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发展问题的研究.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728708 上传时间:2020-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发展问题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发展问题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发展问题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发展问题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发展问题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國設限紡織品2004年出口概況一、整體分析2004年度我國紡織品出口設限地區計有美國、歐盟、加拿大、土耳其及巴西。由於我輸巴西僅聚酯長纖梭織布(619類)設限,且因其配額年度係自2004年1月27日起至12月31日止,與其他地區之曆年制不同,故整體分析不將巴西納入。茲就我輸往巴西以外之設限地區,且仍受配額管制產品整體概況說明如下。(一)出口總值總值約20.44億美元,輸美、歐、加傳統3大設限地區金額合計約為20.39億美元,較前一年減少2億美元,其中成衣產品出口值衰退10%,紗布產品衰退4%,雜項產品則成長13%;輸土耳其金額僅500萬美元。各設限地區狀況如下:美國為設限紡品最大出口市場,出

2、口值為15.87億美元(佔總值78%),較前一年衰退6%。輸歐盟為3.9億美元(佔19%),衰退17%。輸加拿大為0.62億美元(佔3%),衰退26%。輸土耳其為500萬美元(佔0.2%),衰退46%。(二)產品結構輸美國、歐盟及加拿大3大設限地區之出口產品,仍以成衣產品為大宗,計為17.1億美元,佔總值之84%,其次為紗布產品,出口值為3.13億美元,佔15%,雜項產品僅0.17億美元,佔1%。(三)配額利用率美國利用率為78%,較前一年衰退5%。歐盟為27%,較前一年衰退7%。加拿大為19%,較前一年衰退7%。土耳其為16%,較前一年衰退27%。(四)出口總量輸美國數量約6.79億平方公尺

3、,較前一年衰退6%。輸歐盟約2,427萬公斤,衰退11%。輸加拿大約2,579萬平方公尺,衰退23%。輸土耳其為98萬公斤,衰退60%。(五)輸美歐加彙總表為利瞭解,茲彙總2004年度我輸美、歐、加傳統3大設限地區之設限紡織品出口狀況詳如後述。二、按設限地區分析美國(一)依我出口統計分析1、出口值出口值約15.87億美元,較前一年衰退6%,其中:成衣產品為13.5億美元,佔85%。紗布產品為2.23億美元,佔14%。雜項產品為0.14億美元,佔1%。2、出口量出口量約6.79億平方公尺,較前一年減少6%,其中:衰退主因係成衣及紗布產品分別減少7%及5%所致,雜項產品則成長24%。產品結構仍以成

4、衣為大宗,比重達7成,紗布產品佔29%,雜項產品僅佔1%。3、配額利用率總利用率為78%,較前一年率退5%,其中:第一組(紗布及雜項產品)為86%,減少8%。第二組(除845類外之成衣)為76%,下降6%。第三組(845類麻質毛衣)為5%,減少1%。4、平均出口單價成衣為2.86美元 /平方公尺,增加1%。紗布為1.12美元/平方公尺,減少1%。雜項為1.78美元/平方公尺,減少14%。5、出口成長(衰退)狀況簡析(1)第一組(紗布、雜項)利用率為86%,較前一年度衰退8%。出口數約2.07億平方公尺,較前一年度減少4%,其中:個別限額:出口數佔總和35%,衰退5%。通籃類別:出口數佔總和65

5、%,減少4%。出口數排名前15名類別,其出口數總和佔該組出口總數約99%,其中:屬個別限額者計10類(佔該組出口總數約34%),其中200、314、604及219等4類出口數成長,625/M等5類呈現衰退,225/M類則持平。屬通籃類別者計5類(佔該組出口總數約66%),除201及666類成長外,其他各類皆呈衰退。第一組個別限額利用率達90%以上者,僅有619/20類。619/20類(長纖布)為90%(2003年為99%);利用率跌至90%以下之類別計有625/M類(長短纖交織布),利用率為79%(200.3年為100%)。(2)第二組(成衣)利用率為76%,較前一年度衰退6%。出口數約4.7

6、1億平方公尺,減少6%,其中:個別限額:出口數佔總和88%,減少5%。通籃類別:出口數佔總和12%,下降18%。出口數排名前15名類別,其出口數總和佔該組出口總數約92%,其中:屬個別限額者計12類(佔該組出口總數約79%),其中3/652、633/634/635及659-S等3類出口數成長,其餘638/9等9類均呈衰退。屬通籃類別者計有659-O、332及359-O等3類(佔該組出口總數約13%),出口數皆呈衰退。第二組個別限額利用率達90%以上者,計638/9、447/8及435等3類:638/9類(人纖質針織衫)為95%(2003年98%);447/8類(毛質褲類)92%(2003年95

