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笔记(1-6集).doc

上传人:小李 文档编号:3412530 上传时间:2021-01-15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7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笔记(1-6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笔记(1-6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笔记(1-6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笔记(1-6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解说词+笔记(1-6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识字3 小青蛙【教学要求】 1.认识 12个生字,认识病字旁1个偏旁。会写“青、清、气”等7个生字和横折提1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感受“青”字家族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3.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掌握汉字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识写“青、清、气”等7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字族识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会运用这个规律帮助自己认识更多的字。【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青”字家族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3.学习

2、“青、清、气”等7个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有趣的猜谜语,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此环节中信息技术作为了情境创设的工具。】 1猜谜语:阔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不吃米,不肯瓜,专吃害虫为农家。(猜一动物)(课件出示2:谜语)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小青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找一找青字家族的字。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这是初读感知,扫清生字读音的障碍。这是自主预习的阶段。一定要先学后教,归还学生的主动权,确定主体地位。】 (课件出示3

3、:)出示:清、晴、情、请、睛这一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读音相近,都带有后鼻音“ing”;字形相通,都有“青”字。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课件出示4:)yn bo h hi sh rn bn shn q 眼 保 护 害 事 让 病 生 气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共同指正:“事、生”是翘舌音,“眼”是前鼻音,“让、病、生”是后鼻音。 5填空:小青蛙住在( )的河水里,长着一对( ),专吃害虫,( )庄稼,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课件出示5:填空)三、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6)请学生找到青字家族的字。教师随机讲解。 (1)清:清水的清为什么是三点水旁呢?(与水有关)扩词。

4、(2)晴:晴天是什么样的?(有太阳)所以晴天的晴是(日字旁)扩词。 (3)请:“言”加“青”就是请。谁知道“为什么言字作偏旁要这样写?”是汉字再演变过程中,为了书写方便,我们把“言”字变了样。谁能用“请”说句话?【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识字解字义,课文的正确朗读。识字遵循多元识字的原则,鼓励学生自主多元识字。】 (4)“情”:情是什么偏旁?跟什么有关系?扩词训练。 (5)睛:人的“眼睛”用一个字表示应该是(目),所以眼睛的睛是(目字旁),扩词。2识记生字:(课件出示7:生字)清 晴 眼 睛 保 护 害 事 情 让 病 生 气 青(1)识记青字族的字:青字族的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

5、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的韵母都和青字的韵母是一样的,是(ing)。 (2)结合偏旁识记字形,如“眼、保、护、病”。 (3)组词法记忆:“害、让”,可以组成词语“害虫、让一让”。 (4)(课件出示8:字谜)猜字谜识字:“一方山影长勾留”,就是“事”。3拍手、齐读小儿歌。4刚才小青蛙在歌曲中找到家了,那在课文中呢?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注意读准节奏:(课件出示9:儿歌)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爱护/小青娃,好让/禾苗/不生病。儿歌中“眼睛、事情”等带有轻声的词语,要读得又轻又短。 5谁能告诉老师小青蛙每天都会干什么?(捉害虫)出

6、示“害”的字卡,学习“害”字,扩词。谁知道和害虫相对的是什么?(益虫) 6小青蛙能为人们捉害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请你保护小青蛙)拼读“保护”。谁能告诉大家你想保护什么?7齐读儿歌。【设计意图:该环节是对会写字的写字指导,还有新偏旁和新笔画的学习。书写的指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喜欢写字。】 三指导写字,掌握偏旁。 1.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10) qn qn q qn qn jn qn shn 青 清 气 晴 情 睛 请 生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读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 (4)开火车读、齐读。

7、(5)正音,指导:睛jn 晴qn2.教学新偏旁“疒(病字框)”和笔画“横折提”。(课件出示11)“病”里有个新偏旁是“疒”。“让”中有个新笔画是“横折提”,跟老师读一读。 回忆说说自己学过见过的带有这些偏旁或笔画的字。 3.指导写字: (1)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注意:所有带“青”字的字,“青”的第三笔是“丨”不是第三个横。)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气”橫笔之间的距离要紧凑,橫斜钩起笔紧贴橫中线,不是“横折

