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列方程解应用题(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73427.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860856 上传时间:2020-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方程解应用题(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7342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列方程解应用题(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7342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列方程解应用题(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7342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列方程解应用题(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7342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列方程解应用题(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7342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根据第一次教学设计,与本教学组研讨教学效果,总体评价还可以,只不过根据教学设计的思路,课时量达不到,故把课时由四课时调整为五课时。修改2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主题单元标题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作者姓名郭家敏学科领域 外语适用年级七年级下册(六三制)所需时间课内共用4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话题取材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话题项目交通运输方式。该话题在初中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因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有深刻的生活体验,易于接受表达。本单元以交通为话题、以谈论出行方式为功能,呈现了How、 Ho

2、w far、How long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回答,谈论如何到达目的地、行程多久及距离多远。本单元通过模仿对话、自编对话、阅读,学生将掌握不同交通方式的英语表达,了解不同地区的学生是采用何种交通方式去学校的,并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行程,合理选用交通工具。同时,在教材P101还提供了有关句子重音的相关说明,P104提供了语音练习,含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常见发音及句子重音两部分。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1)语言技能方面:通过观看PPT呈现的图片及题目预测文章的大意。将使用的交通工具、距离、花费的时间融于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相关回答中,并运用所学与同伴就上学、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的话题进行口

3、头交流;能运用所学写一篇介绍自己平时上学所选用交通方式的短文。(2)语言知识方面:34个课标词和7个常用短语和固定搭配;Grammar Focus中的句型以及介绍自己如何到达目的地的相关句子。It takes sb.some time to do sth.和Its+adj.+for sb. to do sth.;(3)学习策略:通过听录音,运用抓关键词的听力学习策略获取有效信息。通过观看PPT呈现的图片,预测听力的相关话题。运用找读(Scanning)等阅读学习策略,快速获取有效信息。依据语言学习“感知、体会、理解、运用”的认知规律,将本单元的学习划分为两个专题。专题一:如何用英语熟练表达出行

4、的方式、到达某地所需的时间及距离?专题二:如何运用所学与他人交流有关出行方式的话题?两者是递进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最终达成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学会用英语做事情。本单元主要采用情景学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本单元的预期学习成果:1. 听力任务完成后,学生能正确理解主要功能句的意义,模仿录音进行分角色朗读、背诵,并仿编对话。根据3a阅读语篇任务所建构的篇章结构,在老师引领下,学生能对3a文段进行复述。学生能够借助文段结构图,运用所学,为班级的英语板报写一篇有关“绿色出行”的征文。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听懂与话题相关的难度与2b相当的听力材料;读

5、懂难度与3a相当的书面材料。学生能独立完成Unit3的单元综合测试。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点击打开链接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1、意识到在用特殊疑问句“How?”“How far?”“How long?”句式进行询问时,一般用降调。2、听懂相当于本单元Section B 1c难度的谈论到达某地的距离、交通方式及所花时间的对话。3、将使用的交通工具、距离、花费的时间融于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相关回答中,并运用其与同伴就上学、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的话题进行角色扮演与交流。4、读懂Section B 2b中的短文并理解大意;正确朗读短文。读懂课外读物上难度相当的关于出行方

6、式的小短文。5、借助文段结构图,运用所学,为班级的英语板报写一篇有关“绿色出行”的征文。过程与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1、在学习词汇、语法的过程中,感知回忆、联想、想象等识记策略。2、听录音前,通过观看PPT呈现的图片及浏览相关文字信息,体验、训练“预测听力相关内容”的策略。3、在听力过程中,体验、实践“在泛听、精听的过程中抓关键句”的策略。4、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感悟、预测、略读、跳读、等阅读策略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写作策略。5、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归纳、概括等识记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1、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How、How long和How f

7、ar询问不同的出行方式,同时,通过交流彼此的出行方式,培养做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方式的意识。2、认识到英语学习渠道的多样性及学习材料的丰富性,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3、了解因地域文化差别所造成的出行方式的差异。对应课标1.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交通)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 能读懂相关话题的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根据提示简要描述出行方式,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3.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4. 能意识到因地域文化差别所造成的出行方式的差异。主题单元问题设计如何用

