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教案.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34019 上传时间:2020-10-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法优选因素I,得到最佳点B1(d1,c2),则去掉A1右边的平面区域,试验范围缩小到a1Ic11,a2IIb2.再将因素I固定在d1,优选因素II,得到最佳点A2 (d1,d2),则去掉B1以上部分,试验范围缩小到:a1Ic1,a2IIc2再将因素II固定在d2,用单因素方法在a1,c1)范围内优选因素I,这样继续下去,就能找到所需要的最佳点.这个方法的要点是:对某一因素进行优选试验时,另一因素固定在上次试验结果的好点上(除第一次外),所以称为从好点出发法.案例1 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利用优选法选择合适的脂化工艺条件.根据分析,主要因素为温度与时间,定出其试验范围为

2、温度:5575, 时间:30min210min.用从好点出发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选: (1) 参照生产条件,先固定温度为55,用单因素法优选时间,得最优时间为150min,其产率为41.6%. (2) 固定时间为150min,用单因素法优选温度,得最优温度为67,其产率为51.59%. (3) 固定温度为67,用单因素法再优选时间,得最优时间为80min,其产率为56.9%.(4) 再固定时间为80min,又对温度进行优选,结果还是67好.试验到此结束,可以认为最好的工艺条件为温度:67,时间:80min(图).实际中采用这个工艺进行生产,平均产率提高了15%.三、平行线法设影响某试验结果的因素

3、有I、II两个,而因素II难以调整.首先把难以调整的因素II固定在0.618处,用单因素方法对另一个因素I的进行优选,例如最佳点在A1处然后再把因素II固定在0.618的对称点0.382处,再用单因素方法对因素I进行优选,例如最佳点在A2处.比较A2和A1两点上的试验结果,如果A1比A2好,则去掉A2以下的部分(图中阴影部分),即好点不会在因素II的00.382之间(如果A2比A1好,则去掉A1以上的部分,即好点不会在因素II的0.6181之间).然后按0.618法找出因素II的第三点0.764.第三次试验时,将因素II固定在0.764,用单因素优选方法对因素I进行优选,例如最佳点在A3处.比

4、较A3和A1,如果仍然是A1好,则去掉0.764以上部分(图).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找到满意的结果为止.这个方法的特点是,每次试验都是在相互平行的直线上做,因此叫做平行线法.因素II上的取点方法是否一定要按0.618法?不一定,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例如可以固定在原有生产水平上,这样可以少做试验.在用平行线法处理两因素问题时,不能保证下一条平行线上的最佳点一定优于以前各条平行线上的最佳点,因此,有时为了较快地得到满意的结果,常常采用平行线加速法.所谓“平行线加速”是在求得两条平行直线l1与l2上的最佳点A1与A2后,比较A1与A2两点上的试验结果,若A1优于A2,则去掉下面一块.然后在剩下的范围内过

5、A2,A1作直线L1,在L1上用单因素法找到最佳点,设为A3. 显然A3优于A1.如果对A3的试验结果还不满意,则再过A3作l1的平行线l3,在如l3上用单因素法求得最佳点A4.显然A4优于A3(若A4与A3重合,则可以认为A4即为最佳点),因此可去掉图的下边一块. 若A4的试验结果还不满意,则在剩下的试验范围内过A1,A4作直线L2,在L2上用单因素法进行优选.依次进行,直到结果满意为止. 对于A2优于A1的情况也可以类似地讨论.案例2“除草醚”配方试验中,所用原料为硝基氯化苯,2.4一二氯苯酚和碱,试验目的是寻找2.4一二氯苯酚和碱的最佳配比,使其质量稳定、产量高.碱的变化范围:1.11.

6、6(克分子比); 酚的变化范围:1.11.42(克分子比). 首先固定酚的用量1.30(即0.618处),对碱的用量进行优选,得最优用量为1.30,即图上的点A1. 再固定酚的用量1.22 (即0.382处),对碱的用量进行优选,得碱的最优用量为1.22,即图上的点A2.过A1,A2作直线L(直线L上的点是酚:碱=1:1),在直线L上用单因素法进行优选(因为A2优于A1,所以酚的用量低于1.22时就不必做了),最佳点为A3,即酚与碱的用量均为1.27.四、双因素盲人爬山法是否一定要找出第一个因素的最佳点,然后再找另一个因素的最佳点呢?不一定,在双因素寻找最佳点的过程,就像盲人爬山可以朝前后左右