8、弯钩”,“请”字旁要注意笔势的变化,横折提中的 “折”要写得直,和第一笔“点”基本保持在一条竖线上。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所有含有“青”字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生、青”站在田字格的中间。)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课外作业新设计1.比比,再组词 请( )清( ) 晴( ) 蜻( )情( ) 睛( )2. 查字典,写出带有“疒”字,并组词。 _( ) _( ) _( ) 3.抄写本课所学的三个字每个三遍。 答案: 1. 请(请求 )清( 清水 ) 晴(晴天 ) 蜻( 蜻蜓 )情( 事情 ) 睛(眼睛 ) 2. _痛_(

9、痛苦 ) _疼_( 心疼) _疾_( 疾病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儿歌。 2.认识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温故知新,默写更加夯实了字词的基础。】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识字3中的一些生字新词,同学们记住他们了吗? 1.把字连一连组成词语,并读两遍。(课件出示13) 青 清 气 晴 情 生 请 生 蛙 事 水 天 坐 病 2.词语同学们牢牢地记住了,那你们发现这几个字的相同点了吗?(课件出示14:请 请 清 晴)(都用“青”作声旁的字) 3.这4个字你会写吗? (1)提写生字:请 请 清

10、 晴 (2)同桌互相批改,老师巡视。 二、读读认认过渡:刚刚老师看看了看,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就是厉害,上节课学的生字都写对了。我们还知道这几个字都是青字家族字。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它是青字家族的字知道它是谁吗? 1.(课件出示15:睛)(1)带拼音读两遍(2)去拼音读两遍(3)带词语读两遍 2.这几个字你会读吗?(课件出示16:病 眼 保 护 害 事 让 )【设计意图:这是对会认字的复习巩固,对课文的再朗读认知,障碍彻底清除干净。】 预测: 生:我会读第一个“病”因为上节课学词语时我们读了。 师:真棒!后边几个字不认识怎么办? 生:问老师。 生:问家长。 生: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拼音。 师

11、:就让我们借助课文里的拼音,去认一认这几个字吧! 3.打开书本第6页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重点读一读。 (1)可以看着书读。(2)可以看着黑板读。 4.检查效果 (1)(课件出示17)带拼音指名读。 (2)(课件出示18)去拼音开火车读。 (3)自由读。 (4)同桌互读。 (5)男女赛读。【设计意图:本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保护”,引导学生理解韵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同时采用课件展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6)寻找字宝宝。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说说小青蛙长什么样,(小小青蛙大眼睛)能做什么?(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

12、事情。)青蛙都做了哪些好事情?(小青蛙爱吃害虫,它把害虫都消灭光,禾苗就能健康成长。)小青蛙的这个行为,就是对庄稼的“保护”。文中有一个词和“保护”的意思相近,你能找出来吗?(爱护)那么你能用“保护”说个句子吗?(我们都要保护小动物。)2.你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喜欢? 喜欢,因为小青蛙长得很可爱。 喜欢,因为青蛙能保护庄稼,不被害虫吃掉。3.探究:青蛙是怎样保护禾苗的?(课件出示19) (青蛙发现禾苗上长了虫子,就把虫子吃掉。这样禾苗才能长得好。青蛙是田园里的卫士。一只青蛙一天能吃掉70多只活虫子。青蛙不仅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们一年吃害虫的数量大约是五万多只。)四

13、、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读出韵味,读出儿歌小青蛙的情趣。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朗读,觉得怎么样。2.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中的拖腔唱读或顿读。3.指名读儿歌小青蛙。评一评。4.同桌一起读儿歌。【设计意图:培养感情朗读韵文时, 要注意适当停顿,可借助拍手打节奏,帮助学生读出节奏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五、当堂作业,反馈检查。 (课件出示20) 连一连: yn jn bo h hi sh rn bn 害 护 保 病 眼 睛 事 让 板书设计识字3 小青蛙 大眼睛 外形 小青蛙 保护青蛙 禾苗不生病 吃害虫 本领 课外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qn qn qn qn jn 坐水 天

14、 天 事 眼 2.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字可以这样玩?再动手做一做生字转盘。 3.抄写生字“青 清 晴 情 请 生 气”四遍。答案:1. 请 清 晴 情 睛2. 跑 泡 炮 抱 【教学反思】优点:1.先学后教,归还学生的主动权,确定主体地位。2.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保护”,引导学生理解韵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为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3.培养感情朗读韵文时,要注意适当停顿,可借助拍手打节奏,帮助学生读出节奏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不足之处:问题的提出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不可以过高。创新教案3小青蛙设计理念“青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孩子们对它的生活习

