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感.pdf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57513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育教学实 例撰写描述性的教例报告。 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记录下来, 让事实说 话,详实地写出成“教例”,写教师的原始想法,用事实具体表达教育效果。这是一种教师 完全能参与的研究方式。然后组织集体研讨,进行教例分析。通过与科研人员合作探讨,对 特殊教例的分析,取得新的发现。或者通过对同类教例的研究,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 再用新的理论或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成果,促进新教例的诞生。 (2)为了寻找有效对策的“调查研究” 实例 4:五十九中学的老师在学生“老师你了解我们吗?”“你知道我们喜欢怎样的 老师”的追问中,开展了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调查研究。通过一份份简单的调查问卷让教

2、师 与学生的心灵靠得更近、更亲。每一份调查问卷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教师分析、反思,并寻 找对策,为教师的每一步该如何走指明方向。 教师进行研究,比较容易上手的是从调查研究入手,既可以真实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 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又可以准确地把握问题及其根源,以利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4将研究问题提炼成课题 9 这里主要涉及教师比较规范的“做课题”。课题研究需要教师学会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中的问题、矛盾用研究的术语转化为课题的题目,并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形成一些科学的 过程, 探索教育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我们鼓励一部分教师直接通过课题的选择与设计步入 研究殿堂,并参加各级各类规划课题的申报。

3、刚开始研究,可申报青年基金的课题,或市区 教研室或家庭教育方面的课题, 这样比较容易成功。 同时也鼓励有研究经验的教师勇于挑战, 申报高层次级别的课题。以下介绍几种课题选择及操作思路,供教师提炼课题参考: (1)思路一:“问题分析-提出对策”选题操作思路 寻找自己工作中的问题, 写出最需要解决的若干个问题。 在初级中学教物理的张老师 通过对初二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文档调查与个别访谈, 发现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极 大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是自己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想想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张老师从学和教的角度深入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症结所 在,从学的角度分析,这些学生在物

4、理学科的学习中缺乏兴趣是因为自信心明显不足,从教 的角度分析,学科教学中的评价存在明显的问题,是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成绩低下的原 因。问题找到了,课题的主攻方向就确定了。 寻找理论依据以及先进理念。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张老师分别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和学科评价两个方面学习了相应的教学理论,即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和有关教育测量 与评价的相关理论, 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问题指明了方向。 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经验”。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经验,就必须改变原 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主要制定了三

5、项具体的措施: 1.课前一练;2.分层自定义单元测试卷;3.单元学习反思。张老师提出的用多元评价的 10 方法提高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的研究 由于选题针对性强, 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 极性,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在市级现场会上交流和重要刊物发表,并得到好评。 (2)思路二:“现象解读目标预测” 选题操作思路 关注典型事件的表现细节, 在自我提示中产生解读兴趣。 朱老师是某区中学语文教师, 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生长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孩子,见多识广却有不少 人在课堂上并不会“说”,但与同伴交流时却并不如此。对这一细节的观察后,凭着职业敏 感朱老师提醒自己,那些在课堂上“难开金口”的

6、孩子可能事出有因,故而解读这一现象的 兴趣成为研究的起点。 注重事实追寻,在收集解读研究信息中获取背景支持。研究的灵感有时来自于直觉, 但真正决定是否选择这项研究却需依靠大量背景材料的支持。 朱老师就是在凭着一种职业敏 感产生研究欲望之后,利用多种手段采集相关信息,深入解读研究背景,加深对“现象”的 理解。他发现其中有一个男孩的症状最为突出。为什么如此怕“说”?带着这种疑问,他走 进了男孩课堂之外的生活。 经过了解才知道, 原来不和睦的家庭从小形成了开口的心理障碍, 导致“不会说”。 提取关键信息, 以理性解读支持选题。 研究信息收集解决的是对 “现象” 的初步认识, 剥离现象的外衣,触摸规律

7、和道理,才能使研究的意义得以凸现。朱老师正是在对大量事实 材料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在逼近“为什么”的过程中,对研究的价值 意义进行确认。通过调查与分析,采用“重点突破,触动全局”的策略。先从那个最不敢说 话的孩子入手, 让他担任了班级的领操员。 对于一个在语言方面已经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 不给他产生新顾虑的余地这一招把他逼上了梁山。 最后他不仅慢慢地在领操时从容自如地发 出各种口令,而且在课堂上也开了“金口”。这位同学的进步与成功犹如一石激浪,给班里 11 那些不愿开口的孩子带来很大的触动。朱老师抓住这个契机,以初中生说话能力训练为 题,开始对“说话”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8、 (3)思路三:“观念对照反思实践问题提炼联系背景价值考察” 操作思路: 观念对照反思实践。泗塘小学在专家引导下,组织全员性的课堂调研,进行研 究性的听课、评课活动,寻找课堂教学问题的症结,找准课堂改革的起点与突破口。在调研 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师提问太多,学生不会提问、老师讲解过多、学生不会讨论等等; 问题提炼。通过反思、观念与实践对照、发掘矛盾,在选定问题时采用“归类-比 较-分析”的思维过程进行整理。归类,是先将找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合并;比较,一是横 向比较,即将类似的问题相互进行比较,考察哪一个问题更有研究价值;二是纵向比较,考 察在同类问题中是否有代表性。 联系背景价值考察。对照当前