7、%);435類(毛質女用外套)為91%(2003年44%),係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之類別,大幅成長47%。利用率跌至90%以下者,計3類:651類(人纖質睡衣)為87%(2003年為100%);338/9類(棉質針織衫)為89%(2003年為97%);347/8類(棉質褲類)為73%(2003年為95%)。(二)依美國紡品進口統計分析美國2004年11月前推一年自主要供應國進口紡品統計簡析如下: 1、總進口總進口量達464.29億平方公尺,成長率為11%。市場排名:第1大供應國仍為中國大陸,持續成長43%。墨西哥仍維持第2名,微幅成長5%。第3大供應國仍為加拿大,微幅衰退2%。第4名仍為巴基

8、斯坦,成長12%。我國排名保持第7,衰退4%。排名第1至8國家,除印尼取代宏都拉斯進入第8名外,其餘各國排名皆未變動。前8大中僅加拿大及我國衰退,其餘均成長,其中仍以中國大陸成長幅度較大,達43%,其他各國成長幅度皆未超過15%。2、成衣進口量達195.68億平方公尺(佔總進口量42%),小幅成長4%。市場排名:中國大陸仍穩居首位,成長31%。墨西哥仍排名第2,衰退5%。宏都拉斯仍維持第3名,衰退4%。孟加拉仍居第4名,微幅衰退0.2%。我國自第10名降至13名,微幅減少0.1%。3、非成衣進口量達268.62億平方公尺(佔總進口量58%),成長16%。市場排名:中國大陸仍為第1大供應國,大幅

9、成長48%。加拿大仍居第2,微幅衰退2%。巴基斯坦與墨西哥仍分居第3及4,兩國分別成長11%及14%。南韓及印度維持第5及6名,分別成長11%及15%。我國仍排名第7,衰退6%。歐盟(一)依我國出口統計分析1、出口值出口值約3.91億美元,較前一年衰退17%,其中:成衣產品為3.1億美元,佔79%。紗布產品為0.78億美元,佔20%。雜項產品為300萬美元,佔1%。2、出口量出口量約2,428萬公斤,較前一年衰退11%,其中:各項產品出口數量,除雜項產品較前一年成長88%外,其餘均衰退。產品結構以紗布為主,比重佔50%,成衣47%,雜項產品僅佔3%。3、配額利用率總利用率為27%,較前一年衰退

10、7%。其中:成衣產品為29%,衰退10%。紗布產品為25%,衰退5%。雜項產品為46%,成長20%。4、平均出口單價成衣為27.18美元/公斤,增加1%。紗布為6.44美元/公斤,增加1%。雜項為3.51美元/公斤,減少19%。5、出口成長(衰退)狀況簡析(1)成衣利用率達29%,較前一年度衰退10%。大部份類別利用率較2003年度衰退,尤其以下列類別衰退幅度最大:第6類(梭織長褲、男短褲)為63%(2003年為94%);第13類(針織內褲)為59%(2003年為89%);第5類(毛衣、毛衣夾克)為85%(2003年為100%)。出口數約1,140萬公斤,衰退22%。出口數排名前10名類別,其

11、出口數合計約佔成衣總出口數97%,其中除第26及28S類成長外,其餘大部份類別出口數為衰退。(2)紗布利用率達25%,較前一年度衰退5%。各類利用率除第35類(合成長纖梭織布)達75%外,普遍不理想,惟值得一提的是第2類(棉胚布)利用率不佳,僅為9%,然而其子類第2A類(棉成品布)之利用率頗佳,達51%。出口數約1,205萬公斤,衰退1%。出口數排名前5名類別,其出口數合計約佔紗布總出口數100%,其中除第2、3A及20類成長外,其餘各類皆衰退,尤以第22類衰退66%為最多。(3)雜項僅有1類97類,利用率為46%,較前一年成長20%,出口數約83萬公斤,較前一年度成長87%。(二)依歐盟成衣

12、進口統計分析依據歐盟2004年11月出版之貿易統計資料觀之,歐盟2003年全年自區外進口成衣總值為537億歐元(折合682億美元),較前一年衰退0.6%。前10大供應國成衣進口值合計為380億歐元,佔成衣進口總值72%,自各國進口除中國大陸、土耳其、羅馬尼亞以及孟加拉成長外,其他國家為衰退,詳如下述:中國大陸仍排名第1,佔有率20%,成長6%。土耳其仍排名第2,佔有率14%,成長6%。羅馬尼亞維持第3,成長1%。孟加拉超越突尼西亞成為第4名,成長15%。突尼西亞退居第5名,衰退6%。加拿大(一)依我出口統計分析1、出口值出口值約6,183萬美元,較前一年衰退26%,其中:成衣為4,991萬美元

