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手机充电器及安规知识简介ppt课件.ppt

上传人:顺腾 文档编号:3253127 上传时间:2020-12-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机充电器及安规知识简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手机充电器及安规知识简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手机充电器及安规知识简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手机充电器及安规知识简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手机充电器及安规知识简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20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的要求。 6.4.8. 3 高频干扰影晌试验 a) 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 b) 按5.5.5的规定,在被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 c) 在施加高频干扰的情况下,测试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并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 直流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d) 还在画民主柿。l起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 AF 计算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20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1、5.5.2、5.5.3 的要求。 6.4.8.4 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 a) 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

2、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 b) 按表10中对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试验参数的规定对被试设备的信号回路和电源回路施加快速 瞬变脉冲群干扰,测试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直流输入 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c) 计算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引起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z 13 Q I GDW 514 -2010 E_ E 一xl00% AF 计算出的交流王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20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1、5.5.2、 5.5.3的要求。 6.4.8.5 浪涌干扰试验 aY、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王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 b) 按5.5.7的规定,在

3、被试设备处于工作状态下进行试验: c) 在施加浪涌干扰的情况下,割试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并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 直流、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d)还噩噩珩翩起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z ,AF 计算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2%,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1、5.5.2、5.5.3 的要求. 6.4.8.6 静电放电干扰试验 盯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 b) 按表II静电放电试验的主要参数的规定,在操作人员通常可接触到的被试设备的点上和表面 上。 c) 在施加静电放电时,测试交流工频屯量的输出值并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

4、直流 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d)也跑棚头l边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 AF 叫些 计算出的交流工绩毡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20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江.5丘川.1仁、5江江.2 5.5.35.5的要求。 6.4.8.7 工频磁场和阻尼振荡磁场影响试验 .飞 a) 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王频电量的输也值,记为Ex; b) 将设备放进表12规定参数的磁场中,测试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 量、遥控、直流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c)也强附掰阻尼振荡磁场引起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z AF 计算出的交流工频电量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100%,其他各

5、项指标满足5.5.1、5.5.2、5.5.3 的要求 6.4.8.8 电源影响试验z a) 在参比条件下测定交流工频电量的输出值,记为,Ex; b) 改变被试设备的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的+20名20%(其余各项为额定值),测试交流工频电量的 输出值井记为Exc.并测试状态输入量、遥控、直流输入模拟量和SOE站内分辨率: c) 遥盘菌战喃拷响引起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z AF 计算出的交流工频电量的改变量应不大于准确等级指数的50%,其他各项指标满足5.5.1,、5.5.2 5.5.3的要求。 6.4.9 交流工频输入量通用要求试验 6.4.9.1 稳定性试验 在参比条件下,连续通电72h后进行试

6、验,其基本误差应满足等级指数要求。 6.4.9.2 连续过量输入试验 按5.5.3进行试验,连续通电24h。然后在参比条件下测试,其基本误差应满足等级指数要求. 14 Q/GDW 514 -2010 6.4.9.3 短时过量输入试验 按表9规定施加短时过量输入,试验电路应为无感回路,其中规定试验一项以上的应按表11规定 顺序进行,然后在参比条件下测试,其基本误差应满足等级指数要求。 6.4.9.4 功耗试验 在参比条件下,输出在较高标称值时,在每一回路中用伏安法进行测量,其结果电流回路应小于 0.75VA,电压回路应小于0.5VA。 6.4.9.5 冲击电压试验 按5.5.10的规定进行。 6

7、.4.10 倍息晌应时闹试验 在状态信号模拟器上拨动任何一路试验开关,则在模拟主站上应观察到对应的遥信位变化,并记录 下从模拟开关动作到遥信位变化的时间。在传输速率为600bi的时,此时间应不大于Is。 在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施加一个阶跃信号为较高标称值的0-90%,或者为较高标称值的l%. 10%,则在模拟主站上应观察到对应的数值变化,并记录下从施加阶跃信号到数值变化的时间, 对重要遥测量在传输速率为Obi的时此时间应不大于350其他遥测量响应时间应满足表13 的规定。 表13数据更新周期 周期等级周期时间周期等级周期时间 Pl 25 P4 lmin P2 45 P5 15min P3 85

