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好.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699091 上传时间:2020-08-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沽源县职教中心 张宇一、课题研究背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谓相机诱导就是适时适地的有效性的启发思维、有效的课堂提问。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整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只有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有效的提问可以更好的实现师生的交往与沟通。可见,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

2、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实践最普遍的一种师生互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实现宏观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活跃的课堂氛围容易产生较好的教学效率,而课堂氛围的形成往往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产物。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出真实情景,设计出能让学生“动”起来的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

3、登上知识的殿堂。但是,教学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员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那么,应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呢?因此,我们课题组提出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二、课题研究主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中国传统的“启发式”的教育理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

4、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识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引导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3.课堂教学论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

5、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4.“问题”心理学分析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三、课题的内涵界定与研究假设(一)内涵界定1.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职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2.课堂教学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

6、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多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二)研究假设1.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仅要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2

7、.更新教研组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科研水平。四、课题研究目标1.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中对课前预设问题的有效问题,溵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3.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育科研水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2.教师有效性提问的

8、内涵和特点。3.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4.有效性提问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研究。5.有效性提问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6.教师有效性提问技巧的研究。(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具体为:1.通过网络查询、书籍借鉴等方式,广泛查阅和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堂提问有效性、学生思维发展、问情情境创设的研究文献资料、成果和经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2.通过对各学科教师提问现状进行调查,获取研究资料,通过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3.通过对各种提问的方法的比较与总结,总结出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出学生积极性

9、、挖掘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方法。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1.总体实施步骤(1)通过教研活动,在说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中精心设计提问。问题设计体现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2)通过课堂实践,总结出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的一些方法。如怎样选择好提问的问题?怎样以学生的实际现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提问时要注意什么等问题。(3)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2.分阶段实施过程本课题研究,拟定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选题准备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1)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实施计划。(2)召开课题

10、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3)查看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4)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并做出分析。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1)要求组员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施边学习边总结。(2)教研组以实践课为抓手,相互听课,分析总结经验。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1)收集课例研究资料,作好资料积累。(2)撰写有关“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论文。(3)整理出一套课堂中提问设计的技巧。七、研究过程1.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采取个人自立学习与集体学习培训相结合,着重加强了课题研究方面的

11、专业知识学习,系统、全面、多渠道地进行理论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学习各科课程课程标准;学习教材及教材分析;观看相关课例录像;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另外,学校为教师们征订了多种教育刊物,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平时多看一些有关的课改方面的书刊,如:福建教育、问题解决心理学、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高中教学设计、数学教育等有益书刊,并且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认真做好读书学习笔记和自己的学习心得。学校也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这样大大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对外出学习人员加强组织规范管理,要求写好笔记,回来后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这样从整体上提升实验老师进行课题研究的业务水平、丰富教师的专

12、业知识。2.以校本教研为保证,完善课题研究制度。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校本教研充分地结合起来,健全研究机构,制定了课题组管理制度:我们定于每周四上午8:20-9:30为教研活动时间,每周活动做到有签到、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谈论,在互动研讨中实验教师主动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分析讨论,在各种观点的高峰中,集体研究寻求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个典型的案例、每月提出一个有针对性、见解性的问题、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在互动研讨中将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对实验过程性材料进行责任

13、制管理,及时对材料进行整理与归档。在课题管理上要求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各谐统一。3.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改变教师教学行为。课题的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究者必须对课题的思想进行领会,具体落实、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课堂就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检验我们研究效果的主途径。一年多我们共上了15节常规性研讨课,为保证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我们规定每次研讨活动要做到“四个要”:一、每位实验老师要在开课前一周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说课。二要将教学设计拿出来探讨,在集体备课中优化教学设计。三要全员听课,力求让其他听课教师能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一些闪光点,有一点收获。四要重视评课

14、后的反思与改进。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课题来认真设计好每堂家常课,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来巧妙地创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研究,对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探讨和交流中形成共识。4.加强教学反思,多渠道交流研究成果。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能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为此,课题组老师充分运用“听课卡”、“发言卡”、“问题卡”紧紧围绕课题研究,

