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6 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27447 上传时间:2020-09-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6 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题6 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题6 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六】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考情分析】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及作用;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主要的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交通这部分从命题趋势看,多以重要交通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利用多层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及沿线地区的地理特征。交通、通信事业发展的最新成就或者热点地区的交通状况往往是高考的热点话题。在考查形式上,已由单纯的识记线路向实用性运输方式的选择转变;由立足现状、实例分析考查向模拟现实、关注未来发展的方向转变。因此,这就需要

2、教师在专题复习过程中把教材中理论性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实例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综合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究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知识交汇】1.交通运输线、点区位分析,如下图所示2.选择运输方式的一般原则,如下图所示以上主要分析了专题内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但本专题知识点和其它的地理要素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工业、商业、旅游业、科技的发展等对交通的发展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3.城市交通的规划 (1)放射状线路方便市中心和郊区的联系;环行线路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

3、通容量;方格线路有利于分散交通流量,但增加了对角点之间的路程。三种线路一般要相互结合运用。(2)城市布局要紧凑,生活区和工厂区、机关区相互接近,但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要避免过分集中。(3)过境道路最好从市区边缘通过,与市内道路相分离。(4)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城市道路。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是商业活动的基础,促使城市的形成,而城市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集中的场所,城市交通便利、商品流通发达等。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布局的变化,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便利的地方发展。推力:传统商业中心衰落,一方面是城市中心商业区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汽车通行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4、另一方面是城市中心商业区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厂。拉力: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建设、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的形成;城郊具备商业用地充足的条件,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客观要求在大城市郊区布局相应的商业中心。 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山区商业网点稀少,平原商业网点密集,从空间位置讲,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的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思想方法】1教师的复习指导本专题知识点是高中地理学习中较易理解的部分,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因此在复习方法和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剖析典型案例

5、,理清知识线索,并能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1)案例归纳法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教师不是直接说出结果,而是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点。例如:众所周知,我国修建比较早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是京广、京沪线,这两条铁路干线经过的地区有许多著名的大城市,请同学们思考,这两条修建较早的铁路干线为什么选择经过大城市,而不是农村、小城镇呢?学生们很快就能分析出大城市客、货运输量较大,经济效益好,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交通运输线路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因素。(2)讨论对比法例如:列举“株洲”和“扬州” 这两个城市,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对比分析这两个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的异

6、同点,然后派代表发言。 首先,两个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都和交通密切相关。但扬州历史悠久,发展较早,因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而繁荣;而株洲发展历史短暂,新中国成立后因东西、南北向的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才形成了株洲这座城市。然后再看两座城市的发展情况,历史上因京杭大运河的淤塞,通航能力下降,周边地区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扬州曾一度衰落。后来,又因大运河的疏通,工业、商业、旅游业的发展,扬州再度繁荣。而株洲在铁路枢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商业活动,城市一直稳步发展。通过讨论对比法,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仅有理论上的框架还远远不够,必须了解所要分析事物的具体特点,才会得出正确的答案。(3)构建脑图法地图形象、直观

7、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本工具。本专题涉及到的交通干线、交通枢纽的分布等,都应落实到地图中。为了记忆图像中的重要信息,可默图,即不看书和图册,对地图进行默绘、默记、默填,从而构造脑图。地理空间内容可以借助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而进行串编学习。学习时注意线(交通线)串点(城市,站点)、线过面(海陆、政区、地形区等)、线线交点、线的方向性等。如:陇海兰新铁路经过的主要城市,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主要的地形区,与南北向铁路干线的交点等。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决不能用自己的勤奋,培养学生的懒惰,而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归纳

8、结论的能力, 这也正是高考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2学生复习方法(1)课前预习法:有的同学或许认为只有新授课才需要提前预习。其实不然,专题复习课也是需要提前预习。因为专题复习每节课的课堂容量都比较大,且距学习新授课的时间较长,难免会有遗忘。如能提前预习,就会对课程的基础知识有总体上的把握,提前了解这部分内容的情况,从而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带着问题听教师的复习课,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绝不能与教师的复习计划相脱节,自行其事,自搞一套。(2)课堂标注法标记法:把教师授课中的着重点,在课文文字相关处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见缝插针法:在课文空白处记下教师授课时的注释,或者分析判读图像的方法,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概念的解释,对相关地理原理、规律进行归纳的要点、知识拓展点及解答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等。(3)及时温习法课后的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得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更好。古人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复习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度,成就自己的梦想。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