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3)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陳 文档编号:3106052 上传时间:2020-12-01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3)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3)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3)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3)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3)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赕(鵑蠀謦搀傰伀霁紂锂崃嶃崃會笃范范范猄簄罖肀虻搀漀挀挀攀挀昀昀搀昀搀搀搀戀攀最椀昀簀罖肀虻搀漀挀尀尀昀戀搀昀愀戀挀搀戀挀戀挀攀昀一伀吀搀渀攀圀栀搀搀堀伀圀欀甀倀戀搀礀圀刀圀攀猀樀攀瀀栀最簀罖耀虻桓琀琀瀀猀眀眀眀眀攀渀欀甀渀攀琀挀漀洀椀氀攀刀漀漀琀尀圀攀渀欀甀渀攀琀椀氀攀刀漀漀琀尀搀攀搀攀攀攀戀戀昀挀愀挀挀愀脀D饠甀瀀瘀蝎氀捹桟垍夀倀攀眀儀稀伀堀欀刀戀娀吀一樀愀礀瀀氀倀昀樀戀欀娀焀漀戀一眀眀椀洀椀愀戀攀愀愀戀挀愀戀昀攀攀愀搀昀愀愀攀挀愀P茕幼儿园园长求职简历.doc幼儿园园长求职简历.doc2021-115f8570755-336b-4df6-a5b5-33cdbc80bc4efMNO34HT

2、9dneI5WD7hd3dXOGWDkJ7uPLb2dKyKDWDRWesjep08Fh8g=幼儿园,园长,求职,简历https:/ 社会主义热点之心得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罗德登 202110020210 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纵观历史,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暂时性的历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当然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长期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所以,以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去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才能找出它的原因,认

3、清它的实质,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的客观历史规律的认识,坚定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 (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要策源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进程中的一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以原子能和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推动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和航空航天等行业的诞生和发展,促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所有这一切,仿佛巨大的羽翼,把人类从机器大生产时代提升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加剧,金

4、融资本的统治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战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各种垄断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大大加强。随着银行信用体系的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与各种工商服务业资本融合起来,形成了更为庞杂的金融资本。垄断金融组织通过信贷、租赁和中介性业务,加强对经济的影响和控制。 (三)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取得强势地位。受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就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阶层结构也有一些新变化:一是跨国资本家阶级开始形成。二是中间阶层出现新的分化。信息技术革命在创造高效率的同时,也造成“白领失业浪潮”。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一

5、步向非西方国家扩张和渗透。 (四)政治经济发展愈益不平衡,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在加深。二战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巩固和扩张,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加剧了垄断资产阶级和广大工人阶级以及被剥削、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集团及其国家追逐自身利益的矛盾;各国经济的有计划、有管理和全球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跨国公司内部的有组织、有计划与全球生产、世界生产的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全球生产无限扩大的倾向与全球消费市场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激化,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失衡从而引发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 二、当代

6、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特点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阶级结构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变化。就直接的社会现实而言,当代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些新的变化,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从生产力层面上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发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呈加速增长趋势。在产业结构上,出现了信息化、服务化、高科技化趋势。在生产力要素内部,脑力劳动比例攀升,劳动工具随着生产管理中新手段和工具的获得,如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而发生了革命性

7、变革,劳动对象的范围也因为新材料和新资源的开发得到了拓展。有学者用生产力总量、生产社会化程度、生产力的质三个大飞跃来描述这些新变化。 从生产关系层面上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因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呈现出新的特点。简单说来,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在劳资关系上形成了允许工人阶级加入企业管理的多种形式,在分配关系上实行了社会福利政策。有的学者则将其概括为: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另外,在生产关系新变化的讨论中,也已经涉及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讨论。 从上层建筑来看

8、,研究者普遍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在以下四个方面变化显著:(1)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2)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国家的调节作用越发突出;(3)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4)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虽然未变,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在我们看来,其中的核心要旨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更加完善、精巧,这与资本不断为自己创造出再生产的条件息息相关。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一)资本主义的现状 资本主义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放大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的表现形式有:跨国公司内部