7、四个方向前进一样.盲人在山上某点,想要爬到山顶,怎么办?从立足处用明杖向前一试,觉得高些,就往前一步;如果前面不高,向左一试,高就向左一步;不高再试后面,高就退后一步;不高再试右面,高就向右走一步;四面都不高,就原地不动.总之,某个方向高了就朝这个方向走一步,否则试其他方向,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就一定能走上山顶.在寻找最佳点时也可以以起点为中心,向四周探索一下,找出有利于寻找目标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上跨一步,然后再探索.这样边探索边前进,直到找到最佳点为止.这就是双因素问题的盲人爬山法.案例3 对某种物品镀银时,要选择氯化银和氰化钠的用量,使得镀银速度快,质量好.为此采用爬山法选择最佳点.起点:氰

8、化钠85g/ml,氯化银55g/ml,步长:氰化钠10g/ml,氯化银5g/m1.试验过程如图所示. 从起点1开始,向右试探,结果2比1好,继续向右试探,结果3比2好,再向右试探,结果4不如3好,回到3再向上试探,5比3好,继续向上试探,6比5好,再继续试探,直到其他三个方向不如6号,并且6的结果满足生产条件,即可以停止试验.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P. 23-P.28;教学后记第二讲 试验设计初步一、正交试验设计法教学过程;为了方便起见,在试验中变化的因素用A,B,C,表示,因素在试验中所取的不同状态称为水平,因素A的r个不同的水平用A1,A2,Ar表示.案例1 某化工产品的产量受到温度A、反

9、应时间B和催化剂浓度C三个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生产过程中,根据经验,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浓度分别可以取两个水平: 温度:A1=80,A2=90; 反应时间:B1=1h,B2=2h; 催化剂浓度:C1=5%,C2=6%. 现要在上述的情况下找出产量最佳的因素组合方案,并分析影响结果的主次因素.如果按它们所有可能组合的情况做试验,全面试验为:相互位置如图所示,每个小黑圆点代表一个试验,共需做23=8次试验.然后从所有的试验结果中选择最佳方案.这样做,原则上是可以的,但当因素和水平个数较大时,试验的次数会相当大(比如因素为4,水平为6时,需64=1296次试验),实际操作很困难.为了减少试验次数,人

10、们通常会这样进行试验:先把两个因素固定在某个水平上(如A1=80 ,B1=1h),然后将第三个因素的两个水平C1,C2分别与之搭配进行试验,若与C1的搭配结果好,则固定C1,并选择A1,再与B2搭配试验,并比较与B1搭配的结果.若与B2搭配结果好,则规定C1和B2 ,再与A1和A2搭配试验,经比较得到最后的结果,等等.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最初选择的因素C的水平C1是在两个因素A,B分别固定在A1,B1的情况下得到的,但后来A,B又变化了,这时因素C选择水平C1不能说一定仍是最好的,所以所得结果未必是最好的.那么,是否有一种方法,只做少量一部分试验,就能对多个因素同时进行考察,在各个因素都处于变动的

11、情况下,既能找出最优的试验方案,又能分析出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解决这类安排多因素试验问题的方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它借助预先设计好的“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帮助人们通过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到较好的因素组合,形成较好的试验方案.1. 正交表先介绍记号L4(23)的含意.符号“L”表示正交表,L右下角的数字4表示这张正交表有4行,它意味着需要做4次试验.括号里的指数3表示这张正交表有3列,每列中的数字代表试验因素,每列仅可放一个因素,它意味着最多可安排3个因素.括号内的数字2表示表的主要部分只有两种数字1和2,它们分别是因素的1水平

12、和2水平的代号,因此L4(23)是一张2水平的正交表. 常用的正交表有二水平正交表L4(23),L8(27),L12(211),L16(215);三水平正交表L9(34),L27(213);四水平正交表L16(45).2. 正交试验设计下面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安排案例1中的试验. 首先要确定试验的因素和水平,这里已知影响试验结果的有3个因素,每个因素有2个水平;然后根据确定的因素和水平,选用一张合适的正交表.从附录二中找到二水平正交表有:L4(23),L8(27),L16(215),L32(231). 本试验考察3个因素,由于每个因素各需占用1列,故所选表的列数不得少于3列.查二水平正交表,从中找

13、出列数不少于3列的最小正交表L4(23).下面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安排案例1中的试验. 接着可以着手安排试验方案了.用L4(23)表安排试验就是先在表中任选3列,由于L4(23)中有且仅有3列,所以就不用选择了.将温度A,反应时间B,催化剂浓度C三个试验因素分别填入1,2,3三列上.哪一个因素安排在哪一列,一般来说是任意的.排定因素后,编排具体试验方案,就是“对号入座”.按照这个安排需要做4次试验.第一个试验就是按照表的第1行排出的水平组合(A1, B1, C1),在温度为80 ,反应时间为1h,催化剂浓度为5%的条件下完成;第二个试验就是按照表的第2行排出的水平组合(A1,B2,C2),在温度为

