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非谓语动词新版本.pptx

上传人:九头鸟东南飞 文档编号:3740834 上传时间:2021-03-25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40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谓语动词新版本.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非谓语动词新版本.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非谓语动词新版本.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非谓语动词新版本.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非谓语动词新版本.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不姓“资 ”。在兴办经济特区之后,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 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两亿人口 的沿海地带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七个时期 (1978年12月18日开始) 改革开放 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强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 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

2、是推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党还强调在整个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都要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 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七个时期 (1978年12月18日开始) 改革开放 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尊重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即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 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会见时,阐述了中国解决香港 问题的基本立场,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1982年9月 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方针,强烈表 达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望。他针对分裂中国的图谋 ,强调不能放弃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983年6月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七个时期 (1978年12月18日开始) 改革开放 联合声明中明确规定一国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问题的解决为 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经过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领导人在 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 1999年1

4、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中共十二大以后,中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的问 题。在经过两年的谈判后,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 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七个时期 (1978年12月18日开始) 改革开放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 和全面阐发了中共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认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国民经济三步走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到下个世纪中叶,人

5、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 实现现代化。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七个时期 (1978年12月18日开始) 改革开放 十三大以后,在国际国内的复杂艰难情况下,中国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从1984年到1988年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展现了农业和工业、 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在前进 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波动大了一点,重复建设比较严重。 政治风波 1989年 春夏 中共平息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

6、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l中国共产党决定用一段时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以利于更好地推进改革和建设。 l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了一场政治风波,中共平息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国家根本利益 ,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进。 l 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宣告,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三大的决策是正确的,绝不因为发生这场政治风波而动摇。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八个时期 (1989年至1992年) 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 经过四中全会、五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了顺 利的交接。中共中央全面坚持党

7、的基本路线,继续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纠正“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加强思想政 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在国际局势剧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的方针,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好自己的事情 上,相继作出: 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决定 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 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1 2 3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 建议 关于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决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4 5 6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选出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八个时期 (1989年至1992年)

8、 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 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实现了: 伟人邓小平 中美建交,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恢复了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 发展了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他对许多国家进行了访问,接待了许多国家的领导人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严重曲折的局势 ,他提出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要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 终放在第一位。邓小平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为维护 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八个时期 (1989年至1992年) 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 邓小平南巡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 n 从理论上

9、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n 谈话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要求我们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开放的胆子更大一点,建设的步子更快一点,千万不可丧失时机。 n 同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全体会议,完全赞同邓小平的重要谈话,认为谈话不仅对当前的改革和建设,对开好中共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 导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n 接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定。 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 召开了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

10、化建设 进入新的阶段 新的 阶段 1992年10月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八个时期 (1989年至1992年) 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 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领导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按照十四大的部署,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 稳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一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实现了国民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前达到了邓小平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新成就。 现代化建设 01 1995年达到57600多亿元,提前5年

11、实现了原 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 05 “八五”期间,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 生活费收入年均增长7.7% 02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5%; 03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07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04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0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进展, 安定团结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八个时期 (1989年至1992年) 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 现代化 建设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决议提出了中国以后15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

12、标 邓小平逝世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八个时期 (1989年至1992年) 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举行,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 政区成立。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和英国王子查尔斯、首相布莱尔等出席仪式。 中国政府实现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完 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八个时期 (1989年至1992年) 第三代领导集体时期 十五大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13、基本纲领 明确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1 2 3 为贯彻十五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 农业和农村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制定“十五 ”计划、加强和改进 党的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 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 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4 5 6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 北 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九个时期 (2002年至2012年) 第四代领导集体时期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

14、面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 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国家中央军委 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曾庆红 为国家副主席,决定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2003年3月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九个时期 (2002年至2012年) 第四代领导集体时期 2003年春天中国遭遇一场非典型肺炎疫情重大灾害 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 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夺取了防治非典工作的阶段 性的胜利。7月28日,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对防治非典工作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胜利进行总结。 中国7

15、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九个时期 (2002年至2012年) 第四代领导集体时期 废除 农业税 从2004年开始 2005年 2005年12月 29日 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中央明确提出了取消农业税的目标。当年3月,温 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央将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决定。由此,农 村税费改革由“减轻、规范、稳定”的目标转向逐步降低直至最终取消农业 税。 又全面取消牧业税,同时加快降低农业税税率的步伐,并鼓励有条件的省 市区自主进行免征农业税的试点。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 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由此,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 存

16、在两千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九个时期 (2002年至2012年) 第四代领导集体时期 构建和 谐社会 2006年10月 2004年9月 2006年10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 重大部署。 中共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明 确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 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 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中共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

17、门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71年的历史进程回顾 第十个时期 (2012年至今) 新时代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15日 北 京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一中全会 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 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18、兴的中国梦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 新中国71年伟大的奇迹 延时 符 第三部分 新中国71年伟大的奇迹 71年,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植根于新中国前30年艰苦卓绝的探 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不长的 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充分 释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罕 见的中国速度。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 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站上9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稳 居世界第二位。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经 历了1997

19、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的 严重冲击,但中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表现出极 强的韧性。 新中国71年伟大的奇迹 71年,我们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 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 进步成果。经过70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 康。 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7.7亿人,到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 已下降到1660万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 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中国还建成了世界上规 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6月,我国基本养 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25亿、1.91亿、2.3 亿。今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比以往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