9、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与世界市场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性与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调节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跨国垄断资本家阶级的统治与世界范围内劳工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演绎出各种新老危机。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危机终究会发展到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调节和缓解的地步。 (二)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当代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B(匀傠嬀輂崃漒汝搀漀挀攀戀戀愀挀搀戀昀戀挀挀攀搀最椀昀汝z搀漀挀尀尀搀戀攀愀戀戀愀戀戀昀愀礀刀攀焀唀戀欀唀焀嘀攀儀匀氀爀伀椀樀倀焀洀稀昀椀搀甀洀樀栀一戀渀娀堀眀氀

10、梋琀琀瀀猀眀眀眀眀攀渀欀甀渀攀琀挀漀洀椀氀攀刀漀漀琀尀圀攀渀欀甀渀攀琀椀氀攀刀漀漀琀尀搀戀挀愀搀挀搀愀搀攀搀戀挀昀煎葎替睛岂汝蜀顨汝臿艧0汎陮葦蚏瑑詙b蹧絿葙剶譔擿鑥鮏瑎敞祶虷鱓兑虵虙著葾虶轠彎砀砀艒葎鹶盿鹎虳奶栰塓蕝蕪鵎桜趑葧陧鰰兑葎艞节響詒斍詧葙鮏葾靓敟菿虾噑葻鱢塔呓偳虞葤垈百砀砀琀沏Q塺u湔蒐塾虢桎鱓U葎v獔墍匰葥葙傋虗豛譔葎n炖斏虧尰N墍癜f獔墍皏葎硶蚏鞋癫葷醁暈旿牓葞襔兛兖叿兙絬佖怠O獎慎怰N啟屝呖虻葑颕盿斌葧墍繎盿葢屝慗恾慗羕葨熎盿幎汜N葵豔蹵齎襱荳p祎喃虗葛院繑兒葎龋襱盿虞戰扡晢虏烿醖暚媏散慎弰葢虒鮐褠傔叿瑟鵜璖陻蒏兎婮婩虩癜襔兛兙蹵葓火低虝艎豣g儀潒蹵虎美虎抏斀葧暍暈肏低晞咏葥

11、齬虓暍葎睻斍匰蒁捶靜虻汏_鞖葙緿抑臿蚏瑙虦繜虎绿靎_虓輀呷葹鱎斏虧楥蒗徐擿蚖N腢鎉楥膏鎉f葺婶譔潏潣葎歏葰健豢譔坣艬蒖屶鞋婎墍佒蒏煭兜潒豠敖葧蹵晝傏臿坎豙襷虣楏悖虎繎玁膑蒉华創须繢蚁齎繧搰瓿兎葧斏慨蒑豘煔蒑摘睫粍葶孷諿傆煕蒑齥虔g葟砀砀琀铿腎葜偑S慎蹵籙絓偑兩慎絷葶N塭鶑處絎磿轞虒N葛入敎匰皋斍兒撄蒞偑捧执虣虢N豝敔面苿鱙婧齒S葲偑襠蒍豻偑鹗豛粚桎塑楎楨0葧綂葶S厀坎泿桎卑葎煶睙葠鹶鰠兑歾歰葲譔葝屝葝靶0葢魒屝艐恙媀牒臿犉桜葟镶敢惿葵鮏葒坶卷蒞蒚禂蒞譶橦蒏嫿网窕屝O葙魒蹛絿葠鳿兑幾蹜虠畎蒛塛幼葹腢罞葰陎蹘葿汝攰遧蹮蝎儀汝甀焀甀屝螃氀攀眀攀稀搀嘀搀欀娀欀夀栀儀倀瀀戀伀欀欀椀渀伀愀戀愀漀儀攀娀堀礀