8、 P6 lh 6.4.11 与主站通信正确性试验 被测设备与模拟主站计算机系统按图l连接好通电后,在主站屏幕上校对遥测数据及遥信状态等。 进行6.4.3、6.4.4、65、6.4.6中规定的测试。 6.4.12 整机功耗试验 用伏安法测试整机功耗,其结果应满足4规定的要求。 6.5 耐冲击电压试验 按5.5 .10的规定进行,其测试结果应满足5.5.10的技术要求。 6.6 连续通电稳定性试验 a)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电源电压为额定值: b) 连续通电72h,而且在72h期间每8h抽测一下。直流遥测的准确度,SOE站内分辨率的正确 性,其测试结果应满足5.5.11的技术要求。 6. 7 机

9、榄振动试验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对设备施加如下振动: a) 频率f为(2-9)Hz时振幅为O.3mm; b) 频率f为(9-5)Hz时加速度为lm/s2; c) 在三个互相垂直的轴线上依次进行扫频: d) 每轴线扫频循环20次。 振动之后,检查设备的外观应无松动和损坏,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5.5.12的技术要求。 7 检验规则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15 Q/GDW 514 -2010 7. 1 出厂检验 . 每台设各出厂前,必须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表14项目进行成品 检验。 7. 2 型试检验 7:2.1 型式检验的时机 a) 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生

10、产时: b) 大批量生产的设备每年100台以上每二年一次: c) 小批量生产的设备每3年一次: d) 正式生产后,在设计、工艺材料、元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 合同规定有型式检验要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7.2.2 型式检验抽样与复验 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任意抽取1-2台进行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各项目全部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发现有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项目应分析原因,处理缺陷. 对产品进行整顿后,再按全部型式检验项目检验。 7.2.3 型式检验项目 按表14型式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表14检验项目 .咱町、, 检验项目要求检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不合格

11、分类 ,. :.节.-也 外观5.3 J J C .,、. 绝缘电阻5.4.1 6.3.1 J J B . . 气? 绝缘强度5.4.2 6.3.2 J J A j ., 也正:.!.飞命. . 基本功能4 6.4 J J 、.A . .,.j二电巳 士有 5.5.1 主要性能5.5.2 6.4 J J , A 5.5.3 .1 二、t . 连续通电5.5.11 6.6 J J A t 旨句 电源影响 5.2 6.4.8.8 J B 5.5.4 ,宁、. 、巳 低温5.1 6.4.8.1 J A ;., 啡 在 高温51 6.4.8:1 J A 、 . , 、 . 飞, 理热5:1 6.2 J

12、 A h,(以下简称本规范勺。 2 编制主要原则 本规范是以公司颁布的Q/GDW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为指导,并参考现有配电自动化的相 关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在总结过去配电自动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遵循全面性、实用性、差异性和前 瞻性的原则,进一步细化配电自动化终端和子站的功能配置和技术指标,使其更具备可操作性。 3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规范是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一部分,结合目前己在现有配电网得到的成熟应用功能和可预见的智 能配电网新应用需求,满足配电自动化应用及发展的需要。 本规范制定时参考国家标准GBIT13729 ,电力行业标准DLlT630交流采样远动 终端技术条件、DLlT721

13、1 配电自动化终端及子站功能规范共分8章。 第1章飞范围飞主要说明本规范的规定内容和适用范围。 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本规范所引用的-25项标准、导则、规范、规程和有关文件。 第3章术语和定义共7条,主要明确了配电终端、站所终端、馈线终端、f配电终端、配电 子站、通信汇集型子站和监控功能型子站等术语的定义。 第4章功能配置与技来指标主要对配电终端/予站的总体要求,功能与技术指标等内容提出了 原则性的规范化要求。- 第5章主要技术要求主要对配电终端/子站的环揽条件、供电电源、结构要求、绝缘要求与其 他性能要求提出了原则性的规范化要求。 第6章试验方法主要对配电终端/子站的试验条件、湿热试验、

14、绝缘试验、功能及性能试验、 耐冲击电压试验、连续通电稳定性试验及机械振动试验等试验方法进行F规范化的要求: 第7章检验规则,主要对配电终端/子站的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进行了规范化的要求主 第8章u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主要对配电终端/子站明深棕色杂质 0 半导电屏蔽层与 绝缘层界面 大于 0.05 mm 的微孔 0 导体半导电屏蔽 层与绝缘层界面 大于 0.125 mm 进入绝缘层和半导电屏蔽层 的突起 0 绝缘半导电屏蔽 层与绝缘层界面 大于 0.125 mm 进入绝缘层和半导电屏蔽层 的突起 0 220 绝缘 大于 0.05 mm 的微孔 0 大于 0.025 mm,小于等于 0.05

