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大专科教育管理《中国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2.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88088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专科教育管理《中国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电大专科教育管理《中国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电大专科教育管理《中国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中国教育简史 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中国教育的起源是_ 和_的需要。2“教学相长”的原则最早是在 中提出的。 3秦朝建立以后,采取“书同文”政策,以_为文字形体的标准。 4王充的主要著作是_,他把培养目标分为四个层次,理想的培养目标是5_ _是由皇帝亲自对礼部奏名进士进行最后决定性的考试。6北宋三次兴学中规模和范围最大的一次是_ 一。7南宋中期以后, 对宋代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8. 1839年底,被命名为_ 一的中国第一所西式学校在_ 正式开学。 9._ _是中国

2、最早的留学生之一。 10. 1905年底,清政府仿效日本,正式设立_,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11. 1919年_ 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特别是发表了李大钊的_ ,开始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2杨贤江的主要教育著作是_和 一。 13中国最早的工人教育机构是1920年举办的一 1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成立的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是_ 15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做中教,_ ,”。 16. 1919年,43岁的_ 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任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17稷下学官18越名教而任自然19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

3、分)20简述墨子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21.简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22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23试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试卷代号:201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中国教育简史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生产劳动 社会生活2学记 3小篆 4论衡 鸿儒5殿试 6崇宁兴学7朱熹 8马礼逊学堂 澳门9容闳 10学部 11.新青年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2新教育大纲 教育史ABC13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 14农民运动讲习所 1

4、5做中学 做中求进步16徐特立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17稷下学官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2分)。稷下学官是由许多私学组成,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其灵活的教学管理、学术研究,使先秦学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4分)。 18越名教而任自然“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教育思想的核心(1分)。“越名教”就是批判和否定儒家“名教”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任自然”的教育主张,让人像自然界万物生长一样,自然而然的发展(3分)。这对于促进教育领域中的百家争鸣,全面认识教育的属性,是有积极意义的(2分)。 19.苏维埃文化教育

5、建设总方针 1934年1月由毛泽东提出(2分),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4分)。”三、筒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20简述墨子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 墨子的社会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在他看来,可以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义”,从而实现社会的完善,这就是教育的社会作用(7分)。 墨子反对命定论比孔子更为彻底。墨子阐述了环境和

6、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他以染丝为例,来说明“国亦有染”。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8分)。 21简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 张之洞系统地阐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他所说的中学指传统的中国学术,以儒家经典为主体,又以三纲为核心。西学主要是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8分)。这样,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能得到统治当局及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7分)。四、论

7、述题(30分,二选一) 22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韩愈总结和发展了历代尊师爱生的思想,提倡“尊师重道”。(1)关于教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他认为人没有生而知之者,谁都会有不解的问题,如果不从师学习,就永远不会弄懂。(2)关于教师的任务,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认为,教师在“传道”和“授业”过程中,学生会有疑惑之处需要教师去解释。韩愈关于教师任务的概括,是他主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3)关于择师的标准,韩愈认为,有道者即可为师,鼓励人们抛弃各种顾虑和成见,勇于拜师求学。这一见解是十分深刻的。(13分) 柳宗元非常赞赏韩愈的师说之论,

8、也十分佩服韩愈不顾流俗、勇于为师的精神,柳宗元与韩愈一样,充分肯定了教师在传道、授业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他不赞成韩愈不顾世俗嘲骂而“抗颜为师”的作法,柳宗元并不是拒绝为师,而是谢绝教师之名,不敢受师之礼。但对来向他请教问道者,他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解答,诚恳地指导后学者。他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他认为这样既可以避世俗之议,又可以遂“好道”之心。(12分) 基本分共5分,凡是回答有离题现象,思路和条理不够清楚,以及阐述偏于简略,均酌情扣分。 23试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教育改革不断兴起,各教育团体纷纷建立,教育改

9、革实验也纷纷出现。五四前后,一些教育社团积极倡导学制改革。1919年和1920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两届年会均讨论了学制的改革。1921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盂禄来华讲学,也研讨了学制改革问题。同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届年会在广州召开,以学制为主要议题,改革学制的热潮迅速遍及全国。(10分) 1922年,颁布了“新学制”,亦称“壬戌学制”。新学制的内容:指导原则,学制规定了“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等。学校系统采用“六三三”分段的形式,即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大学4年至6年(10分)。 新学制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的水平;取消了大学预科;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六三三”学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一直延续下来。(5分) 基本分共5分,要求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