12、猀戀爀搀刀愀攀愀昀攀攀搀戀挀戀搀愀戀戀昀愀礀刀攀焀唀戀欀唀焀嘀攀儀匀氀爀伀椀樀倀焀洀稀昀椀搀甀洀樀栀一戀渀娀堀眀氀梋琀琀瀀猀眀眀眀眀攀渀欀甀渀攀琀挀漀洀椀氀攀刀漀漀琀尀圀攀渀欀甀渀攀琀椀氀攀刀漀漀琀尀搀戀挀愀搀挀搀愀搀攀搀戀挀屝螃愀猀瀀漀猀攀愀攀愀昀攀攀搀戀挀戀搀卐赼文奬厀晛捺湫葸挰琀捑蒃虎N奬犑蒂筨剷葦橶敖R慢兎晜奎匰蹷絿葙灠妏叿扢葷叿蒋叿灢幎著湢乸虒葎乏給虶屎N奔葎葎罶絏拿羋絏妎葒睙橒衠映萠昰挰捑膗妉华晟筏尰N鱔兑蹧奧緿晑恛衏蹔奎魔蝛晥屛坻栰薐佫魎葥替恛犈概葟兎魎葥蹶偧饧赥文蹑晥恛鹑葎晶蹓佫躍躐佫躍褰屓塟捵湫葸貉晓葵畟艕摙桞卞夰葞屝穦葧彎兗葔究湨晣葔瑶貍祔署偖奥南蹛鮐鱎魧鹛葿楶偛葥噙盿葵灎

13、占葟踰敧f筗晑葵啓葜晶葎晾魣葢荳葎屶葎楑鑞卞g靎玘晲葵細f潔妋形葒獓葎罢賿蒅楾偛p魎畟撞楎偛譡蚋倰靗虶地卛饏葑瑝虥楎偛卷暐恛虎虷晧腓榉偛軿葛絶豙楎偛偟晎恛攰罢鑎誋鹲晟晵恛葎偶貍k晏敵偟罢踀驫絵蹧敒蒏靧蹙蹦葎奦蕛N奏魞协袐葎潗乨N罹髿b蹧甀焀甀蝖敥遧蹮兎剧齟屓虲葠岋呎捦摒屝螃儀焀儀瘀攀最栀戀伀洀爀樀昀圀稀夀猀娀搀眀嘀堀娀堀倀漀瘀瀀砀漀倀渀娀圀刀儀儀砀琀琀嘀戀挀戀昀挀挀攀戀挀昀戀搀戀攀愀1 理解反馈的概念,了解负反馈应用于放大器中的类型; 了解集成运放电路结构及抑制零点漂移的方法,理解差模与共模、共模抑制 比的概念; 掌握集成运放的符号及器件的引脚功能; 了解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理想集成运放的特点

14、; 能识读由理想集成运放构成的常用电路(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运 放电路和加法、减法运算电路),会估算输出电压值; 了解集成运放的使用常识,会根据要求正确选用元器件; 会安装和使用集成运放组成的应用电路。 2 3.1.1放大器中的负反馈 反馈放大器的一般形式 反馈系数 开环放大倍数 闭环放大倍数 一、反馈放大器的组成 反馈放大器的一般形式如图所示。 3 3.1.1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 二、反馈类型 1. 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根据反馈量是直流量还是交流量,可将反馈分为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 若将直流量反馈到输入端,称为直流反馈。直流反馈多用于稳定静态 工作点。 若将交流量反馈到输入端,称为交

15、流反馈。交流反馈多用于改善放大 器的动态性能。 2. 正反馈和负反馈 根据反馈的效果可以区分反馈的极性。 当输入量不变时,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增加,放大倍数增加的反馈称 为正反馈。正反馈多用于振荡电路和脉冲电路。 当输入量不变时,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减小,导致电路放大倍数减小的反 馈称为负反馈。负反馈多用于改善放大器的性能。 4 3.1.1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 三、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组态 放大器引入交流负反馈后,称为负反馈放大器。在负反馈放大器中,根 据反馈网络与放大器输出端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压和电流反馈,当反 馈量取自输出电压时称为电压反馈,取自输出电流时称为电流反馈;根据反 馈网络与放

