段制定的标准是为解决某一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不仅内容单一而且存在方式是个别的、零散的。 现今的标准不仅以系统方式存在而且以系统方式发生作用是系统的一

18、个要素。 六、标准化过程控制的目的和控制的关键 目的 1、标准化过程控制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任务 5 2、降低过程阻力提高资源、信息的转换传递效率 3、保持标准的适应性和适用性 标准化过程控制的关键信息反馈 包括以下关键环节和内容 1、标准化过程的“状态信息” 2、信息反馈渠道和反馈功能 3、双向的信息沟通 七、标准化过程改进的重要性 1、提高资源信息转换效率的需要 2、适应相关方要求变化的需要 第四章 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 一、标准系统的属性及系统管理的必要性 标准系统的属性 1、目标性 2、集合性 3、层次性 4、开发性 5、阶段性 由于标准系统是人造开发系统这个系统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不仅

19、取决于系统内部诸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更由于这个系统不能进行自我调节这就必然要求由人来对它进行管理。 二、标准个体效应与系统效应的关系及系统效应原理的含义和实践意义 标准系统并不是若干个互不相干的标准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标准系统与其要素组成该系统的各个标准的关系类似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或个体与总体的关系。 系统效应原理的含义 1、标准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标准化活动是由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要素构成的社会活动 系统效应原理的实践意义 1、在对标准系统进行设计时应把它当作由若干个子系统或要素结合成的有机整体 6 看待 2、系统效应观点是现代标准化理

20、论的核心问题 3、系统效应原理要求标准化工作者树立系统意识或全局观念 4、系统效应原理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5、系统效应原理奠定了标准化方法论的基础 三、标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构优化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一般关系是结构不同功能也就不同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能促进结构的改变。 结构优化原理的含义 1、标准系统的结构不是自发形成的是经过优化的结果只有经过优化的系统结构才能产生较好的系统效应。 2、标准系统的结构形式总的来说是变幻无穷的但最基本的有阶层秩序、时间序列、数量比例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组合。 3、标准系统只有稳定才能发挥其功能经过优化后的标准系统结构应该能够相对

21、稳定。 结构优化的实践意义 1、根据结构优化原理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当标准的数量为一定时这些标准之间的结构形式不同其效应也会不同。 2、以往的标准化比较重视对单个标准的优化。 3、采取调整系统中要素的组合关系能改进系统的功能 4、改进系统的结构可以提高和改进系统的功能 四、标准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有序和无序的关系 标准系统不是孤立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的稳定是相对的、暂时的是要发展的。 系统的有序性是系统要素间有机联系的反映。任何标准系统如不加控制地任其自然变化都要由有序向无序转变。 五、标准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信息反馈和控制的意义 1、标准系统的环境是指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外界条件的总和。系统与环境相互

22、作用下生存和发展。 2、标准系统的演化、发展以及保持结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内在机制是反馈控制 7 系统发展的状态取决于系统的适应性和对系统的控制能力。 第五章 参数选择和参数分级的数学方法 一、参数的类型参数在标准中的作用 基本参数和主参数 1、客观实用性 2、感觉的规律性 3、综合经济性 二、等差数列的特点及其用途 等差数列是算术级数特点是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之差是一常数既Nn-Nn-1=d 等差数列是常用的最简单的一种数值分级方法。 三、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区别 等比数列是几何级数其特点是任意相邻两项之比为一常数。即Nn= N1rn-1 等比数列相邻两项之比为一定值对于许多工业产品的参数分

23、级是适用的。 第六章 标准化的形式 一、标准化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存在方式。标准化有多种方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针对不同的标准化任务达到不同的目的。 二、简化的本质、应用原则 简化是缩减事物的类型数目并预防不必要的复杂化目的是保证更好地满足需求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统一化的原则 统一化就是实现一致性目的是建立共同遵守的秩序。统一是有条件的必须遵守适时、适度、等效和先进的原则。 四、通用化的目的和作用 通用化是在互换的基础上扩大技术成果的重复利用。 五、系列化三个方面之间的联系 系列化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它通常可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内容即产品基本参数系列、产品系列

