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721063 上传时间:2020-08-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透明、行政服务、干部选拔和权力制约及直接选举等几个方面。17三、理论取向中的“服务型政府”反思经历了几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运作之后,对服务型政府的总结与反思也开始陆续出现,这些总结和反思在实践总结、理论反省和学术综述层面上展开。(一)对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已经取得的经验、教训和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归纳和分析。钟明在其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平台的构成要素一文中认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一个能够提供持久和良好激励的制度平台,这个制度平台的构成要素是多元的,其中,在一定的宏观制度框架内,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开放型政府”、“企业化政府”、“市场化政府”、“电子化政府”等四个要素处于主导地位。

2、18针对目前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郑传坤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与行政执法改革中指出,我国必须从转变执法观念、重塑执法职能、改革执法体制、提升执法人员素质、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及完善执法矫正机制等方面进行行政执法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19吴玉宗提出,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全新的政府理念,是全新的政府职能配置、机构重组、管理方式方法和行为模式的革命。它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管制行政的几千年的传统,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的角色和政府官员的角色。如果理论准备不足,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难会很多。从目前来看,虽然各级政府都在进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采取的措施也不少。但是,这些措施都还处于极其表面的层次,不少地方的措施

3、只不过是简单的便民措施而已,离真正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他认为,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在理论探索的不足与模糊,使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缺乏理论的指导,比较盲目,只能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一边总结,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晰,办法才会越来越有力。20刘祖云指出,“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范式,从制度与价值双向互动的角度来看,在我国,有两个明显的“不足”。其一是制度供给不足,即制度短缺。虽然有些政府部门提出了一些诸如“服务承诺”、“一站式服务”和“政务超市”等“服务行政”的口号,但是,这些行为往往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探索,还远远没有达到制度化的程度,还不能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其二是

4、制度信仰不足,即制度失范。要实现“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要求,政府制度重塑是必不可少的。即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对行政服务制度的完整性、确定性与规范性进行重新界定,使其合乎法制化的要求,从而使政府服务制度真正能成为行政主体的行为原则与行动指南。他认为,服务型政府体制建构,借鉴西方前沿的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可以有三个基本的路径选择:政府服务体制建构的市场化取向;“全面质量管理”进入政府管理领域;以绩效管理对政府服务进行结果评价。21李景鹏认为,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是一个艰巨、曲折的过程。首先,这一转变过程与改革开放后政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巨大变化有关;其次,这一转变还需要一系

5、列的社会和政治前提。在他看来,要实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就要从根本上抛弃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一切旧的东西,及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形势下所沾染的新的消极因素,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迎合时尚的泛论,这种转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认认真真地想办法解决各个方面的难题,而不能轻易地宣称已经实现了这一转变。22罗德刚归纳了当前全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首先,中央政府应对地方政府提出明确要求,并进行统一部署、指挥、总结和评价,推动这一运动由自发转变为自觉和统一指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其次,将地方行政改革的全部内容纳入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再次,设定地方公共服

6、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他提出了需要实现的八个转变:由暗箱行政向透明政府转变;由垄断行政向竞争政府转变;由封闭行政向开放政府转变;由全能行政向有限政府转变;由权力行政向责任政府转变;由专制行政向民主政府转变;由人治行政向法治政府转变;由低效行政向高效政府转变。23周庆行、杨兴坤则在观念、体制、素质和标准等方面探讨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困扰。24四川行政学院王艳则反思了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服务行政的三种异化形态:差别服务、强制服务、不对称服务,进而分析了产生这些服务异化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建设以公民、公民权和公共利益为核心的新公共服务型政府,并进一步阐释了建设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定理

7、。25在此同时,张建中对南京市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监察部门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了总结。26孙学玉、周义程则率先对服务型政府的评估和要素进行了设计,并对服务型政府评估的涵义、目的、基本领域、内容和评估类别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它们可以评估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指导框架和直接实践依据。27除学者们发表的论文外,一些研究机构和政府组织也以研讨会的形式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2003年7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座谈会;2003年11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又在海口召开了“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2004年6月,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和欧洲行政学院

