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58638 上传时间:2020-10-17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输液配药机机械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筑以新兴产业为支柱、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拓展了新空间。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与东部沿海地区深化合作的内在需求进一步增强。这将为我市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战略赋予了我市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长三角规划、江苏沿海规划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为我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赋予了新的使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市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与沿海通道纵轴交汇处,是国家规划确定的6个重点开发区域东陇海地区的中心,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开发的重点地区。在江

2、苏省区域共同发展“四沿”战略中,我市处于沿海、沿东陇海线主发展轴的交汇处,是沿海发展和苏北振兴的龙头。国家、省对我市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赋予一系列倾斜政策,形成了叠加效应,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增添了新动力。第三章“十二五”发展蓝图“十二五”期间,必须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落实国家对我市发展的战略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发展改革成果、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后发先至,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发展机

3、遇,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港城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为动力,突出港口龙头带动、新兴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支撑、城市功能提升、城乡统筹发展五大重点,认真落实改革发展稳定各项措施,统筹推进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后发先至,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要求: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港城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动摇,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谐公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4、。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主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物质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努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把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富民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保持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把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作为“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要动力。大

5、胆解放思想,继续扩大开放,强力推进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形成充满生机活力、运转快速高效、要素广泛汇聚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第二节“十二五”发展总体目标“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到2015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社会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五

6、年翻一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在全国沿海地区进位、苏北地区争先。港口服务功能显著增强。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5000万吨、集装箱运量达到800万标箱。建成30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原油、LNG等专业化深水码头,港口功能实现新跨越。服务区域发展的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集装箱干线港、区域性航运中心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2%。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石化、钢铁为主导的基础性、基地型临港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服务业快速集聚,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步加快,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城市辐射能力不断提升。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

7、,加快建设区域性航运、商贸、金融、信息、物流、旅游中心,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人。创新能力迅速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形成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城市。资源环境明显优化。生态市建设步伐加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达到国家和省控制要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森林覆盖率达到24.5%。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农业发展互动并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城乡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以中心城市建设引领城市化进程,加快完善城镇

8、体系,增强城镇服务功能,城市化水平达到56%。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市场机制更趋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到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20亿美元,外贸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快速提高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实现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全覆盖,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就

9、业更加充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价格监控和管理不断加强,价格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感普遍提升。社会建设和管理全面加强。法治连云港、平安连云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居民文明素质普遍提高,和谐社会基础不断巩固表2:连云港市“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表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属性2010年预计2015年目标备注经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预期性11502300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期性84.79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预期性3035人均地区生产

10、总值元预期性2600052000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预期性400010000五年累计#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亿元预期性25006500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预期性20财政总收入亿元预期性352.680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预期性1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预期性141.430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预期性16年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预期性1020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预期性2650社会发展目标城市化水平%预期性4556市区建成区面积KM2预期性120150市区人口万人预期性100150科技进步贡献率%预期性4050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期性1.32百亿元

11、地区生产总值专利授权数件预期性100100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预期性19020360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预期性703913000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约束性9598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约束性9595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束性6.96.5城镇调查失业率%预期性66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预期性33.925万人拥有病床数张预期性24.931新增保障性住房万套约束性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约束性95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期性2138资源环境目标耕地保有量万公顷约束性38.838.2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束性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率%

12、约束性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率%约束性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化学需氧量%约束性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下降率%约束性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城市绿化覆盖率%预期性4043森林增长森林覆盖率%约束性22.224.5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港口发展目标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预期性1350025000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预期性387800第二篇创新驱动推进沿海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深入实施江苏沿海规划和长三角规划,着力推进连云港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迅速增强产业竞争力,全面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

13、略,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培育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第四章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综合发展陆路交通和航空业,大力发展国际航运和现代物流,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窗口,逐步形成亚欧大陆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第一节构建“一体两翼”港口群按照“一体两翼”组合大港框架,以连云港区、徐圩港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赣榆港区、灌河港区建设,做好前三岛港区研究、论证等前期工作,加快把连云港港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国际航运中心、全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连云港区,建设以集装箱