24、型谱设计和产品系列设计均具有产品发展规划的作用。 六、组合化的特点 组合化是事先设计制造的标准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物品的标准化形式。其 8 目的是通过标准单元的多次重复利用获得标准化效果。 七、模块化的特点模块化是综合了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特点应对复杂系统类型多样化、功能多变的标准化新形势。 第七章 技术标准 一、技术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技术标准是工业社会最先创立的标准最初是从资本主义工厂里被创造出来的。 二、技术标准的重点领域和它们的特点 1、基础标准类特点是随着科技进步的步伐加快老标准必须更新。 2、产品类标准特点是产品创新速度远远超过标准制定的速度。 3、方法标准特点是解决了方法

25、统一的问题。 4、安全、卫生、环保、能源标准特点是每一类已形成独立系统是标准化特殊重点领域。 三、制定技术标准的原则和一般程序 原则 1、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2、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3、合理利用国家资源 4、充分考虑使用要求 5、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6、有关技术标准协调配套 7、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一般程序 1、预备阶段 2、立项阶段 3、起草阶段收集资料调查研究试验验证起草征求意见稿起草编制说明 4、征求意见阶段 5、审查阶段 6、批准阶段 7、出版阶段 四、“公”标准的研制和“私”标准的研制各有何侧重 9 “公”标准注重 1、标准的公正性 2、标准的科学性 3、标准的前导性 4、标

26、准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私”标准的目的与“公”标准截然不同“私”标准是隐规则“公”标准是显规则。“私”标准的本质就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工具。 五、技术标准实施的意义 1、只有通过实施才能实现制定技术标准的目的 2、只有通过实施才能检验技术标准的适用性 3、只有通过实施才能促进技术标准的发展 第八章 管理标准 一、管理标准的概念 管理标准是管理机构为行使其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标准。 二、管理标准的作用 1、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秩序 2、有利于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普及、延续 3、有利于按“例外管理原则”管理企业 4、有利于实现“以法治厂” 三、管理标准的种类 1、管理基础标准 2、技术管理

27、标准 3、经济管理标准 4、生产经营管理标准 5、工作标准 四、主要管理体系标准的特点 质量管理体系 1、能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2、能够满足各个行业对标准的需求 3、易于使用、语言明确、易于翻译和理解 10 4、减少了强制性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 5、将质量管理与组织的管理过程联系起来 6、强调对业绩的持续改进 7、强调持续的顾客满意是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 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9、强调ISO9001作为要求标准和ISO9004作为指南标准的协调一致性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 1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考虑了所有相关方利益的需求 环

28、境管理体系 1、自愿原则 2、广泛适用性 3、灵活性 4、全过程预防 5、持续改进原则 6、兼容性 第九章 综合标准化 一、综合标准化与传统标准化的区别和联系 综合标准化是标准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它的整体性系统观。它同传统标准化的方法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却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就是传统标准化采取的是单个地、孤立地、零星地制定标准综合标准化则是在整体目标确定后成套地制定标准传统标准化以制定标准为中心常常把标准数量的增长作为工作目标综合标准化则把解决综合性问题作为工作目标传统标准化是把标准化对象划分为不同领域行业或地区并互相独立地制定本行业、本地区的标准综合标准化的对象常常是横跨许多部

29、门和专业要组织各部门、各专业的广泛协作因此综合标准化的计划性强、协调难度大有风险也有高收益。 二、综合标准化的实践意义 1、综合标准化把标准化提升到系统水平 2、综合标准化实践了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3、综合标准化应用的是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技术 第十章 标准情报管理 11 一、标准情报管理的内容 1、标准文献工作 2、标准情报工作 二、标准文献的科学特征、图书学特征和法律特征以及形式上的特点 1、规范的产生过程 2、明确的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3、编排格式、叙述方法严格划一 4、可靠性和可行性 5、协调性 6、系统性与完整配套性 7、时效性 三、标准文献的几种分类方法 1、字母分类法 2、数字分类法

30、 3、字母数字混合分类法 四、标准文献的检索方法与途径 标准文献的检索方法直接法、追溯法和循环法 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径和号码途径 第十一章 合格评定 合格评定是指直接或间接确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任何活动。长期以来习惯上又将这类活动称为“认证认可”。合格评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合格评定也由国家规模扩展到地区和国际规模并且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相呼应出现了认证认可的国际机制和国际互认。 合格评定的制度主要包括认可制度和认证制度。“认可”包括对认证机构和实验室的认可“认证”包括人员的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产品认证又可分为产品安全认证强制性认证和合格认证自