15、性及它对人类的作用早有所闻,对其充满了兴趣。小青蛙这篇韵文,通过简短的语言告诉我们青蛙保护庄稼及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在充满童趣的韵文中,包含了我们要认写的汉字。在整个教学中,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充满童趣、民主和谐的课堂中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培养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 1.出示课件:猜谜语 2.导入课文,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两遍。二、初读课文。1. 自由读课文,把课前画出的生字多读几遍,把不会读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准,也可以问同桌。 2.同桌互相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其他

16、同学指正,纠正易错字。 三、识字1.自读课后生字,同桌互相认读。2.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指读并组词。3.指读本课的词语,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赛读。 四、学习形声字 1.自由朗读,看你能发现儿歌中的秘密吗?小结:儿歌中“清、晴、情、睛、请” 右边都是“青”,它们的读音都和“青”有关系。这些字左边的偏旁不同,与什么有关就是什么旁。2.先出示“青”,点击课件:出示“清”,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小结:右边表示它的读音,左边是三点水,说明和水有关,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这种形旁表意,声旁表声的字叫形声字。3.点击出示另外的五个形声字:师:给“青”加上不同的偏旁,它们会变成不同的字,你能试着给他们编一句

17、儿歌记住它吗?这六个形声字都是以“青”为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组成了不同的字,它们看上去虽然相似,但由于形旁不同,意思也就不同。4.读儿歌(课件)师:这是老师编好的儿歌,大家读一读吧! 有水方说清,日出天气晴; 有言去邀请,有心情意浓; 有目是眼睛,有虫是蜻蜓。 换偏旁识字,你我都能行。 5.课堂达标训练(填空题)五、学习“情、清、晴、睛”四个生字1.观察四字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说一说。2.师: “清、情、清、晴”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青”的上面第二横较短,第三横在横中线上。 3.学生书写,描一个写两个。4.师生互评,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 六、教师小结:本课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

18、,介绍了青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我们从中可以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是保护庄稼的好卫兵,因此我们要保护青蛙。同时,在这节课里,我们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学到了换偏旁识字的好方法,你也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更多的汉字。资源包 精彩片段小青蛙精彩课堂片段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则谜语,你们还猜猜它是谁?(出示谜语:阔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不吃米,不肯瓜,专吃害虫为农家。)生:看屏幕思考。师:谁猜出来了?这么多同学猜出来了?我们一起说它是生:青蛙。师:它就是小青蛙,今天小青蛙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师出示青蛙图片并贴在黑板上)。请打开书翻到第6页,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开始

19、吧。生:自由读儿歌。师:谁愿意把这首儿歌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评价。师:小青蛙和老师说,“青”有好几个朋友就藏在这首儿歌里,你们能找到他们吗?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找一找青字家族的字。师:(出示:清晴请睛睛)自己读一读。生:自由练读。师:清水的清为什么是三点水旁呢?声:与水有关。师:谁来组个词?生:清水。生:清楚。生:清澈。师:晴天是什么样的?生:晴天有太阳,很温暖。师:所以晴天的晴是什么偏旁?生:日字旁。师:这个“请”字有什么特点?生: “言”字旁加“青”就是请。师:为了谁方便,我们把“言”字变了样,谁能用“请”说句话?生:阿姨,请您先过去。生:阿姨,请给我拿那本书,好吗?师:人的“眼睛”

20、用一个字表示应该是(目),所以眼睛的睛是什么旁?生:目字旁。师:孩子们,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的韵母都和青字的韵母是一样的,是(ing)。我们再把这几个字读一读。生:读。师:刚才小青蛙在儿歌中找到家了,那在课文中呢?谁来读读课文?指名读。师:小青蛙住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有清清的“河水”。 “河”字也是一个形声字。谁来组个词?生:小河。生:河里。生:河南。师:谁能告诉老师小青蛙每天都会干什么?生:捉害虫。师:(出示:害)学习“害”字,谁知道和害虫相对的是什么?生:益虫。师:小青蛙能为人们捉害虫,我们应该生:保护它。师:课文中是怎么说