8、在北京共同召开了“首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论坛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和欧洲公共服务创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问题成为与会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2004年8月,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都市政府、四川大学、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与各创建服务型政府的中心城市官员等就如何进一步加快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二)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进行学术反思和综述。南京农业大学刘祖云在其发表于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上的历史与逻辑视野中的“服务型政府”基于张康之教授社会治理模式分析框架的思考

9、一文中提出,相对于“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等概念,“服务型政府”是一种有着更深内涵的概念,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级关系,而当前,学者与官员更多地是从平行关系的角度进行理解和加以认识的。他按照范式理论,将服务行政范式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观念范式,即在政府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恪守社会作为价值主体与价值评价主体的信念,政府相对于社会只具有工具性价值;二是规则范式,这是在“服务”这一观念范式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一整套概念、定理与规则;三是操作范式,这是观念范式与规则范式的具体化,本质上它们只是实现观念范式与规则范式的手段与工具而已。鉴于此,也应对目前我国行政学界所提出的一些概念在层次上作出区

10、分,以区分出我国公共行政应该建立的主导价值范式与次一级的价值范式。比如:像“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等这样一些政府理念是不能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在同一层次上相提并论的。与“服务型政府”相比,它们只是次一级的目标范式,因为它们只是实现“服务型政府”这一主导价值的操作性工具。而“服务型政府”应该成为我国公共行政主导的与核心的价值范式,因为它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行政价值观。28刘祖云的这些论述,实际上是在对既有的关于服务型政府理论的反思基础上,回到张康之教授提出的统治型、管理型、服务型三种社会治理模式的分析框架,更深入地对服务型政府问题作出的理解和证明,他认为,我们建

11、构的“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府组织的主导价值的深刻变化,必须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历史背景,并联系我国行政改革的具体历程,来对“服务型政府”这一政府治理理念进行论证与诠释,他认为张康之的这一解释框架能够切实地植入制度设计的方案中去,能够为服务型政府理论提供新的思路。此外,马力宏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的2004年第5期上发表的公共服务:挑战和创新首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热点问题评述中,孙秀艳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9期上发表的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理论研究述评中,都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综述。可见,关于服务型政府的这些总结,无论是在理论层面、学术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是在“反思”

12、基础上的进一步认识,其中既有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有对所存在问题的困惑,还有对更深层次理论理解的探寻。它所体现的,是这场伟大实践的行进中审慎而又积极的探索性选择的理论导向;它所反映的,是在理论上对这场正在全国上下热烈进行的建设服务型政府运动,进行持续又冷静的创建性指导的需要。综上,2001年之后,关于服务行政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建构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规划上来了,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因而,在服务行政的内涵和外延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但是,需要指出,在这一时期所发表的文章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个概念,各自表述”的倾向,较少在文章中表现出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愿望。甚至在一些

13、文章中明显地借用了前期服务行政研究的成果却不加注明,以一种似乎是自我“发明”和“创新”的面目出现。这在学术上,是不应该的,而且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的连续性来说,也是有害的。尽管如此,这一时期在服务行政理论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特别是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明确提出和论证,直接影响了我国政府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和决策。【参考文献】1洪威雷、黄华:服务行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期。2肖文涛:社会转型与政府行政范式转换,载东南学术,2001年6期。3张康之在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上的行政道德的制度保障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应当

14、既不同于传统的统治行政模式,也不同于近代的管理行政模式,而是一个全新的服务行政模式”。4周洪敬:服务行政公共行政的新方向,载党政论坛,2002年3月。5张勤: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管理变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11期;行政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公共性和服务性,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4期。6沈荣华:论服务行政的法制架构,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1期。7张康之:限制政府规模的理念,载行政论坛,2000年4期。8刘熙瑞:加入WTO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1期;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载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7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构

15、建新的政民关系,载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1期;切实加强积极服务型政府的研究和建设,载新视野,2004年2期。9刘熙瑞、段龙飞:服务型政府:本质及其理论基础,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5期。10王江渝、张勤:实现两个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载前线,2004年3期。11迟福林、方栓喜: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24条),载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13期。12吴敬琏:建立一个公开、透明、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载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7月25期。13唐铁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7期;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北京大