15、mm 的微孔 18 个/10cm3 大于 0.125 mm 的不透明杂质 0 大于 0.05 mm,小于等于 0.125 mm 的不透 明杂质 6 个/10cm3 大于 0.16 mm 的半透明深棕色杂质 0 半导电屏蔽层与 绝缘层界面 大于 0.05 mm 的微孔 0 导体半导电屏蔽 层与绝缘层界面 大于 0.08 mm 进入绝缘层和半导电屏蔽层 的突起 0 绝缘半导电屏蔽 层与绝缘层界面 大于 0.08 mm 进入绝缘层和半导电屏蔽层 的突起 0 330 和 500 绝缘 大于 0.02 mm 的微孔 0 大于 0.075 mm 的不透明杂质 0 半导电屏蔽层与 绝缘层界面 大于 0.02

16、 mm 的微孔 0 导体半导电屏蔽 层与绝缘层界面 大于 0.05 mm 进入绝缘层和半导电屏蔽层 的突起 0 绝缘半导电屏蔽 层与绝缘层界面 大于 0.05 mm 进入绝缘层和半导电屏蔽层 的突起 0 10 5.4 导体导体屏蔽屏蔽层层和绝缘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 5.4.1 截面 500 mm2以下的 110 kV XLPE 电缆的导体屏蔽层应为一层挤包半 导电层,其他 XLPE 电缆的导体屏蔽层应由半导电包带和挤包半导电层组成。 5.4.2 绝缘屏蔽均应为一层挤包半导电层。 5.5 缓冲缓冲层层 5.5.1 绝缘屏蔽层和金属套之间应有缓冲层。 5.5.2 缓冲层应使绝缘屏蔽层与金属套保持电气

17、上接触良好。 5.5.3 缓冲层的厚度应能满足补偿电缆运行中热膨胀的要求。 5.6 金属套金属套 5.6.1 电缆金属套应根据通过的不对称短路电流大小、径向防水与承受机械拉 力和压力的要求来选择。 5.6.2 金属套的选择宜满足下列要求: 1 无腐蚀性场所中,电缆的金属套可选用皱纹铝套或平滑铝套。 2 在水下或腐蚀性场所中,电缆的金属套宜选用铅套。 5.6.3 电缆金属套的截面应满足单相接地故障或不同地点两相同时发生接地 故障时短路容量的要求,并要求制造厂提供相应计算书。 5.6.4 电缆铅套任一点的最小厚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minnn0.10.05ttt (5.6.4) 式中:mint最小厚

18、度(mm) ; nt标称厚度(mm) 。 5.6.5 皱纹铝套任一点的最小厚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minnn0.10.15ttt (5.6.5) 式中:mint最小厚度(mm) ; nt标称厚度(mm) 。 11 5.7 外护套外护套 5.7.1 电缆外护套应采用耐热性能良好的绝缘型聚氯乙烯或聚乙烯, 其绝缘水 平应符合本规范表 4.3.3 的规定; 一般敷设条件下的电缆外护套可选用聚氯乙烯, 直埋、穿管、地下水位较高和低温下敷设的电缆外护套宜采用聚乙烯。 5.7.2 电缆外护套的阻燃性能不应低于阻燃 C 类。成品电缆应能通过现行国 家标准单根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第 2 部分:水平燃烧试验GB

19、/T 12666.2 规定的不延燃试验。 5.7.3 电缆外护套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电缆外护层 第 1 部分: 总则 GB/T 2952.1、 电缆外护层 第 2 部分:金属套电缆外护层GB/T 2952.2、 电缆外护 层 第 3 部分: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GB/T 2952.3 的有关规定外,表面还应 有均匀牢固的导电层。 5.7.4 电缆外护套的最小厚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minnn0.10.15ttt (5.7.4) 式中:mint最小厚度(mm) ; nt标称厚度(mm) 。 5.7.5 敷设条件需要时,外护套应能防止白蚁、鼠啮和真菌的伤害,外护套预 防添加剂不应是环境保护禁用的材