15、针对平时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出现的问题,理论学习中的体会,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澄清,在教师之间互相互交流讨论。积极建立学校课题组博客,在网络上广大教师积极交流意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取得可喜的效果。八、课题研究成果通过三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运用本课题提出的各种措施,在改革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课题研究中,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讨,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课题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

16、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张宇老师撰写的论职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探究和艾丽芬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发表在新课程研究上;张海芳老师撰写的浅探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已发表于国家教育类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上并获一等奖;郭晓云老师撰写的关于学前教育中幼儿焦虑问题的探讨发表在2013年山西青年杂志第7期上,并获一等奖;2012年尹彩霞老师撰写的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史教学发表在教育学文摘上;2012年姜雨花老师撰写的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河北教育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灵活使用新教材 有效利用课内外学习资源在张家口市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论文评

17、选中获得三等奖;郭莉莉老师撰写的浅析高中音乐教学的课堂导入与结课发表在山西青年上并获得一等奖。2010年张宇老师参加张家口市职业教育优质课评比获二等奖,2011年张宇老师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研修班优质课评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2年张宇被评为2011-2012年度优秀教研组长,2012年张宇被评为张家口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2012年艾丽芬老师被评为张家口市2011年度职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张海芳老师的敬业与乐业在张家口市2011年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012年郭晓云郭晓云被评为张家口市2012年度教学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尹彩霞老师设计的函数的奇偶性在张家口市201

18、2年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08年,姜雨花老师荣获张家口市优秀教师,2007年被评为张家口市小学骨干教师,2012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姜雨花老师设计的新型玻璃一课在张家口市2012年地方与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13年初,张宇主要参与的“十二五”规划课题县涉农实习基地建设研究荣获2012年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2) “提问(师)-思考(生)-归纳(生)-解答(生)-评价”的课堂提问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能紧紧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驱使学生回忆、

19、想象、创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点和熏陶,而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进行的。课堂中能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提问(师)思考(生)归纳(生)解答(生)评价(师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沟通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是教师进行知识、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能力形成的有效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平台的构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课堂语言交流是主要和重要的活动之一。这种语言交流的作用超越了单纯的以信息交接为目标的沟通。课堂中师生之

20、间语言交流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提问-回答”。提问作为语言交流活动的主动行为,对于提问者的思维以及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就课堂提问而言,可以从提问的发起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以及先后次序分为三种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下面主要对第一种课堂提问的模式及其功能进行简要的分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提问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课堂提问模式,以至于大多数人提到课堂提问时,往往将课堂提问理解为这种模式,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教师为了提问,忽略了提问

21、的质量,缺乏对学生思维实质性地激发,单纯为了提问而提问。大量的无效提问充斥着我们的课堂。经过我们课题组调查研究分析发现,12节语文阅读课上,平均每节课提问34次,其中最多一次竟达50次,占用课时23分种,最少也达21次。就课堂提问类型来看,91.52%的教师提问仅考察了低水平的认知活动,如回忆事实、简单的判断对错等等。频繁、费时而又明显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其后果必然是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限制主动性的发展。并且,在大多数教师的观念中,对课堂提问的认识也有很多误区。这些错误的观念可能阻碍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提问,它们是:提问是一种自然的教学行为,不需要计划;教师提问的越多,学生学到的越多;没有不好的

22、问题;高水平的认知问题比低水平的问题更关键;高水平的认知问题激发出高水平的答案;教师在进行高水平的提问之前先问一些低水平的认知问题;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当需要提问学生时,教师只需提问那些志愿者;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教学中,恰当地提问不仅能达到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是逐渐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3) 教师能够巧妙的创设提问情景,灵活的运用提问技巧和提问方法。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问题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课堂中的整体

