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40课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ppt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787528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0课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40课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40课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0课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40课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河流推移质泥沙及床沙 测 验 规 程 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河流推移质泥沙及床沙 测验规程 主编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发布 河流推移质泥沙及床沙 测验规程的通知 水文号 根据原水利电力部年标准修订计划 由水利部水文司主 持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主编的 河流推移质泥沙及床沙测验规 程经审定 现正式批准为水利行业强制性标准 并予以发布本 规程的编号为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规程由水利部水文司负责解释各单位在实施中如发现问 题 请及时函告主编单位及部水文司 本规程由水利电力出

2、版社出版发行 年月日 目次 总则 推移质泥沙测验仪器的选择及使用 推移质输沙率及颗粒级配测验 推移质测验资料的计算与合理性检查 推移质资料整编 床沙采样器的选择及使用 床沙取样及河段床沙调查 床沙资料计算及整编 附录推移质测验报表格式及填写说明 附录床沙测验报表格式及填写说明 附录照相法测定床沙级配及粒径分析方法 附加说明 总则 为了统一推移质泥沙及床沙测验方法和资料整编等技术 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国家基本泥沙站的推移质泥沙及床沙测验 亦可用于泥沙试验站专用站及有关专项测验 推移质泥沙按粒径大小划分为沙质砾石和卵石推移质 河床类型按床沙组成划分为沙质砾石卵石和混合河 床 推移质泥沙测

3、站应根据测站的重要性推移质泥沙占全 沙比重的大小和对测验成果的精度要求分为三类各类测站的测 验及资料整编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类站根据实测资料可准确地推求当年推移质输沙率 过程年推移量和颗粒级配成果 二类站根据多年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可推求各年推 移量和颗粒级配成果 三类站根据少量测次的推移质输沙率颗粒级配和相 应水力因素资料整编实测成果 床沙测验站应根据测站的重要性和对床沙资料的不同需 要分为三类各类测站的测验和资料整编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类站一类推移质泥沙测站需要计算全沙输沙率的 一类悬移质泥沙测站或沙质河床需计算床沙月年颗粒级配及过 程的测站床沙取样测次应能控制床沙颗粒级配的变化过程 二类站二类

4、推移质泥沙测站及部分一二类悬移质泥 沙测站每年测少量测次整编实测成果 三类站不属于一二类床沙测站的悬移质泥沙测站 在设站初期取样分析一次整编实测成果 河流推移质泥沙及床沙测验除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 对需要进行的水位流量悬移质泥沙及泥沙颗粒分析等测验工 作尚应遵守相应的水位观测标准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 及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等的有关规定 推移质泥沙测验仪器的选择及使用 测验仪器的选择 推移质泥沙测验仪器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沙质推移质采样器的口门宽和高应小于等于卵 石推移质采样器的口门宽和高应大于床沙最大粒径但应小于或 等于 采样器的有效容积应大于在输沙强度较大时按规定的 采样

5、历时所采集的沙样容积 采样器应有足够的重量尾翼应具有良好的导向性 能 稳定地搁置在河床上 口门伏贴河床口门前不产生明显的淘刷或淤积 器身应具有良好的流线型以减小水阻力 口门平均进口 流速系数值宜在之间 采样效率系数较稳定样品有较好的代表性进入器内 的泥沙样品不被水流淘出 结构合理牢固操作维修简便 推移质采样器应根据测验河段的床沙粒径和断面的水流 条件等选定当河床组成复杂选择一种仪器不能满足测验要求 时可选用不同的两种仪器选用的仪器应有可供使用的原型采 样效率 可供选用的采样器有压差式和网式两类 仪器的使用 仪器的检查和养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仪器在每年汛前和每次大沙峰后应进行全面检查 仪器在每次使

6、用前应作检查并经常进行养护维修 仪器的结构尺寸网孔孔径重量和悬吊方式有无变 动 仪器的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 手持仪器采样时应使口门正对流向平稳地轻放在床面 上采样上提时应使仪器口门首先离开床面并保持适当的仰角 将仪器提出水面 悬吊仪器采样在下放到接近河床时应减缓下放速度 使仪器平稳地放在床面上并适当放松悬索采样器上提过程中不 得在水中和水面附近停留 在采样过程中当仪器受到扰动而影响采样时应重测 推移质输沙率及颗粒级配测验 测次布置 沙质推移质断面输沙率测次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类站每年测次不应少于次在各级输沙率范围内 均匀布置当出现特殊水情沙情时应增加测次 二类站应在年内每年测次 在各级输沙率