20、料。 5.7.6 敷设条件需要时,外护套也可由铠装层和挤压成型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 层构成;铠装层由非磁性钢带或钢丝构成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外护层第 1 部分:总则 GB/T 2952.1、 电缆外护层第 2 部分:金属套外护层GB/T 2952.2 和 电缆外护层第 3 部分: 非金属套电缆通用外护层 GB/T 2952.3 的有关规定。 5.7.7 整根电缆外护套应印刷或压制下列标记: 1 制造厂名称。 2 电压。 3 导体截面和材料。 4 绝缘材料。 5 制造年份。 12 6 终端和接头终端和接头 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1.1 电缆终端和接头的电压可用 U0/U(Um)表示,不

21、应低于电缆的电压。 6.1.2 电缆终端和接头的绝缘特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各种组件、部件和材料应在满足设计工艺要求下便于 现场安装;电缆附件在绝缘结构上应与电缆本体结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2 电缆终端外绝缘的统一爬电比距应根据污秽等级选择,计算电缆终端外 绝缘的统一爬电距离时应取系统最高相电压。 电缆终端外绝缘的统一爬电比距不 应低于表 6.1.2 的规定。 表表 6.1.2 电缆终端外绝缘电缆终端外绝缘的的统一统一爬电比距(爬电比距(mm/kV) 污秽等级 统一爬电比距 a 22 b 27.8 c 34.7 d 43.3 e 53.7 3 安装地点海拔超过 1000 m

22、的电缆终端外绝缘水平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 缘配合 第 1 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GB/T 311.1 的有关规定进行海拔修正。 4 接头外壳应对地绝缘,外壳绝缘保护盒的绝缘水平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 水平应一致; 绝缘接头在金属屏蔽层断开处的绝缘水平不得低于连接电缆外护套 绝缘水平的 2 倍。 6.1.3 电缆终端的机械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缆终端的抗震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 的有关规定。 2 与架空线直接连接的电缆终端应能承受 2 kN 的水平拉力。 3 户外布置的电缆终端还应满足使用环境处风压的要求。 6.1.4 直埋于土壤的接头应在外壳绝缘保护盒外加设

23、防护罩, 防护罩应具有防腐 13 能力。防护罩外应采取措施避免保护盒受力。 6.2 终端终端 6.2.1 终端中存在绝缘填充剂时,绝缘填充剂应与应力锥材料相容,并对电缆 绝缘介质无害;电缆终端中存在绝缘液体或气体介质时,宜对其设置单独的监 测装置。 6.2.2 与 GIS 连接的电缆终端和与油浸式变压器连接的电缆终端宜采用干式电 缆终端。 6.2.3 与 GIS 连接的电缆终端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电缆终端与 GIS 的接口设计及供货范围划分宜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额定 电压 72.5 kV 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与充流体及挤包绝缘电力电缆的 连接 充流体及干式电缆终端GB/T 22381

24、的技术要求,并便于电缆终端施工及 检修试验。 2 电缆终端的外壳与 GIS 外壳连接处应有绝缘垫,绝缘垫两侧应沿圆周均 布并联保护器,绝缘垫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要求一致。 3 户外布置的电缆终端应设置遮阳防护罩。 6.2.4 与油浸式变压器连接的电缆终端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电缆终端外壳与变压器外壳连接处应有绝缘垫,绝缘垫两侧应沿圆周均 布并联保护器,绝缘垫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要求一致。 2 电缆终端应有防止绝缘油和电缆绝缘介质接触的措施。 6.2.5 与架空线连接的电缆终端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电缆终端应有使终端底座与终端支架相互绝缘的底座绝缘子,底座绝缘 子的绝

25、缘水平应与电缆外护套的绝缘水平要求一致。 2 电缆终端的外绝缘统一爬电比距应满足安装地点污秽、海拔高度等环境 条件的要求。 3 330 kV 及以上电缆终端应设屏蔽环,220 kV 电缆终端宜设屏蔽环。 14 6.3 接头接头 6.3.1 无运输、敷设条件的限制或金属套保护器的选择限制要求时,电缆不宜设 置接头。 6.3.2 电缆接头应根据金属套接地方式选用直通接头或绝缘接头。 6.3.3 接头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接头的电压及其绝缘水平不应低于所连接电缆的电压及其绝缘水平。 2 接头的导体应连接良好,导体之间宜采用压接相连。 3 接头应有密封性能良好的外壳绝缘保护盒,保护盒外的防护罩应能耐受