16、大器输入端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串联和并联反馈,当反馈量与 输入量以电压方式相叠加时称为串联反馈,以电流方式相叠加时称为并联反 馈。 这样,交流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 联、电流并联,不同组态的负反馈对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也不一样 。 5 3.1.2 集成运放的符号及引脚功能 一、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如图所示。 表示运放 表示开环增益极高 6 3.1.2 集成运放的符号及引脚功能 二、引脚功能 在实际应用中,集成运放除了输入和输出端,还有电源端,有些运 放还有调零和相位补偿端。实物及引脚排列如图所示。 7 3.1.3 集成运放的组成和主要参数 一、集成运放的组成框

17、图 集成运放由四部分组成,包括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以及偏置 电路。如图所示。 8 3.1.3 集成运放组成和主要参数 一、集成运放的组成框图 1.输入级 由于集成运放是采用高增益多级直接耦合的放大电路, 前级放大电路产 生的零点漂移会被逐级放大,在末级输出端形成大的漂移电压,严重时甚至 淹没信号电压,使放大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因此解决零点漂移成为集成运放 的首要任务,为此运放输入级都采用差分放大电路。 2.中间级 中间级的作用是提供高的放大倍数,通常由一或两级有源负载放大电路 构成。 9 3.1.3 集成运放组成和主要参数 一、集成运放的组成框图 3.输出级 集成运放的输出级一般由互补对称电路

18、或准互补对称电路构成,以提高 运放的输出功率和带负载能力。 4.偏置电路 为各级提供稳定的静态工作电流,确保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10 二、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3.1.3 集成运放组成和主要参数 1. 开环差模增益 指集成运放本身的差模增益,即 。它体现了集成运放的电 压放大能力,一般在 之间。 2. 开环共模增益 指集成运放本身的共模增益,它反映集成运放抗温漂、抗共模干扰的能 力,优质的集成运放 应接近于零。 3. 共模抑制比 用来综合衡量集成运放的放大能力和抗温漂、抗共模干扰的能力,一般 应大于80dB。 4. 差模输入电阻 指差模信号作用下集成运放的输入电阻。 5. 输入失调电压 指为使输

19、出电压为零,在输入级所加的补偿电压值。 6. 失调电压温度系数 指温度变化 时所产生的失调电压变化 的大小,它直接影响集 成运放的精确度,一般为几十微伏/度。 7. 转换速率 衡量集成运放对高速变化信号的适应能力,一般为几伏/微秒。 11 3.1.4 集成运放的理想特性 一、理想运放的概念 (1) 开环差模放大倍数趋于无穷大 它将可以放大几乎所有的输入信 号。 (2) 两输入端之间的输入电阻趋于无穷大 具有这样的输入阻抗,运 放就不消耗信号源的能量。 (3) 输出电阻为零 这时,运放就可以接任何负载。 (4) 共模抑制比趋于无穷大。 (5) 漂移为零。 12 二、理想运放特点 3.1.4 集成

20、运放的理想特性 工作在线性放大状态的理想运放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1. 虚短:两输入端电位相等,即 对于理想运放,由于 ,而输出 电压 为有限值,则有差模输入电压 相当于两输入端短路,但又不是真正的 短路,故称为“虚短”。如图所示。 2. 虚断:净输入端电流等于零,即 理想运放的差模输入电阻 ,流经运 放两输入端的电流 相当于两输入端断开,但又不是真正的断开, 故称为“虚断”。如图所示。 13 3.1.5 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用 一、反相输入放大器 反相输入放大器是将输入信号 加到运放的反相输入端。如图所示。 根据理想运放的 ,有 则输出电压为 反相放大器的电压放大 倍数为 14 二、同相输入放大器

21、 3.1.5 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用 同相输入放大器是将输入信号 是通过 加到运放的同相输入端。 利用理想运放“虚断”与“虚短”的概念,那么,同相放大器中 由于 ,则 ,即输出电压为 同相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15 三、差分输入放大器 3.1.5 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用 差分输入放大器有两个输入信号 和 , 通过 加到运放 的反相输入端。如图所示。 当 单独作用时, ,电路为反相输入方式,输出电压为 当 单独作用时, ,电路为同相输入方式, 输出电压为 0 1 = I u 差分输入放大器可以实现减法运算。当图 中 时,输出电压为 16 3.1.6 集成运放的使用常识 一、集成运放的调零 集成运放调零