9、教改的要求和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再把这个 问题放到当前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中加以考察, 看看它究竟有哪些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 最后 遴选出要研究的题目。语文组的老师在诸多的问题中,找到了着重要解决的是“怎么样使课 堂活起来,以及营造一个多方互动的教学环境”的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是全校课堂教学中 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最后语文组选择了 “语文课堂沉闷的原因及对策” 、 “小学语文互动型教学方式建构”两个项目展开研究。(发表于江西教育2005 年第 18 期) 12 第二篇 走进微型课题 3微型课题研究:走向师本的教研方式 一、微型课题研究是什么? 1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活动中某个问

10、题、话题在一段时间内的积极关注,不断追问、 反思,持续进行改进尝试的自发研究行为。 2完全是出自教师自身需要,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的积极姿态,具有“属己”特 性;课题产生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靠自己解决,服务于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能力 发展。 3话题应当具体可感,小得贴近教师自身和自己的教育教学,便于解决,能取得“立 竿见影”的效果。 4在研究周期上显得很灵活,不受任何限制,时间可长可短;教师可以“我的事,我 做主”。 5研究过程与教师当前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直接指向有效教学和本班学生的身心和 谐发展。 6研究项目既可以凭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由年级组、办公室成员或同一个班级的老 师协作完

11、成。 7、研究既是个体的探索,更需要同伴互助,需要学校的支持、引领和贴身服务。 8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默会的、多元、富有生成性的行为。其成效在很多时候是无法 瞬时显现的,难以进行量化考证。 二、微型课题有什么价值? 1引领教师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经历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解决的过程,在实 践中触摸一种本原的研究方法,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2有助于教师解决当下教育教学中的迫切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包括即时 效应:学科成绩、班级常规管理等。 3有助于教师个人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和提升实践智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更加重视 个人知识在教师专业行为中的意义。 4打破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使教

12、师形成一种开放的视域,促进同伴对话、同伴互助。 5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研究”为基质的年级组协同体、项目协同体。 6促进学段管理的前移,由“管理”向“服务、引领、对话”的方向转变,形成以“共 生”为内核的学校文化。 三、微型课题从何产生? 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 13 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 3来自同伴的(年级组、学科组、班级组、办公室)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 构性试验。 四、微型课题研究将要求教师的专业状态

13、实现怎样的转变? 1拼时间、体力,加重学生负担比效益,找窍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消极抱怨专业困境主动寻找问题,找出路。 3悲观失望对自己、学生、班级充满信心。 4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不甘寂寞,独辟蹊径。 5自我封闭乐于表达,积极对话,广泛合作。 6满足现状学习提高。 7屡遭失败,职业焦虑,被边缘化享受研究、分享、成长的幸福。 8教学机器(灌输知识)学会思考、叙事、网络学习、行动研究等。 五、微型课题的成果是什么?如何认证? 1“成果”即“成长”。 2教师提出怎样的话题、如何思考、如何展且体现在相关的岗位设置、 专业技术标准、 职业晋升 制度、 职业等级等方面,而我国在这些方面还处于起步 阶段

14、。从国外经验看,社会工作相关立法是社会工作 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中国社会工作立法问题目前 尚未提上日程。 其次,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制度尚未形成。从目前 国内一些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看,一些社会工作 者仅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开展工作,而在有些地区甚 至把志愿者、 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混为一谈,这必 然对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社会技术的发展产生不利 影响。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的重大区别之一在于它有 自己的专业技术体系及相关专业技术制度。如对社会 工作者的专业要求、 社会工作伦理体系、 社会工作者及 其辅助人员体系、 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制度、 社会工作者 社会资源的配置制度,等等,这些相应的专业化建设问

15、 题都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再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问题。建设 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需要提出的问题是,面对这样 的机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准备好了吗?笔者以为,尽 管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 展,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的学校已近二百所,但对社会工 作专业教育体系进行分析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问 题。第一,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存在缺陷。目前仅有本 科教育体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第 二,师资队伍的转型面临重大挑战。作为一门恢复时 间不长而又快速发展的专业,相当一部分师资是由其 他专业转过来的,这就对社会工作师资队伍建设

16、提出 了挑战;第三,社会工作实务教育体系仍需完善。作为 专业的社会技术,社会工作实务教育在社会工作教育 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但目前部分学校仍未建立起相应 的实务教育体系,专业的实验课程、 专业实习基地、 专 业实习督导等,在一些学校中仍然缺乏。 在社会工作的实际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首 先是新旧职业体系的职业人员及工作方法的转换问 题。我国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社会 工作特性的职业及相关人员,也形成了一系列在过去 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问题 的复杂化、 多样化,要求必须运用专业人员和专业的方 法开展这些工作,这就提出了新旧职业体系及职业人 员及工作方法的转换问题

17、;此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社 会政策的制订问题、 社会工作的社会定位问题、 社会工 作的社会认同问题、 社会接纳问题,等等,也对社会工 作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总之,社会工作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建设和谐社 会必须发展社会工作。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社 会技术,必须从专业社会技术的视角来进行社会工作 建设,为此,必须首先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 化。 张 昱(1961 ) , 男,湖南省常德市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主要从事社区工作研究。 Speedi ng up the Soci alWork i 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Chair man: WANG Si - bin Chairman s words: In recent years the socialwork has been pushed to the forefront of China s society histori2 cally .In real life socialwork includes services for disadvantaged groups, public services, prevention of public accidents and promotion of social adm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