13、,佔81%。紗布產品為1,191萬美元,佔19%。雜項產品為2萬美元,比重不及0.1%。2、出口量出口量約2,579萬平方公尺,較前一年衰退23%,其中:各項產品均為衰退,以成衣衰退30%為主要原因。產品結構仍以成衣為最大宗,比重為64%;紗布產品佔36%,雜項產品不及0.1%。3、配額利用率總利用率為19%,較前一年減少7%,其中:成衣產品為22%,減少10%。紗布產品為15%,減少3%。雜項產品為0.4%,減少1%。4、平均出口單價成衣為3.01美元/平方公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融资支持陕西文化产业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作者:汪洋 金融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当今时代,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

14、不开金融业的支持,文化产业当然也不例外。资金的匮乏必定形成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应当选择怎样的投融资政策加大政府对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的投入?金融业应当怎样既有效地防范风险,又积极地创新服务于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品种,加大金融对如饥似渴的文化产业的支持?文化企业又应当怎样创造自己的核心价值,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并与金融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陕西,我国的文化资源大省,近年来正在大力地发展文化产业并取得初步的成绩。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走势和探索 陕西是我国文化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拥有秦始皇兵马俑、汉阳陵、大雁塔、碑林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

15、”,延安革命圣地、西安事变旧址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品牌”,秦腔、农民画、泥塑、皮影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法门寺、楼观台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品牌”,黄陵祭典为代表的“祭祀文化品牌”,西部影视、陕西作家群、长安画派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品牌”,以及华山、壶口瀑布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文化品牌”。同时,陕西高等院校和各类研究机构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各方面人才充足,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更重要的是,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关于金融支持陕西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建设“八大文化产业园区”的目标,着力推动陕西

16、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以西安为中心,陕西省初步建成陕北红色经典和黄土风情文化、关中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陕南汉水文化和绿色文化“三大特色板块”,形成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艺术院团为重点,以陕西旅游等六大集团为支撑的陕西文化产业格局。 尽管陕西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且随着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文化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量上来说,陕西文化产业的总产值仅为北京的1/15,山东的1/6,广东的1/4,而从人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上看则更低。可以说,陕西的文化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真正的产业优势,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距离文化产业强省还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为加快文化产

17、业发展,陕西省正在依照以下思路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以西安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为突破,形成多点联动发展新格局。二是发挥资源优势明显的特点,合理调整布局,加快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三是充分发挥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3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四是大力培植和发展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五是充分利用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六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其中,值得一提的有两个案例,即“曲江模式”和陕文投公司的探索。 曲江,西安市城南的一个区,是陕西省和西安市以文化产业为主体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成功典型。曲江新区建设以

18、来,围绕文化资源以大资本运作、大项目带动、大集团运营、大产业集聚等方式,在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领域投资105.7亿元,形成了包括旅游、会展、影视、演艺、出版传媒、文化商贸等六大产业门类,初步形成了以六大文化企业集团为依托的跨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其中,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开发建设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法门寺文化景区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大大提升了陕西文化的影响力,大大推动了陕西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大加快了陕西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被称为“曲江模式”。 陕文投公司,全称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2009年6月成立的全国投资类文化企业大型航母,将成为陕西文化

19、产业发展的重大引擎。这家公司注册资本22亿元,打算3年使资产规模突破100亿元、年产值突破30亿元,整合、组建10家以上专业化集团公司,形成经营集群化、产业规模化的西部文化产业“巨无霸”,未来三年将以西安为核心,辐射陕北、关中、陕南,依托陕西特色文化资源,对一系列投资风险低、成长性好、复合式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投资运营。 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投融资“瓶颈” 政府投入、金融支持、社会融资、外资引进、内源资金是文化产业“五大资金源”,从陕西乃至全国的情况看,目前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政府投入有限。近年来,我国中央及地方政府虽然加大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但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相比,政府投

20、入仍明显不足。比如,目前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主要采用专项资金的形式,这类资金规模不大,而且使用方向也有限制,无法满足日趋巨大且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保持了15%以上的年增长,增速超过了GDP和第三产业的水平,但文化产业的总量还很小,2007年仅占GDP的2.6%,2008年估计占GDP的2.99%。而陕西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政府对文化产业投入更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要低,2008年仅占全省GDP的2.92%。 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据了解,2008年末陕西省金融机构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项下的信贷余额为19.82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0.

