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会。 (六) 备教学过程的构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使课堂教 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学 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 为本” ,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 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变程序式课堂 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的构建,其次要遵循 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 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不同。例如: “情境 活动体验”、 “问题讨论总结” 、 “自择 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优 越性。无论采取何种程序, 都要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
2、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 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它常常需要调整和变化。 (七) 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 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 . word 资料 精神,开发学生潜能。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 败的关键。我们说“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 念,而不能将其理解成教学模式。所以, “自主、合作、 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篇, 也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 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内容都
3、需要合作,有的是简单 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合作。又如自主学习, 是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 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 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 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 自觉地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因为在备课时学 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 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临场的监测和调 控,及时调整策略。 (八) 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 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 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
4、的串问,但不能 否定教师的问。教师的问要问到关键,问得得法,问得 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 大胆地问。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 . word 资料 层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层 次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现在教学最难的 是备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不确定的。 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教师也要有预测,预测凭老师对 教材的理解, 凭教师的教学经验, 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这就是说要做充实的准备,有积蓄才能沉着应对。在实 际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问题是一回事,学生提出问题是另 一回事。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不要把自己准 备的其他
5、问题强加给学生。问题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学 生的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 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 (九) 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应该是教师、载体 ( 文本、媒体、景观、实物 )、 学生的对话过程,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学习活动 分为内隐的和外显的两种:内隐的如:思维想象、自我 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谈话式、问答式、 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 观察式等,具体一点说就是听、说、读、写、算、问、 画、演、唱。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 么样活动方式呢?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 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
6、教 学活动要有设计但不拘泥于设计,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 . word 资料 这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是教学 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另 外,教师也应参与自主活动的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 提供条件、资料等。 (十) 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长期以来,我们基本上是把一本教材、一册教参、 一个课堂当着课堂教学的惟一资源,其结果导致生生同 书本、师师同教案、校校同结果的局面,课堂呈现一种 内容单一、形式呆板、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状况,我 们的教学严重地脱离自然,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的生活 实际。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 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维的角度、情感
7、态度、内容的选择、 学习的方式等。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 源,不仅要备知识点 ( 重点、难点 ),还要备知识背后蕴 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备书 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 学资源,即“超文本”材料;不仅要备书本知识,还要 备教师经验性知识、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 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知识,更要重 视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教 师应善于对资源进行筛选、辨识、整合、汲取和优化,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具有效度,也富有宽度和深度。 . word 资料 (十一) 备教学语言的优化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
8、,启发学生求知,开 拓学生视野,指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精心 设计自己的语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 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五种课堂教学语言:其一,设计好激 情诱趣的“入课语”; 其二,设计好启发思维的 “设问语”; 其三,设计好承上启下的“过渡语” ;其四,设计好点拨 解惑的“讲解语”;其五,设计好画龙点睛的“总结语” 。 板书也是教师课堂的语言,板书是教案内容的浓缩,是 将精心构思的教学思路外化为直观形式展现在黑板上。 好的板书应具有符合“这一篇”的独特个性;具有符合 学生思维、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的针对性;具有启发性 功能,能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视觉上的美感。板书 设计应力求