21、的?生:请你保护小青蛙。师:来读 生:读“保护”。师:“保”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记住它,那么怎样记住“护”字呢?生:交流。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想保护什么?生:我想保护大熊猫。生:我想保护小鸟。师:今天,咱们认识了许多形声字,掌握了这种识字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老师希望你们今后能运用这种识字规律认识更多的字,看更多的书,好吗? 备课资料1.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 颈部不明显,无肋骨。

22、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现今最早有跳跃动作的青蛙出现在侏罗纪。因为青蛙是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因此必须栖息于水边。中国的蛙类有130种左右,它们几乎都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2.蝌蚪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绿

23、1、 主题。【对生机勃勃的梅雨潭的绿的欣赏和赞美,反映了作者热爱青春生命和积极向上乐观的情感,格调高昂,节奏明快,充满生命活力和勃勃生机,也反映了作者在时代的感召下勇于进取的精神。】2、 作者第一次去仙岩是春天,景色更美,为什么反而第二次秋天时写文章赞美绿色?【1、政治原因:1924年处于大革命时期,作者心情明朗激动,五四余情未消2、秋天一般在文人心中是一个悲凉的季节,但是此时此地竟有这样充满生命力的绿,实属难得,这就使作者“惊诧”了,而春天具有活力乃是正常之象。】3、 诗人笔下的绿的特点。【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嫩绿、明亮、轻盈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浓绿、宁静、深

24、沉】4、 文章观景的立足点是什么?【移步换景。1、走到山边2、坐在亭边3、站在水边。由远而近,由高而低,由略而详】5、 请以古文形容文章关于梅雨瀑和梅雨亭的情状?【1、梅雨瀑: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听觉、视觉、颜色,远望、仰视角度观察);2、梅雨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鉴赏见下。近看、平视角度观察)】6、 请鉴赏:“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1、比喻修辞,把亭子比作展翅欲飞的鸟儿2、以动写静3、生动形象写出了亭子的地理位置(高踞在突出的岩石上),上下悬空,四角翘起的情状4、突出其凌空欲飞的动态美和险峻之状。】7、 “这是一个

25、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在文中的作用。【1、反映作者闲适的心境2、点明季节,暗示秋季有这样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绿色很是难得。】8、 为什么“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1、岩面本身就有绿色苔藓2、岩石表面因为溅了水花,产生镜面效果,映出了周边的绿色,鲜明而有活力。】9、 为什么此时瀑布似乎分外响了?【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10、 为什么作者认为梅雨瀑更应该叫扬花瀑?【1、溅起的水花晶莹闪亮,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故而叫梅雨瀑2、作者以为,溅起的水花更像点点扬花,更加轻盈、飘散、细碎,而且细、轻、冷、滑,所以觉得叫扬花瀑更贴

26、切。】11、 如何鉴赏“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1、使用拟人修辞2、既写水花细、轻、冷、滑(轻盈、飘散、细碎),随风飘扬,又显示其调皮可爱的特点,惹人喜爱。】12、 为什么作者使用“据说”而不用“听说”?【1、从实际角度出发,据说是依据人家所说,自己没有亲自听说,不确定2、从虚写角度说,水花点点飞起,更像扬花而不是梅花。听说是亲耳听见,更加确定,既然确定了就不好再作其它设想了3、也就是为引出下文的“扬花”猜测做铺垫。】13、 如何理解“招引”“追捉”?【拟人修辞,写出了梅雨潭的无穷魅力和对我巨大的吸引力】14、 为什么“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

27、没有瀑布了”【先扬后仰。因为此时我的心随梅雨潭的绿而摇荡。】15、 我是如何从梅雨瀑到梅雨潭的?如何理解这些动词?【1“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2既写出了追捉离合神光的过程,又表明了见到自己倾心的梅雨潭绿波的急迫心情3、这是梅雨潭“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4、同时说明梅雨潭处在隐秘,险峻之地,侧面写出她对我的吸引之大,增加了扑朔迷离的美。】16、 梅雨潭水总的特点是什么?【醉人、奇异】17、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这个比喻句写出了什么特点?【范围广,绿意浓,绿的美。】18、 你觉得梅雨潭水“奇异”在何处?【1、范围广2、绿的厚积,看不透他