26、 机械外力。 6.3.4 接头结构型式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接头结构应满足电缆电压等级、 绝缘类型、 安装环境和设备可靠性要求。 2 接头的结构型式可按表 6.3.4 选择。 表表 6.3.4 接头接头的的结构型式结构型式 电缆绝缘类型 电压等级(kV) 结构型式 结构特征 XLPE 110500 整体预制式 主要部件是橡胶预制件,预制件内 径与电缆外径要过盈配合,以确保 界面间的足够压力 组合预制式 以预制橡胶应力锥及预制环氧绝缘 件在现场组装并采用弹簧机械紧压 15 7 金属套接地方式金属套接地方式和和过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 7.1 金属套接地方式的选择金属套接地方式的选择 7.1.1

27、 交流单芯电力电缆金属套上应至少在一端直接接地,正常运行时,在任一 非接地端的感应电势最大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未采取能有效防止人员接触金属的安全措施时, 任一非接地端的感应电势 不得大于 50 V;超过 50 V 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2 除上述情况外,任一非接地端的感应电势不得大于 300 V。 7.1.2 单点直接接地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线路较短且符合本规范第 7.1.1 条感应电势规定要求时,应采取一端直接 接地(图 7.1.2-1) ,接地点应设置在线路一端,另一端经过电缆金属套保护器接 地。 图 7.1.2-1 一端直接接地 1直接接地;2电缆终端:3金属套保护器 2 线路较长,

28、一端单点接地不能满足感应电势规定要求时,应采取中间直接 接地(图 7.1.2-2) ,接地点应设置在电缆线路中间部位,两端经过电缆金属套保 护器接地。 16 图 7.1.2-2 中间直接接地 1接头;2电缆终端:3金属套保护器 3 电缆金属套的接地点可选择在电缆的任一端,电缆两端所连接的电气设 备不同时,接地点应按下列规定选择: 1)电缆一端连接变压器,另一端连接架空线路时,金属套的接地点宜设在 电缆与架空线连接的一端,并三相互联接地。 2)电缆一端连接 GIS,另一端连接架空线路时,金属套的接地点应设在电缆 与架空线连接的一端,并三相互联接地。 3)电缆一端连接 GIS,另一端连接变压器时,

29、金属套的接地点宜设在电缆与 GIS 连接的一端,并三相互联接地。 7.1.3 电缆线路较长,采用一点直接接地方式不能满足感应电压规定要求时,应 采用交叉互联接地(图 7.1.3)方式。电缆线路全长宜等分成 3 的倍数段,一个互 联保护单元段长差不宜超过 50 m;相邻两段的金属套应进行交叉互联,在电缆 两端金属套三相互联接地,电缆金属套分隔应采用绝缘接头。分段长度应使金属 套上任一点的感应电势不超过本规范第 7.1.1 条的要求。 17 图 7.1.3 交叉互联接地 1电缆终端;2直接接地;3接头;4绝缘接头; 5回流线;6金属套保护器 7.2 金属套感应电压金属套感应电压 7.2.1 金属套

30、感应电压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 50217 的规定。 7.2.2 计算电缆金属套的工频过电压时宜按“三七开”布置回流线。 7.2.3 电缆金属套交叉互联且两端直接接地时, 金属套的感应电压可只计算一个 分段。 7.2.4 电缆金属套不直接接地端应装设金属套保护器。 7.2.5 金属套绝缘承受的雷电冲击过电压值可按下式计算: Fbmc 1 2 L UUIRR L (7.2.5) 式中: F U金属套绝缘承受的雷电冲击过电压(kV) ; b U金属套保护器的残压(kV) ; m I通过金属套保护器的最大雷电流幅值(kA) ; c R金属套保护器与地网连接的冲击接地电阻(

31、) ,一般取 2 ; L R金属套保护器连接线冲击电感的等值电阻(/m) ,对 110 kV220 kV 电缆可取 0.337 /m,330 kV 电缆可取 0.62 /m,500 kV 电缆 可取 0.818 /m; 18 L金属套保护器连接线的长度(m) ,可取 2.5 m。 7.2.6 金属套绝缘承受的雷电冲击过电压值和操作冲击过电压值的工程详细计 算宜采用计算机仿真计算。 7.3 回流线回流线 7.3.1 110 kV 及以上电缆金属套一端直接接地时, 下列任一情况下, 应沿电缆邻 近设置回流线: 1 系统短路时电缆金属套产生的工频感应电压超过电缆护层绝缘耐受强度 或金属套保护器的工频

