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培养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素质.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898577 上传时间:2020-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素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养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素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养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素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养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素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养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素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年青州市班级管理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单位(全称):金融希望小学类别教法学法指导题目培养责任意识, 提高学生素质作者姓名陈莹问题的提出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父母包揽了一切。因此,他们普遍都缺乏责任感,应引导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加强对责任的认识;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一、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二、教育教学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 1、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增强学生责任感。 2、班级管理中,利用集体优势,落实个人责任。 3、处理问题,冷静思考,养成学生责任。三

2、、走进社会,实践体验,培养责任感。 效果1、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互相尊重、互相依赖、和睦相处的和谐关系。2、学生与学生之间能互相交流,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3、学生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树立了社会责任感。评审意见培养责任意识,整体提高学生素质一、问题的提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父母包揽了一切,因此,他们普遍都缺乏责任感,经常会有一些孩子生活草率、做事不认真、学习马虎、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缺乏,较少责任行为。他们只

3、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对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全然不顾。21世纪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而当前我国学生的这种现状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焦虑。我觉得应引导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加强对责任的认识;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1、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

4、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在培养学生责任心方面,教师更要起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要在上课铃响之前进入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应当按时检查、批改、下发。这样,学生便会感受到老师这是在对自己负责,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心会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增强。2、教育教学中,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责任是人的根本,是一切道德的源泉。正是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人类的价值和尊严才得发体现。基于此,我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引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负责。、课

5、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增强学生责任感。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课堂更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课堂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性格、意志等都在时时发生着变化。所以,培养责任感也应紧紧结合课堂教学。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各学科教材中所蕴含的有利因素,不露痕迹地把教学内容与责任感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内化为学生个性的品德。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振兴中华,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极富责任感的人。教学中,我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之后,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让学生来评价周恩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再如小珊迪一课虽是自读课文,但因为故事情节感人,我把它作为课

6、内读书内容,让学生自读,交流感受,从而感受小珊迪在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刻,心里惦记着自己可怜的弟弟和还给别人4个便士,这是对别人负责的态度,小珊迪的品质催人泪下。在语文教学中,类似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而对于一个善于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老师来说自然不会对它们置之不理。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发现挖掘,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人物的人格魅力,就会让学生在“春风化雨”般“精神营养”的滋润下,增强内心的责任感。、班级管理中,利用集体优势,落实个人责任。心理研究表明,个人在集体中所起的作用越大,他和集体的联系也越牢固,集体对个人的影响也越有效。我们改以往单靠班主任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在集体中“开展”“四自”活动,自己的事情自

7、己做,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同学自己帮,自已的进步自己争。在充分尊重、信任、理解、爱护学生的基础上,从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自尊需要、情感需要出发,在班集体里推行“一日小当家活动”和“班级事务承包责任制”,成立自管小组,营造“人人参政”的局面。在大胆放手的同时,又注意加强行为指导,坚持学生的“执政”结果每日有记录、有评价,对不足之处多教方法,少批评。、处理问题,冷静思考,养成学生责任。在处理学生过失时,应实事求是讲清道理,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态度,明确指出过失和弥补过失的办法,尽量不要通知学生家长,不要大声呵斥,更不要夸大其辞恐吓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有深刻的心理体验。这样,他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就

8、会主动体会到对方的感觉,考虑到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只有当孩子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过失后果所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在心中留下痕迹,铭记在心。这样就会事先考虑后果,停下即将犯规的脚步,才能形成应有的责任心。3、走进社会,实践体验,培养责任感。社会对小学生们来说比较陌生,所以带领他们到社会中去实践体验,培养社会责任感也很重要。我班通过雏鹰活动走进社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为街道打扫卫生”“市场调查”“为孤老服务”等活动,引导他们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上的意义和发挥的作用,体验面对工作时的心情、责任和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及工作后的收获,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

9、守法、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质。这样,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三、取得的成效1、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互相尊重、互相依赖、和睦相处的和谐关系。2、学生与学生之间能互相交流,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3、学生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树立了社会责任感。四、注意的问题1、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和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寓责任教育于活动之中,切忌呆板空洞的说教。2、坚持知与行相统一。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责任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浅显的道理;同时也要相应提出一些合理、适度、具体、明确的行为要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训练,引导他们在责任行为实践中逐步加深责任认识,树立责任心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3、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学生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时间多方面教育的结果。学校内各年级、班队的教育要承上启下,互相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配合,避免教育思想、教育要求的互相对斥和互相抵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