9、简洁、新颖,书写要工整,布局要美观。教 师还要注意设计自己的体态语言,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 有效的辅助力量。 (十二) 备学科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的反馈形式,备作业应做到“三 个清楚” 、 “两个注重”、 “两个指导”、 “两个注意”、 “一 个知道” 。三个清楚:一弄清楚作业的训练意图,训练目 的。二弄清楚作业在内容上的广度与深度。比如答题, 需要回答出几个方面内容,回答到什么程度。三弄清楚 . word 资料 作业的格式要求。两个注重:注重留“以少胜多”的作 业,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业。两个指导:备如何指 导作业中的难点;备如何指导后进生。两个注意:注意 将作业中的有关思考与练习题
10、有机地纳入课堂教学过程 中;注意与以前同类作业比较异同,使作业发挥巩固、 发展学生技能的作用,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一个 知道:知道学生完成作业大体需要多长时间,注意分量 适当,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当然,作 业的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作业的载体看,有纸 笔作业、口头作业、电声作业、音像作业、网络作业; 从作业的内容看, 有积累巩固性作业、 实验操作性作业、 演说交际性作业、品味鉴赏性作业、采集编创性作业、 调研探究性作业、考察体验性作业、问题争辩性作业; 从作业完成的方式来看,有独立作业、合作作业。教师 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使作业的设计有价值、 有意义、 有效果。 总之
11、,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得备好课,而备课对教师 的素质要求很高,教师要学习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 究学生,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合理应对学生提出的各 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灵活贯通,更好的实施教学。 二、教师备课应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 个人教案与成品教案的关系 . word 资料 所谓成品教案主要是指现成的书本教案或网上可查 阅的电子教案。毋庸置疑,它是作者领会和理解教材的 智慧之果,但其毕竟是作者从自身研究的实际出发的。 因此,要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就必须首先闭门独 立思考,以排除成品教案对自己思维的干扰,并要充分 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想象。待个人教案初稿完成后,再去 借鉴、学习他人的教案及其相关信
12、息,以检测自己的定 位是否科学、精当,为此再进行二次、三次的备课,不 断加以修正和完善。 (二)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 优秀的、高效率的课堂来自于集体的智慧,因此备 课中应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加强集体备课,但必须先进 行个人备课,找出疑点,再进行集体备课,寻求突破点, 最后再回到个人备课,整理知识点,突出能力点。 (三) 整体备课和要素备课的关系 个人备课时,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体系。教师首先既要看到本堂课知识的内在联系,又要 看到它在本章节、乃至在全书中的地位;其次在要素备 课时,目标上应始终围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 人文素养等素质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方法上 尽
13、管教无定法,但心中应始终想着学生这个主体,更多 地思考学生是否参与了,最难点的突破上应充分考虑自 . word 资料 己的教学设计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 45 分钟,但要使这 45 分钟真正发挥作用, 需要教师付出 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 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准备了多久时,他是这样 回答的: “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 而言,我只花了15 分钟。 ”寥寥数语,道出了备课的真 谛。 (六)教师如何上好课 主讲人:杨 艳辉 内容提要:课堂应该是一个生命飞扬的广场,挑战 问题的赛场,生成智慧的牧
14、场,心灵共鸣的磁场;课堂 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是一个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 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 应该上好课,应该在课堂上挥洒自己的才情和灵性,用 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生命润泽生命。 生命是一个灿烂的历程,教育是要让每一颗心灵都 得到智慧的滋润, 是要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 . word 资料 因此,课堂不应是“沉重”的,而应是“生动”的;不 应是“枯燥”的,而应是“灵趣”的;不应是“痛苦” 的,而应是“享受”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愉悦的过程, 是一种幸福的体验,是一座智慧的王国,是一片诗意的 栖居地。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上好课,在课堂上挥 洒自己
15、的才情和灵性,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 魂,用生命润泽生命,我们的课堂应该拥有“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发现,拥有“山穷水尽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收获,拥有“心有灵犀 一点通”的和谐共鸣,拥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 释放,拥有“精鹜八极,神游四方”的思想流淌。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一堂好课不应该是死记ABC或硬背三字经,不应该 是两手放后、两脚放平地坐 45 分钟,不应该是提心吊胆、 战战兢兢地猜着老师的脸色行事,不应该是坐在角落的 一隅观看其他学生的表演,不应该是度课如年地期待着 下课、期待着放学的厌烦心态,不应该是充满了不快、 反抗、矛盾和敌意。一堂
16、好课是师生平等交流、互动生 成、智慧碰撞、情趣横生、心灵融合、共同发展的课堂。 一堂好课,是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 能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 之间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 给学生以主动探索、 . word 资料 自主学习的时空;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 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对学 生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与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 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 的个体特征,实施个别化的差异教学。一堂好课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呵护自尊,培育自信,激励自强。 一堂好课,是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 能创造性
17、地运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生活 化、问题化、活动化、情趣化。依靠知识本身内在的魅 力或者创设童趣化的课堂情景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巧 妙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灵活地处置好生成性 教学资源,实施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一堂好课能唤醒沉 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 禁的情愫。 一堂好课,是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在课堂中学生 受教师的启发与鼓励,满怀兴趣和探究热情,主动地参 与智慧性、挑战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调动自己的知识、 经验和创造力,将外在的知识进行选择、重组,以个性 化方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
