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3)亦认为机构投资人特别注重公司长期绩效及董事会之适切性。有关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对控管效力之负面影响是文献重视之问题,Rechner(1989)认为由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将会严重影响董事会之独立性。而Kesner & Dalton(1987)则认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容易造成董事会被管理阶层所支配,受支配的董事会因而丧失了自主性,成为管理者的橡皮图章。因此,董事长兼总经理,甚至两者具有亲近的血缘关系时,会妨碍董事会的监督力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徐木兰(民83年)认为,当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时,容易造成董事会在执行监督考核功能时,失去超然独立的立场。就独立性方面而言,如同上述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之情形,
2、内部董事之身分亦会影响其绩效评估之客观性,至于外部董事则会加强控管效力。Fama(1980)由人力资源市场的角度来看,认为外部董事为了创造及维持其专家之声誉,他们有诱因做好监督管理当局的工作。Gilson(1990)指出外部董事的存在可以使董事会更客观及公正地做决策。Weisbach(1988)认为内部董事虽可藉职务之便,拥有较多的信息以限制管理者的行为,但却容易与管理者在互惠的动机下勾结,使得其客观性受到质疑。相对地,外部董事在执行对管理者的监督控制时,往往能以较超然的立场发挥其监督的功效。Rechner(1989)认为内部董事一旦卸下董事之身分,即摇身一变为总经理之部属,听命于总经理之指挥
3、,为顾及自身利益,内部董事必然不敢违逆总经理之意,如此一来将无法客观地负起监督及评估高阶管理者责任,严重影响到董事会的独立性。因此本文亦试图验证董事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与外部董事比率对高阶管理者离职之影响。參、 研究假说与方法一、研究假说本文欲从绩效与高阶管理者离职关系说明内部控管之效力,但从文献发现,高阶管理者持股、大股东机构法人、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及外部大股东均会影响内部控管,所以本文发展下列待验证假说并说明其推论过程:根据前述文献指出高阶管理者离职的可能性应该会增加,故得出假说1。H1:其它条件不变下,高阶管理者离职机率与公司前期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管理者拥有所有权可能使其与股东利益一致,会
4、努力增加公司价值。但其持有权益越高,却也使得要将其免职更形困难。过去文献指出,在初期时,管理者所有权对减缓代理问题可能有帮助。然而,当管理者所有权达到一临界水准,即可能发生固守职位的效果。这是因为高阶管理者持股比率可能影响高阶管理者权力,例如:在公司的发展、在公司内的地位、较多的内部董事代表等(Morck et al.,1989)。上述推论指出,若管理者所有权降低内部控管机能的效力,本文预期在不良绩效公司中,管理者高度所有权将减低高阶管理者的离职。因此推论出待验证之假说2与假说3。H2:其它条件不变下,高阶管理者本身持股水准与其离职机率之间呈现负相关。H3:其它条件不变下,高阶管理者本身持股水
5、准将降低与绩效与高阶管理者离职机率间之负向关系。根据文献,本文考量纳入控制变项大股东的存在、机构法人股东的持股比率、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与外部董事占董事会比率。本文预测各自变量对高阶管理者离职机率的影响方向如下表:表1:预期自变量对应变量(离职机率)的影响方向 自变量预期对应变量的影响方向前期绩效- 高阶管理者持股比率-大股东的存在+机构法人股东持股比+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外部董事比率+二、变量说明(一)高阶管理者:高阶管理者(top executive)一般是指企业内部最高的决策者。就国外而言,高阶管理者包括有执行总长(chief executive officer,简称CEO)、董事长(chai