14、80 ,反应时间为2h,催化剂浓度为6%的条件下完成;等等.经过试验,将试验的结果,即产量列在表2-2中.表2-23. 试验结果的分析(1) 直接对比法从表2-2的试验结果列中可以看到,第3号试验在4个试验中的产量最高.这种直接对比法的好处是,不必另作计算,只凭试验结果及实际经验进行分析.显然,直接对比的结论十分重要,因为这是拿到手的现实成果. 但是,由于每个试验号之间因素的水平有变化,究竟哪个因素的哪个水平引起试验结果的好坏,就难于分辨了.而且正交试验是从所有可能的因素组合中抽取其中一部分做试验,本案例中从23个组合中抽取了4个.未做过试验的组合情况如何?更好的组合有有没有漏掉?这是难以回答

15、的.显然,这对选区最优生产条件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案例1中,除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浓度这三个考察因素之外,其他因素(如测量仪器、操作方法等)也会影响试验结果.当这些其他因素都处于某种理想状态时,所得试验结果叫做理论结果.观察到的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之间的偏离量,叫做试验误差.观察结果大于理论结果时,误差为正;反之,误差为负.如果试验中考察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的状态差异难以把握,试验误差带有随机性,则称之为随机误差.一般地说,随机误差在试验活动中是难以避免的.我们要进一步考虑:是否可以设法克服随机误差对分析试验结果的影响?(2) 直观分析法直观分析法是分析各个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大小的一种数学方法,它

16、弥补了直接对比法的缺陷.用Kpq表示L4(23)表中对应第q列中水平p的试验结果之和,kpq表示Kpq的平均值,即表2-3表2-4为了直观起见,我们把k和R的计算结果绘成产量和因果图.4. 正交表的特性上述特征性在正交表中是通过以下方式表现的: (1)每一列中,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等,即同一因素的任一水平在试验中出现的机会相等.例如在表L4(23)中,每一列的水平数字1和2出现的次数都是两次. (2)任意两列,将同一行的两个数字看成有序数对时,每种数对出现的次数相等,即任何两因素的各种水平搭配,在试验中出现的机会也相等.例如在表L4(23)中,有序数对共有四个:(1, 1),(1, 2),(

17、2, 1),(2, 2),每种出现的次数都是一次.由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试验中有各种各样的情形.有的考虑因素多些,有的考虑因素想好些;有时因素的水平分为2个,有时是3个或更多个.为了适应各种试验的需要,数学家已编制了多种正交表.了解这些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后,只要根据试验目的,准确选用正交表安排试验即可.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P. 29-P.35;2.学案第二讲第一课时.教学后记第二讲 试验设计初步二、正交试验的应用教学过程;案例1 考察表所列的对胶鞋弯曲性能有影响的3个因素和2个水平,选取主要因素及较好的配方.(1)首先,找出适合试验要求的正交表.(2)再安排试验方案.(3)按照这个安排

18、需要做4次试验.经过试验,将试验的结果(弯曲次数)列在表中.(4)画弯曲次数和因素的关系图.案例2 某农场希望知道某个玉米品种的高产栽培条件.研究人员选择了3个试验因素:种植密度、施化肥量、施化肥时间,每个试验因素选3个水平,如表.(1)首先,找出适合试验要求的正交表.(2)再安排试验方案.(3)按这个安排,需要做9次试验.经过试验,将试验的结果列在表中.(4)画产量和因素的关系图.案例3 某工厂生产弹簧,为了提高弹簧的弹性,需要通过试验寻找合适的生产条件,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与弹性相关的3个因素,每个因素有4个水平,如表.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P. 35-P.41;2.学案第二讲第二课时.教学

19、后记 第22页。28. 如图所示中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时刻的波形,虚线是这列波在s时刻的波形,这列波的周期符合:,问:(1)若波速向右,波速多大?(2)若波速左,波速多大?(3)若波速大小为75m/s,波速方向如何?答案一、选择题1. B2. ACD3. AC4. C5. C6. C7. AC 8. D9. B 10. AD11. A 12. C 13. B 14. C15. C16. B17. B18. C19. B 20. B21. D 22. ABC 23. CD 24. ABC25. BD二、计算题26. 解析:27. 见解析波长2.0m,振幅A5cm,周期T/v1.0s,角速度 ra