18、验,使个性不断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通过自己的生 命实践活动教学,使自我价值不断得以实现,并在 . word 资料 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 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与学相长的过程。 一堂好课,应该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广场。课堂就 是亲历生活,体验着由服从、沉默、竞争、合作、展示、 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课堂 上,人类的美好情感、大自然的瑰丽风光,历史的风云 变幻,伟人的沉浮拼搏精神等一一展现,学生的思想得 以共鸣,充分地燃烧着自己的思想激情,或痛恨,或赞 美,或抒怀,或感慨,或悔恨课堂理应成为学生精 神世界成长的场所。 一堂好课,应该成为学生思想碰撞
19、的原野。课堂上 几十个精神世界共聚一起,该有多大的精神能量。教师 要激活这一个个沉睡的精神原子弹,让他们的思想体验 在课堂上尽情交流、碰撞,辨别人世间的真善美,欢呼 理想与美好,让学生学会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即使眼 光有些短浅,思想有些幼稚,但决不能熄灭他们心中涌 动的思想之火,应像呵护叶尖上的露珠一样呵护学生的 个性体验,给他们的思想之火添薪加柴,等待有一天燎 原成他们成长中的精神原野。 一堂好课,成为应该学生放飞梦想的天堂。课堂学 习是学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要让课堂成为学生 最美好的精神之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科学文化 . word 资料 的殿堂里尽情游乐。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0、不断地生 长梦想,满怀激情地与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与人类 崇高的精神交流,不断地积淀着文化的底蕴。在这一过 程中,师生共同学会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 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兴趣广泛,学会思考, 学会合作,赢得效率。课堂上师生鉴赏着人类的文化精 品,陶冶着高雅情趣,精神营养不断充实,人格塑造不 断完善,科学素养不断丰厚,然后放飞心灵,放飞梦想, 将人类的文化精华转化为自己生存的火炬,从而成为新 世纪的精神巨人。 二、如何有效构建一堂好课 (一) 树立“三生”意识 1生命意识 教育的底线是生命, 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课堂, 应该成为培育生命、放飞生命的诗意原野,所以教师在 课堂中应
21、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引导 学生在属于他们的课堂天地里尽情展示生命的力量,使 生命在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旺盛的拔节和自 由地生长。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关爱生 命,体贴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体 验的一个难忘而美丽的历程;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其 次要求教师尊重生命,尊重学生的独特本性,尊重学生 . word 资料 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用统一的标准 来框定学生的生命发展;确立课堂的生命意识,其三要 求教师从居高临下的课堂主宰中走出,和学生建立平等 的“人人”交往关系,不能用教师的话语霸权来压 制学生个性化的思想和创造性的生命活动,让课
22、堂成为 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 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总之, 在以提高生命质量为指归的“生命课堂”里,学生的主 体性得到尊重, 学生的青春本色得以回归, 个性化的“倾 听”与“言说”得到赏识,学生在课堂里充分感受到流 光溢彩的生命涌动,成为既具有知性、理性又充盈着感 性、灵性的整体的人。 2生活意识 现代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强调课堂应该从科学世 界回到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世界中来。 学生走进课堂,不是走进一个外在于他们实际生活的概 念世界,而是要与充沛、旺盛而又丰富的现实生活相联 系,让学生在课堂这一生动的天地里,领略到现实世界 为书
23、本世界的运用所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强调 课堂的生活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在理念上实现由知识中 心向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变,了解并关怀学生这个真实 的、生活着的、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独立的人, . word 资料 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学生的生活,与学生 的现实的生活境遇发生关联,理解学生具体生活的每一 形态,理解学生所面临的各种生活问题,在课堂中引领 着他们过一种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强调课堂的生活意识, 其次要求教师要将课堂生活化,要创造生活化的课堂情 境,使课堂充满着生活的鲜活和多彩,充满生活的自由 和轻松,课堂里没有压抑,没有刻板,有的是学生自由 的言说,快乐的舒展,学生能自主“
24、放牧”自己独立的 思想,学生能“胸藏万江凭吞吐, 话有千钧任翕张”, 课堂常常给学生带来说不出的喜悦,抹不去的记忆。强 调课堂的生活意识,其三要求教师要走出课堂这一狭小 的天地,将学生引人缤纷灿烂的社会生活,实现书本世 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机贯通,实现对无穷无尽的生活资源 的有效利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知识、激发联想和 生成创意。 3生成意识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强调课 堂应该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教学不是 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该成为 教学内容持续生长与转化、不断建构与创生的过程。在 体现“生成意识”的课堂里,教师把目光锁定在教学过 程本身,
25、教学的重心由过去的课前备课转移到对教学现 . word 资料 场的即时运作,教师更关注的是课堂的现实生成和直接 生成,教师不是把课堂当作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依据 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 要,对课前“预设”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的 任务不是把学生的所有问题在课上全部解决,而是要开 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让学生在课堂里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并使之成为新的教育契机。在体现“生成意识”的课堂 里,师生关系不再是传统的灌输与接受、主动与被动的 关系,课堂上师生相互研究与切磋,相互砥砺与启迪, 共同演绎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成长话剧。教科书也不 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 “圣经” ,教
26、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 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添删、重组、整合。在体 现“生成意识”的课堂里,教师追求的不是教学内容的 完美无缺和教学过程的滴水不漏,而是允许有偏差的存 在,允许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的发生, 而这一切,又都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 ( 二)实现六大转变 1从“向师”到“向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客观上成为课堂的中心, 学生围绕着教师转,是教学的“执行者” ,是课堂的“边 缘人” 。 教师是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 “知识富翁”而存在, 对学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知识垄断所孵化的“教 . word 资料 育霸权”强调的是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于是,课堂