14、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兼顾客运和散、杂货运输的综合性港区。徐圩港区,以石油、铁矿石、大宗散杂货运输为主,服务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并承担中西部地区能源等重要物资出海功能。赣榆港区,依托临港工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服务腹地经济和后方临港工业发展的综合性港区。灌河港区,以散、杂货和化工品运输为主,兼顾修造船功能。前三岛港区,以石油运输为主,为规划预留港区。按照“航道深水化、泊位大型化、功能多元化”的要求,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扩建连云港区墟沟作业区10万吨级航道。赣榆港区建成5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10万吨级航道。灌河港区建成灌河口拦门沙治理2万吨级航道和灌河口门内航

15、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拦门沙整治二期工程。建成连云港区旗台作业区防波堤工程、徐圩港区防波堤工程,加快建设赣榆港区防波堤工程。建成连云港区大堤作业区一期工程、墟沟作业区5557号泊位、旗台作业区10万吨级氧化铝、10万吨级散化肥专业化泊位、10万吨级散货泊位和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建成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通用散杂货泊位、件杂货泊位和液体化工泊位,建成赣榆港区一期、二期工程。推进连云港区、灌河港区泊位改造升级。开工建设大堤作业区二期、徐圩港区二期和三期、赣榆港区三期和灌河港区通用散杂货泊位工程。推动煤炭下水港建设,争取建成我国海铁联运煤炭物流专用通道。第二节建设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连云港航

16、运交易市场和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区,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拓展保税、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功能,加快建设成为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港。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石化、钢铁产业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港口在现代物流中的基础平台作用,完善第三代港口功能。建设集装箱干线港。大力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提高远洋运输能力,开辟和加密集装箱远洋干线航线航班,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强化联合协作,加快集聚腹地集装箱货源,基本建成集装箱干线港,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的国际航运网络。完善口岸“大通关”体系。建设电子数据交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集中通关办公,提高服务效率。与长三角和环渤海港口建

17、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强与陇海兰新沿线及苏北其它地区的跨区域口岸协作,在主要城市建设具有综合物流集散功能的“无水港”。拓展“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检验检疫直通放行业务,延伸口岸功能,逐步扩大通关适用范围。扩大开放功能。争取设立连云港港保税港区。开放两翼港区口岸。创建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城市。推动口岸查验单位级别提升,提高管理服务功能和查验设施水平。推进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简化进出境货物通关、转关和过境手续,提升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吸引新亚欧大陆桥沿线更多货物选择连云港口岸通关。第三节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沿海运输大通道和广域交通体系建设,强化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陆桥沿线地区互通对接,着力提升综合交通

18、对沿海发展的支撑能力,构筑以海港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五位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铁路大通道。加快构筑沿海铁路通道、宁连铁路通道,强化陇海铁路通道。建成连盐铁路、陇海客运专线徐连段,建设南京经扬州至连云港铁路、连宁(直达)城际铁路,推进连云港至临沂铁路建设。建成徐圩港区、赣榆港区铁路支线,充分发挥现有铁路专用线作用,建设大陆桥(朝阳)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金港湾国际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连云港(新浦)、连云港东(中云)综合客运枢纽。完善快速公路网络体系。加快推进310、204、242、临海高等级公路等国省道建设,建成徐圩至新浦公路、连接港口的东疏港、北疏港高速公路,加快推进连

19、云港至宿州高速公路建设。加强内河航道与沿海港口联系。建成盐河整治工程,建设灌河整治工程、徐圩港区疏港航道等内河航道项目,发挥通榆运河航道功能,形成水系沟通、干支直达、区域成网的海河联运体系。建设服务苏北鲁南地区、面向亚太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港。增强空港吞吐能力,优化航空运输网络,提高对外开放度和竞争力。实施军民分设,建设连云港大型机场,引进航空公司建立基地,加快航空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拓展客货运航线,开放空港一类口岸。第五章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重化工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

20、系。第一节建设我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产业高端化道路,依托深水港口资源,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重点突破运用高新技术的重化工业,推动骨干企业攀登百亿,建设六大千亿园区,培育七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我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实施五大工程。推动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抓紧引办和发展一批新的大型企业,到“十二五”末,形成一批产值过50亿元企业和过百亿元企业。实施三新产业倍增工程。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关键技术储备,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推动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持