23、推进与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多考虑备学生,设计问题时多考虑怎样问学生能接受、问题是否太简单或太难、环节间的问题是否能帮助学生的思维更进一步。通过研究我们认为:1.有效的提问应情境化、动态化。问题情境是指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使人们感到不解和一时无法解决的那种境况,只有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问必须考虑趣味性、挑战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相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知识的呈现又是

24、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众所周知,数学课内容前后联系最为密切,所谓“温故而知新”,那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设计一些彼此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预示新课题,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极切企盼“探个究竟”,自觉不自觉地启动自己的思维,而后层层递进,逐步阐述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的知识。如此反复,可使学生巩固、拓广旧知,发现、掌握新知,同时使学生有了思考问题的兴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如:在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一课时,我

25、这样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我们说数学至所以魅力无穷,就因为它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课永远的使命。请看这样一个问题如图,有交叉的一条铁路和一条公路,现要在M区建一个货场,使它到铁路和公路的距离相等,并且到两条路交叉处的距离为500米。试确定货场的位置?”2.有效的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确切的,即使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也应该有个大概的范围,而不是放任自流的,要避免答案不确定或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有明确的反应,或肯定或否定,或点拨或追问,恰当的

26、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时,及时安排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恰到好处的设置疑问,有的放矢的提出问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中科学的提问,能促进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想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把问题一经提出,容不得学生思考,就自顾接着将下去,这实际上是教师的自问自答式教学。这实际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打消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这种“问而不答”式的提问在课堂上如果经常出现,有可能导致学生对问题感到麻木,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学习的乐趣就是思考的快

27、乐。 例如,在进行函数方程专题的复习课上,教师提出问题“判断方程lgx=cosx根的个数”,学生在函数方程思想的指导下,在草稿上可能随手画出函数y=lgx与函数y=cosx的图像,容易出现只有一个或两个根的错误回答。而有的教师会直接说:“错了,应该有三个根”,接下来就开始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而此问题可以通过分层设问,引导学生分层思考,逐步引领学生主动求解正确答案。不妨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考虑:(1)学生作出函数y=cosx的图像后,提问:函数y=lgx的函数值何时大于等于1?学生很容易思考回答。(2)在已作出函数y=cosx的图像后再作函数y=lgx的图像时如何注意其相对位置呢?。经过如

28、上的分层设问,调动大家积极思考,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并会使得学生对于处理“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两个函数图像一定要注意相对位置关系”的意识增强。还有在教学中常有有形式无实效的提问。诸如“对不对”、“行不行”等这样的问题,过多这样的提问,由于没有针对性,泛泛而问,学生往往不置可否,只是条件反射式的随声附和,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有些问题可能较为复杂,需要把一个问题分解为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才能综合予以回答,有些问题可能要通过仔细计算才能予以回答,在短时间要求学生作出“对”还是“不对”的回答,不符情理。 例如,在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给出巩固习题,直接问:命题“若lga+lg

29、b=lg(a+b),则a+b的最小值为4”对不对?。学生因为没有思考,无从回答,往往看教师的表情作出猜测性的回答,即便回答正确,也毫无意义。 所以教师的提问,要努力创设出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氛围,使学生的探究兴趣顿时产生。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接收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特别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课堂提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整合知识,创新提问,有意改变题目条件或所求结

30、论进行提问,让学生尽可能在多种设想下进行思考,沿不同方向自由探索,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很好方式。要让学生认识体会到,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有些表面看似无关的问题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讲题时不能就题论题,要帮助学生寻找问题与问题之间本质的联系。要质疑为什么有这样问题?它和哪些问题有联系?将一些重要思想、方法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设问,让学生在不断在知识的联系和知识的整合中,丰富认知结构中的内容,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非常有利的。3.有效的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刻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没有本质的联系时,这个问题太难了;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

31、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相同时,学生凭借记忆就能回答,这个问题又太容易了;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联系,但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时,它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这样一来,课堂提问如果过于简单、肤浅,教师一问,学生不假思索马上回答,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学生没有思考,只是把原有的知识倒出来重复一遍,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问题的“度”,那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特别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再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发展了

