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生研究” 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方式——“学生研究” 意义之一.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848654 上传时间:2020-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研究” 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方式——“学生研究” 意义之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生研究” 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方式——“学生研究” 意义之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生研究” 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方式——“学生研究” 意义之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生研究” 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方式——“学生研究” 意义之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有理数的加减法”检测试题AB江苏 文页A卷(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室内温度是20,室外温度是-1,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 )A.19 B.19. C.21 D.2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两数的和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加数都大;两数的差一定比被减数小;较小的有理数减去较大的有理数一定是负数;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的商是1;任何有理数的偶次幂都是正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下列关于“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正数 B.可能是0 C.可能是负数 D.以上都有可能4,如果减数是负数,那么( )A.差比被

2、减数小B.差比被减数大C.差是正数D.差是负数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B.若两个数的差是正数,则这两数都是正数C.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D.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有理数相加等于它们的绝对值相加B.两个负数相加等于它们的绝对值相减C.正数加负数,和为正数;负数加正数,和为负数D.两个正数相加,和为正数;两外负数相加,和为负数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个数是( ) 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零;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加数;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A.1个 B.2个 C

3、.3个 D.4个8,两个数相加,如果和小于每一个加数,那么( )A.这两个加数同为正数 B.这两个加数同为负数C.这两个加数的符号不同 D.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为零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30)+(40)=10 B.(51)+(30)=21C.(10)+(+10)=0 D.(+3.9)+(3.1)=0.810,不能使式子32.6+( )=32.6+( )成立的数是( ) A.任意一个数 B.任意一个正数C.任意一个负数 D.任意一个非负数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王宏向东走了9m,再向东走6m,两次他一共向东走了_m.李悦向东走了12m,再向西走4m,两次他一共向东走了

4、_m. 12,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又叫做这几个数的_.13,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_.14,在代数和中,因为所有的运算都是加法,所以通常把_省略不写.15,算式3+45有两种读法:若把“+”、“”号当作性质符号,它读作_;若把“+”、“”号当作运算符号,它读作_.16,有理数相加,一般分为_步,首先确定和的_,然后再确定和的_.17,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通常先把减法转化为_法,然后将正数、负数分别_,在运用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各数前面的_一起交换,遇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加数,它们的和为_.18,计算:09.81=_;=_.19,计算:35+35=_;0.465=_.2

5、0,计算:|4|9|=_;510=_;9()=0.三、解答题(共40分)21,(1). (2)(+12)-(+18)-(+23)+(+51).(3).(4)(+132)-(+124)-(+16)+0+(-132)+(+16).(5).(6).22,某水库原有水位35m,上升8m,又下降3m,这时水库水位是多少米?23,飞机从地面飞到8000m的空中,遇到云团后紧急上升了500m,绕过云团后又下降了400m,这时飞机离地面多高?24,王叔叔在自己家门前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上晨练, 他从门口出发, 每隔10min记录下自己的跑步情况(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单位为米):1002,+1080,983,+1

6、010,875,+965.若1h后他停下来休息,这时他在门口的什么方位?距门口多远? 他总共跑了多少米?25,有6箱苹果,每箱标准质量为25kg,过秤的结果如下(单位:kg):24,24,26,,26,25,25,请设计一种简单的运算方法,求出它们的总质量.26,某学校在一次数学考试中,记录了第三小组八名学生的成绩,以60分为及格, 高于60分记正数,不足60分记负数,这八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3分,+5分,0分,6分,2分,3分,+8分,+6分,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分?这八名学生的总分是多少?B卷(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两个数的差是负数,那么被减数一

7、定是( ) A.正数或负数 B.负数 C.非负数 D.以上答案都不对2,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的差一定是正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的差一定是负数;两个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差不会是负数A.1个 B.2个 C.3个 D.4个3,的相反数与绝对值为的数的差为( ) A. B.5 C.或5 D.或5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个数是( )两数相减,差不一定比被减数小;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零减去一个数,仍然等于这个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减得零A.0个 B.1个 C.2个 D.3个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数相加,取原来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B.两负数相

8、加,取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加C.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D.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零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数减0,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B.一个数减0,其结果一定大于零C.一个数减0,等于这个数本身 D.一个数减0,其结果一定小于零7,两个数相加,如果它们的和小于其中一个加数,而大于另一个加数,那么( ) A.这两个加数的符号都是负数 B.这两个加数的符号不能相同C.这两个加数的符号都是正的 D.这两个加数的符号不能确定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B.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其和为零C.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D.异

9、号两数相加,结果一定大于零9,如果两个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 )A.都是正数 B.只有一个正数C.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D.以上答案都不对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y=0,则x与y互为相反数B.若x-y0,则xyC.若x-y=0,则x与y互为相反数D.若x-yy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有理数减法法则实质就是把减法转化为_法,转化的条件是改变减法中_的符号.12,确定下列各式的符号:(+5)+(+8)和为_.(5)+(8)和为_.(+12)+(10)和为_.(12)+(+10)和为_.13,(28)+29=29+(28)利用的是加法的_;(3)+7+(4)+3

10、=(3)+3+7+(4)利用的是加法的_.14,计算: 的正确结果是_.15,计算: 的正确结果是_.16,在下列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 )(0.05)=10.17,若x+mn,则x_;若xmn,则x_.18,用“”或“”号填空:有理数a,b,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则a+b+c_0;|a|b|;a-b+c_0;a+cb;c-ba;19,如果4x0,3y3y,那么4x-3y_0.20,12+34+(1)n+1n.三、解答题(共40分)21,计算:(1)0(+8)+(2.7)(+5).(2).(3).(4).(5). (6).22,观察下列两组等式:,试计算:(1).(2). 23,列式

11、并计算:(1)从4中减去 与的和,其差是多少? (2)什么数减去4的差是3的相反数?24,A,B,C,D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是3,1,1,2,先画出数轴, 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求A和B之间的距离;(2)求C和D之间的距离;(3)求A和D之间的距离;(4)求B和C之间的距离;(5)的概念。答疑更侧重于回答学生的具体问题,而指导则更强调以学生的具体问题为载体,帮助学生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提高那些他们最需要提高的能力和素质。这才是真正关心学生。在与教师们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就事论事”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像教师们所说的“自己视野窄”,而是教育中的功利主义思想。是功利主义使教师们不得不盯着“

12、分”,盯着“题”,觉得只能走捷径,没时间“走弯路”、“打太极拳”,久而久之,视野也就真的变窄了。事实上,只有全面关注和指导学生,科学地、人文地教育学生,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发展。真正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服务研究学生是为了更好地教学生吗?是,但不完全是。研究学生,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只要学生能自己做的,我们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做;需要引导的地方,稍微引导一下,继续让他们自己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教师抱怨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另一方面,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教师又很少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其实,在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这也正是很多学生不主动学习的原因。这个悖论产生的原因,在客观上是课时偏紧,在主观上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信任。只有当学生能够自主发展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拥有尊严感,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校长和教师只有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全面关心学生,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被感动、被触动,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中小学管理2008.5)欢迎阅读本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