31、愿性认证两大类前者依据的是法规后者依据的是约定的技术规范。 第十二章 国际标准化 一、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化机构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 12 IEC是从事电工电子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非政府性国际机构 ITU是联合国系统中处理有关电信事宜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简称国际电联。 二、国际标准的制定程序和表现形式 1、预备阶段提出预备工作项目 2、提案阶段提交新的工作项目提案 3、准备阶段准备工作草案 4、委员会阶段提出委员会草案 5、征询意见阶段提出征询意见草案 6、批准阶段提出最终国际标准草案 7、出版阶段印刷发行国际标准 第十三章 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一、质量和质量管理的基本概

32、念 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一致的活动。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及其特征 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对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特征和基本理念的概括。 三、质量管理的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9、八项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标准化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标准化活动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在PDCA循环中互相推动、共同提高。 13 五、质量改进、六西格玛

33、管理、标杆分析 质量改进、六西格玛管理、标杆分析的实质都是对过程持续改进的方法这些方法和程序已经规范化了。 六、卓越绩效模式和卓越绩效准则 卓越绩效模式可以说是标准化了的全面质量管理实施办法。这种由美国开创的质量奖评奖准则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成了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第十四章 标准化与信息化 一、信息化的概念、构成要素信息化标准化的作用 信息化是人类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抽象和数字化的过程。信息化系统主要由六要素构成这六要素分别是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1、标准化能有效地保障和促进信息共享 2、标准化能有效形成和促进业务协同 3、标

34、准化x耀耀匀氀癘砀烷耀讀缁H缀窢刀椀甂休圑圑圑礑礑礑礑礑礑礑礑礑礑礑礑礑礑礑礑褑謓鱾靭砀氀猀昀搀挀愀戀戀挀最椀昀鱾靭砀氀猀尀尀搀愀搀挀搀戀搀搀挀昀愀匀娀猀氀戀娀圀稀倀稀唀圀栀礀搀搀匀愀稀夀搀攀爀昀礀娀唀儀攀椀伀圀琀搀琀稀瀀氀椀椀攀眀鱾靭慴挀搀昀戀愀戀搀昀愀鱾鱧靭靻秿秿需乧需Y倀倀氀敥湨T葫璌氀敥湨T葫璌饢坑敥葵鞘杻螈潏遒氀杞杨葺術帀塎罣蝥葵鞘杻螈氀杞鑛鑛罣秿秿需乧需乧倀倀氀敥湨T葫璌葵鞘杻螈葵鞘杻螈礀蝢氀打慟罣氀杞罣噒缀氰獑螕氀杞鑛鑛萀靑秿蓿靑秿需乧需乧倀倀葵鞘杻螈葺鞘杻螈蒕佶屓蝥蒕佶屓蝥萀靑鬀鑏葕豛遒豒氀杞徑氀杞鑛鑛需乧需乧倀倀屝葵鞘杻螈屝葏蕣屝襏鉛氀杞麋氀汓煑著荳歘歏屝馍挰鸀汒驖氀杞晵鑛鑛

35、魎邍需乧需乧倀倀葵鞘杻螈葵鞘杻螈亂乖圀匀葵鞘塢齢蝒遒氀杞氀杞譎敔松谀葛麄捶却塎蝒氀驒N鑛鑛潏鑠匀伀需乧需乧倀倀葵鞘杻螈葵鞘杻螈儀鱥灥挀葴豶葛儀湑匀伀匀箍氀杞氀枋葻鹶轺氀杞汎魣譜鑗葵v鑛鑛蝖瘀蝎昀瀀唀礀吀匀唀樀最挀瀀猀焀瀀夀伀礀漀戀猀椀漀攀琀倀戀嘀樀搀瘀礀唀椀爀刀夀砀欀氀焀最眀鱾鱧靭靻秿秿需乧需Y倀倀氀敥湨T葫璌氀敥湨T葫璌饢坑敥葵鞘杻螈潏遒朁烵簀$塬胔-i縀$给自己树一个敌人.doc5ed5e4fc4c45412f89f6430d5dc85ff9.gif给自己树一个敌人.doc2020-7837990294-a1d9-4553-9fbd-e732225d8770tfff9fE8GDKLT35c5m6hKA5LQw1a/gjq7gy5Cwy0uu6Tz3nkB18v1CpjQcFAFfKU自己,一个,敌人9ffc980b668eb351262606a280b0df2b经营佐料之四十四给自己树一个敌人案例背景8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思想汇报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