32、学生的思维。所以问题必须具有学习价值,有启发性,引发思考和探究,引起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让人回味无穷。教师在课堂上切忌提问的问题无意义,既浪费时间,又易让学生产生糊弄心理。特别是对于高中理科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大型的计算题,当学生想不明白时,可以通过一个个小台阶的提问帮助学生一步步找到题目的本来面目。设计深刻性问题,促进思维拓展。学生中不良习惯的表征之一:眼高手低。尤其是在理科,他们往往热衷于大题、难题,疏忽对小题的思考与研究。为此,教师要适时地从小题研究入手,并进行拓展性的“问题”设计,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取得“小中见大,揭示规律”的教育效果,这就是“问题”设计的深刻性。这样的素材其实

33、很多,例如一条线段上取两个点,则可以得到几条线段?取n个点呢?如果把线段换成角呢?又如三条两两相交的公路,要建一个加油站,使加油站与三条公路距离相等,请你选点,你有几种选法?等等。4.有效的提问应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课标要求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我们认为如何使课堂生成更有效,课前的预设是关键。应该说,有许多提问是可以预设的,这些问题往往是所谓的“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设计要到位,课堂进程往往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但也有许多问题是在课堂里动态生成

34、的,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尤其重要,它们更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抓住生成的问题展开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预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新的问题的过程。好的提问能激发不同角度的思维,因而也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涉及的知识面宽广,综合性强。5.有效的提问需要有效的评价有效提问包括教师的态度、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也应该尊重鼓励,因为他们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试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听听其他同学有无补充。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眼观六路

35、,耳听八方”,对学生反馈信息要及时准确地评价。教师恰如其分的否定会使学生及时纠正思维的错误;相反地,教师恰到好处的肯定或表扬,会继续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思维张开翅膀,自由翱翔。因此答后评是教师处理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每个闪光点,教师都要以赞扬口吻正确而有分寸的评价,以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鼓励有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去思考,去探究。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

36、的,一种是否定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而不能摸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课堂上通过提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学习能力主要是靠练出来的,在练的实践和探索中才能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才能把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为

37、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尝试着说,来发现他们在理解问题中存在的缺陷,纠正错误,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想的时间,因为各人的思维结构不同,思维速度不同,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各人的思维能得到训练,思维的潜能得到发挥;给学生练的机会,通过练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给学生问的机会,将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其带着问题走向书本。思考是大脑智力体操,勤思考、爱动脑的人才会学习,才会主动求知,勤于思考能缩短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时间和距离。因此教师平时要认真备课、巧设问题,学生思考、讨论、答后评价。教师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认真探究课堂提问的内容、形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

38、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构建基础。(三)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往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时常跟着教师走,教师一问,学生一答,丝毫没有自己思考的余地,全由教师或好学生替代。而今的课堂被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贯穿着,有效的问题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得到了提升,从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适当的提高。总之,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记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39、,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不断地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方法,让合理、恰当同时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成为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吧!九、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科研素质还有待提高经过一年的课题实验研究,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基础不强对课题研究仍处于初步的了解层面,没能深刻理解课题的指导思想,导致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没能够做到完全渗透,更多的只是从表面上来进行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导向不强,导致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2.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优化有待提高问题是教学的心脏,也是教

40、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学生姓名 姜 望 学 号 20108312010 院 系 滨江学院花旗营校区 专 业 会计学 指导教师 李 琰二一三 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摘要:针对我国物流成本过高的状况,作者阐述了物流成本控制的类型、目前物流成本控制的不足,论述了全面的物流成本控制、供应链物流成本的一体化控制、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成本控制策略,提出了物流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物流成本;控制策略;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管理致力于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我国物流成本明

41、显高于欧美国家,因此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加强物流成本控制是我们客观面对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物流成本控制的类型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有四种类型:整个经营过程的物流成本控制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物流成本控制,形成过程的物流成本控制供应、生产、销售和逆向物流的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服务的功能成本控制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构成项目的物流成本控制材料费、人工费、燃油费、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利息费、委托物流费及其他物流成本的控制。1 二物流成本控制的不足 目前,物流成本控制的重点过分集中于物流活动或物流功能本身,一味强调从物流运作过