21、33%;从直接融资情况看,目前陕西只有一家文化类企业上市公司,文化企业通过发债等方式进行融资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社会化融资渠道不畅。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调动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如美国各大公司、基金会和个人对特定文化活动的捐助资金是政府来源的23倍。我国东部发达省份民间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也很高,如民营经济发达的福建泉州市,民营企业文化产值已占该市文化产值的80%以上。而目前陕西文化产业盈利模式仍相对单一,市场化融资体系尚未形成,文化投资仍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力量参与很少,与发展文化产业和扩大外汇市场所需要的资本扩张要求很不适应。 外资引进受到政策和地域制约。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目

22、前国家对一些领域的行业准入还有一定限制。受政策影响加之地处内陆,陕西文化产业利用外资存在更多的条件制约和实际困难。 内源资金积累严重不足。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也是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弊端就是企业自身资金积累不足,文化产业尤其如此。在市场经济国家,内源资金一般在50%左右,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内源资金更高达70%以上。陕西文化产业结构里中小企业比重大、技术含量低、产业意识不强,大型国有企业由于体制老化、改革迟缓,长期背负人员多、亏损大的包袱,内源资金普遍不足,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不够。 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面临以下难题。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环境尚不具备。一方面,我国文化

23、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中小文化企业居多,市场还处于培育期,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持续盈利能力,市场风险较高;另一方面,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担保、项目评估、产权界定、权益转让等中介服务亟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健全。特别是金融机构的行业要求是风险可控,但为文化企业或者项目贷款,面对的是全新的业务领域,缺乏可依据的经验和必需的风险评估体系,金融机构难免畏首畏尾。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和文化企业缺乏抵押影响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全社会统一的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也相对滞后,银行、投资者与民营企业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

24、导致金融市场上形成了违约收益大于违约成本的心理预期,造成一些企业缺乏诚信的内动力和守信的经营行为。文化企业规模较小,通常没有大量的不动产和机器设备,很多是个人甚至是一个创意,即使有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也难以估价,在缺乏应有的抵押品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在目前的社会信用环境下很难放手进行贷款支持。 文化产业规模小、不稳定、风险大、效益低的现状制约信贷投入的积极性。文化产业的企业不像工商企业那样有持续的生产能力和现金流,文化产品生产很多时候是项目性、一次性的,不能产生稳定和持续的经营效益和现金回报,加上文化产品生产过程完全亏损的特点,给依据财务报表判断资金回报情况进行决策的银行借贷带来很大问题。同时,与

25、工商企业相比,文化企业的效益比较低,特别是动漫、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在当前金融机构“垒大户”成风的形势下,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金融机构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首先是贷款审批手续多、程序复杂、周期长,很难满足文化企业对融资的时效性要求。其次是金融机构对新兴的文化产业不了解,对文化企业的业务开展不全面,信贷人员对文化企业业务不熟悉,影响了文化产业的信贷效率和效益。再次是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的服务创新不够,仅仅提供一般的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业务,缺乏专门针对文化产业、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信贷管理办法和金融产品,如针对版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的金融产品。 对建立健全文化产业

26、投融资体系的建议 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当前,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都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的繁荣发展,首先是因为政府高度重视,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我国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加强政府的投入和引导,包括出台税收优惠等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企业发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为信贷资金介入提供保障。 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文化产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又具有“逆经济周期”的发展特点,无论着眼未来还是立足当前,金融业都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27、,大力拓展文化产业的融资业务,取得文化产业和自身发展的“双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当前重点在于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监管层面上,通过货币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层面上,充分认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金融业务新的增长的契机。金融机构抓住机会树立创新意识,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和文化产业、产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信贷管理策略和授信审批机制,适当简化文化产业贷款授信审批手续。同时,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针对文化项目和企业的特色产品,探索知识产权、企业无形资产等质押方式,解决文化创意企业抵押难问题。还要扩展服务范围,对

28、文化企业提供涵盖结算与现金管理、投资银行业务、理财、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国际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促进企业资金流转。 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要发挥间接融资的作用,还要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不仅要发挥正规金融体系的主导作用,还要发挥好民间资金的补充作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利用企业债券、股票等融资工具和私募股权基金、保险、信托、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发展文化产业。同时,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和外资投资文化产业,拓展利用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方式和空间,积极发展民营和中外合资文化企业。还要继续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相关国际

29、机构的大力支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构建融资配套服务体系。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瓶颈”之一是相互信息不对称,缺乏资信和信用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体系。为此,应当大力建设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具体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信息发布会等,为实力雄厚的企业和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提供必要服务。还要加快信用担保、产权交易、无形资产评价等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规范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流转和托管的管理办法,为文化企业利用无形资本融资创造条件。 培育合格融资主体。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作为主体的文化企业本身