21、续倍增。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发展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创意园、环保产业园、生态科技城、新能源示范园、软件基地和新传感网基地等园区基地,引办一批光电光源、节能环保、软件开发、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产业项目,推动新兴产业成长为支柱产业。实施临港产业集聚工程。全力突破重化工业,建设石化产业基地、钢铁产业基地、船舶修造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强上下游产品的生产联合、配套协作,延伸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效用。力争开工建设炼化一体化、PTA、甲醇制烯烃等一批重大石化项目,加快推进油气储备项目。建设亚邦产业园等石化上下游产业集聚区。围绕“炼油/乙烯芳烃PTA聚酯产业链”、

22、“炼油/乙烯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产业链”和“炼油合成树脂产业链”,不断延长石化产业链。布局发展钢铁产业,积极发展铜等其他冶金产业及金属制品产业。开工建设钢铁项目、铜冶炼项目。以钢铁、石化、装备制造、IGCC多联产和物流产业为支柱,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形成运用高新技术、闭合式循环的临港产业格局。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实现技术、品牌和附加值“三个同步提升”,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能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规模效益,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增强产业竞争力。实施海洋产业崛起工程。充分发挥海港优良、海域广阔、海岛众多的优势,向海洋要

23、资源、向海洋要能源、向海洋要发展空间。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海洋运输、海洋工业、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优化海产品市场体系,加强群众渔港建设,实施海洋牧场工程,优化近海捕捞,提升海水养殖,做强水产品深加工。加快培育海洋生物、海洋材料、海洋医药、海洋化工、海水利用、海洋能源和深海资源开发等产业。建设六大千亿园区。建设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圩新区、柘汪临港产业区、燕尾港临港产业区、灌云开发区、灌河半岛经济区六大千亿园区。重点推进五大产业组团建设,推动项目进园区、企业进园区、产业进园区,促进园区内各产业、各企业的裂变扩张,大幅提高园区发展实力。培育七大千亿产业集群。以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为

24、重点,发挥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开放、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明确各级开发园区功能定位,加快推动企业集群、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利用,培育七大产业集群。加强上下游产品生产联合、配套协作,形成布局集中、分工明确、互相支持的产业配套体系。制定实施支持政策,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第二节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服务业提速工程,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生产服务业为重点,以物流业为突破口,鼓励服务业态拓展,积极营造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到2

25、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建设全国性物流枢纽。利用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体系。根据现代物流的功能要求整合港口资源,加快推进港口功能多元化、标准国际化、布局合理化、管理现代化和运行高效化,使港口能够适应未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国际物流网络节点发展的要求。加强物流资源整合,构建相互衔接、配置合理的集疏运支撑体系。建设连云港港保税港区。依托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加快中云台国际物流园区建设。依托大堤作业区,建设集装箱物流服务中心。依托民航机场,发展空港物流业

26、。健全港口与腹地物流合作机制,推动口岸物流向内地物流节点城市延伸。加快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粮食、农产品交易,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煤炭加工、配送、物流基地,支持社会各界力量依托港口建立功能齐全的木材物流园区,加快推进金属矿石等大宗物资进出口交易市场建设。构建针对中西部优势产品的便捷贸易通道,完善综合贸易体系。商务服务业。加快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完善商务服务功能,设立服务陇海兰新沿线地区的技术交易市场、非上市公司产权交易中心、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市场、进出口市场和信息中心。提升国际会展功能,充分发挥会展业的集聚、辐射效应,打造区域性和国家级会展品牌。大力发展信息咨询、中介代理、

27、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租赁等商务服务业,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商务服务机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积极发展基础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数字内容等软件产品和软件服务,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生物医药、动漫创意、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外包服务,建成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和软件测试基地。商贸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形成现代化商贸网络。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积极引进内外资知名批发、零售和贸易企业以及国际著名品牌工厂、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开设直销连锁网点或大型购物中心,建设一批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的大型特色专业市