16、学出版社,2004。14张孝德:建立内生服务型政府的系统工程,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6期。15吴玉宗:服务型政府:概念、内涵与特点,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2期。16姜晓萍: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2期。17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见“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交流材料,成都:2004年8月。18钟明: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平台的构成要素,载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6期。19郑传坤:建设服务型政府与行政执法改革,载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1期。20吴玉宗:服务型政府:缘起和前景,载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3期

17、。21刘祖云:“服务型政府”价值实现的制度安排,载江海学刊,2004年3期。22李景鹏: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载新视野,2004年5期。23罗德刚:论全面推进地方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载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7期。24周庆行、杨兴坤: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困扰,载党政论坛,2004年6期。25王艳:服务型政府的异化与转型论建立新公共服务型政府,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4期。26张建中:科学发展观与南京服务型政府建设,载南京社会科学,科学发展观与南京“两个率先”高层论坛专辑,2004年5月。27孙学玉、周义程:服务型政府的评估及其要素设计,载理论前沿,2004年9期。28刘祖云:历史与

18、逻辑视野中的“服务型政府”基于张康之教授社会治理模式分析框架的思考,载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9期。搓搓行政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包括:1)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2)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公开信息。 2、简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1)政府决策信息;2)服务信息;3)反馈信息;4)政府间交流信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内容的管理、与政府信息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等活动,以及与资源有关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技术管理、标准管理等; 3、简述绩效管理的特点。 答:绩效管理的特性表现在:(1)讲究结果导向;(2)注

19、重组织绩效;(3)重视动态管理;(4)强调战略管理;(5)关注系统管理。 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 答:绩效评估的标准有:(1)经济标准:以最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2)效率标准: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在可供利用的资源的条件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3)效果标准:关心社会情况是否得到改善,管理活动是否满足了社会公众的需要;(4)公平标准:关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等性;(5)责任标准:政府承担“公仆责任”能否反映了公众的意志。 5、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 答: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

20、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 6、简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 答: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包括: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司法控制机制。 四、论述题: 1、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所产生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对公共管理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促进使公共管理的一次次变革:(1)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如:“数字化生存”、“电子化生活”、“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2)信息技术为公共管理的变革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空间,使人们对公共管理的变革,对政府的期望变为现实,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公共管理民主化的进程;(举

21、例说明) 2、谈谈你对“用户满意原则”基本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效率原则一直是评价公共部门绩效的最高标准,但极端地奉行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民主);2)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3)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的择手段。 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作为其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公众自然成为公共部门环绕运行的中心。公共服务对象就是顾客或用户,只有当公共服务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

22、所接受,才是有绩效。为此,考察公共服务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社会和公众对这种服务是否感到满足,这一种政府绩效评估上的全新价值取向,就是“用户满意原则”。 要使用户满足,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2)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3)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公众的满意程度,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税负水平、受益程度、投诉申诉、工作效率。 (适当举例) 3、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理的

23、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举例说明) 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 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可分为: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 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

24、)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 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建设需要做好:(1)公共管理伦理的立法;(2)加强公共管理伦理的管理,包括:设立公共管理的伦理道德机构和加强公共管理道德的职业训练。 (适当举例说明)万元 3189.68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万元 34.25% 2.1.2 设备投资万元 2465.54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6.48% 2.1.3 其它投资万元 1259.34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13.52%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74.26% 2.2 流动资金万元 2397.33 2.2.1 流动资金占比 2

25、5.74% 3 收入万元 17402.00 4 总成本万元 13377.81 5 利润总额万元 4024.19 6 净利润万元 3018.14 7 所得税万元 1.62 8 增值税万元 555.06 9 税金及附加万元 175.54 10 纳税总额万元 1736.65 泓域咨询MACRO/ 年产xx体操用品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11 利税总额万元 4754.79 12 投资利润率 43.22% 13 投资利税率 51.06% 14 投资回报率 32.41% 15 回收期年 4.59 16 设备数量台(套) 129 17 年用电量千瓦时 489416.49 18 年用水量立方米 9695.11 19 总能耗吨标准煤 60.98 20 节能率 26.09% 21 节能量吨标准煤 17.20 22 员工数量人 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市场分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