8、英语清楚表达出行的方式、到达某地所需的时间及距离?如何运用所学与他人交流有关出行方式的话题?专题划分专题一: 如何用英语表达出行的方式、到达某地所需的时间及距离? ( 3 课时)专题二: 表达与运用-如何运用所学与他人交流有关出行方式的话题? ( 2课时)其中,专题2 (或专题 1 中的活动 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如何用英语表达出行的方式、到达某地所需的时间及距离?所需课时课内共用4课时,每周5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基于对学情、课型及教学内容的分析,依据基本设计思路,确定本专题学习目标如下: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能:1.理解新文段的意义,在新的语篇情景中进一步感知、巩固本单元的主要词及话题功能

9、句。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引领学生体验、训练相关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2. 借助文段结构图,复述所读文段。通过复述,归纳、梳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话题功能句。引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再次感悟体验写作时的布局谋篇;在赏析语言的过程中,感悟遣词造句的方法。3. 借助文段结构图,运用所学,为班级的英语板报写一篇有关“绿色出行”的征文。引领学生学会借助文段结构分析图和相关提示信息。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书面表达任务。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写作的能力,达成读写课中以读带写的目标。4. 通过笔头测试卷,了解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测试卷进行统计、分

10、析,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情感、方法等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专题问题设计你能读懂含有主要话题功能句的文段吗?你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构建文段结构图吗?你能借助文段结构图,对文段进行复述吗?你能借助文段结构图,正确运用本单元所学,完成书面表达吗?本单元的综合测试,你的正确率能达到80%吗?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PPt,教材、地图、课外阅读文段,投影设备,网络资源:一些交通工具的音频资料、美国校车及学生上学的相关视频片段等。学习活动设计1. 情境中导入。借助多媒体和图片资源(如:公共汽车、火车、地铁等图片)、影音资源,如:flash资源:over the mountains、不同的

11、交通方式的声音等)进行听音猜测活动。学生通过该活动,学习理解主要话题功能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get to school?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和生词”train, bus, subway ”等的意义。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进一步实践感知回忆、联想、想象等识记策略。同时,自然渗透u, o, y及ar, er,等字母及字母组合的教学。由于这一活动任务难度较低,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关注学困生,尽量多地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对他们好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充分发挥

12、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2.活动中感知: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理解所学词汇和句式。通过看一看、猜一猜,听一听,做一做、听一听、说一说等活动,学生在一系列对话情景活动中感知、理解所学主要话题功能句及生词的意义。听录音前,通过观看PPT呈现的图片及浏览相关文字信息,体验、训练“预测听力相关内容”的听力学习策略。同时,进一步训练在泛听、精听过程中抓关键句的听力学习策略。在一系列的感知和理解活动中,充分利用生生间学习水平差异这一资源,注意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通过让他们说完成任务的思路,向其他学生展示他们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有效学习方法和策略,逐步引导

1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从而实现学会学习。3. 训练中巩固: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编一编等训练,学生在一系列对话情景和训练中进一步感知、理解、内化、巩固所学新的语言知识。对新知形成语感,达到熟练掌握。4. 运用中提高:创设情景,(学生)自编对话。如:澳大利亚联谊校的学生来我校学习访问,假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14、)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

15、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1)完全变态: 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

16、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2)特点:

17、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系带悬挂卵黄,固

18、定和减震,利于孵化。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生物种类生殖方式发育方式昆 虫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鸟 类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

19、现的。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6. 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7.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

20、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5.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

21、一半来自母方。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人,是遗传学的奠基人。(2)实验材料:选择的是具有明显相对性状且闭花受粉的豌豆。(豌豆的相对性状:植株的高和矮,种子的黄和绿,种皮的光滑和皱缩。)(3)实验方法: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4)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都是高杆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过矮的要少得多(高矮之比为31)。用图表示如下:(5)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为:a.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例如,

22、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b.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c. 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形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2.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1.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

23、别的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种染色体称为 性染色体。后来,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 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2.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3.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 XY 女:44条 XX)。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4.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精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5.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

24、0。(原因:精子有两种类型,X或Y,卵细胞有一种类型X,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2.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3.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诱变育种)。4. 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2.地球大约形成于

25、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2)产物(证据):氨基酸。(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

26、中。7生物入侵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2过程与方法(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重点、难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2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

27、,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教法、学法】1自读法。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生自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

28、。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设计(二)“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多媒体显示: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劫掠栖息藩篱归咎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A

29、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明确:qfnji2ABCD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与前面的“心里”表意重复。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30、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4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

31、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5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

32、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补充资料: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往日浓阴蔽日、绿树摇曳的岛上,长满了薇甘菊。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