20、d/s(1分) 则y= 5sin(2t)cm 4.5s内波传播的距离 ( 2分)n=t/T=4.5,则4.5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s4nA90cm 28. (1) 解出 (2) 解出 (3) 波向左传播 80栀弸耀0栀淀块0樀戡0欀譌敫0氀帴耀0氀艟耀彬0氀襟0氀耀0氀巰廞。耀0爀耀楲协0爀瑩耀?耀憌0琀礆耀楲0甀謨耀0瘀埐耀0瘀仸0眀孢耀扷腛0砀稔0笀,耀?耀?耀0笀丬耀0笀丬0縀耀?耀恎0縀减0縀哼0耀耀0舀巏廞。乓0褀0謀叕蝥0謀旾0輀亅耀0退輻耀?耀0销汇撖0阀囆耀?耀蒘0騀0騀付琉豎0騀绘耀0高中物理选修3-4 模块综合试题一、选择题1. 半圆形导轨竖直放置,不均匀磁场水平方向并垂直于轨

21、道平面,一个闭合金属环在轨道内来回滚动,如图1247所示,若空气阻力不计,则( )A、金属环做等幅振动; B、金属环做阻尼振动,最后停在最低点;C、金属环做增幅振动; D、无法确定图102. 如图10,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获得的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水平为x轴,竖直方向为t轴),下列关于该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象的坐标原点是建立在弹簧振子小球的平衡位置B从图象可以看出小球在振动过程中是沿t轴方向移动的C为了显示小球在不同时刻偏离平衡的位移,让底片沿垂直x轴方向匀速运动D图象中小球的疏密显示出相同时间内小球位置变化快慢不同3. 弹簧振子以O点为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从O点开始计时,振子第一

22、次到达M点用了0.3秒,又经过0.2秒第二次通过M点。则振子第三次通过M点还要经过的时间可能是( )A1/3秒 B8/15秒 C1.4秒 D1.6秒4. 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5sin(cm),则下列关于质点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10cm B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4sC在t = 4 s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D在t = 4 s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5. 如图所示,从某时刻t=0开始计时,甲图为一列简谐横波经1/4周期的部分波形图,乙图是这列波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 ) A.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乙可能为质点A的振动图象 B.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

23、乙可能为质点B的振动图象 C.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乙可能为质点C的振动图象 D.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图乙可能为质点D的振动图象 y/cmy/cmDAx/cm0B0t/sC甲乙第14题图6. 若物体做简谐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其速度相同 B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C物体的位移增大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D若简谐运动的振幅减小,则振动的频率增大7.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同一位置时,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 )A动能 B动量 C加速度 D速度 8. 下列情况下,会使单摆周期变大的是( ) A减少单摆摆球的质量010劈劈啪啪 200123456

24、78910 B增大单摆摆球的质量 C将摆从赤道移到北极 D将摆从地球移到月球上9. 有一个正在摆动的秒摆,若取摆球正从平衡位置向左运动时开始计时,那么当t=1.2s时,摆球( )A正在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增大 B正在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增大C正在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减小 D正在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正在减小10. 将一个电动传感器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某单摆摆动时悬线上拉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某同学对此图线提供的信息做出了下列判断,正确的应是( )At=0.2 s 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Bt=1.1 s时摆球正经过最低点C摆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摆球

25、摆动的周期T=1.2 s11. 单摆的摆长和释放摆球的位置都不变,摆球的最大摆角小于 5,若把摆球的质量增为原来的2倍,则此单摆的( )A周期不变,振幅不变 B周期和振幅都减少C周期不变,振幅增加 D周期增加,振幅不变12. 单摆的回复力是( )A摆球所受的重力B悬线对摆球的拉力C摆球重力在垂直悬线方向上的分力D摆球所受重力和悬线对摆球拉力的合力13. 两个单摆的摆长之比为12摆球质量之比为45 最大摆角之比为32它们在同一地点做简简运动,则它们的频率之比为( )A B C D14. 一个摆钟从甲地拿到乙地,它的钟摆摆动加快了,则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及调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g甲g乙,将

26、摆长适当增长Bg甲g乙,将摆长适当缩短Cg甲g乙,将摆长适当增长Dg甲g乙,将摆长适当缩短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阻尼振动一定是等幅振动B物体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小于物体的固有频率,若驱动力的频率逐渐增大,则物体的振幅将先减小后增大C受迫振动稳定时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D厂房建筑物的固有频率应该处于机器转动的频率范围之内16. 如图6所示,在张紧的绳上挂了a、b、c、d四个单摆,四个单摆的摆长关系为lclb=ldla,先让d摆摆动起来(摆角不超过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6A.b摆发生振动,其余摆均不动B.所有摆均以相同频率振动C.所有摆均以相同摆角振