28、场。积极发展市区、县城、乡镇、村庄商品流通网络,构筑开放、高效、畅通的商品流通体系。发展冷链物流,推进仓储式超市建设。金融业。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到2015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2500亿元规模。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争取组建总行设在我市的区域性银行。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推进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打造规范、高效的投融资平台,拓展直接融资渠道。争取设立总部设在我市的江苏沿海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积极发展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信托业及相关配套产业

29、。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金融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居民服务业。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现代社区服务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家庭健康医疗、家庭教育、家庭用品配送、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等居民服务业,大力提升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积极推进公益性服务的市场化,培育新的社区服务增长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旅游业。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打造特色旅游城市,建设国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国际知名海滨旅游城市,培育我国东部旅

30、游新基地、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整合生态、文化、景区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等系列旅游产品,积极打造体现连云港特色的旅游品牌体系。建成国家级海滨旅游度假区、花果山AAAAA级旅游区、省级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抗日山红色旅游、水晶主题旅游、二郎神主题旅游、五龙口湿地公园、海州湾旅游度假区等一批特色旅游景区。积极发展国际旅游,发展邮轮经济,以连云港为基地开发日韩海上旅游航线。推动海洋文化与滨海旅游融合,做大做强休闲度假、海洋文化体验、水上运动等海洋旅游产业。以四

31、星级以上酒店为重点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快高端健身娱乐休闲设施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改善旅游交通工具,壮大旅行社队伍,提高旅行社资质,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并争取上市,增强旅游业竞争力。充分挖掘日本、韩国等重要入境旅游客源地潜力,加强与周边地区及东北亚的旅游合作,建立健全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国家未禁止的服务业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凡是向外资开放的服务业领域,都向内资开放;凡是对本地区开放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外地企业开放。全面执行现代服务业用水(洗浴、洗车等特种行业除外)、用气、用电价格与工业用水

32、、用气、用电价格并轨政策,降低服务业企业运营成本。在实施城镇规划和旧城改造中收购储备的存量土地,优先用于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支持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市级相关科技计划和经费加大对软件、研发、服务外包、动漫、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态的支持力度,并优先推介申报国家、省服务业引导资金和专项资金支持。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突出产业特色,构筑品牌优势,提升发展水平,形成制造业基地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协同发展模式,使服务业集聚区成为现目目 录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7 第二章 工程概况.8 2.1、工程简介.8 2.2、线路

33、主要技术标准.8 2.3 遵循的主要规范标准 .9 2.4、工程特点、难点分析.10 2.4.1、本隧道工程特点.10 2.4.2、本隧道工程难点.10 第三章 施工组织准备.10 3.1、项目管理机构.10 3.1.1、组织机构设置.10 3.1.2、组织机构职责.10 3.1.3、总体施工布置及规划总原则.12 3.3 施工平面布置及临时工程规划 .12 3.3.1、施工平面布置.12 3.3.2、主要临时设施.13 3.3.2.1、临时道路.13 3.3.2.2、临时用水、用电.13 3.3.2.2.1、临时用水.13 3.3.2.2.2、临时用电.13 3.3.2.3、临时房屋.13

34、3.3.2.4、临时通讯.13 3.3.2.5、拌合站 .13 3.3.2.6、材料场 .14 3.3.2.7、试验室 .14 3.3.2.8、火工品库房 .14 (1)火工品库房的建设方案.14 1 4)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反馈.15 5)监控量测管理.15 4.3、冬季节施工方案.16 4.3.1、基本措施 .16 4.3.2、洞口及洞内保温 .16 4.3.3、砂石料场保温 .16 4.3.4、水泥及外加剂库 .16 4.3.5、拌和站 .16 4.3.6、钢筋工程 .17 4.3.7、混凝土工程 .17 4.3.8、空压机房保温 .17 4.3.9、施工机械保温 .17 4.3.10、输水管道保温 .18 4.3.11、办公区、生活区保温 .18 4.3.12、冬期施工保温材料用表 .18 第五章 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18 5.1 工期目标 .18 5.2、工期保证体系 .18 5.3、工期保证措施 .19 5.3.1、组织保证措施 .19 5.3.2、制度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