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41406 上传时间:2020-10-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物:单元测试2(人教版八年级下)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 ( )A、 接穗 B、 砧木 C、 压条 D、 插条2. 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是 ( )A、实验法 B、类似法 C、比较法 D、证明法 3.水蜜桃味酸,毛桃味甜,将水蜜桃的接穗接到毛桃的砧木上。结出的果实味为 ( ) A .酸 B. 甜 C. 酸甜各半 D. 苦涩4.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是 ( )A. 卵-幼虫-成虫 B. 卵-若虫-成虫C. 成虫- -卵-幼虫-蛹 D. 若虫卵-成虫5.鸡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鸡的是 ( )A. 卵黄 B. 卵白 C. 系带 D.

2、 胚盘6.龙生龙,凤生凤这一俗语说明了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 ( )A.遗传现象 B. 变异现象 C. 生殖现象 D. 进化现象7.已知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那么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依次是 ( )A. 23条, 23条, 23对 B. 23对, 23对, 46对 C. 23条, 23条, 23条 D . 23条 23对 23对8.在地球刚刚形成的初期,原始的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 ( )A.甲烷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水蒸气9.人体的免疫细胞是 ( )A.红细胞B. 白细胞 C. 淋巴结 D.淋巴细胞10.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 )A.病原体 B.皮肤和黏膜 C. 抗原

3、 D.抗体 11.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 ( )A.抗原 B. 异物 C.病原体 D. 药物12绵羊的白色对黑色是显性,一只白羊与一只黑羊交配生了一只小黑羊,那么白羊与黑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 AA 与 aa B. Aa 与 AaC. AA 与 Aa D. Aa 与 aa 13.肿瘤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人体内 ( )A. 防御功能加强 B. 免疫功能正常 C. 免疫监视异常 D.免疫系统产生排斥14.下面合理用药的要求,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安全 B.有效 C.价格适当 D. 贵药新药必选15. 某对夫妻连续生了2个女孩,如果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机会是 ( ) A. 25 B. 50

4、C. 75 D .1016. 对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 ( )A.肺结核 B. 百日咳 C.白喉 D.破伤风17. 原始生命起源于 ( )A.原始大气 B. 原始海洋 C.原始陆地 D.原始火山18.大多数情况下,某些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 B. 冰川的作用C.食物紧缺 D. 天敌太多19.健康的含义是 ( )A.肢体匀称,五官端正,没有疾病 B. 身体没有病 C. 没有心理疾病 D.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20.艾滋病通过下列哪一组液体不能传播 ( )A.精液,唾液,泪液 B. 乳汁,尿液,血液C.泪液,汗液,唾液 D.精液,泪液,

5、血液,尿液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染色体由_和_组成,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_和_。2. 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_。3.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_。4. 青蛙生殖季节,雄蛙不断发出声音吸引异性,即雄蛙靠_发声。5 . 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时,其基因组成有_种表现形式。6.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于砧木的_紧密结合。7. _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8.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为_,_.,_三个方面。9.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_.。10. 免疫的三点功能是清除衰老,死亡和受伤的细

6、胞,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产生和_。11 .现代文明病是_,_,_。12. 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_。 13. 已知有酒窝由显性基因(A)决定,一对有酒窝的夫妇却生了一个没有酒窝的女儿,那么她父亲的基因组成和她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得分评卷人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 1.嫁接方法可以保持亲体的优良性状。 ( )2.鸟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 )3.性状表现相同的个体,基因也一定相同。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最早形成的生命不呼吸。 ().开花植物都能进行有性生殖。 ().地球的形成是与生命的起源同步进行的。 ().生物进化的动力是自然选择。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

7、择。 ()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 ) 0.动脉出血时,可在伤口的远心端止血。 ()得分评卷人四、识图作答题(共11分,每空1分)人类皮肤正常由显性基因()控制,白化病用隐性基因()控制,根据下图回答问题()由控制的性状叫_,由控制的性状叫_ 他们是一对_。()父亲的基因型是_,母亲的基因型是_,孩子丁的基因型是_。()父亲能产生_种精子。 父 母 AaAaAaAaAA AaAa甲已丙AAAAAAAA丁得分评卷人五简答题(共分) 1.请你与父母一同回忆,你已经接种过哪些疫苗?如果你将来成了一名生物防疫方面的专家,你将为人类创造哪些预防疾病的疫苗?(分)2.一般来说,生