32、耐压。 2 需要抑制电缆对邻近弱电线路的电气干扰强度。 7.3.2 回流线的选择与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回流线的阻抗及其两端接地电阻应达到抑制电缆金属套工频感应过电压, 并应使其截面满足最大不对称短路电流作用下的热稳定要求, 短时耐受电流持续 时间按照本规范第 3.1.8 条的规定选取。 2 回流线的排列配置方式宜采用 “三七开” 布置方式, 当安装布置困难时, 可采用双曲线上对称点敷设。 3 回流线宜采用铜芯电缆,其绝缘等级应根据感应电压计算结果与电缆金 属套绝缘相匹配,宜采用 10 kV 电缆。 7.4 金属套金属套保护器保护器 7.4.1 金属套保护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可能的最

33、大冲击电流作用下, 电缆外护套的冲击耐压水平与金属套保护 器的残压之间的配合系数不应小于 1.4,并应校核金属套上的冲击感应电压与外 护套的冲击耐压水平的绝缘裕度。 2 在任何条件下金属套工频过电压应低于外护套绝缘工频耐受电压, 安全系 数可取 1.2。最大工频感应过电压作用下,在可能长的切除故障时间内,金属套 保护器应能耐受。切除故障时间应按 2 s 计算。 19 3 可能最大冲击电流累积作用 20 次后,金属套保护器不应损坏。 4 金属套保护器的残工比宜选择在 2.0 3.0。 5 金属套保护器应选用氧化物保护器,并配有动作记录器。 7.4.2 金属套保护器的性能参数应符合绝缘配合的要求。

34、 7.4.3 金属套保护器的配置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金属套保护器配置方式应按冲击过电压抑制效果、 满足工频感应过电压下 参数匹配、便于检查维护等因素综合确定,宜采用金属套一端接地、另一端三相 金属套保护器按 Y0连接的方式。 2 金属套保护器连接回路应满足下列要求: 1)连接线应尽量短,宜采用同轴电缆,其截面应满足系统最大不对称短路 电流通过时的热稳定要求。 2)连接回路的绝缘导线的绝缘性能不应低于电缆外护层绝缘水平。 3)金属套直接接地箱和保护器接地箱的材质及其防护等级应满足其使用环 境的要求。 20 8 辅助设施辅助设施 8.1 电缆夹具电缆夹具 8.1.1 固定电缆的夹具宜采用铝合

35、金制作,也可采用非磁性不锈钢材料制作,其 机械强度应承受回路短路电动力的作用;夹具表面应光滑无尖角和毛刺,安装简 便。 8.1.2 电缆夹具与电缆间应加氯丁橡胶或其他合成材料做的绝缘垫层, 垫层厚度 不宜小于 5 mm。 8.1.3 夹具安装时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 8.1.4 捆绑悬吊敷设电缆所用尼龙带具的机械强度应满足电缆悬吊的荷重要求。 8.2 电缆支架电缆支架 8.2.1 电缆支架、悬吊式敷设电缆的吊具和悬臂支架梁的机械强度,应满足电缆 及其固定件的全部荷重和安装维修临时附加的荷重要求, 安装维修临时附加的荷 重应主要包括安装时的纵向拉力、电缆传输装置重量和人体重量。 8.2.2 电缆支

36、架表面应光滑无尖角和毛刺。 8.2.3 电缆支架应采取防腐措施并可靠接地。 8.2.4 电缆支架应符合工程防火和防腐蚀要求,宜采用热浸镀锌型钢制成。构成 闭合磁路时,支架应采用非磁性材料隔断。 8.2.5 刚性固定电缆的支架固定在构筑物上时,电缆及支架均不应产生位移。 8.2.6 挠性固定电缆的支架固定在构筑物上时,支架不应产生位移,电缆可在电 缆轴向和径向上偏移。 8.3 电缆终端支架电缆终端支架 8.3.1 电缆终端支架高度和间距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户外电缆终端底座垂直于地面的安装高度不应小于 2.5 m。 21 2 电缆终端支架的设计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并便于终端安装。 8.3.2 电缆终端支架应能支撑终端的全部荷重和安装维修临时附加的荷重, 并应 符合本规范第 6.1.3 条的要求;钢结构构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 计标准GB 50017 的有关规定。 8.3.3 电缆终端支架的材料和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电缆终端支架应符合防腐蚀要求,宜采用热浸镀锌型钢制成。 2 钢结构支架不宜围绕电缆构成闭合磁路, 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