22、的作用,是保证运放实现零输入时的零输出。当选用的 运放有调零端,应查阅集成电路手册,按接线图正确接上调零电位器进行 调零。集成运放实物如图所示。 集成运放实物 17 3.1.6 集成运放的使用常识 二、集成运放的保护 1. 输入保护 为了防止由于集 成运放输入电压过高而引起的运放损 坏,输入保护电路在运放输入端加限 幅保护,图中所示的是反相输入保护 电路。由图可知,两个二极管VD1、 VD2和电阻 构成了限幅电路,这样 ,运放的输入电压的幅度被限制在二 极管的正向导通压降,有效地防止了 差模信号过大的现象出现。 2. 输出保护 为了防止输出端可能接到外部过高的电压上而造成的运 放损坏,可在输出

23、端接入双向稳压管,如图所示。 3. 电源端反接保护 图示是利用二极管的单 向导电性构成的电源端保护电路。一旦电源接反, 二极管VD1、VD2反向截止,切断电源,而电源极性 连接正确时二极管因正偏,从而保护集成运放不受 损坏。 18 了解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要求和分类; 能识读OTL、OCL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图; 了解功放器件的安全使用知识; 了解典型功放集成电路的引脚功能,能按工艺要求装接典型电路 。 19 3.2.1 功率放大器的要求与分类 一、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要求 1. 尽可能大的输出功率 功率放大器提供给负载的信号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 2. 尽可能高的效率 功率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与电源所

24、提供的功率之比称为效率 。 20 3.2.1 功率放大器的要求与分类 一、功率放大器的基本要求 3. 较小的非线性失真 处在大信号工作状态的功率放大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非线性失真。 因此,必须将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限制在允许范围内。 4. 较好的散热装置 由于功放管工作在极限运用状态,管耗大。其中大部分被集电结承受 转化为热量,使集电结温度升高。 21 (1)功放管静态工作点选择在放大区内的称为甲类功放电路 在工作过程中功放管处于导通状态,输出波形无失真。由于设置的静 态电流大,放大器的效率较低,最高只能达到50%。如图所示。 3.2.1 功率放大电路的要求与分类 二、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 (

25、2) 功放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在截止区边缘的称为乙类功放电路 在工作过程中功放管仅在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导通,负半周时功放管截 止,只有半波输出。由于几乎无 静态电流,电路的功率损耗减到 最少,使效率大大提高。在实际 使用中,乙类功放电路采用两个 功放管组合起来交替工作,就可 输出完整的信号。 如图所示。 (3)功放管的静态工作点介于甲类和乙类之间的称为甲乙类功放电路 它的波形失真情况和效率介于上述两类之间。是实用功放电路经常采 用的方式。 如图所示。 22 3.2.2 OCL电路 一、电路构成 OCL基本电路结构如图所示。图中VT1、VT2是一对特性对称的NPN管和 PNP管,电路工作在乙类状态。

26、23 3.2.2 OCL电路 二、工作原理 1. 静态分析 时,由于电路结构对称,无偏 置电压, ,A点的静态电位 , 流过 的静态电流为零。 2. 动态分析 设输入信号 为正弦信号。在 正半周内,VT1导通,VT2截止,VT1的集 电极电流 流经方向如图,在 负半周内,VT2导通,VT1截止,VT2的集电 极电流 流经方向如图。由于VT1和VT2管型相反,特性对称,在 整个周 期,VT1、VT2交替工作,互相补充,向负载提供了完整的输出信号。 24 3.2.2 OCL电路 三、输出功率和效率 在OCL电路中,负载上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为 则最大输出功率为 在理想条件下,可以推得OCL电路的

