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党支部书记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4135196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支部书记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党支部书记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党支部书记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党支部书记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党支部书记学习心得体会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I的流入速度增加很快,20年来,平均增长率超过30%。即使估计的FDI的产出弹性很小,根据第二部分介绍的方法求得的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相当大;再加上国内投资的增长速度基本与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同步,而且产出弹性也超过50%,所以国内投资的贡献率也超过一半,最终结果导致技术进步的贡献为负,甚至负值很大。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明显相背,所以直接采用第四部分估计的产出弹性系数来估计贡献率存在一定问题。基于该原因,本部分将把国内投资与FDI合并,求出整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再根据二者对总量固定资产增长速度的贡献来进行分解,即依据下式中第二等式右边两项的比例来分解:(5)下面将分产业来估计各种投入

2、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假设各次产业的生产函数均为C-D生产函数,而且规模报酬不变。估计结果如下:1、第一产业(56.563)* (5.490)* (-3.466)*样本区间: 1987-99R2=0.924F=60.439*2、第二产业(2.142)*(5.947)* (-2.127)*样本区间: 1987-99R2=0.970F=159.602*3、第三产业(-32.700)* (5.740)* (4.037)*样本区间: 1986-99R2=0.927F=70.045*根据以上估计参数,计算各种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据见表3。表3 各投入要素对三次产业增长的贡献项目第一产业第二产

3、业第三产业0.5510.7290.4330.4490.2710.5670.0580.1050.1060.1210.0770.1200.0090.0320.0601.1460.5350.4901.0610.4800.4740.0850.0550.0170.0710.0840.323-0.2170.3810.187说明:为()的产出弹性;为劳动力产出弹性。得出各种要素投入增长对三次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之后,可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各类投入要素的贡献率,其计算公式为:要素投入贡献率各产业部门要素投入贡献率各产业部分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 各产业部门在GDP中的比重采用的是算术平均比重,1985199

4、9年间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2.9%、45.9%、31.2%。技术进步的贡献率100各要素投入的贡献率表4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来源项目计算结果(%)固定资产存量66.06国内投资部分61.06外商投资部分4.99劳动力15.55技术进步18.37从估计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9861999年间,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部分对我国一、二、三次产业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8.5%、5.5%和1.7%,对我国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六、总结与政策建议1、从上边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资本”形态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表现要优于国内投资。从全国范围来看,19861999年间,相同单位的资本投入,外资企

5、业的边际产出平均为国内企业的6倍多,外商投资的产出效率更高。19881999年间,在HFDI地区(这些省市也正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国内投资与外商投资的差距较大,后者的平均边际产出为前者的5倍之多;在MFDI和LFDI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我国中西部、经济落后),国内投资与外商投资的差距更大,平均边际产出相差11倍左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差距在逐渐缩小,到1999年,两者的边际产出相差约为1倍。原因之一是FDI资本存量的快速增加使得边际产出递减;原因之二是国内企业比从前表现得更好,边际产出下降的速度在减缓。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企业在市场中不断成长的历程,而这其中跟外商

6、投资所带来的外部性也应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带来的竞争效应、示范效应等。2、虽然我国引进外资的初衷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部门、各省份却不能很好地执行这一标准,为了争项目,搞政绩,很多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期行为,片面地追求外资规模的扩大。从表2可以看到,到1999年底,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的资本边际产出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幅下降,其中在MFDI地区,前者仅为后者的1.2倍,而在MFDI和LFDI地区,该比例也下降到2.5倍左右,所以单纯通过FDI“量”的增加来促进经济增长已经不能再突出外资的优势,如果这样的话,利用外资的意义就不再那幺显着,因为国内投

7、资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回到理论上来,传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指出经济的长期增长(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只有靠技术进步来实现。“资本”形态的FDI对产出增长的作用有限,并且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在长期中,根据传统的资本边际产出递减的假设,引进FDI的国家将会向该经济体的稳态收敛,就好象FDI没有发生一样,也就是说对产出增长没有产生持久的影响。FDI影响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永久的技术变革。可以看到,表2的计算结果与传统的理论吻合的很好,进一步说明了“技术”导向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重要性。朱镕基总理今年夏天在世界华商大会上讲到:我国目前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新的技术、新的管理经验和新的人才。可

8、见当前吸引新技术、新的管理经验是当务之急,因为只有这样,引进的外资才能更快、更协调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就目前而言,中西部地区尚且可以继续考虑部分地以“量”来作为引进外资的标准,但同时也应顾暇诸多方面的因素,需慎之又慎,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建设;而对于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则应刻不容缓地执行“质”的标准来吸引外资。3、经验分析表明,19861999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中的1/20归功于“资本”形态的外商直接投资。而同期的固定资产存量国内投资部分平均是外商投资部分的40倍,但前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是后者的12倍,这同样说明FDI更有效率。到目前为止,本文所估计的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是“

9、资本”形态的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如第二部分第3节讨论的那样,这是因为经验方法局限所致。从第五部分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8%。由于FDI自身也会带来先进技术,而且它也会引发许多“溢出”效应,所以技术进步贡献中的一部分应归功于FDI。严格来讲,具体比例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来估计。可以断言,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要高于5%,而根据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的表现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强烈冲击,笔者认为贡献率约为15%左右。4、19851999年间,我国协议利用外资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分别为2%、64%和34%,那幺根据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中的比重,可以计算出投入到三

10、次产业中相同单位的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比为100:5:2。可见FDI投资于第一产业最有效率。我国1983年的中外合资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就鼓励外资进入的行业就包括“农业、牧业和养殖业”,之后颁布和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都鼓励外商投资于第一产业。但是由于我国第一产业自身具有的局限,比如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分散化、粗放式特征使得外资进行产业化经营难以实现等因素,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外资的投入比例存在显着差异。尽管绝对数量较小,但是该时期内投资于第一产业的FDI主要集中于农业新技术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高附加值项目上,再加上90年代以来,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偏低,仅为第二、三次产业

11、的一半,因此FDI的贡献就相对较大。长远来看,FDI在第一产业中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可以部分借助外资的力量。一是利用外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二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第一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发展科技农业、出口农业等。FDI投资于第三产业效率最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显着特征之一就是第三产业结构严重倾斜,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发展迅速,但其它一些行业,特别是直接服务于生产的交通运输、通讯、金融和咨询服务等行业的外资流入缓慢。另外,外资企业从事的服务行业大都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资本投入的贡献就相对较小。可见,外资在第三产业中的贡献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随

12、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临近,我们应该进一步横向开放第三产业中的其它行业,充分利用外资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来优化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比例。综上,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从经验分析的结果来看,“资本”形态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表现要优于国内投资。但是,与国内投资相比,外商直接投资单纯在“量”上的增加所体现的优势在逐步减小,尤其是在现在,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优势更是微乎甚微。因此,各地区在吸引外资的实际操作中,应身体力行地加大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吸引外资的目的。另外,80年代后期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约为5%,加上外资进入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外部性,本文估计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整体贡献约为15%。经验分析表明,外资在三次产业中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尤其是第一、三产业的“横向”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制定更为灵活、广泛的产业导向政策,利用外资来优化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参考文献1 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