8、物进化的总趋势是?(分)得分评卷人 六分析论述题(分) .生物进化的许多环节还缺少化石证据,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分) .从健康的生活方式试述吸烟,吸毒,饮酒对青少年的危害性,作为青少年应如何避开这些危害性?(分)答案选择题 12345 A C ABD 678910 AABDB 11 12 13 14 15 AD C D B16 17 18 19 20 ABADC二填空题1.DNA;蛋白质;精子;卵细胞 2. X 3.自然选择 4.鸣囊 5. 2 6.形成层 7.化石 8.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0.监视;识别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11

9、.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1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13. Aa a a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 9. 10四试图作答题(1). 显性性状。 隐形性状。 相对性状(2)Aa Aa a a(3) 2五简答题1.乙肝疫苗 卡介苗 麻疹疫苗 腮腺炎疫苗等。还未发现的传染病疫苗均可。2.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六分析论述题1. 有的化石还没有被发现; 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有的化石由于人为原因或环境因素被破坏等。2. 参照课本答案6瞤瞤,又称维他命(VITAMIN),顾名思义,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和动物缺了它就不能正常生长,并

10、会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察觉到某些疾病与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习惯有关。中国早在公元前2600年时,就已经知道脚气病是由于经常只吃一种食物所致。现在我们当然知道那是因为缺少维生素B1。同样,缺少维生素C则会引起嘴唇开裂、容易出鼻血等症状。而世界上第一个把维生素作为一门学说提出来的是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1912年,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单调食用高度精制饲料的动物,其生长速度要比吃复合饲料的动物慢。他分析其中原因,发现在酵母汁、肉汁中都含有动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与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及水同等重要,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

11、的物质。他将此类微量物质命名为维他命,又称维生素。从此,人类解开了因缺少这一微量物质而引起的特异疾病之谜,并为这些病的治疗找到了一条正确途径。由于这一重要发现,他与荷兰细菌学家,在米糠中发现维生素的艾克曼分享了192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霍谱金斯和艾克曼等人的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吸引了许多科学家醉心于维生素的研究,形成了一种世界性趋势,使得对维生素的研究在数十年内获得重大突破。1915年,戴维斯指出,维生素可以分为两类,即脂溶性和水溶性的。1922年,科路曼从脂溶性维生素中分离出维生素A和D;同年发现了维生素E。19281932年间,人们确切地知道坏血病是由于严重

12、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并提炼出了维生素C。1933年发现了维生素B2。同年合成了维生素A。1936年合成了维生素B1,1948年发现了维生素B12。此后,又发现了多种维生素。同时各种合成的维生素也相继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维生素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到1960年,科学家逐渐弄清了维生素对机体复杂功能的深刻作用。这些研究不仅基本解决了维生素缺乏症的防治问题,而且使得人类对机体代谢的研究更加深入。3为什么人体不能缺少维生素?维生素也叫维他命,是含在食物中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它能维持人体健康和辅助生长。大部分维生素需要体外供给。特别是小孩在生长时更不能缺少。如果人缺乏了维生素,便会发生各种疾病,

13、因为维生素种类很多,功能各有不同,所以由于缺乏它们而发生的疾病也就不同。不过无论缺少了哪种维生素,都能使人体生长发育受到阻碍。维生素种类繁多,而且这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也很复杂。目前已被发现的维生素约有二,三十种,按照维生素的溶解性能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能够溶解在脂肪中,所以叫做脂溶性维生素;另一类,能溶解在水中,叫做水溶性维生素。其中和我们关系最密切,也是我们了解比较多的有下列几种:维生素A,在鱼肝油、奶油、肝、蛋黄、胡萝卜和番茄中,含量较多。它有耐热性,并可溶解在脂肪中,但易被紫外光及氧所破坏。它能促进人体发育、生长和防止眼结膜炎,夜盲症等疾病。维生素B1(也叫硫胺素),在糙米、大麦、小麦、

14、酵母、大豆、胡萝卜中,含量较多。它尚耐热能溶解在水中。它对人体的功能,可防止脚气病、神经炎和帮助消化,促进发育。维生素B2(也叫核黄素),豆类、花生、酵母、肝、乳中,含量较多。它有耐热性、能微溶解在水中。它对人体的功能,可防止口角炎、皮肤炎,上下唇炎,并能防止怕光现象。维生素PP,也叫尼克酰胺或抗癞皮维生素,青菜、酵母、番茄、肝中较多。它能溶于水中,有耐热性。也不易被氧化。它能防止癞皮病口腔粘膜发炎、舌部裂开,并能帮助消化。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番茄、蔬菜、萝卜、水果中较多。它易溶于水中,受热容易破坏,在碱性溶液中更易被破坏。能防止坏血病、关节肿,促进外伤的愈合,并能使机体增强抵抗能力。维