7、范围内均匀布置并应测到相关水力因素变幅的总测次达 到次可停测 三类站测年总测次应不少于次分布于各级 水位 卵石推移质断面输沙率测次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类站 采用过程控制法进行测验整编时测次布置应能 控制输沙率的变化过程 每年测次 其中左右的测次 应布置在各个沙峰时段大沙峰应不少于次应测到最大输沙 率 中沙峰应不少于次 峰顶附近应布置测次 当峰形变化复杂 或持续时间较长应适当增加测次汛期水位平稳时天测 一次枯季每月测次当采用水力因素法进行测验整编时 应在各级输沙率均匀布设测次不同水情沙情应有一定测次 年测次不应少于次当水情沙情有特殊变化时应适当增加 测次满足定线要求 二类站应在年内每年测次在各

8、级输沙 率范围内均匀布置并应测到相关水力因素变幅的总测次 达到次可停测 三类站测年 总测次应不少于次分布于各级 水位 沙砾石或砾卵石推移质泥沙测次及布置分别按本规程 和执行 用水力因素法进行测验整编的一类站当有年以上的 测验资料并测到相关水力因素变幅的且各年输沙率与水 力因素关系线同历年综合线的最大偏离不超过时可按二 类站要求施测当相关水力因素超过分析资料或因水利工程等 人类活动影响改变了原来的水沙关系时应恢复按一类站要求 施测 断面推移质输沙率测验 推移质测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测定各垂线起点距 测定各垂线的输沙率并记录相应的施测时间 测定各垂线的颗粒级配 观测基本水尺或测验断面水尺的水位 沙质

9、河床应观测垂线水深 垂线流速 床沙颗粒级配 悬 移质含沙量和颗粒级配 水面比降等卵石河床可根据需要进行 上述有关项目的观测 一次断面推移质输沙率的测验历时 当沙峰过程在天以 上时 不应超过小时 沙峰过程为天时 不应超过小 时 沙峰过程小于 天时不应超过小时 推移质输沙率测验的基本垂线数应符合表的规定 基本垂线应与悬移质泥沙测验垂线重合并在强推移带加密使 部分输沙率小于断面输沙率的 当按上述方法布置的基本垂线数仍不能控制断面输沙率横向 变化时应增设垂线 表推移质输沙率基本垂线数表 推移带宽 垂线数 注 推移边界界垂线不计入本表垂线数 推移质垂线每次取样历时可为在部分输沙率大 于平均输沙率倍以上的

10、强推移带垂线应取样次当所取沙样 超过采样器规定的容积时 可缩短取样历时 取样次弱推移带 垂线取样次 推移质运动边界可进行实测或根据实测资料分析确定 精密测验及少线测验方法 需要进行精密测验的一类推移质泥沙测站应按下列要求 进行精密测验 加密垂线测验应在大 中 小各级输沙率分别进行 次垂线布置应按悬移质泥沙测验垂线中泓加密的方法布设垂 线数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加密测验垂线数表 推移带宽 垂线数以上 重复取样测验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垂线 在大 中 小各级输 沙率范围内 每级施测次卵石推移质重复取样次 沙质 推移质重复取样次 当洪水期采样受到漂浮物威胁 夜间测量或输沙率变化急 剧时可用少线法测验 并遵守以

11、下规定 垂线数可减少为条垂线数及布置方法应经分析确 定 并应符合表的规定 线以上可直接计算推移质输沙率线以下应与推移质 输沙率建立相关关系 经过系数换算求得推移质输沙率 少线法测验的年测次不应超过年总测次的一个 大 沙峰的少线法测次不应超过该沙峰总测次的且不宜连续使 用 表少线法测验的允许误差 垂 线 数 保证率为的允许误差 卵石沙质 年推移量允 许的系统差 年级配允许 的标准差 沙样处理及现场测定颗粒级配 卵石推移质的沙样处理及现场测定颗粒级配应遵守下列 规定 称量沙样总重量并校核 按规定的粒径组和分组方法 测定分组粒径并称量各组沙 重 当各垂线间距相等 施测历时相同时 所采集的泥沙样品 可全断面混合进行颗粒分析在部分河宽内符合上述条件时 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