27、最大效率为78.5。 25 3.2.2 OCL电路 四、交越失真 在OCL基本电路中,当输入电压小于 三极管的开启电压时,VT1、VT2均截止 ,从而出现如图所示的交越失真现象。 一旦音频功率放大器出现交越失真,会 使声音质量明显下降。为了避免交越失 真,在实际使用的OCL电路中,必须设置 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26 3.2.3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又称无输出变压器功率放大电路,简称 OTL电路。 一电路构成 电路为OTL电原理图。与OCL电路不同的是,电路有双电源改为单电源 供电,输出端经大电容CL与负载RL耦合。 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OTL 电路原理图2

28、7 3.2.3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二工作原理 1静态分析 ui=0时,IB=0,由于两管特性对称, A点的静态电位UA= ,则CL上充 有左正右负的静态电压 ,由于CL容量很大,相当于一个电压为 的直流电源。此外,在输出端耦合电容CL的隔直作用下,流过RL的静态电流为零 。 2动态分析 在ui正、负周期,电路与OCL电路相似,VT1、VT2交替工作,互相补充, 通过CL的耦合,向负载RL提供完整的输出信号。 28 3.2.3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三输出功率和效率 由于OTL电路采用单电源供电,各管电源工作电压是 ,负载RL上输出 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为 , 则最大输出功率为 O

29、TL电路的最大效率也为78.5。 29 3.2.4 集成功率放大器 集成功率放大器以其输出功率大、外围连接元件少、使用方便等优 点,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OTL、OCL均有各种不同输出功率和不 同电压的多种型号的集成电路。使用应注意输出引脚外接电路的特征。 LM386是一种目前应用 较多的小功率音频放大电路, 其内部电路为OTL电路。单 声道集成功放输出引脚外电 路如图所示。 30 3.2.4 集成功率放大器 一、LM386的引脚功能 LM386电路功耗低、增益可调、允许的电源电压范围宽、通频带宽、 外接元件少,广泛应用于收录机、电视伴音等系统中,是专为低损耗电源 所设计的集成功率放大器电

30、路。实物及引脚功能如图所示。 31 3.2.4 集成功率放大器 二、LM386的主要性能 LM386额定电源电压范围为 ,无作动时仅消耗4mA电流,极适合电 池供电,且失真低。LM386内建增益为26dB,在第1引脚和第8引脚之间电容的 作用下,增益最高可达46dB。其外形如图所示。 32 了解场效晶体管的结构、符号、电压放大作用和主要参数; 了解场效晶体管放大器的特点及应用。 33 图所示是另一种能够进行电信号放大的半导体器件场效晶体管。 场效晶体管仅依靠半导体中的多子实现导电,故又称为单极型晶体管。图 中的场效晶体管从外形上来看与三极管非常相似,也有三个引脚:漏极( D)、源极(S)、栅极

31、(G),分别对应于三极管的集电极(c)、发射极 (e)和基极(b)。 与三极管不同是,场效晶体管是利用 电压控制电流大小的放大器件,称为电 压控制器件。 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场效 应管分为结型和绝缘栅型两大类。 34 3.3.1 绝缘栅型场效晶体管 一、结构与符号 35 3.3.1 绝缘栅型场效晶体管 二、N沟道增强型场效晶体管特性曲线 场效晶体管的特性同样可以通过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来描 述,如图所示。 36 3.3.1 绝缘栅型场效晶体管 三、N沟道耗尽型场效晶体管特性曲线 N沟道耗尽型场效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也可分为变阻区、恒流区和击 穿区。其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37 3.3.2 结型场效晶体管 一、结构和符号 N沟道结型场效晶体管是在N型半导体硅片的两侧各制造一个PN结, 形成两个PN结夹着一个N型沟道的结构。如图所示P区为栅极G (g),N型 硅的一端是漏极D (d), 另一端是源极 S (s)。 图形符号中箭头方向 表示栅结正偏时栅极 电流的方向。 38 3.3.2 结型场效晶体管 二、N沟道结型场效晶体管特性曲线 其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39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