6、rman)、总裁(president)与副总裁(vice-president)等。本文的企业高阶管理者,乃指总经理。至于其离职资料乃由台湾经济新报社取得。(二)前期绩效(RETLAG):由于市场及会计指针在衡量公司绩效时各有优劣,故本文前期绩效是以研究期间各上市公司高阶管理者离职前一年底的股价报酬率与会计绩效指针(调整后每股盈余)作为衡量标准。选择每股盈余的原因在于,投资人通常以每股盈余做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指针;并且每股盈余可以消除公司规模的影响。资料来源由台湾经济新报社取得。(三)高阶管理者持股比率(TMown):高阶管理者持股比率是以每年年底董事长、总经理所申报持有的股数为基准;另外对于配偶
7、、未成年子女目前持有的股份也纳入高阶管理者本身持股比率的计算。资料来源由每年的股东会年报取得。(四)大股东(BloDum):大股东定义为持股比率5%以上的股东,若有大股东则Dummy=1,否则Dummy=0。资料来源由台湾经济新报社取得。(五)机构法人持股比率(Inst):此处的机构法人持股比率包括公司法人持股比率与其它法人持股比率。资料来源由台湾经济新报社取得。(六)董事长兼任总经理(DceoDum):若有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形,则Dummy=1,否则Dummy为0。(七)外部董事比率(Nex):外部董事定义为:外部董事为非兼任经理人职位的董事会成员,以研究期间每年年底的外部董事人数除以全体
8、董事人数。资料来源由每年的股东会年报取得。三、研究方法(一)统计检定方法本文的应变量为高阶管理者离职与否,采用虚拟变量,离职等于1,未离职则等于0。变量为绩效、高阶管理者自身的持股比率、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组成变量。股权结构变量包括大股东的存在与否、机构法人股东的持股比率。董事会组成变量包括外部董事占全体董事的比率、以及是否有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发生。我们先对自变量及应变量分别做基本叙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而由于应变量高阶管理者离职与否,是Dummy变量,故我们采用logistic model检测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程度是否具有重大性。我们以下式验证H1与H2,检视绩效与高阶管理者离职机率之间
9、是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turnover):高阶管理者(董事长、总经理)离职机率。 RETLAG:前期市场调整后股票或会计报酬。TMown:表高阶管理者(董事长、总经理)持股比率。Nex:外部董事占董事会的比率Inst:机构法人持股比。e:残差项。此外,为了验证是否高阶管理者本身持有权益会影响到绩效不佳之高阶主管离职率,我们估计了一个logistic model,分析高阶管理者本身持有权益如何影响公司绩效与高阶管理者离职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TMownDum1=1,若高阶管理者(董事长、总经理)持股介于5%-10%之间;否则为0。 TMownDum2=1,若高阶管理者(董事长、总经理)持股大
10、于10%以上;否则为0。(二)样本选取本文有关的资料来自各上市公司股东会年报和台湾经济新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数据库。选样准则如下:1、样本乃选取在台湾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研究期间从民国85年至87年。共计17个类股(水泥、食品、塑料、纺织纤维、电机机械、电器电缆、化学工业、玻璃陶瓷、造纸、钢铁、橡胶、汽车、电子、营造建材、运输、观光、百货贸易、其它)。2、金融保险类股由于会计处理方法与一般行业迥异,无法以其财务报表资料估算本文变量,故予以删除。3、在这段期间内,每年底的股票报酬率、会计报酬及相关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组成资料可以获得。4、每一公司每一年度高阶管理者离职只选取一个样本(同一年度发
11、生两次离职者,以第一个样本为选取标的)。四、样本叙述性统计本文研究期间由民国85至87年,故样本取自84至86年年底的资料,表2显示本文各年度的个别样本数,三年共有883个样本。表2:样本来源表样本年度 84年 85年 86年样本数合计 254 302 327表3为样本中各项董事会特性、股权结构变量的简单叙述性统计。由表中可以看出,台湾上市公司在此三年的样本期间股价报酬率的波动性很大,最高的达到347.23%,最低的为-78.39%。而每股盈余最高的达到6.98,最低的为-5.29。另外,针对高阶管理者持股的部份,可以看出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平均持股比率分别为9.58%、5.60%。此数字与国内所