27、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7. 有A、B两个音叉,在同一段时间内A音叉振动了50次,B音叉振动了60次。若两音叉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波长分别为A、B,则( )AvAvB11,AB56BvAvB11,AB65CvAvB56,AB65DvAvB56,AB56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波面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B入射波线与界面的夹角为入射角C入射波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D在波的反射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19. 下列现象中,属于干涉现象的是( )A汽车向我们驶进时,我们听到的喇叭声变高B转动敲响的音叉,我们听到的声音时强时弱C在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前喊话,能多次听到喊

28、话的声音D在水中插一木杆,水波在传播时遇到木杆后,木杆的后面仍然有水波传播20. 某同学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是( ) A增大双缝间距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 D改用波长较短的光(如紫光)作为入射光21.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发生干涉现象时( )A某一点如果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则是一列波的波峰与另一列波的波谷相遇B某一点如果是两列波的波谷和波谷相遇,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则是一列波的波谷与另一列波的波峰相遇C某一点如果是第一列波的波峰与第二列波的波谷相遇,经过半个周期,这点将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D某一点如果

29、是第一列波的波谷与第二列波的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在这一点则是第一列波的波峰与第二列波的波谷相遇22. 关于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衍射就是波传到障碍物或孔的后面B发生衍射的同时把波源的能量传播到“衍射”区域C衍射只有波才能发生D只有孔才能发生衍射,一块挡板不可能发生波的衍射23. 一列水波通过小孔产生衍射,衍射后的水波( )A波长增大 B周期增大 C频率不变 D波速不变24. 图中是观察水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30、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25. 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所接收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二、计算

31、题26. 在相同的时间t内,单摆甲做10次全振动,单摆乙做了6次全振动。求:(1)两个单摆的振动周期之比;(2)两个单摆的摆长之比;(3)若一单摆摆长为24.80厘米,做120次全振动所需时间是120秒,求该地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大?(保留两位有效数字)y/cm0550.51.0x/m2.52.01.5v27.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2m/s。写出从t0时刻起x2.0m处质点的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表达式;求出在04.5s内波传播的距离及x2.0m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 元素周表及其应用四步教学

32、法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年级组别高一化学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 题苏教版 化学 必修二 专题一第一单元 元素周表及其应用课 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核电荷数=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元素所在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A A族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8-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的绝对值。2、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3、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习、

33、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2、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3、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教学重点学习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难点学习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三学一教 四步教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 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1、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34、。2、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3、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过程设计二次备课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直观反映出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随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所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本节课重点解决二个问题(1)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概 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

35、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从左到右排列成一个横行(得许多个横行) ,再把不同横行中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由小到大从上至下排成一个纵行2、认识元素周期表-结构 第1周期 2种 2 3个短周期 第2周期 8种 10 第3周期 8种 18 7个周期 3个长周期 第4周期 18种 36第5周期 18种 54第6周期 32种 86 1个不完全周期 第7周期 26种未填满周期表 7个主族-(第1, 2, 13, 14, 15, 16, 17) IA-VIIA)7个副族-(第37, 11, 12) (IIIB-VIIB IB IIB)16个族1个O族-第18行1个第VIII族-第-8,9

36、,10行注: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主族B族元素种类最多,共有32种;第6周期元素种类最多,共有32种。 A族全部是金属元素,A族全部是非金属元素。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分界线4、元素周期律在周期表具体体现(1)同周期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周期主族元素 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从左到右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随着核电荷数增多 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非金属性由弱到强。 金属单质的活泼性减弱非金属单质氧化性增强;与氢化合由难到易;生成氢化物稳定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元素原子电子

37、层数增多原子半径由小变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由大变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小变大随着核电荷数增多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增强非金属单质氧化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增强,酸性减弱注: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周期表的 左下方是_铯 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处于周期表的右上方,它是 氟 元素。 临近虚线两侧的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非金属性。5、元素构、位、性三角关系(1)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电子层数 = 元素所在周期序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所在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体

38、现了元素的性质和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3)性质体现了元素的原子结构6应用(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性质。 (2)预言新元素(3)研究合成新物质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及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 当堂检测二次备课例1 已知某元素原子序数为16 请推测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何种元素?最高正价是多少?写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构-位推断) 法一:原子结构示意图法3个电子电子层:第3周期 最外层6个电子 第六主族 表示符号为:VIA 硫 +6 H2SO4思路:当最外3-7个电子时定为主族且和主族序数相对应法二:元素核电荷数法某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减去各周期元素种类数或惰性元素原子序数推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