28、3、神奇,比如舞女和盲妹可以临风飘举和明眸善睐4、仿佛蓝天融在水中似地。】19、 描写梅雨潭整体美的句子是哪句?【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20、 描写水面波纹的句子哪些?【1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2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21、 描写梅雨潭水光和水色的句子哪些?【1水光: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2水色: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那又似乎太浓了。】22、 文章使用比喻或者比拟修辞,从哪些角度来写梅雨潭的绿波?【1、水面波纹:“少妇的裙幅”,静态,微波荡漾,舒展娴静;“跳动的初恋处女的

29、心”,动态,微波跳跃,纯净、跳动、活泼、活力;2、亮度角度:“明油”,光滑、明亮;3、质地角度:“鸡蛋清”,光滑明亮,软嫩;4、色彩角度:“碧玉”,绿的纯净,温润;5、深度:厚积着的绿。】23、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可以改成少女的裙幅么?【不可以。不能准确形容梅雨潭微波荡漾的娴静之美。少女天真而纯洁,少妇沉静寡言又脉脉含情;少女裙幅短,少妇裙幅长而有皱缬,所以用了一个“拖”字,写绿水的舒展和荡漾,以及静态之美。】24、 请您鉴赏分析文章大量使用的比喻修辞。【1、为了突出梅雨潭平铺着的、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2、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从不同角度对绿水的深度、亮度、质地、色彩等进行了细

30、致而充满情感的描绘,充分调动视觉、触觉、感觉,写出了它的厚积、活泼、舒展、明亮、纯净、柔软、鲜嫩等特点,充分表达作者对绿的喜爱和赞美。】25、 文章使用多个比喻句为了这些梅雨潭的什么特点?【为了突出梅雨潭平铺着的、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26、 请你以一个字形容这句话的特点“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奇异】27、 “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总结上文,开启下文。2、呼应上文“离合的神光”,突出其具有无穷的魅力,不能轻易的看透它。3、开启下文关于绿水色和水光的描述。】28、 文章为什么提到北京等地的绿?【对比手法,突出梅雨潭的绿水色浓淡相宜,水光明暗适度。】29、

31、文章为什么要变换人称?【一开始作者的情感还是比较内敛,站于旁观者的角度相对冷静的绘绿,而随着情感的投入,他越发觉得绿的可爱和美丽,因为以你面对面的赞美和抒情。一句话:变换人称可以更加直接的表达情感。】30、 如何理解“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使用对比烘托手法,大胆想象,富于浪漫气息,写出了绿的奇异、纯净、清澈透明、鲜嫩。的特点】31、 总结第三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梅雨潭的绿波?【1、先总写绿的总体感觉:醉人和奇异,然后多角度的描写绿水2、以一连串的比喻写绿动静皆宜的形态,亮度、质地、色彩等3、对比烘托绿的恰到好处4、变换人

32、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和赞美5、展开丰富的想象,突出其的神奇6、把绿拟人化,展开与绿的对话,为其性格定位(小姑娘),仿词修辞,突出其娇美鲜嫩的特点。】32、 文章结束为什么多了一个“不禁”?【1属于总结,前后呼应手法2语气加强,再一次肯定赞美绿水。】33、 为什么文章二次提到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1、是因为在秋季居然有这样绿的奇异,生机勃勃的绿水2、这次到仙岩心情明朗愉快。】34、 作者欣赏梅雨潭的绿的心情有哪些?【倾慕、喜爱赞美、神往、愉悦等】35、 文章开头为什么写了山、岩、亭、天、草?【1为了烘托梅雨瀑的美,而写梅雨瀑的美又为了衬托下文主体梅雨潭绿水的美。2衬托出梅雨

33、潭之绿对“我”的吸引力更大。】36、 如何理解“女儿绿”?【1、属于仿词修辞,来自祖母绿(比如生活中的“女儿红”“状元红”等)2、再使用拟人修辞赋予其生命活力和写出了绿的娇美、鲜嫩,表达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7、 在文章第三节中,作者看了如诗如画的美景,发出了哪些美好的意愿?【1、双手抱2、将美好的词语比拟她3、赠给盲妹和舞女4、取名女儿绿5、舍不得】38、 关于对盲妹和舞女句的仿句。【我若化你为一盏明灯,我将赠给那迷途中的人儿,他必能壮志满怀,大步向前。】阅读绿中节选的一段文字,完成1012题。(8分)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