42、程压缩成本;同时,货主企业要求物流从业者不得降低物服务水平,这使得物流经营勉为其难。 分析物流成本的构成,不难发现,物流成本不单是物流运作过程本身所发生的成本,而且也与其相关的其他各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社会宏观物流系统的完善程度、公共信息平台的水平、企业战略选择、企业营销策略、企业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程度、企业标准化建设等,因此只从经营过程或物流活动本身控制物流成本,很难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或者说不能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达到物流系统优化、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所以,在研究物流成本控制时,应从宏观物流系统和微观物流系统、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物流成本控制分析。 三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43、分析 我国物流成本约占GDP的16.5%,远远高于欧美国家。分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发达的社会物流系统,二是行业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低,三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低,四是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低。要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必须进行全面的物流成本控制、供应链物流成本一体化控制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成本控制。 1、全面的物流成本控制 全面的物流成本控制包括三个层面:社会物流成本控制、行业物流成本控制、企业物流系统成本控制。社会物流系统(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物流系统规划、分布的合理性,流通渠道的畅通对物流成本的影响至关重要。必须对社会物流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采用先进

44、的物流技术手段,保证整个物流系统高效率、低成本运行,实现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行业物流系统成本控制涉及行业物流成本的系统化控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共同的零部件仓库、实施共同配送;有效利用各种运输手段;建立新旧设备及零部件的共同流通中心;建立物流技术培训中心,统一培训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统一行业设备的规格,采用统一传票、统一商品规格、统一法规政策、统一托盘规格、陈列柜和包装模数化等。不断推进行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标准化,实现行业物流系统优化,达到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物流成本的一体化控制,例如对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的成本进行综合控制。要求

45、制定与企业战略相一致的物流战略,进行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密切合作,达到企业整个物流系统的高效率和低成本运作。 2、供应链物流成本一体化控制 供应链物流成本一体化控制,在于充分运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结起来,把从供应源开始到最终消费源的物流活动物流网络规划和渠道设计,从整个供应链系统把握物流的各项活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低库存,达到供应链整体物流最优化。 供应链物流成本一体化控制是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更高级阶段,效果也将更加突出。2 3、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成本控制 信息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实现了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利用网络化

46、、信息化的优势,通过对整个物流系统资源的优化整合,为社会物流系统提供共享交互的载体,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增值服务,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运作,达到整个物流过程的低成本运作。3 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跨地区的及时信息交流和传递成为可能;网上支付正在成为现实,构建跨地区的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在较大范围运作,逐步降低物流成本。 信息技术对物流成本控制有决定性的效果:信息流替代了部分物流,缩短了货物运输的平均运距,减少了对物流能力的边际需求和资源需求弹性,加速了邮件的非实物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的经济性将更加明显。 四、物流成本系

47、统化控制的主要途径 开展区域物流规划和跨区域共同配送。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是一个国家、地区极其稀缺的资源,构建一个国家、地区的物流系统,需要上千亿甚至上万亿的投资。目前,各省市、地方的物流规划绝大部分都是以各省市、地方为主,缺乏区域性合作。必须打破以行政区域为界的物流规划,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物流基设施结构和功能方面的重复建设,组建物流规划协调机构,相关地区的发改委、交通部门、铁路部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积极开展区域物流规划或跨地区的物流规划与建设,实现区域内和跨区域共同配送,形成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 加快行业物流标准化建设和物流整合。目前行业物流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是行业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48、,分散化经营,规模小,导致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标准化包括商品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等。应按照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装备,对行业物流实行规范的物流用语、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要进行业物流系统整合,通过改造、优化行业物流系统,建立行业物流中心或综合物流中心,使行业物流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物流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4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社会公共信息系统构建。对许多企业来说,目前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等处于相对独立的经营状态,一体化运作水平较低,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继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