15、生素D,在鱼肝油、肝、蛋黄、乳中含量较多。它能溶于脂肪中,并具有耐热和耐氧化性能。能防止软骨病、出齿迟和牙不健全等。维生素E,它在小麦和米的胚芽、豆油,蛋黄、蔬菜中含量较多。它性质较稳定,具有耐热性、但能被紫外光破坏。它对人体的功能,可防止孕妇流产等。维生素K(也叫凝血维生素),它在绿叶蔬菜、番茄、豆油、猪肝中含量较多,人体肠内也能自行产生。维生素K能溶于脂肪中,性质稳定,它易被光破坏。它能促进肝脏制造凝血素,有止血功效。年级初三学科化学版本期数内容标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两课时)分类索引号G.623.2分类索引描述教学法主题词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两课时)栏目名称教案精选供稿老师审稿老师录入一

16、校二校审核6学 科历史课 题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的性质。使学生能够简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在美苏争霸过程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知识点,培养学生全面、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过程方法使学生学会用表格的形式总结美苏争霸的史实。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科所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认识美苏争霸攻守转换与其具体国情有关,训练学生用联系的观点

17、看待历史问题。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1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2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既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更由本国的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制约;同时还应意识到大国的对外政策既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际局势,还会对其本国实力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教学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中双方互有攻守是取决于国家实力和彼此关系。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导入新课:导入本课时,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并指出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

18、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一、冷战政策1“冷战”政策的定义:教师讲述:二战结束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让学生思考:“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遏制共产主义?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教师可以先提问:“杜鲁门主义”为什么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3“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为什么说“马歇尔计划”是冷战经济上的表现?对美国在资本

19、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有什么作用?4“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学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北大西洋公约建立的时间、参与国及影响。听讲听讲,思考问题。自由发言。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自由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理解“冷战”的定义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4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5关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说出:社会主义阵营是如何形成的?二、美苏争霸1、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教师讲授,让学生了解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主要在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50年代,

20、作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推行霸权政策,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攻势。二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通过“四五”计划,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工农业得到迅速发展,实力得到迅猛发展。1953年赫鲁晓夫担任苏联的领导人,他逐步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政策,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5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格局逐渐形成。2、美苏争霸情况简介:教师提问:那么美苏争霸的情况如何?苏联能否真正做到同美国“平起平坐”呢?教师采取图配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理清古巴导弹危机的情况:图:卡斯特罗访苏题:古巴导弹危机是如何爆发的?图:苏联在古巴布置导弹示意图。题:苏联为什

21、么在古巴部署导弹?图:肯尼迪与他的幕僚们、相关照片、史蒂文森在联合国、肯尼迪对古巴的“隔离”地图展示。题:美国采取什么态度? 为什么?图:赫鲁晓夫。题:苏联主动撤出了导弹,说明了什么?3、60年代8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情况:教师可先简介美国对越南的战争和苏联出兵阿富汗有关知识。布置学生自学60年代80年代后期美苏争霸情况。用表格归纳美苏关系的发展表(小组共同完成)。引导学生分析:美苏争霸攻守转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苏联的解体: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1991年苏联的解体为什么说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的影响是什么?阅读、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学生听讲、思考。注意做好听课笔记

22、。学生边看图,边思考问答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问题。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并分析得出:国家的实力和彼此关系决定其对外政策。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培养学生阅读、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听课、做笔记的技能。了解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图表技能及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三、课堂小结 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实力的消长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

23、政策的走向,如何理解这一点是本课的难点。四、布置作业:1、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的是( C )A稳定资本主义 B遏制共产主义C称霸世界 D帮助欧洲恢复经济2、促使美苏争霸状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D )A与中国的关系如何B第三世界的兴起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4、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主要表现和影响是什么?(原因:(1)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2)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3)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发展。表现:(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政治表现);(2)在经济方面推行“马歇尔计划”

24、;(3)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影响: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后,苏联针锋相对,成立了华约组织,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局面。)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及表述能力。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板书设计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推行霸权主义。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的“冷战”政策概念:(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建立北大西洋组织,随后苏联针锋相对,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概况两极格局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苏对峙美苏争霸506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开始与美国争霸。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表明美国在争霸中占优势70年代:美国实行战略收缩,而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1979年占领阿富汗80年代:苏联力不从心,提出全球缓和战略。美国同意有限缓和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