30、,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效果最终也要看融资主体的状况。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在演艺、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节目制作等领域发挥龙头作用,引领和带动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同时,促进文化企业改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加大文化市场的开放性和文化产业的竞争性,放宽文化产业的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进来。鼓励延伸文化产业链,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大力发展文化衍生产品。还要扶持建立一批示范性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应。 文章来源: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年第期

31、 本网发布时间:10-03-22 09:19:58114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融资支持陕西文化产业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作者:汪洋 金融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汪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融资支持陕西文化产业现状调查引发的思考N.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01储备更多的理赔人员变得不经济;新的供给主体将使原已不足的合格理赔人员更加稀缺,使用、储备理赔人员的成本上升,理赔人员的流动性加大。当承保业务迅速发展以后,理赔工作不配套往往会影响保险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像过去那样单纯依靠保险公司内部的理赔人员处理理赔案件,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理赔工作的需要。理赔与承保的不同步发展,成为保险公司为提高经济效益亟待

32、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借鉴保险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强与中介机构的相互合作,日益成为众多保险公司的制度性安排。 3.客户对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开始进入汽车工业时代,汽车已成为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对汽车的消费越来越普遍,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险公司为了车险业务的发展,也把满足投保人的服务需求,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同等的成本条件下,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保险服务,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为保险公司降低交易和服务成本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发展我国车险公估业的对策 (一)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 利用政府资源促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是每个行业和企业都值得关注

33、和研究的课题。专业的公估机构应催请保监会尽快明确公估公司的法律地位,使其能作为专业机构独立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受交警、物价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 (二)顺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要 机动车辆损失与其他保险损失相比存在金额相对较小的特点,所以,从经营角度看,保险公司能够支付的检验费用有限。公估公司在收费方面切勿“狮子大开口”,而应当以专业和优质服务获取较大的业务量,通过较大的业务量来降低成本和收费。否则,其结果只会迫使保险公司不得不以本公司的内部力量进行检验。 (三)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 为了更好地拓展市场,公估公司之间应注意加强合作与交流,应在以下方面为保险公司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1.研究

34、如何降低修理成本。公估公司应通过日常的公估定损,对在我国使用较广的几种主导车型的事故发生概率、损失和修理费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类和研究,并通过修复各种碰撞试验车辆和实际事故受损车辆,来确定汽车的受损程度和可修复性,从中找出最适当的维修方法,然后将这些研究成果提供给各修理厂家并向委托人公开。 2.形成修理零配件的报价体系。目前,我国汽车修配市场,汽车零配件价格较为混乱,正厂件和副厂件价格相差数倍,保险公司和车主难以准确区分各类零配件的等级,使修车质量得不到保证。为此,公估公司应加强与各汽车商及其零配件商的联系和沟通,对零配件的价格和零配件供应商的相关情况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及时颁布,形成高效、准确

35、的零配件报价体系。 3.制定修理费的工时定额。在零配件价格确定后,如何准确确定人工费用将直接关系到修理成本。公估公司应与当地的汽车维修协会联系、沟通,结合当地的人员工资水平、费用水平和修理厂的等级,共同制定修理费的工时定额,为确定汽车修理的人工费用提供价格依据。 (四)培养专业人才,注重职业道德 车险公估是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公估人员应具有必要的机动车辆维修专业知识、保险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医学知识、相当的表达能力、谈判技巧,同时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国,车险理赔领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经常出现理赔人员被修理厂或者被保险人收买,与其串通,损害保险公司利益的现

36、象。所以,公估人能否树立良好的信用是公估人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 (五)注重技术支撑,打造专业品牌 车险公估不同于其他财产保险公估。车险公估的标的物单一,但品牌繁多,车辆损失核定和零配件价格复杂,出险率高、流动性强、出险地点不确定,第三者责任事故频繁、事故医疗费用审核、伤残等级的认定事宜多,导致车险理赔工作量大,投入资金多,经营成本高,使机动车辆保险的理赔成为保险业运用高技术手段的试验田。目前,利用IC卡及其技术支持系统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利用电脑进行远程核保核赔的先进技术在我国已开始推广。车险公估公司要努力推进和完善这些新的技术手段,提高车险公估的技术含量,保证保險公估的专业品质,增强公估业的竞争力。 (六)提升管理水平,使效率效益并重 车险是个精细管理化险种,风险小且相对稳定,可控性大。必须不断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公估公司应在车险理赔管理方面多做总结和交流,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和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市场分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