34、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10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1分析划线句所使用的手法和作用。(3分)12选文细腻鲜明地表现了仙岩梅雨潭绿的明亮温润,而西湖荷叶的绿则呈现别样的特点,阅读下面的片段,概括其特点。(不超过5个字,3分)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

35、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10多角度描写了梅雨潭的绿,抒发作者对绿强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1用其他地方的绿衬托,梅雨潭的绿浓淡适度、明暗相宜的特点。12充满生机(活力、生命力等)。(若还写出了“鲜”或“亮”给分)】阅读绿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113题。(9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11读到“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一句,总使人联想到醉翁亭记中的“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两处描写突出了梅雨亭和醉翁亭怎样的特点?结合语句,具体说说

36、朱自清是怎样把梅雨潭的这种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的。(3分) 12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请以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为例,说说你的看法。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3绿一文的描写对象是梅雨潭,而本段文字却用很多的笔墨描绘了梅雨瀑,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分析。【11特点:上下悬空,檐角飞翘。作者把梅雨亭比喻为一只“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的苍鹰,将亭子飞檐的外形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表现了出来,突出了它的险峻之势,给我们以凌空欲飞之感。12用“送”和“钻”将水花拟人化,既写出了水花的细、轻、冷、滑的质感

37、,又写出了它的调皮和活泼之情。13写梅雨瀑之美、之吸引人,是为梅雨潭做铺垫,以利托出潭水绿色之美,衬托出梅雨潭之绿对“我”的吸引力更大。】阅读绿中的节选,完成11-13题。【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11作者在运用多种修辞、不同角度充分描绘梅雨潭的绿后,说“但你却看不透她”,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12本文动词、叠词、助词的使用极富有表现力,试赏析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4分)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13本段对“绿”的描绘极富有层次,试作具体分析。(3分)绿 梅雨潭闪闪的

38、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10阅读上面文字,请你说出在空间角度上梅雨潭的绿的特点。(2分)11仿照示例,对下面一句话作赏析。(2分) 示例:原文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梅雨亭凌空欲飞的动人姿态,化静为动,有气势,有情趣。 原文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赏析 12将下面老舍对大明湖水的描写与梅雨潭水相比较,看看它们在描写上有什么异同点?(2分)那水呢,不

39、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10宽广极大的;深厚厚重。(或“极大”“平铺”“厚积”) 11运用联想手法以及抒情性极强的动词(或:直接抒情。1分),充分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1分)(能点到“直接抒发了对梅雨潭的绿浓烈的喜爱之情”亦可)12例:相同点:都运用了侧面衬托来描写水的特点(1分)。不同点:选文运用了侧面衬托来描写水的特点的同时还运用比喻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1分)。】囚绿记阅读囚绿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

40、314题。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13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14第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矛盾心情?阅读囚绿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2-14题。(7分)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41、。12文中划线句子能不能改成“绿色装饰了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了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为什么?(2分) 13第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心情?请联系文段作简要分析。(3分) 14第和第自然段的“绿友”和“绿囚”都是指常春藤,但这两个词所蕴含的感情相同吗?请联系语境说一说。(2分)阅读囚绿记中的文字,完成10-12题。(8分)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_,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10第段横线上有三句话,请排序(写出序号即可)。(2分) (1)依旧舒放 (2)依旧攀缘 (3)依旧伸长

42、_11第段中常春藤的“固执”指什么?概括回答。这表现了常春藤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_12怎样理解我心中的“魔念”?(3分)_阅读囚绿记选段,完成11- 13题。(9分)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11莱辛告诉我们“阅读文章不要一看了事,应该反复品味”。请仔细品读第段,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被囚禁的常春藤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3分)12选文第段和第段都写到常青藤的长势,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3、2分)13陆蠡朱自清都对绿充满浓烈的感情,请比较第段划线句子与下面的句子,说说他们对待绿的方式与情感有什么区别。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白清绿阅读囚绿记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11请以选文第段为例,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常春藤的挚爱之情的。(3分)12文中划线句子能不能改成“绿色装饰了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了我过于抑郁的心情”?为什么?(2分)13作者是爱绿的,“囚绿”是因为爱绿,“释绿”也是因为爱绿,同样的“爱绿”,作者情感有没有什么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