27、就像是神圣的“教堂” ,教师就像“传教士” ,学习的材 料就像 “圣经” , 而学生只是接受教师权威话语的忠实 “信 徒” 。而新课程视界下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 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 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共享者,教师因学生而存在, 为学生服务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游” 。在整个学习 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课堂不再是格 式化的知识王国,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2从“蓝本”到“文本” 传统的课堂里,教材是不可动摇的“蓝本” ,是“圣 经” ,教材、教参上所说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声音,老 师扮演着“传声
28、筒”的角色,把教材、教参的内容机械 地复制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囫囵吞枣地咽下去,老师没 有自己的声音,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新课程理念下 的教材,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它只是一 个“话题”,一个“谈资”,它有许多未规定的空间,师 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去补充,去“完形”,去 建构和生成“文本”更丰富的意义。 3从“听话”到“对话” 传统的课堂里,教师是讲台上的“独语”者,课堂 . word 资料 生活实际上是一种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教师是课堂话 语的霸权者,学生只有“听话”的权力,他们把教师所 讲的内容记下来,然后去记,去背,去对付老师的考试。 课堂上,学生实际上成了张着口袋
29、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 站。有时即使学生有些自己的创造,也被教师按自己的 要求“格式化”。而新课程视野中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 师生交往中的 “对话” ,它是教师和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 信息背景和知识经验,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 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 展。当然,这种“对话”决不是言语上的简单应答,而 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在相互倾听、 接纳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意义建构和精神互通的过 程。 4从“经验”到“体验” 经验和体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验立足于客观 世界,具有普遍性、间接性和可传授性,它追求是知识 的积累和学习; 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 立足于精
30、神世界, 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追求的是意义的建 构和心灵的冲动。体验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 反刍和体味,是对经验的升华和超越。传统的课堂,强 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经验的接受,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的具体感受,课堂成了远离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 word 资料 的冰冷的概念世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再把传授 既有知识经验作为教学的惟一任务,它更强调学生的亲 历与体验,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让学生在多元反应中 独特地理解和感受,课堂成为学生心灵的栖息地,成为 精神游历和探险的过程,成为一种“生命的摆渡”。 5从“独作”到“合作” 传统的课堂,以“独作” 、 “单干”为主,虽然有
31、时 也有合作,但在很多情况下被简单化、形式化了,教师 只是象征性地抛几个问题给学生,学生对问题还没有思 考进去,教师就迫不及待地亮出答案,转回自己的教学 思路上。至于学生之间的合作,那就更无空间了。新课 程背景下的课堂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是学生在 小组或团队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 互助性学习,它既包含师生间的合作、学生间的合作、 学生学习小组间的合作,也指学生和家长的合作、学生 和现代媒体的合作等。合作学习以开发和利用学习中人 的关系为基点,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团队成 绩为评价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 能力为根本目标,是一种短时、高效、低耗而又充满
32、着 愉快的先进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自己放 在与学生平等的合作者的位置上,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 的条件,创造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 . word 资料 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 6从“单极”到“多极” 传统的课堂,采取的一种“单极”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评价目标上,以应试为指引;在评价内容上,以知识 的掌握为核心;在评价手段上,以量化为指标;在评价 对象上,以教师为主体。所有的评价都围绕“教”这个 中心作“单级”的、平面的运行。新的语文课堂注重评 价的多样化、多元化,强调建立多维度的、立体性的评 价机制,在评价目标上,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归;在 评价内容上,关注的不仅是知
33、识的掌握情况, 而要从“知 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 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手段上,注意定量和定性相结 合;在评价对象上,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 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 三)强化五个“关注” 1关注参与程度 语文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学生自己的输入应 该成为主要的教学资源, 应该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开发 学生的潜能。一堂优秀的课,应该是学生的全员参与、 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和有效参与。在参与中,学生发现 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产生创造性的火花, . word 资料 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精彩、最亮
34、丽的风景。当然,学生 的参与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显参与,是学生在行动 上、语言上的参与;一种内隐参与,是学生在心理上、 思维上的参与。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就是要让学生从 外在行为到内在心理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 参与有广度,有深度,教师点拨时,学生认真倾听;师 生互动时,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讨论时,学生踊跃发言, 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2关注情感体验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 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 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 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审美情感的过程。正因为 如此,我们的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