12、做的有关研究相去不远,例如:林峰成(民85年)以82年度的资料做出的总经理平均持股比为4.07%,孙秀兰(民85年)做出的高阶管理者(实际参与业务董事及经理人)平均持股比为5.16%。然而,此数字相对于国外的研究高出甚多,例如:Dahya et al.(1998)发现的高阶管理者平均持股比率则只有2.5%。在董事会特性变量方面,可以看出外部董事的比率,在本文中平均数达到56%,比起国外的相关研究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例如:Dahya et al.(1998)的研究指出外部董事平均数为45%;Denis et al.(1997)的研究指出外部董事平均数为47%。然而,我国董事会中外部董事所占的实
13、际比率应该远低于此数字,此乃因为我国股东会年报若干公司并未揭露其全部的经理人数,并且股东会年报中无法辨识出家族董事所致。至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在本文中平均为0.23,即在我国约莫有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是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此数字远高于国外Dahya et al.(1998)得出的0.095。在股权结构变量方面,可以看出在我国上市公司机构法人的持股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平均而言达到19.32%。此研究结果与国内其它研究差异不大,例如:杨俊中(A.T. Kearney 37/wt 1 讨论稿2001年12月26日 公司组织设计 A.T. Kearney 37/wt 2 讨论稿2001年12月26日 评估组
14、织标准 估准估因素 构的影响 功能的影响 与公司略的一致程 度 成本 的精度、管理数、 一“可分享服”的功能 加强成本算、控制和决算 快速展的适性吸新的子公司的 准 重 施的易/ 程度 与状的差异大小 的大小 人力源要求的高低告系的复程度、管理幅 度 企文化兼容性的要求 一企文化的要求 运的影响 管理控制力度部下属公司的控制点 化管理能的 化管理程度 分明上下 、部功能界定的 清晰度 管理的易足内和外 要求所需 的 管理系的复程度 反速度、 能力管理数、 的扁平度 源化程度人、物一管理的程度;“ 可分享服”功能的 程度 取同效益的能力整合的程度 市 售争力一售管理的程度 足客的利益加强客服和管
15、理的功 能 组织架构 A.T. Kearney 37/wt 3 讨论稿2001年12月26日 天山股份组织架构现状 股东大会 董事会监事会 证券发展部审计监察部经理层 财务管理部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企业技术中心 天 山 公 司 屯 河 公 司 和 静 公 司 巴 州 公 司 鄯 善 公 司 多 浪 公 司 塔 里 木 公 司 组织架构 A.T. Kearney 37/wt 4 讨论稿2001年12月26日 目前的组织结构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股份公司总部定位不清,没有 明确是经营型还是战略设计型 整体业务结构不够清晰,现有 功能设置不能完全满足战略发 展和有效管理需要,以下功能 急需加
16、强和进一步细化: 战略管理 市场营销 内部审计 财务管理和分析 技术管理 各职能部门之间及部门内部各 员工之间职责划分不清,造成 职能真空或重复劳动 流程 目前的核心流程设置不能完全 满足企业管理/监控的需要,有 些关键流程缺失或力度不足, 如: 投资决策 营销政策制定实施 品牌管理 并购后整合 新产品研发 流程各关键环节分处不同部门 ,相互之间缺乏足够沟通及协 调。因而引起关键环节重复或 缺失 缺乏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及 反馈机制 缺乏客观充分的事实和信息支 持,使决策带有主观盲目色彩 尚未建立切实有效的业绩评估 体系框架和激励机制 对下属企业缺乏有效的高层次 职能监控手段,过多依赖对经 营管理的直接参予进行控制 组织机构机制/系统 组织架构 A.T. Kearney 37/wt 5 讨论稿2001年12月26日 方案一:事业部制 天山股份公司董事会 (董事长) 审 计 监 察 部 战 略 管 理 部 企 业 技 术 中 心 总 经 理 办 公 室 财 务 管 理 部 人 力 资 源 部 行 政 部 项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